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风云》是一部来自法国的剧情电影,影片主要由蕾雅·德吕盖和德尼·梅诺谢等主演,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一起来看看吧!
01
视听技术一流,尤其是声音的处理,令影片保持着暗流涌动的气氛。尽管全片没有任何配乐,却透过日常生活里的种种声音制造出悬疑紧张的气氛:汽车的喇叭声、公寓里的电梯声、手机铃声、警报声等等。这种手法在最后一幕将惊悚恐怖的气氛推向顶峰,猝不及防地将家庭伦理剧扭转为惊悚悬疑类型,也有赖借助于库布里克《闪灵》的经典桥段。这对于一位执导处女作长片的导演来说,有点意想不到,而在去年威尼斯电影节拿下的最佳导演与最佳处女作奖也算得上实至名归。
然而,相比起娴熟的电影技巧,影片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与挖掘却不如理想。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诠释得较为充分,而父母两人的性格与心理描述处于缺失状态。这个具有家暴倾向的父亲为何时而痛哭流涕声称痛改前非,时而又醋意大发暴跳如雷?教导儿子说谎欺瞒的母亲又在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剧本的留白空间太多,令角色的行为动机疑窦丛生,这对于一个家庭暴力的现实题材来说,明显不够客观冷静,无疑令批判力度有所打折。还有姐姐那条线索更有不知所终的感觉,感觉之前的铺垫没发挥出来,尽管在舞会上的那几个长镜头都运用得相当出色。
02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这是海明威提出的,关于艺术创作有名的冰山原则。
在我看来,《监护风云》正是这样一部体现这一创作理念的有力作品。
《监护风云》是法国导演泽维尔·勒格朗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在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最佳处女作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导演之前曾拍摄过一部短片《末路丢失》,讲述一超市女工不堪忍受家庭暴力,带着孩子离家出走。《监护风云》正是由这一短片扩充而来。
对这部电影的直接观感是,好像没有拍完,怎么回事?似乎才刚刚开始,观众将要拨开这一家庭悲剧的神秘面纱时,电影就结束了。它在戏剧冲突爆发的制高点上,戛然而止。
这种“未完成”的观影感受,正体现了冰山原则的创作理念。电影里处处体现了这位新人导演高度的控制力,导演要阐述的是家庭暴力的产生,曾有家暴史的父亲怎样展露出他残暴的一面。然而导演表现的也只是这一暴力生发的过程,对于这个男人曾经的家庭关系,男人与他父母的关系,导演都是点到为止。至于他到底有没有殴打过女儿,他的家暴史缘起于何时,究竟是与生俱来,还是目睹妻子不忠后的报复,导演都没有说明。只能通过电影里给出的一些线索展开合理推想,这样推想所引发的是比这个电影文本更加丰富,骨骼更加丰满的家庭故事。
电影的前半段,呈现了一个正常不过的父亲形象,心心念念的不过是争取小儿子的抚养权,共同度过一个周末。他甚至能轻易获得观众的同情,卖掉房子,睡在车里,工作暂无着落。而开头的法庭戏里,双方各执一词,真假难辨,很容易使观众站在生活凄苦的父亲一方。
而真实结果是,我们都被导演骗了,也被这个看上去似乎纯良憨厚,体态壮硕的父亲骗了。
这里牵涉到导演想要表达的另一个问题,即现实中大多真正家暴者,并非粗鲁无礼,动辄打骂的残暴者;正是像电影里的父亲一样,人前温文有礼,憨厚老实,与家庭中的状态大有不同。
如此说来,并非是要指责父亲的虚伪,他在人前与家庭里不同状态很可能并非有意为之。而《监护风云》全片所要展示的,正是这位父亲是怎样在多种内外力的交织下,暴露了凶残的一面。
与妻子离婚,大女儿背离,争取小儿子的抚养权,是这个父亲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争取小儿子的抚养权,也并非与他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那样简单。他想通过小儿子,找到妻子的联系方式,与她见面,并亲自质问她,为什么就这样不明不白地从自己身边走掉了。
真正击溃这个男人的,是自尊心的严重打击。与此相随的,是无处发泄的愤怒情绪,演化成暴力。
片中这个男人在他父母家就餐的一场戏里,男人与他父亲间的紧张态势,隐隐揭示了他从小就种下的暴力因子。他在自己组建家庭里的使用暴力,可以通过一些线索来探究其原因。电影里最终引发男人歇斯底里情绪的直接原因是他见到了妻子现在的情人,以此来引发想象,究竟是妻子曾经的婚外恋情致使男人家暴,还是妻子不堪忍受暴力离家出走,结交情人。这都解释得通,全凭观众自己判断。
除了对叙事的极度节制,导演在视听语言上的苦心营造,同样可以用冰山原则来解释。《监护风云》最值得称赞的是对画外空间和画外声音的使用,这些“看不见”或“听不见”的画外元素,比实拍有更加震慑人心的效果。
对画外空间的营造上,最具代表的是大女儿在厕所内的一场戏。这是一个两分钟左右的慢推镜头,画面的主体只是女孩的鞋子,通过落在地上的药盒和女孩的一系列动作,可以判断出女孩正在验孕。而后女孩啜泣不止,观众凝视的是这双越来越近的鞋子,在这一压迫的凝视之外,引发观众想象的,不仅是女孩一系列的肢体动作,还有她此时此刻的神情以及心理状态。联系女孩之前之后的表现,这一事件会生发出更多意味。
在电影尾声对画外声音的运用,则制造了惊悚骇人的心理效果。长镜头聚焦在相互依偎的母子,画面外则是行驶的汽车声,电话声,电梯运行声,脚步声,砰砰砰愈来愈响的敲门声。寂静夜晚,灰黑室内,这些画外声音愈发清晰,随着声音的逐步逼近,紧张惊悚的心理效果也越发强烈。
电影的主角是有家暴史的父亲,而全片却并没有直接展现殴打这一暴力过程,它所表现的是暴力行为造成的后果。片中几场父子在车中的对话戏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导演多次用大特写表现小男孩的表情,紧张、害怕、极度恐惧。当小男孩说出“我不想看见你再打妈妈”时,父亲残暴的一面终于浮出水面。在大女儿的派对上,一开始她言笑容洋溢,接到父亲的短信后,神情大变,慌张凌乱。登台唱歌后,一众亲友合唱起舞,欢乐喧闹,她的眼睛却一直紧盯着人进人出的大门。对于父亲的恐怖情绪,于此可见一斑。
这场家庭暴力的最大受害者,心理备受摧残的小男孩,他心中的巨大心理阴影,是电影引发出的,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反思。毕竟,小小心灵已种下恶魔,他的成长才真正令人担忧。
回到大女儿厕所验孕那一场戏,得知自己怀孕后的女孩啜泣不止,既是惊喜,不无隐忧。自己尚未从家暴阴影中走出,这一来得过早的孩子,究竟如何应对?她最为担心的,是家庭阴影的继续蔓延。虽然壮如大熊的父亲被警方制服,家庭暴力,这一不安因子依然在继续滋蔓。
03
有性格缺陷和家暴倾向的男主,在争取到儿子的监护权后,怀着最大的善意开始,却以最糟糕的举动结尾。在家人的不信任、不包容和不接纳下,一步步地失去对自己的控制,最终把家暴推向了极致。
虽然导演在采访中表示影片是要反映一个在开放的社会眼中的好人是怎么在封闭的家庭中表现为一个恶人的。但从影片中体现的来看,是更本质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的交流困境,尤其是有性格缺陷的人。
影片把这个交流困境放在了本该亲密无间而但现实是已经分道扬镳的一家人中。爸爸妈妈儿子女儿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性格缺陷,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的人,缺少了对他人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大概只有尚未成年的儿子还稍好一些。
爸爸其实想要复合,但面对欲交流而不得的困境,父亲只知道以暴力来发泄,并且甚至还希望用暴力的手段来找到冲出困境的出口。对此母亲根本就不愿交流,对之以不见面不说话不理睬乃至连儿子都让你找不着的的冷暴力,已成年的女儿则是以事不关己的冷漠逃避来应对,无处可逃的未成年儿子就只能用一再的谎话来应付了。
影片宣告了用暴力解决交流困境的失败,也表现了应对家暴问题中社会的法律干预、家庭成员采取的冷暴力敌对、冷漠逃避、或谎话逃避等等,统统的失败,这些手段,最终都是加剧了家暴,反而把家暴推到顶点。因为,这些手段都没有针对上影片中家暴产生的真正原因——缺爱的交流困境,反而是加剧了这一困境。
影片最终也并没有为此找到出路,最后两扇门的关拢意味着交流的彻底封闭。
04
电影没有过多的铺垫,一开场就单刀直入。米里亚姆和丈夫安托万·北松婚姻破裂后,她向法官提出申请,内容是争取12岁儿子朱丽安的独立抚养权。开头的这场听证戏长达十分钟,直白平淡的对话,简单而致命。最终,米利亚姆获得了这场监护大战的胜利。但真正的“战争”,这时才真正拉开帷幕。
安托万的身份是丈夫,也是父亲。但很明显,他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安托万就像一道易煮的菜,温度稍微升高,不用花多少timing,就轻快地抵达熟透的阀值。因此,也就很容易越界。在片中,安托万就是这样一个角色。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就开始暴怒,动手动脚,很少会去考虑别人的想法。不管面对的是自己的妻子,亦或是儿子,他都不晓得分寸的重要。
只有在周末,安托万才能得到儿子朱丽安的抚养权。一开始,他还处于很tender的状态,会主动关心儿子的近况,但当他想要进一步通过儿子了解妻子的近况,譬如住所,去哪里,为什么不接电话之类的信息却得不到儿子的回应,他就开始声嘶力竭,陷入失控都状态。所以这也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儿子对父亲抱有的是恐惧的心情,接受父亲的监护,周末去父亲那过夜,和父亲独处,这些举动都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因为害怕才选择的妥协。
我想可以这样理解,安托万一直想要争取的抚养权更多不是出于责任,而是一种有点扭曲的自我证明。此时的他处于失业,还没从事业低谷期走出来,家庭关系又经营的一塌糊涂,简而言之,这是一个生活上十分不如意的loser。
loser总是急于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但当一个人一无所有时,暴力和愤怒就成了“无用之人”的发泄方式。就像安托万的父亲说的那样,你总是把一个东西搞砸。当安托万的母亲无意识说到朋友在公车上见到朱丽安。而地点并非朱丽安原来住址使,安托万再次被激怒。他会不爽,是因为他人的行为轨迹超出了他的自有逻辑,说穿了,他从头到尾care的只是自己可怜的自尊,即所谓“父亲的形象”。他愤怒的起因,几乎无一例外,是在自己的父亲形象受到损害时。这样的破裂对安托万来说,无异于一场巨大的耻辱。
当他发疯似的找到妻子的公寓后,上演了一出苦情戏,一边痛哭流涕,一边渴求妻子重归于好。我想,一个完整的家庭形象对这样擅长暴力的男人太重要了,一旦脱离了和谐的家庭关系,他就无计可施,无法以正统的“父亲形象”示人。他其实比谁都清楚,愤怒和暴力并非解决方案,但性格上的敏感和脆弱,使他总是走极端,以伤害他人为代价。
这并非为他的妻子米里亚姆开脱,她自然也有问题,不懂得化解家庭的紧张关系,也很少去给予儿子关怀。她对丈夫的怨恨很大程度是由儿子去替她承受,因为她拒绝跟丈夫的任何沟通,导致安托万只能将怒气倾泻在自己的儿子身上。
最惨的莫过于儿子朱丽安,他就像巨无霸里的牛肉切片,上面是油腻的芝士,下面是苦涩的生菜,在父母的失败婚姻中,他彻底成了困兽之斗。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无爱可诉》里的小男孩,在父母吵架的夜晚,他因为害怕哭泣声太大而躲在门后,憋着气小声啜泣。
孩子总是要为父母所谓“破碎的心”来收拾烂摊子。
某天半夜,情绪彻底崩溃的安托万拿着父亲的猎枪跑到妻子的公寓,疯狂地敲门,踹门,要求沟通。显然,镜头里的这个中年男子,心理阀值彻底爆表,只有复仇,才能重夺自己的权威。最可悲的地方在于,一个感情上的超级loser在使用暴力上却十足地游刃有余。
这种自私,令人不寒而栗。
电影在米利亚姆和朱丽安获救后便戛然而止,留给了观众无限想象空间。
导演细心地安排了许多伏笔,使得最后高潮的到来几乎有了一种呼之欲出地效果。希区柯克式的悬疑惊悚,半夜运行的电梯,狂躁地门铃声,走廊的亮灯,这些元素无限放大了暴力的恐怖色彩,精准地展现了一幅家庭关系的横切面:婚姻之殇。
这部片还有一个地方令人印象深刻:全片没有任何配乐。在定格镜头的搭配下,显得十分冷静,客观,这非但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情感的推动。这大概是令我惊讶的原因:完全看不出是一部处女作,泽维尔勒格实在是前途无限,在我看来,这比多兰屌了不知道多少个level。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监护风云观后感精选》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5456.html
- 上一篇:鸣梁海战观后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