十九大报告是大家都在学的,你学到了什么?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最新学习十九大报告原创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用习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引领方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崛起。
一、严守生态红线,保护生态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生态红线是党和人民的“生命线”,是林业事业的“目标线”,是政府执政的“高压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的生态用地和物种数量、构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底线”,必须认真实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合理划定**生态特别保护区范围,严守生态红线,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推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加强资源管护,维护生态安全。一方面,进一步强化林地征用、占用管理,继续推进并不断完善征用、占用林地相关手续;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化巡山护林系统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的作用,确保每块山地有人管。同时,落实“河长制”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全县森林生态资源进行有效管护,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依法管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运输等行为,坚决查处乱捕滥猎等违法经营利用活动。
(二)加大执法力度,推进依法治林。要采取有力手段,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捕滥猎,以及乱占林地湿地等破坏林业生态红线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加强森林公安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办案装备,提高涉林案件办案能力,缩短破案周期,推进林业行政综合执法,挂牌、督办、查处一批影响恶劣、久拖不决的大案要案;密切关注危害林业生态红线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开展专项检查或组织专项行动,从源头上遏止破坏林业生态红线的行为,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安定,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完善考核制度,树立红线意识。生态红线不仅关系生态安全,而且关系民生福祉。严守林业生态红线,关键在于促进各级政府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各级政府建立并实施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把林地、湿地、荒漠生态空间保护和治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完善破坏林业生态红线保护违法案件问责制度,依法追究党政干部在生态保护中的违法行政和失职渎职行为。
(四)加强资源监测,全面掌握情况。以**省新一轮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契机,开展**森林资源清查、荒漠化和沙化监测、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湿地资源调查,依托国家级宏观监测体系,结合地方监测、定位监测、专项监测等手段,对**全县209560公顷的土地进行详细的调查,构建定期清查与年度监测相衔接、国家监测与地方调查相协调、抽样调查与区划调查相结合的一体化监测体系,全面掌握森林、林地、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总体情况,科学评估资源变化、生态状况、功能效益和林业建设成效。
二、构建治理体系,解决突出问题。
建立和健全森林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贯彻落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必由之路和体制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必须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我们要充分认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
(一)政府主导表率,坚持手段统一。在环境治理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表率作用。这是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提供生态环境产品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要坚持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的统一、环境手段和社会手段的统一、德治手段和法治手段的统一。此外,各级政府的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严格遵循绿色化的原则和要求,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生态型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
(二)发挥企业作用,落实主体责任。企业生产和经营必须坚持经济利润、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的统一,通过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引入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等绿色管理方式,促进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绿色化。同时,要构建以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带动全社会实现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的绿色化。还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环境治理中的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要有社会责任,节能减排做得如何就是对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检验。”国有企业在环境治理中的示范作用,直接关系着在生态文明领域中能否实现共有、共建、共治、共享,直接关系着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
(三)社会组织协同,携手治理问题。在环境治理中,必须形成广泛的社会动员,齐心共治。要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村委会、居委会和职代会的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及环境民间组织的作用,他们都是介入和参与环境治理的重要组织形式,可以弥补政府和市场开展社会环境教育、推动社区环境整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足。
(四)公众积极参与,实现共治共享。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发挥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作用,必须从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出发,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要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环境监督权、环境决策权和环境参与权。人民群众有权参加一切环境治理活动,国家鼓励人民群众以适当方式依法参与环境治理。个人也要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努力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三、推进林业发展,助力全域旅游。
近年来,**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按照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两个目标定位,立足“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和“物种宝库”的森林资源禀赋,突出“千年古郡·生态**”核心理念,以造林绿化为基础,抓发展项目为方向,聚力重点产业,不断完善森林旅游产品和设施,打造了一批具备森林游憩、休闲度假、康养、教育等功能的森林体验基地和森林养生基地,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战略。截至目前,**县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镇9个、市级生态村51个、**省旅游型森林小镇1个,成熟开发森林旅游景区(基地)10个,主要包括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刘张家山省级森林公园、**县万景森林公园、丹凤山森林公园等,另有心泉谷、中古坑等10多个景点正在规划建设。
(一)着力项目工程,提升景观效果。切实落实2018年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抓好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生态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继续实施**县“六道两江三廊”林分改造提升及管护工程,并在县城南面的死蛇岭沿线规划实施森林公园、植物园、特色旅游等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南片区生态休闲旅游长廊。鼓励红沙漠、满堂客家大围、张九龄故居、张发奎故居等景区完善基础配套,形成有当地特色的森林景观效果。同时,制定项目实施和管护工作机制,确保改造提升效果的延续和发展,进一步强化县城周边绿化美化和景观效果,为发展**全域旅游夯实基础。
(二)聚力重点产业,发展林下经济。生态需求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要把满足民生需求作为发展林下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绿色重点产业,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服务地方全面发展。在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功能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业资源培育产业、林产工业、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业生物产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等绿色富民产业,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提升经营水平,推动和完善**茶叶基地和油茶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农、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开发优质绿色特色产品,如笋、香菇、木耳、灵芝、石斛、茶叶、生姜、马蹄、杨梅、枇杷、李子、桔子等各种特色产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三)打响**品牌,推进全域旅游。旅游是一种情怀的表达。绿色旅游业是“出售”风景和服务的行业,只有迷人的风景而没有优良的服务则无法形成发达的旅游业。要因地制宜、区域共享,坚持增绿与增收并重、造绿与造景并举、绿化与美化并行,突出生态建设主线,拓宽生态旅游新渠道,创新旅游宣传方式,为发展全域旅游增加活力。一方面,加快推进华粤大酒店后续建设工作,培育一批“**人家”系列特色民俗、星级农家乐、旅游驿站,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在做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旅游管理新体制,积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组织人力编写介绍**景点、风土人情、民间传说的导游词,加强机制联动,联合学校、企业、机关,组织开展各镇(乡)旅游节、文化节和科普等活动,突出**特色,打响**品牌,更好地让游客了解**、宣传**、发展**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另一方面,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及动植物资源,推进森林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森林生态的认识,使人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使森林发展成为集科学研究、科普考察、宣传教育、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保健康养为一体的基地场所,如车八岭自然博物馆、森林旅馆、森林餐厅、氧吧小径等,提升**旅游影响力和森林旅游体验水平,极大地儒养人们的生态情怀,从而使森林生态得到保护的同时不断增值,使**“美丽经济”遍地开花。
(四)发挥生态优势,实现绿色崛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优美,是**最大的旅游资源优势,是**最靓丽的名片,也是**最大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所在。生态优势正逐渐转化为建设“生态**”的绿色动力。我们一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始终把生态作为**发展的根本依托和最大优势,坚持生态富民。在坚持生态底线思维的同时,着眼于全县绿色崛起大局,做好全县资源普查,努力寻找生态林业项目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点,寻找生态资源与高端产业的结合点,以生态为底色,以发展为根本,以产业选择为关键,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着力发展绿色生产力。抢抓武深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机遇,加快谋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和竞争力强的生态旅游产品,发挥生态、围楼、历史人文、客家民俗和农耕文化等资源优势,助推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及新的转型发展方式,运用科技和市场的力量推动保护与开发,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通过绿色项目的发展、绿色工程的推进,真正把生态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真正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绿色崛起之路,守住“最美小城”绿水青山的同时,挖出**绿色崛起的“金山银山”,让森林生态资源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助力**实现绿色崛起。
篇二
党的十九大于10月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18日上午,我们组织集中收看了十九大开幕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工作报告。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鍵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在回望历史、聚焦当下、展望未来的历史贯通中,在揭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当前,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
初步研读了十九大报告,我有三点感受:第一是精神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向世界宣告: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对于公安工作而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公安改革稳步推进,这五年的进步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第二是信心充沛。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要实现这个历史伟业,关键是要靠科学理论作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力量源泉。第三是责任重大。十九大报告描绘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公安机关担负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使命,可以预料,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绝不会少,我们肩上的责任将更重大、任务将更繁重。
作为县级公安机关主要领导,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基本方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系列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切实找准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着力点、结合点,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开创新时代公安事业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下面,我谈谈个人粗浅想法:
一、牢牢把握对党忠诚这一政治灵魂,确保公安队伍绝对可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公安机关作为党和人民的“刀把子”,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把对党忠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来坚守,坚持不懈地把政治建警摆在首位,永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一是铸牢忠诚灵魂。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警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做到无论何时何地,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毫不动摇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毫不动摇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保持忠诚本色。始终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最前面,聚焦忠诚干净担当,严格落实《准则》、《条例》,践行“三严三实”标准,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积极为党和公安事业发展进步奉献付出,敢于同一切歪风邪气尤其是损害党的形象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三是践行忠诚使命。坚持把党建工作摆在首位,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精心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和教育全体民警不忘“矢志不渝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的初心,牢记“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而努力奋斗”的使命。
二、牢牢把握服务人民这一根本宗旨,不断提升公安队伍服务能力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对于公安机关而言,“人民公安”、“人民警察”这一“人民”的前缀,清楚地表明了公安机关的人民性特征。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扎实地做好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工作,不断提高平安建设的质量和成效。一是着力增强群众安全感。牢记为民宗旨,坚持问需于民,切实找准找实影响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持续深化公共安全隐患和治安乱点排查整治,切实提升打击犯罪的效率和精度,坚决遏制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刑事案件多发势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切实当好人民群众守护神。二是着力增强群众满意度。积极回应群众期盼,从事关群众利益的“小处”想起,从关系群众冷暖的“小事”做起,从影响群众生活的“小案”抓起,从激化群众矛盾的“小纠纷”调起,从危害群众安全的“小隐患”整起,从造成群众不满意的“小节”改起,使工作成效更直接地反映在促进社会和谐和惠及民生等方面。三是着力增强群众获得感。紧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常态化开展“大走访”活动,真正把走访过程变成访民情、问民苦、化民忧、解民难的过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切实当好群众贴心人,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发展的成果。县委提出的“建设全省绿色崛起示范县”目标任务,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工作,为全力打好“平安”主攻仗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牢牢把握社会治理这一关键举措,不断提升公安机关社会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公安机关要强化担当,聚力作为,探索创新,积极破解难题,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一是大力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内部,要健全完善公安机关行政调解机制,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力争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在外部,将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置于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党委、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主抓协调,行政机关积极作为,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的社会矛盾化解齐抓共管机制,努力形成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格局。二是大力推进公共安全监管。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提升道路交通、消防管理、危化品管理、大型活动等公共安全监管水平,坚决有效地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要认真总结十九大安保成功经验,固化运用《反恐法》,敢于开出反恐罚单,有效破解新业态管理难的做法,真正将新业态抓上手、管到位。三是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深化“四项建设”,不断健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织密治安巡逻防控网络,科学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部位、目标、场所的防控措施落实,灵活运用车巡与步巡,公开与秘密,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等多种巡防手段和方式;最大限度动员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范,充分发挥人防力量的最大效能,把基础工作做到更加扎实,切实筑牢安全稳定压舱石。对于我局而言,年底前要尽快完成实有房屋门禁视频系统建设和“一标三实”工作,切实加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的服务管理。
四、牢牢把握执法公正这一价值取向,不断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安机关要坚守执法公正价值取向,自觉把执法公正作为公安执法工作的生命线来把握,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坚定不移地捍卫社会公平正义。一是健全执法管理体系。大力推进“队建制改革”,提升办案质量,继续完善刑事案件“两统一”,不断改进执法工作质态,让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整治执法突出问题。继续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推动执法活动始终在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要紧扣一线执法活动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容易发生问题的主要情形,进一步细化执法要求,强化执法监督,严格责任追究。三是加强执法主体建设。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基层一线最大多数、法制部门中坚力量,全面加强执法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执法主体的执法素养和执法水平,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五、牢牢把握纪律严明这一重要保证,努力锻造过硬公安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公安机关要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警方针,严肃纪律规矩,坚持挺纪于前,践行“三严三实”标准,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锻造过硬公安队伍。一是压实责任担当。真正把“担得起重任、抓得了工作,带得好队伍、正得了风气,管得住自己、守得住底线”作为衡量标准,切实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挺身而出,在矛盾问题面前敢于亮剑,担负起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一方百姓、确保一方稳定的重大责任。二是压实实战培训。以提升民警素质能力作为核心,积极探索与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相适应的教育培训模式,采取全员培训与集中轮训相结合、案例教学与实战练兵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宽领域、大规模开展民警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民警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压实责任追究。严密制度体系,完善监督机制,通过严格执纪、严肃问责,全面落实严的要求、严的措施和严的纪律。查违规违纪、纠正错误问题既要叫得响,更要抓得实,真正起到教育震慑、传导压力的作用。平时早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不断推动公安队伍管理监督趋向严紧硬。
篇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解决城乡结合这一命题找到了金钥匙,吹响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时代号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要立足国情乡情,顺势而为,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一、提高思想认识,全面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瞻远瞩地提出实施乡村战略,不啻为全国“三农”工作指明了一条光辉大道。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我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他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同时也相互制约。是以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发展水平整体性提升,更加重视非经济层面的问题,不能简单说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新农村的升级版。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与乡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统筹部署。行程万里,人民至上。乡村振兴旨在挖掘农村功能,认同乡村价值,通过乡村的全面建设和发展激发乡村的内在潜能,塑造村庄的现代化风貌,并使广大农民重返乡土秩序的和谐。同时,也将现代文明的因子引入乡村,对传统乡村的各种要素进行重新整合,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农村转变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时间是客观的见证者。是不是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最终的判断标准是农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振兴成果。思想通,万事通。这要求我们必须达成共识,凝聚力量,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时刻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坐标,把百姓物资生计和精神生活放在心上,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农民问题,作出更实用、有效地振兴部署,切实做到乡村振兴为了农民,依靠农民,成果由农民共享,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使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加强基层建设,强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的根基,其引领协调、整合力量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也将体现出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强弱,更是增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的良好契机。要注重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四种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要狠抓政治责任落实,认真履行好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督促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履行好自身职责,当好“施工队长”,精准组织乡村振兴战略的作业施工。要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让党员参与村级各项事务,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党建+”品牌,找准“党建+”载体,推进“党建+产业发展”“党建+脱贫攻坚”等创新,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要严格遵守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当好忠诚、干净、担当的标杆,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动上明确界限,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三、加快扶贫脱贫,着力发展新时代乡村特色产业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摆脱贫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前提。当前,农民持续增收形势严峻,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不高、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仍很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乡村振兴战略是个长期战略,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不掉队,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一方面,要提高扶贫质量。要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提升贫困群众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技能,授之以渔,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提高扶贫质量。部分深度贫困地区,最突出的优势就是生态,最适合的产业就是林业,林地、林木资源是其重要生产资料,也是最具增收潜力的脱贫资源。可着力推进“生态+脱贫”,如开展生态保护脱贫、生态建设脱贫和生态产业脱贫。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汇聚社会力量,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让本村的村民回来。要以开放的原则和包容的胸怀,强化“钱、地、人”等要素的供给,开拓融资、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千名乡贤扶百村,一起为村庄的振兴努力。与此同时,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为乡村振兴引入金融活水,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加快培育农村经济增长新动能。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给村里引进企业就能实现,还要在全力抓好生态保护的同时,培育壮大工业产业,着力打造特色小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提升农村发展动能,助力农村按下现代化的“快进键”。要全力扶持“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业等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重点扶持有机农业、特色水果、中草药等产业做大做强,鼓励发展林下经济。通过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动态平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品质提升互促共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加强乡村治理,打造新时代农村宜居环境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态宜居是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既要增强村民自治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激活乡村自治传统,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又要发挥德治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还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开展新一轮国土绿化行动,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森林资料精准提升工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同时,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要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还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提升新农村规划建设水平。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和乡村风貌特色,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加强农村建房管理,积极引导整村原址拆旧建新,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实施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古村落、古建筑修复和保护,留住乡村风貌和田园乡愁,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五、振兴乡村文化,重建新时代农村社会信任
实现乡村振兴,从客观上说,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工程;而从主观上讲,则是一个重建社会信任的工程。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维持乡村秩序的重要基础,更是乡村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农村力量往资源集中的大城市迁移,又因传统文化的碎片化、地域过疏化、地方空洞化,很多农民对乡村日积月累的乡情已逐渐淡薄,乡村文化的公共性出现了衰微迹象。文化同行是现实的需要,是时代呼唤的使命。必须坚持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振兴乡村关键是要让人们过上延续着历史与传统、记得住乡愁、看的见希望、握得住幸福的现代生活。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家长、学校、企业乃至国家在教育的最根本理念上要达成共识,共同努力,高度重视乡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以更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培育农民健全人格,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我国是一个几千年农耕文化植根深厚的农业大国,要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涵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挖掘其中的人文历史,包括乡村的非物质文化记忆,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作用,在追根寻源中来弘扬传统美德与乡村景色,打造农村独特的精神品格。同时,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观念滞后、不平衡、不充分、不精准的问题,坚持公共文化重心、资源、服务向农村基层下移,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要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生态文化等传承发展,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农村文化业态。要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强化农民的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在农民心中构建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实现基础价值观的认同,从而一步步地重新构建起社会整体的、人与政府、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集聚促进农村发展的正能量,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篇四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会议已经召开,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要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县机关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奋斗目标。**,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群众安居乐业,城乡建设趁着改革的春风,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当前,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何补足短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结合**实际,笔者从城区建设的角度浅谈一下提升美丽**建设的想法。
一、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提升“最美小城”美誉
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有“中国最美小城”的美誉,生态环境优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也是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生态是**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也是**绿色发展的资本和底气。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生态保护红线,致力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加快推进**中学南片区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和城市绿地系统项目建设。一是对县城所有主要干道、节点的人行道、绿化带、景观节点的改造升级,多种本地树种挂花树、樟树等树种(建议限制大叶榕等速生热带植物在建筑物附近和人行道上种植,因其对建筑物采光、人行道破坏力强),做到见逢插绿,结合我县城区特点,要因地制宜地多建一些如“河畔公园”形式的“小公园”,方便市民就近休闲娱乐;二是从浈江与**交汇处沿**河至顿岗大桥、凉口灌区建设40公里绿道、景观带建设;三是打造四大主题公园,包括罗围汉代城堡遗址公园、宝塔山湿地公园、生态湿地公园、半岛公园,通过对城区绿化升级擦亮中国最美小城品牌。四是继续完善丹凤山森林公园建设和管护工作,做好二期公园规划,提质扩容,用好生态林等相关政策举措,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的支持,加快二期公园建设,让**城区的“大氧吧”惠及广大市民,优化城区空气质量,使市民喜欢的丹凤山公园更靓丽。
二、推进四大新区建设,拉大城区建设框架
党的十九大要求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城市建设上,我们要遵循“规划先行”的理念,牢牢把控“建设跟着规划走”的思路,不能走过去一届政府一个规划、一个领导一个思路的老路,浪费有限的财力、物力,根据新一轮《**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我们将促进三区(园区、城区、景区)在空间布局上的协调互动,推动产城融合,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打造“太平-城南-沈所-江口”连片的“大**”中心城区。同时,加快推进城区四大新区建设:“城东新区”打造为产城融合区,统筹生产、生活及商业等功能设施建设;“城南新区”着力打造为滨江商住区;“城西新区”依托现有资源及文旅系统规划和建设,打造为文旅服务区;“城北新区”抓好火车站货场和保税仓等建设,打造为商贸物流区。以太平镇为中心主轴,建设连片的“大**”中心城区,依托田园山水整合各镇资源优势,优化乡镇交通发展,形成有**特色的城镇化城市建设布局。
三、贯彻利为民所谋,坚持为民办实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的职能范围广,跟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认真履行好部门职责对落实民生实事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以来,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始终坚持为民办实事的理念,在推进民生工程中,克服各种困难,本着民生工作无小事,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担当履职,践行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公仆精神,加快推进民生项目建设。一是以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为契机,投入了7000多万元启动33个创文市政建设工程项目,在基础设施改造、市容市貌整治、环境卫生保洁、市民文明程度提升等方面实施了20余项专项整治,为成功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夯实了完善的市政基础。二是启动推进了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包括新建机关幼儿园、城西小学、新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建设、体育公园、公共停车场、镇村污水处理PPP项目等,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和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城市配套公共服务。
四、加快房地产市场发展,保障贫困家庭住有所居
党的十九大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现在**县山区乡镇偏远村庄,由于受交通不便制约、子女就学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大量农村群众到县城购房入住,加上城镇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都有力推动了我县城市商品房的建设,如何保证充足的房源供给有需求的社会各阶层选购,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在完成原有房地产项目规划建设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要制定房地产发展长远规划,加快推进商品住宅项目建设力度,近期,我县相继推出江景苑二期、碧桂园、林业局AB地块等项目,以充足的可选房源,稳定我县商品房价格,在开发房地产市场的同时,我们也兼顾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始终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解决民生问题、改善民生质量来抓。近年来,**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5年-2017年,建成提供公共租赁房58套给符合条件的城镇住房低保家庭居住,改善了贫困家庭的居住条件。今年,我们加快推进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基本建成了石人嶂国有工矿棚户区住房54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80户;预计2018年全面完成石人嶂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675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82户。发展商品房的同时,我们建设了各种档次的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为群众构建了多层级的住房保障供给体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了民生,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幸福美景惠及我县普通百姓,有效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
五、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县城市面貌在成功创建**省县级文明城市后有了很大改观,市民对摸得着、看的到的创建成果表示了由衷肯定,背街小巷的灯亮了,交通出行便利了,白改黑的街道变平整了,交通安全标识完善了,市容环境卫生变得干净了,这一个一个的惠民工程和举措,让我们市民获得满满的幸福感。如何保持文明创建成果,提升城市品位呢?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治理,关键要在“三分建,七分管”上下功夫,不能头边热后边冷,搞一阵风的形式主义。当前,巩固创文成果的当务之急,需要加快推进以下几点工作:
(一)形成城市管理是社会工程的理念。城市管理不是哪一个部门就可以单独搞好的,是需要社会各界、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才能见效的工作,社会中要形成“城市管理人人参与,美丽城市人人共享”的舆论环境和意识,人人参与城市管理,个个支持城市工作,各级新闻宣传媒体,要加大宣传文明创建传力度,抛弃不文明生活方式。
(二)加快城市管理队伍体制建设。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正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城镇化、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才能把城市管理好,使市民享受到城市发展的好处。当前,我县城市管理队伍机制不顺,人员不足,无法按照城市的发展进度履行城市管理职能,无法在当前全面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趋势下提升执法服务水平,远远落后于周边城市管理改革的步划,建议按照**县《关于印发**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韶关数字城管推广应用方案》的相关要求,加快推进我县城管队伍建设,理顺执法机制,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落实固定办公场所,引进智慧数字城管,提升我县城市管理水平上新的台阶,是落实习近平系列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的举措,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之举。
(三)完善环卫服务设施,加大卫生保洁力度。加快完善**县垃圾填埋场选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新建环保达标的无害化生活垃圾填埋场,并在全县推行垃圾分类投放规定,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实行垃圾分类处理,科学加工利用,变废为宝,减少垃圾处理量。继续加大对城乡环境卫生服务社会化的推进力度,强化对**县中航环卫公司环境卫生保洁考核监督力度,提升城市保洁水平,让城市更干净、整洁。
党的十九大是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的历史交接点上,我们要进一步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报告精神上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城市发展,完善城市治理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并以此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贯彻落实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建设好美丽幸福新**,让广大**人民在城市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更多的获得感。
篇五
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作为一名机构编制工作者,下面就如何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谈谈我的看法。
一、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严把总量关是前提。将编制作为“资源”提出,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上还是第一次,这是对机构编制作为党和国家的执政资源地位的肯定,也是机构编制管理在理论上、实践上的一次飞跃。严格控制总量,是有效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的一个重要前提。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机构编制审批权限和程序,适时提高审批门槛,开展机构编制受理评估。确保县、镇两级党政机关行政编制总额和上级编委批准的各类专项编制员额不突破。同时,在日常管理中,严格按照我县控编减编方案执行,做到增编有依据、用编按一定比例预留、“编随事走”等方式加强管理,减少和控制编制需求。
二、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盘活存量,动态调配是关键。按照“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职能的变化情况,在形成调研机制的基础上,将职能消失、职能弱化和职能削减单位中的空余编制调整到基层一线、重点行业领域等职责任务重的单位中去,盘活更多的编制资源。对于加强和新增职能的部门,还应尽量通过内部挖潜的方式调剂解决,如确需增加的机构编制要求,坚持采用机构“撤一建一”、“撤多建一”,编制总量内调剂的办法解决。
三、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的要求,进一步明晰党群系统与政府系统各自的职责分工和工作重点,结合“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减少交叉重叠,切实加大农业、交通、文化以及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领域的整合力度,为有效配置资源创造更大的空间。探索在更多的领域探索综合设置机构,精简整合机构,压缩非业务机构人员编制,使政府组织结构和编制配备进一步优化。
四、推行专项统筹,激发部门资源配置活力。探索建立县镇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由教育局发挥自主权,根据人员流动、新建楼盘和学校生源的不断变化,适时对中小学编制在总量内进行动态调整,在编制资源供给方面满足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同时,根据师资结构情况在各学校编制员额内对教师进行动态调整,既实现了教师按需交流又保证了机构编制资源的优化配置。
篇六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该报告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高屋建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党在新时代工作的精辟总结,也是我党治国治党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份光辉文件,对今后我党的治国理政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作为党的干部,必须从四个方面认真研读、深刻体会,自觉把报告精髓融入工作之中,将其作为指导实践的理论依据,始终保持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
把握新时代发展特点。当前,随着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深刻变化,我国的综合实力与改革开放之初已不可同日而语,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科技和创新能力位居全球前列,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党的事业蒸蒸日上。对此,习近平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是告诫全党,面对成绩,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习近平对我国主要矛盾的判断,有利于我们把握基本国情,这是我们判断一切工作的基石和依据。
把握理论创新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治国理政、建设社会主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我党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引领党的事业不断走向胜利具有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时代向前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实践不断丰富,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来自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要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始终代表真理。
把握讲政治的特点。窃以为当下中国最大的政治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这个梦想,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习近平的报告中可以看出,讲政治是他对党员干部的最高要求,因此作为党的干部就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把握谋全局的特点。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某一时。”习近平的报告内容详实,具有全局与局部,历史、现在和将来的辩证思维,对过去做了科学概括,对当今做了正确总结,更对今后做了宏伟展望。为此,习近平阐述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条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因此,正确理解习近平的报告,就要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把握,善于谋长远和全域,这对于我们的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篇七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时代。基层是党和国家推进改革的“主战场”,基层干部只有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领会精神实质,与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带领当地群众致富奔康,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中占据主动权,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基层智慧,提供基层方案。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讲究科学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科学的、正确的理论能够指导人们高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奋斗的磅礴精神力量。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领会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指导我们的建设和改革事业。
一是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全面回顾了近五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认真分析了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认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基层党员干部奋斗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第一线,要深刻认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学习自觉,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唯一标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立场、方法、观点上时刻与党的十九大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的征程中干事创业。
二是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坚持把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与自身工作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经过长期奋斗形成的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科学理论与客观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理论脱离实际,生搬硬套“苏联”经验指导中国革命,给党和国家的革命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历史证明只有把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中站在时代前列。党的十九大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召开的一次重要中央全会,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结合当代中国发展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集中全党智慧所作出的报告,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基层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和领会精神实质,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农田水利建设、扶贫脱贫攻坚、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党工作当中,转化为指导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力量。
三是要坚持党政“领导班子”带头学,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基层领导班子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主心骨”,提高基层领导班子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对于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把我国的建设和改革事业推向了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放在首要位置,各级领导班子要带头学习报告内容,带头领会报告精神实质,带头落实报告政策安排,带头组织干部群众掀起学习十九大浪潮,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按照“以点带面”的学习要求,逐级学习,层层落实,把十九大精神宣传到位,鼓励基层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当前中国发展现状,把握全面决胜小康社会重要战略机遇期,同心协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篇八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2017年10月19日至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对中国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完成改革发展伟大事业需要有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敢闯敢拼的干部队伍,需要健全国家纪检监察体系,需要选拔和培养一批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公仆”作风的党员干部队伍。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转变干部队伍组织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一、新时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满足人民群众期待,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党和国家最为宝贵的政治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旗帜鲜明地反对“四风”,努力培育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作风建设优的干部队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公信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高度的客观要求。
(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打造一流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把管党治党作为一项首要政治任务常抓不懈。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8944.7万名党员,451.8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党,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长期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致富奔康,最根本的在于我们党具先进性,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能力。抓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必然。
(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九大勾画出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美好的蓝图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需要我们党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需要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和党性修养,时时刻刻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只有严格把好干部素质观,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主体责任,才能奢实党的执政基础,才能保持党内良好的政治生态,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是确保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的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培养和教育党员干部。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宁可得罪千百腐败分子,也绝对不能得罪十三亿中国人民,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执政的首要政治任务,只有贯彻好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才能够保持干部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够保持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二、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是中华儿女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层次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政治报告精神实质,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把党员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完成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总体上是好的,反腐工作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领域和部门管党治党不严,作风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缺乏拒腐防变政治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强力推动反腐,坚持“打虎拍蝇”双管齐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是仍然存在着少数消极腐败分子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突出,腐蚀着党的肌体,污染党的政治生态,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现象突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难度依然较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目的是要实现党员领导干部由“不敢腐”向“不愿腐”转变。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意识不够强,抵挡不住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诱惑,严重丧失党性原则。
(二)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缺乏纪律意识,不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党风、政风、民风是反映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顶风违纪,在党的十八大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变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党员干部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安排妥当就不会出问题,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强。工作上不敢于担当、生活上追求物质享受,贪图享乐,不继承和发扬老党员、老干部的政治本色。
(三)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没有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落实,搞形式主义。
党的十九大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没有做到稳步推进、层层落实,特别是少数基层党组织认为党的十九大精神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太大关系,学习和领会十九大精神是领导班子的事情,自己学习不学习影响不到。少数基层干部不爱学习,开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讲会不只带耳朵不动笔,不写学习心得,不把十九大精神实质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零容忍”的,不管任何人,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一旦触犯党纪国法都要按照规矩、纪律和国家法律办事。少数基层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和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上立场不鲜明。
三新时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
学习贯彻并认真落实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事业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新的时代应该有新的形象、新的朝气,应该有良好的政治生态。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落实主体责任,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全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亲和力。
党的领导干部是党风建设的带头人,各单位、各部门要把积极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有机地结合起来,落实领导主体责任,要求党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实质,认真学习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时时刻刻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意识,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讲团结,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要不断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坚持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红红脸、出出汗、洗洗澡、治治病”,始终做讲党性原则、守政治纪律、懂政治规矩的“好干部”。
(二)坚持以学习促发展,以理论促实践,以批评促进步的思想,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力量在于人民,党的事业需要人民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全体党员干部要坚持学习,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实质,认真研读中纪委工作报告。始终对照党章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坚定不移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作斗争。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工作实践,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实现发展进步。要认真对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风衡量自身工作得失的唯一标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建立健全党规党纪实施监察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认真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全面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农村社区,走进田间地里,指导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
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学习和宣传方案,及早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报告内容,要求党员干部对照工作岗位认真写好学习精神实质,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不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在服务人民和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要严守党纪国法,积极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要加大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排查工作,认真做好政治纪律、政治规律落实巡视巡察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坚持预防和教育为主。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思想,坚决杜绝党员干部“带病上岗”,努力打造一流干部队伍。
综上所述,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是新时代首要政治任务,全面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不断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做出更大贡献。
篇九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瞻远瞩、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振奋人心,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内容篇幅很大,分量很重,不仅擘画了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而且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给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清单。林业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当前**的发展形势,有利于林业发展的要素正在累积,有利于林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形成。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用习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引领方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林业生态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县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粤北山区县,属省规划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县国土面积314.34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58.93万亩,占土地总量的82.24%,有林地236.32万亩,占林业用地的91.27%,森林覆盖率77.34%。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有95.06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7%。林业资源整体水平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作为南方重点林业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也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年来林业资源培育工作逐步向森林生态建设方面倾斜,林业发展紧扣“双增”(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目标,在实现增量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林业重点生态项目工程,进一步改善优化了森林群落结构,森林生态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面对当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如何践行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走出一条**林业发展的全新路子,笔者认为,必须在“三新”上做足文章:
一、把握根本指针,用新的视觉充分认识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四大文明都发源于森林茂密、水草肥美、生态良好的地方,也都因为青山变成秃岭、沃野变成荒漠、生态遭到破坏而衰落或中心转移。党的十九大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是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强化林业生态建设意识,正确认识人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生态经济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同时加大对生态林业建设的宣传力度,促使人们充分认识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增强改善生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改变以往只注重林业经济效益忽视了林业生态建设,对森林资源过分索取的发展理念,坚决摈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做法,把生态资源更好地转化成生态资本,更加自觉地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百姓越幸福。三是要建立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除此以外,生态林业建设是长期且复杂的一项工作,需要各级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
二、深化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指导生态林业建设。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一是要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现代化林业发展思路,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增绿增质增效为基本要求,以建设全省生态崛起示范县为目标,强化基础保障,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森林防火,加强资源管护,尤其是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及林地管理;二是要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深化林业系统工作机制改革,深化乡镇林业工作监管改革,加快国土绿化、碳汇林建设、景观林带建设、森林抚育和乡村绿化美化,着力打造森林小镇、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增进绿色惠民,扩大开放合作,引领全民参与;三是要继续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现代工业”“生态林业+现代农业”“生态林业+现代服务业”,加快林业与旅游、大数据、大健康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要把国际、国内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模式引进来,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三、聚力重点产业,用新的办法解决生态林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任何问题都是发展的问题。我县林业物质装备技术落后,林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薄弱,基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职工生活困难,技术人才老化流失。这些都严重制约**林业现代化进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要围绕我县林业重点工作,突出林业自身特色,服务地方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生态需求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要把满足民生需求作为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功能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业资源培育产业、林产工业、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森林旅游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业生物产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等绿色富民产业,要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提升经营水平,努力实现我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按下了“快进键”。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美丽**的目标。要探索**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全县森林治理,展示**林业发展成就,尽快补上生态环境这块最大短板,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使城乡人们都能够看得见星星、听得见鸟鸣,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篇十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随着新形势下林业领域的不断扩大,面对林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深刻变化,作为林业人的初心和始终,就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始终不渝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着力增强综合素质能力,争做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切实担当起林业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历史使命,努力在林业现代化建设这场历史性考试中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激活初心,壮大产业“摘穷帽”。一直以来,**县积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近日,更是被省林业厅评为**省林下经济扶贫示范县。全县29个相对贫困村及挂钩扶贫单位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因地施策,对症下药,扶贫方式由“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精准扶贫工作。其中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带动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有司前镇黄沙村九节茶、深渡水乡深渡水村蜂蜜、澄江镇暖田村油茶、罗坝镇角田村油茶、太平镇水南村杨梅枇杷等产业。另外,县城周边乡镇(太平镇、城南镇、沈所镇、顿岗镇等)各村通过林下养殖(散养鸡等)、林下种植(柑橘、枇杷、杨梅、桃李、香菇、灵芝等),实现了“不砍树,也致富”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激发着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的激情。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进一步加大林下经济的发展力度,壮大产业“摘穷帽”,将林下经济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第二,践行初心,生态补偿“保家园”。 过去,林业是以发展木材生产、植树造林为主要方向的传统林业,对森林资源过度的采伐,使得森林资源一度匮乏,导致水土流失,更是加重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林业的认识不断深化,林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现代化林业发展还包括了木本粮油、木本药材、生物质能源、森林旅游、森林保健康养疗养等,林业工作也涵盖了森林、湿地(甚至荒漠)及生物多样性,如今更是延伸到改善生态、传承文明和提升形象。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确保林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相协调相适应;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出行等行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抵制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建设美丽**、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第三,永葆初心,政策兜底“助发展”。党的“十九大”再一次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是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林业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强战略谋划能力,善于从发展全局和宏观政策中发现新的机遇,超前思考、超前谋划,着眼于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勇于担当,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央部署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建设相关决策,必须毫不含糊地执行;上级部署的林业改革发展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要切实增强执行意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不计部门和个人得失,把改革创新作为引领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创新思维攻坚克难,大力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林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用改革创新为林业发展增活力、添动力,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执行好、落实好,建设我们的伟大工程,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努力实现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实现我们的伟大梦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新学习十九大报告原创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5943.html
- 上一篇:关于老龄工作总结例文精选十篇
- 下一篇:关于铁路职工征文范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