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河北定兴第三中学 曹春梅
感受母爱谱写华章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河北定兴第三中学曹春梅
教学背景:
本文处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分析评价可以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着重就某一方面作出恰当的评价。借鉴吸收的可以是思想内容的闪光点,也可以是语言运用的技巧。《我与地坛》在思想内容方面值得借鉴吸收的有以下几点:要关心残疾人;珍爱生命,珍爱健康;应以顽强的意志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更加深刻的感受母爱。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把握地坛与我的关系的基础上,着重突出第四点。结合这一点,在写作方面着重体会写母爱、亲情这类作文该如何去写才能更打动人。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分析第二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形象美。
2、能力目标:指导母爱、亲情类作文的写作,提高写作能力。3、德育目标:感受母爱的伟大。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形象美,感受母爱的伟大,进而指导写作。教学难点:
真正掌握此类作文的写作方法。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地坛及作者图片):史铁生在20岁时下肢瘫痪,在这一时期,荒芜冷落但并不衰败的地坛留下了他许多印记,在这里,他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宇宙的浩渺,更感受到个人的渺小,一切痛苦都失去了分量,这一经历既折磨了他也成就了他,地坛既让他转变了思想,也是他思想转变的见证。还有一个人陪伴和帮助他搏击命运、摆脱阴影、感悟人生、超越死亡,这个人是谁?(学生会自然回答:母亲)
对,在作者最失魂落魄的时候,他也感受了一份真情。我们今天就从史铁生母亲的形象入手,来体会母爱的深沉与伟大。〈二〉新授
1、出示教学目标(课件展示)2、母亲的形象美
请学生读课文第二章2、3、8自然段,思考作者总是往地坛跑的时候母亲的
反映是什么?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形象?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出以下内容(板书):准备
去理解送母亲的形象美担忧坚忍在
找关爱
教师总结:课文中2、3、8自然段直接回忆描写了母亲当年的惊恐不安、忧愁和痛苦,我们深切的了解到为了儿子她在默默的忍受,苦苦的支撑。过渡:母亲为孩子奉献一切也心甘情愿,而且母亲都希望孩子成才,第9自然段中:“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这句话又如何理解呢?他的母亲不想让他成为一个作家,而想让他成为商人或政治家吗?(学生思考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课件展示):母亲并不是企求儿子显赫成名,只是希望儿子在苦难面前能经受起考验,象普通人一样坚强的生活。这就是母亲的形象美,她的美是坚忍博大、可歌可泣的。
过渡到作文指导:史铁生并没有直接说母亲爱他,但我们深切的了解到了这种感情,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例子,看看作者是如何让我们感受到的。3、作文指导(学生发言)
教师明确:“我”出门,他每天送行伫望,但从不问我为什么。唯一一次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还是自我安慰,暗自祷告;无数次焦虑的去园中找“我”,不知在园中走过多少路,看到“我”在园中,就悄悄的离去;一时寻不到“我”,就步履茫然而急迫;她“端着眼镜象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的形象,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中。这重复多年的无声行动中,所压抑的是痛心的焦虑,而显露的则是母亲对儿子深切的理解。
作者还通过自己的感受,体现出儿子遭遇了不幸,最痛苦的是他的母亲,这就是母爱的深度。
师生一起总结出以下三点:(出示幻灯)
A、用无声的行动描写展示对母爱的理解。(抓细节)举例:《背影》中父亲爬月台。
B、借“我”之口,用直接的心理描写表现母爱的深度。
C、选材“以小见大”。举例:《手帕》
教师总结:母亲的爱不是突然一刻轰轰烈烈的表现,而是渗透在点点滴滴中。我们作文时要从小事写起,从一枝一叶写起,通过特定场景中人物自己的语言、行动来展现性格及亲情。
过渡: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母亲都一样,从我们的生命正在孕育之际她们就把爱给予了我们,等我们出生之后,他们会因为我们任何一个美好的细小举动而喜悦、感动,但是,母亲与母亲之间爱的体现也许不尽相同,让我们共同欣赏电影《漂亮妈妈》中的一个片段,看看一个双耳失聪的孩子的母亲是如何做的。(放电影片段)
双耳失聪的郑大在母亲的帮助下,和正常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天下的父母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付出着自己的爱,不分时间、不分地域,只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而性格决定着爱的表达,不管是理解、呵护,还是唠叨、训斥,爱终归是一样的。
读一篇关于母亲的小散文让学生体会。
张开感觉之网,你会发现,人生之初,我们便沐浴在母爱之中。啼哭,让母亲心焦;微笑,让母亲心醉;跌倒,让母亲心痛;病痛,让母亲担忧;外出,让母亲牵挂
张开感觉之网,你会发现,母爱在絮絮叨叨中,每一声叮咛,每一句嘱咐,每一声夸奖,每一次嗔怪,每一句问候,每一声祝福;母爱在默默无言中,一粒糖果,一个水果,一杯清茶,一碗热汤,一件毛衣,一双皮鞋;母爱在下意识的行动中,扯一扯领口,抻一抻衣角,擦一擦汗珠,拍一拍灰尘
母爱是涓涓小溪,每一条波纹都是母亲的情;是滔滔江河,每一朵浪花都是母亲的爱。张开感觉之网,捧一片波纹,掬一朵浪花,母爱就会化作笔底的华章。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母亲是如何体现的?(请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母亲爱我们,我们就应该张开感觉之网,读懂母亲。请学生欣赏歌曲《懂你》,让学生边听边回忆母爱的点点滴滴。〈三〉作业:
请学生使用细节描写,从小处选材写一篇体现亲情的文章。教学反思:
《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比较长,值得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比较多,但如果每节课都面面俱到,就难免面面未到,所以,设计这堂课时,我是在第一堂课把握地坛环境对作者的影响的基础上,把文章进一步看成一个唤起学生感受母爱、读懂母亲的信息源,把目标定为体会母亲的形象美,感受母爱的伟大。
另外,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教师一定要跳出这个框子,站在更高的角度俯瞰我们的教学内容,从中找到可以让学生学习的知识。《我与地坛》中涉及的母爱、亲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写作方法上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故而,我把指导母爱、亲情类作文的写作,提高写作能力作为另一目标。我认为导入的设计不仅在于激发兴趣,还在于激发思维,激发感情,而且应激发学生参与。所以,让学生和我共同完成这个导入,也让学生明白地坛与母亲对作者心理转变的帮助。
内容分析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筛选提取文中主要信息,共同分析人物,鉴赏人物形象美,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作文指导的设计是与把握文章写作特点相结合的,作者写母亲用到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以小见大的手法。现实生活中每一位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大多是通过细微处,通过一件件小事体现出来的。所以,学生写作时抓住这些就可以真实的再现母亲的爱。
这堂课中加入电影《漂亮妈妈》片段与歌曲《懂你》,是想更加形象、具体的让学生感受母爱,感受作者的母亲,并唤起学生对自己母亲的回忆、感受、理解,进而拿起笔用心记下心中所想、所感。而最后一个作业的设置,既可以让学生回忆、感受母爱,又可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作文写作方法的掌握情况。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是教师的事!老师不应越俎代庖。语文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借助教材教给学生方法、陶冶学生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各自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学习,主动地走自己的道路。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河北定兴第三中学 曹春梅》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河北定兴第三中学 曹春梅: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河北定兴第三中学 曹春梅》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33676.html
- 上一篇:男女性格搞笑总结
- 下一篇:201*-201*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