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暑假实践报告(桑蚕养殖实践)范文

时间:2019-05-29 19:42:20 网站:公文素材库

暑假实践报告(桑蚕养殖实践)范文

暑假实践报告

大学的暑假应该有意义,于是我决定参加些实践活动,一番筛选后,我决定个人承担一张蚕种的养殖任务,现将实践具体情况做如下报告。实践地点:村蚕桑养殖户养殖大棚;

实践时间:201*年7月20日---201*年8月15日;

实践目的:锻炼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体验金钱的来之不易。设施设备:1、蚕房

蚕房分大蚕房、小蚕房和贮桑室。要求实行专室饲养,有利于防病。养一张蚕种(10克蚁量),小蚕房需2平方米;大蚕房,地面育需24平方米,蚕匾育需12平方米,贮桑室约需56平方米。2、蚕具

养蚕使用的器具包蚕网、采桑箩、尼龙膜、温湿度计、喷雾器、蚕筷、鹅毛,切桑刀等。养一张蚕种,地面育需备:蚕匾7个(80×100厘米)、薄膜7张(80×100厘米)、小蚕网14张、方格簇200片。实践过程:

实践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蚕房消毒

因为本村的蚕种集中共育,所以我不用做小蚕房的消毒工作。养蚕前,蚕室及周围要搞好清洁卫生,堵塞鼠洞、蚁穴。室内外墙壁、地面能冲洗的,要冲洗干净,冲洗时要注意自上而下,先内后外。不能冲洗的要扫刷石灰浆。蚕匾、蚕簇、薄膜等蚕具在使用前后要用清水或在流动的溪河洗刷干净,不得在鱼塘死水或污水沟洗刷。

洗刷后的蚕室、蚕具还必须消毒,常用1%的漂白粉澄清液喷洒,喷洒要均匀,自上面下,先室内后室外。喷后关闭门窗,保持半小时湿润状态,次日才可使用。蚕室(24平方米)约需漂白粉2.5斤,加水65斤。配制时先称取所需的漂白粉量和应加水量,然后取少量水先将漂白粉调成糊状,再加水搅拌均匀,静置半小时后即可用其澄清液消毒。之后需用兽用福尔马林溶液喷洒,要求同漂白粉。最后在蚕房内用“烟威”烟熏消毒。

第二阶段:饲养

7月29日蚕种进入第三龄后进户。3龄蚕用叶量少,工作轻松,3龄蚕用叶22斤;每天给叶3~4次。小蚕生长发育过程中,要进入眠的阶段,这时蚕体逐渐缩短,体皮收紧有光泽,食欲减退,表示小蚕将眠,此时在蚕体上薄撒一层石灰粉,加上眠网,将桑叶薄撒在网上,当小蚕爬上新叶后眠除。眠除后数小时,小蚕吐丝固定腹足,不吃不动昂首就眠。蚕眠定后蚕座上再撒一层石灰粉,以防早起蚕偷吃残叶,而导致生长发育参差不齐。眠蚕约经过20小时开始脱去体皮,头大,体细长,四处爬动觅食。待起蚕达95%以上时在蚕座上撒小蚕“防病一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约经10分钟加分匾网后给新鲜偏嫩桑叶饷食。起蚕的消化力不强,初喂叶8成饱即可。

1~3龄蚕属于小蚕期,4、5龄是大蚕期。大蚕期饲喂要求降低但工作量艰巨。大蚕饲养的重点是通风防闷,喂饱喂好,增强体质,加快丝腺发育成长,提高茧丝量。可在蚕室用蚕匾育或地面育。地面育多在4龄起蚕移到地面喂养养。移蚕前先在地表撒一层石灰。要求移蚕放得均匀、宁稀勿密。最好室温在25℃左右,干湿差3~3.5℃。每天早上给桑叶前先撒石灰进行蚕体消毒和隔沙,不得翻动地面残叶,不让蚕吃残叶。如发现病蚕要及时拾起,

扩展阅读:关于桑蚕养殖的生产实习报告1

上,以村为单位,定向培养1-2名农民技术人员,确保服务不断链。二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社,走产业化经营道路。柑桔产业要想发挥更大效益,必须从实际出发,紧跟形势,寻求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道路。柑桔产业合作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我镇柑桔生产以家庭承包方式为主、户平均经营面积少以及大量劳力外出务工使果园管理粗放甚至弃之不管的实际,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可以采取土地流转、托管、入股等方式,将果园向会管理、善经营的柑桔大户或柑桔专业合作社集中,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全面提升柑桔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产业综合效益。

(四)培植加工企业,增强产品收益。为了切实把柑桔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在抓好柑桔鲜果销售的同时,注重培育发展柑桔深加工企业,提高柑桔产品深加工能力。一方面,要加强柑桔的采后商品化处理,要在保证柑桔质量的基础上,搞好分等定级、打蜡包装、贮藏等工作,提高柑桔的商品价值,逐步改变“一等质量、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现象。另一方面,目前我县柑桔加工基本处于空白,位于长岭新区的县农产品工业园刚开始兴建,建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利用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机遇,探索性引进果汁、果冻等柑桔深加工项目,延长柑桔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与鲜销形成互动发展、互为补充的良性产业发展新格局。

题目:关于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学校:十堰电大郧县分校

专业:农业经济管理姓名:徐军学号:104201*461700指导教师:韩文国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姓名:徐军学号:104201*46170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教育是国家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大约有80%的学生是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这些学生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学生的整体素质。小学阶段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中学、大学甚至是一生的智力发展。然而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现阶段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在总体上远低于城镇小学。当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学生及家长都有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寻求解决的办法,我于今年暑期以柳陂镇辽瓦村为重点通过走访座谈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以及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农村小学教育状况的调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小学教育基本现状

(一)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调查中发现,在当前农村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据问卷统计,有75.2%的家长希望自己孩子能考上大学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将来好找工作。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2.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仅有3.5%的学生选择是家长要求的。由此看来,农村的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

(二)教育设施虽然简陋,但教育普及率高。目前农村小学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的村小教学实施非常简陋。以村小学为例,学校现有幼儿园一所,幼儿教师只有两名;小学设有一年级至三年级各一个班,学生不到四十余名,教室位于村委会办公室隔壁的三件间小屋子,没有图书室、阅览室,也没有体育器材和音乐器材,条件比较简陋。尽管如此,但该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还是很高的,达到入学年龄的学生入学率为100%,不存在辍学在家的现象。据村主任介绍,该村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完全普及,村里还出过不少大学生,教育的普及率较高。(三)村级小学被不断撤除,进城上学人数逐渐增多。据调查,由于现在农村上学的孩子较少,许多村小被撤销,合并到了别的村子。这样孩子上学要走较远的路,很不方便。这种现象在我县农村已经是普遍现象。镇中心学校负责人介绍说,由于大多数家长都在城里务工,所以目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小学生都随父母在城里念书,有的是在高年级转学过去,目的是为了能上一所好的初中;有的则是从一年级就开始进城上学。只有约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在村里上学,而且这些学生中间有个别学生家长正考虑暑假开学后送孩子进城上学。

二、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条件及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小学由于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简陋,加上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相对陈旧。尤其是师资方面,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到县里来的本来就比较少,而到农村乡下的就更少了,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此外,农村学校中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较差。在调查中通过和学生们接触,我发现农村学生的学习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大,需要有家长、老师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将学习效果不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不当,但由于大部分农村学生在家里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不能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缺失。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就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由此来看,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是存在缺失的。这种缺失具体表现为:一是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二是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即使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三是家长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功利化。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没有一个家长希望将来孩子会回到自己的家乡,更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四)教师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调查发现,有52.6%的教师对生活和工作现状选择“不满意”,有7.8%的教师选择的是“比较不满意”。对于不满意的原因,老师们一致反映感到压力很大。具体表现在:农村学校教师缺编导致教师工作量很大;在传统高考制度引导下,老百姓认可“分数改变命运”,老师们升学率的竞争压力很大;近年来,为维护学生权益对老师限制很多,然而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管理的分寸难以把握,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总怕出事儿。三、几点意见与建议

(一)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小学阶段教育,切实增加资金投入解决校舍建设、教学设施、教学器材等教学资源不足问题,尤其要增加课外读物、体音美设施器材以及微机设备等,努力改善农村小学教育办学条件。首先要成立一个调查小组对农村小学教学设施及经费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要放宽私人投资办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当前形势下,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解决农村学校办学经费不足、教育机制僵化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要大力发展本地区经济,以经济促教育,经济是教育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发展好了,才能增加教育的投入,才能避免撤校现象的出现,才能真正为农村学生造福。

(二)稳定教师队伍,增强师资素质。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一支稳定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各类教育的最根本保障。首先要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工资收入,增加教师福利,这是改变教师社会地位、体现知识价值和教师尊严、稳定教师队伍的基础;其次,要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包括学校为教师提供的生活环境、办公环境等各方面条件,让教师在一种舒心便利的环境中快乐的工作;再次,要提升教师的素质,提高职业修养,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切实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此外,要改革教育系统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

(三)深化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入手,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素质教育是建立在新的人才观基础上的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它不是一种教育模式。因此,要求教师要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入手,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观。推行素质教育从小学阶段就要抓起,并且要贯穿到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在素质教育中尤其要注重克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和依赖性,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农村小学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音乐、美术、电脑课程,让孩子们能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受到艺术教育和高科技教育的熏陶,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基础。

(四)重视家庭教育,优化教育环境。我国历来就有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实际上,家庭教育是最具有广泛性和基础性的教育。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许多家长出于教育孩子的需要,放弃了一些个人的不良爱好。这说明,这些家长已经注意了对孩子的言传身教。然而,当今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家庭教育简化为只是知识的教育,家庭成了推动学校应试教育的社会因素,使家庭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而且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既无助于孩子成绩的提高,又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家庭教育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的,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单纯的言教,更多的应该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传统的家庭教育以道德伦理教育为核心,而现代家庭教育则强调它在促进青少年的养成、身体健康和智能发展等方面应发挥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产实习报告

题目:关于香菇栽培的生产实习报告

学校:十堰电大郧县分校专业:农业经济管理姓名:徐军学号:104201*461700

指导教师:韩文国

关于香菇栽培的生产实习报告

姓名:徐军学号:104201*461700

一、实习时间、地点、方式

实习时间:201*年7月1日201*年8月30日。实习地点:郧县柳陂镇辽瓦村香菇基地。实习方式:自主实习。

二、种养种类

夏季香菇栽培技术。

三、实习过程

(一)香菇的生育条件

1、营养。香菇是一种水腐菌,能够分解木材中木质素、纤维素将其分解转化为葡萄糖、氨基酸等,作为菌丝细胞直接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代料栽培时,加入适量富有营养的物质如米糠、麸皮、玉米粉等则可促进菌丝生长,提高产菇量。

2、温度。香菇属变温结实性菌类,变温可以促进子实体分化。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广,为5℃~32℃,适温为25℃~27℃,子实体发有温度在5℃~22℃之间,以15℃左右为最适宜。温度过高,香菇生长快,但肉薄柄长质量差,低温时生长慢,菌盖肥厚。质地较密;特别在4℃雪后生长的,品质最优,称为花菇。

3、湿度。一定的湿度差,有利于香菇生长发育。适宜菌丝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85%~90%为适宜。

4、空气。香菇亦为好气性菌丝,但如果空气不流畅,就会抑制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所以菇场应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以保证香菇正常的生长发育。

5、光线。香菇是好光性菌类。香菇菌丝虽在黑暗条件下也能生长;但子实只有在适度光照下才能顺利地生长发育,并散出孢子。但强烈的直射光对菌丝生长和出菇都是不利的。在微弱光下,香菇发生少、朵形小、柄细长、菌盖色谈。

6、酸碱度。香菇菌丝生长要求偏酸的环境。菌丝在PH3~7之间都可生长,以pH4.5上下最为适宜。

香菇的生育条件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连的。从菌丝生长到子实体形成过程中,温度是先高后低,湿度是先干后湿,光线是先暗后亮。这些条件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必须全面给予考虑,以免顾此失彼。(二)香菇栽培技术

1、准备工作。栽培设施准备:普通食用菌大棚,完成春季生产以后,及时清理卫生,把原来的菌袋清理出去后,棚内打扫卫生,检查修补棚膜,喷洒适量的药物如百病去无踪等予以灭菌处理。然后,将棚内灌入清水,待水渗下后,在棚内撒施石灰粉,即可将菌袋搬到架子上。降温设备准备:水温空调器既可在夏季进行降温生产,也能在冬季进行升温栽培,一机两用。

2、菌袋制作。基本配方:木屑1800千克,麦麸200干克,过磷酸钙20千克,尿素3千克,石灰粉20千克,石膏粉10千克,香菇专用添加剂1千克。常规装袋、灭菌、接种以及发菌等管理。

3、菌袋转色。待全部完成发菌后,即可将白色菌袋“井”字型码高,并覆盖塑膜、草苫等,使其升温的同时,通过调节草苫和塑膜的覆盖以及夜间的揭盖,一则促使菌袋表面的白色菌丝倒伏,二来增加菌袋的温差,促使其尽快转色。脱袋后菌棒的转色管理,为增加温差以及去掉菌棒上分泌的色素,应当喷水冲洗,其它管理同上。

4、调温催蕾。完成转色的菌袋,经打孔及补水等处理后,即可搬入棚内,间隔5厘米左右单层排放,通过水温空调进行降温处理,1-2天后,再施行高温刺激,配合棚内的用水、光照等刺激,约一周左右即有小菇蕾现出。此后,保持常规用水,尽量缩小湿差,以保证有菇蕾源源不断地现出。该阶段的基本管理指标是: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尽量降低;空气湿度在75%-95%之间,由于香菇的菌盖较厚,而且适应较大的湿差,所以,不必担心过大的湿差会导致死亡;通过调整棚顶的覆盖物,使棚内光照强度保持在300-1200勒克斯;适量的通风,使棚内保持较清新的空气。

5、出菇管理。香菇菌袋塑膜较厚,需人工割破塑膜菇蕾方可破袋而出。方法是:在发生菇蕾的地方,用小刀片将塑膜切开,注意不要伤到菇蕾。在出菇阶段温度应保持在20-25℃、湿度在75%-95%之间、约500-1000勒克斯的光照和适当的通风。当菌盖直径达到2厘米以上时,可对菇体直接喷施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当香菇菌盖边缘仍呈下卷态势(铜锣边)、但有要展开的趋势时,即应及时采收。采用菌棒出菇的管理,较菌袋出菇更加方便,但由于菌棒裸露,出菇期间失水较多,故应加大湿度,并应给予浸泡菌棒或注水处理。香菇的潮次较为明显,当一潮菇采收后,菌袋的失水较为严重,故需补水、养菌,然后才能管理和收获下潮菇。补水的常用办法是:利用原有的沟、渠、坑或挖一土坑,内铺塑膜,将菌袋排入,离上沿约有20厘米时,铺一塑膜使呈凹型,在凹型里灌满水,形成一定压力后,再向菌袋的坑里灌水,待灌满后,维持24小时,即可排水,将菌袋再摆于出菇架子上。

四、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夏栽香菇实习中遇到了不出菇的的问题。技术人员介绍说,夏栽香菇不出菇大致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制棒的时间晚;二是发菌期间的管理技术不当;三是气候原因造成的。经分析,我们遇到的是第三种情况,即夏季的阴雨天气,造成昼夜温差小于10摄氏度。

解决办法:加大昼夜温差,白天可适当提高棚内温度,在晚间进行喷水降温,使温差达到10摄氏度,刺激出菇。五、效果和体会

通过2个月的学习实践,我初步了解了香菇生长所必须的条件,基本掌握了夏季栽培香菇的一些关键性技术,学会了香菇不出菇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我体会到,香菇栽培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致富项目,付出的体力也比较多,但是,由于它的资源在我们这里比较丰富,在农村发展香菇还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懂得了学习任何知识都要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知识技能的掌握才会牢固。题目:

调查报告

关于洄水村桑蚕养殖情况的调查报告

学校:十堰电大郧县分校

专业:农业经济管理姓名:肖鹏学号:104201*461686指导教师:韩文国

关于洄水村桑蚕养殖情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肖鹏学号:104201*461686

近年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头戏,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受到冲击,多种经营发展方兴未艾。在此形势下,郧县胡家营镇洄水村的蚕桑产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了解该村桑蚕产业发展现状,推动当地蚕桑产业发展,根据电大教学安排我于今年8月上旬至下旬,在村干部以及技术员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到洄水村30多个桑蚕养殖户该村蚕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走访、座谈,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洄水村是郧县胡家营镇的一个偏远山村,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余脉大山中,崇山峻岭连绵不绝,错落有致,蕴藏着丰富的农特资源。该村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为南北走向,年均气候湿润,降雨充沛,日照充足。平均气温16℃,最高月(7月)为39℃,最低月(1月)为零下5℃,年均温差23℃,年均降雨量为900毫米,无霜期254天,蒸发量为1750毫米。由于洄水村山地较多,气候条件适宜桑树生长,所以发展蚕桑产业的基础较好。加之蚕桑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且主要就业对象为妇女,当地男性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数是妇女,这种适宜于妇女经营的产业正好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群众的养蚕生产积极性较高。

该村农户养殖桑蚕始于201*年,当时仅有两户农户引进试种桑树,201*年开始试着养殖桑蚕,收到了一点成效,尝到了一些甜头。于是自201*年开始,该村就开始大面积种植桑树。经过两年的试种、试养,蚕桑产业的已经逐步融入到部分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目前,该村已将蚕桑产业作为当地一项“富民工程”来抓。发展桑树种植,可以直接增加蚕农的收入,一方面可以促进人员的就业。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蚕农的收入,如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指导和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下,村委会一班人带领本村群众真抓实干,以提质增效为蚕桑工作的出发点,以切实增加桑农收入为目标,在201*规范种植200亩的基础上,20年又发展夏季新植桑园360亩,晚秋桑及早冬桑园280亩,使全村桑园面积达840亩,桑区覆盖每一个村民小组,涉及农户62户;其中旱地桑728亩,田桑112亩。平均亩产值710元,平均张产值970元,鲜茧价格从201*年的最高20元/公斤,上涨到201*年的最低24元/公斤,平均单价大约24.4元/公斤。可以说,蚕桑产业真正在洄水村安家落户了。近两年来镇政府大力扶持植桑养蚕户,同时在养殖方式上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引导转变。可以预见,该村的植桑面积将会进一步扩大,桑蚕茧业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部份群众对蚕桑产业信心不足。蚕桑产业是洄水村的一个重点产业,也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桑蚕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但这些问题是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正常的,并不是产业本身问题,而是部份干部群众对蚕桑产业发展的认识不到位,对全乡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理解不深刻,导致、决心不够、思路不清、措施不力的问题。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蚕桑发展多数区域在山区和半山区上,水利和道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水利化程度普遍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专用蚕房少,大部份桑农的养蚕房多为在原有住房上改造使用,面积小,保温和通风不好,消毒不够彻底,严重制约了蚕桑产业发展。今年夏季,暴雨频发,由于养殖场的排水设施不够合理、到位,导致蚕茧产量大幅下降,收益减少。(三)资金周转不畅,科技投入不足。一方面企业经费不足融资困难,鲜茧收购资金不到位,出现拖欠桑农茧款现象,严重影响了广大桑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科技人员数量少,而且专业的蚕桑科技人员更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统一技术规范的推广实施。

(四)经济形势不稳定,价格市场风险依然存在。201*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鲜茧的收购价格曾跌落至12元/斤,蚕农损失惨重。今年国内经济将面临结构转型调整,GDP增长速度放缓,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茧丝价格处于胶着状态,丝价上不去,茧价下不来,目前为止茧丝价格仍是顺差,但是风险依然存在。三、几点建议

(一)运用行政杠杆,确保蚕桑产业稳定发展。蚕桑产业要稳定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运行机制和配套完善的政策措施作保障,才能使蚕桑产业稳定,技术措施得以落到实处。一是出台一系列完善的基础设施扶持补助办法,发挥行政引导作用;二是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和技术员的积极性;三是利用行政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对共育人员和蚕农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蚕桑生产能力;四是从长远考虑蚕农、企业、县财政三方面的利益分配,尽最大力量稳定蚕茧收购价格,确保蚕桑产业稳定发展。

(二)加强蚕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近年来极度干旱和洪涝灾害对蚕业生产的影响日趋严重,加上各蚕桑主产区对规模桑园水利排灌和机耕路投入严重欠账,加之小蚕共育设施严重不足,蚕种场养蚕和蚕种繁育设施的老化,严重影响到蚕业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和蚕作安全生产。为此,建议地方政府重点将规模桑园的水利排灌、小蚕共育设施建设和蚕种场的设施更新改造纳入财政资助对象。

(三)加强宏观调控,稳定茧丝价格。为稳定蚕茧产量,避免蚕茧价格的大幅波动,政府应通过建立更及时有效的蚕茧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平台,完善茧丝绸市场体系建设等措施,来引导蚕茧生产者与需求者对蚕茧价格进行科学预期。政府的宏观调控应侧重于加强国家生丝储备制度的完善与运用,通过适当时机的生丝抛吸以稳定生丝价格,从而维持蚕茧价格和产量的稳定。同时,国家要继续做好扶持工作,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制定蚕茧最低收购价格,促使蚕丝企业与饲养户签订购销合同,保护蚕农的利益。

(四)提升蚕桑科技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益。提高茧丝质量,提升生产效益,应是当前蚕桑生产的主要任务。这不仅可以将蚕桑生产的重点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效益增加,提升蚕桑产业竞争力,而且能够通过提高生丝品位及丝绸消费品质量来提升整个茧丝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此,建议国家的补贴支持政策不仅要加大省力化养蚕配套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桑园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生产者扩大桑园面积,增加劳动力投入,而且要增加资本与科技的投入,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蚕桑生产的科技含量,努力在提高单产、品质、效益上下功夫,力争在桑园面积与发种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使蚕农养蚕收入继续增加,使茧丝绸产业的产值不断提高。技术进步不仅对蚕茧产量增加和产品质量提升有重要的影响,而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使桑蚕茧养殖场真正做到规模化、标准化,努力推进桑蚕茧养殖快速健康发展。

(五)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针对我国各地蚕桑产业普遍分布广、规模小而散的特点,借鉴其它协会的成功经验,按照自愿、自主、自治原则,成立蚕业协会和丝绸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代表、行业自律、行业服务、行业协调和价格预测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避免恶性价格竞争,规范市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行业协会的发展不仅提高蚕农在市场交易中的讨价还价能力,还能增强蚕业生产者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六)改革蚕桑产业体制,实现一体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行

基于蚕桑生产及后续丝绸加工业的一体化性质,应改革蚕桑产业体制,实现蚕桑生产、蚕茧收购、茧丝绸加工及内外贸易等各环节的统一管理,彻底改变目前政出多门、宏观管理混乱、统计数字乱而不准的局面。同时,全面放开蚕种和蚕茧购销渠道,由市场交易双方按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原则拟定价格,建立蚕桑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生产实习报告

题目:关于桑蚕养殖的生产实习报告

学校:十堰电大郧县分校专业:农业经济管理姓名:肖鹏学号:104201*461686

指导教师:韩文国

关于桑蚕养殖的生产实习报告

姓名:肖鹏学号:104201*461686

一、实习时间、地点、方式

时间:201*年5月1日6月30日。地点:胡家营镇洄水村。

方式:在技术员指导下自主实习。

二、种养种类

桑蚕养殖

三、实习过程

(一)养蚕前的准备

在种好桑叶的基础上,准备好蚕室、蚕具;养蚕前7天,用1%的强氯精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药液半斤,喷后密封24小时以上,同时,应将蚕房周围环境喷药消毒。

(二)桑种催青及收蚁

1、蚕种催青。从出库当日到第四天,用温度22度、干湿差2.5度,第五天至孵化用温度25-26度、干湿差1.5-1度保护。第八天见蚕卵点青(蚕卵一端有小黑点)20%即遮光制黑(黑布包种),第十天早上5时揭去黑布开灯感光让蚁蚕孵化。

2、收蚁。收蚁宜在上午9时进行,选顶芽下第二片桑叶作收蚁用叶,切成丝或小方块,直接撒到蚕种纸上,让蚁蚕爬上桑叶10分钟后,连同蚁蚕和叶翻倒在蚕座上并整理好即可。

(三)小蚕的饲养

1、小蚕室温湿度。小蚕期靠高温多湿饲养才能发育正常。1龄蚕室宜28度温度、干湿度1度;2-3龄宜26-27度、干湿差1-1.5度。为了确保高温多湿条件,1-3龄蚕宜用塑料薄膜防干饲养。1-2龄上盖下垫,3龄只盖不垫半防干育。温湿度达不到要求时加温补湿。光线宜昼夜分明。

2、良桑饱食。喂小蚕的桑叶要严格选采。1龄采用自顶芽下第3片叶(即黄中带绿的叶);2龄采用第4片叶(即绿中带黄的叶);3龄采用第5-6片或三眼叶(即浓绿有光泽的叶)。桑叶采回后要用塑料薄膜覆盖好,放置低温、湿度稍大的地方贮藏,以保证新鲜不变质。

3、给桑。小蚕用塑料薄膜防干育,每昼夜喂蚕4次。每次喂蚕前要扩座均座,每头蚕要有2头蚕活动位置。每次喂叶量1龄给叶1.5-2层,2龄给叶2-2.5层,3龄给叶2.5-3层。

4、管理小蚕的眠起。(1)眠起特征:1龄蚕体色由青灰转为炒米色,体躯微缩,体表发亮,蚕体粘蚕粪;2龄蚕体色由青灰转为乳白色,有驼蚕(蚕背蚕)现象,皮肤发亮;3龄体色由青灰转乳白色,蚕体肥短,体皮紧张发亮。(2)眠除:就是在蚕眠前加网除去蚕粪和残粪(蚕沙)。除沙是保证蚕座清洁、防止蚕病传染的重要措施之一。(3)饱食就眠:眠前除沙后要给1-2回桑,使蚕饱食就眠安定。(4)提青分批:同一批蚕中已有90%以上蚕已入眠,但仍有少量蚕不眠而爬动吃桑(叫迟眠蚕),这时应撒上石灰粉,加网再给桑叶,引出迟眠蚕另外饲养,经过4-6小时后,这部分蚕就可入眠。(5)眠中保护:首先在蚕眠定后把薄膜揭开、撒上新鲜石灰粉。其次要将蚕室温度降低1度,干湿差控制在1.5-2度。

5、小蚕的饷食处理。饷食是指蚕眠起后的第一餐叶。(1)饷食时刻:当一批蚕中有98%以上的蚕儿已蜕皮、状况由青灰转为淡褐色,蚕儿爬动寻食时就可给叶饷食。(2)饷食用良桑及给桑量:饷食用桑宜选稍偏嫩叶,给叶量以蚕儿吃八成饱为度,即到下次给叶时间刚吃光为宜。(3)蚕体消毒:饷食前用“防病一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让蚕儿爬动10分钟左右后加网给叶,30分钟以后除沙。

(四)大蚕的饲养

大蚕是指4、5龄期,其体形、体色、生理机能以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小蚕不同。

1、饲养大蚕要通风良好。大蚕期要打开门窗,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多湿、高温闷热。

2、搞好蚕座卫生,防止蚕病传染和发生。大蚕期每天早上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隔天除沙(室内地面育不用除沙)。阴雨天湿度大,每天撒石灰粉2次,保持干爽。注意拴出病死蚕、淘汰弱小蚕,以防蚕病蔓延。

3、4龄蚕良桑饱食。4龄蚕是蚕体成长过度到丝腺成长的转折时期。如果营养不良,会影响到产量和质量。要求桑叶新鲜质好,选采顶芽下第7-15片叶喂用。

4、5龄期要合理给桑,提高桑叶效益。5龄用桑占全龄期用桑85%左右,所以合理用桑是提高桑叶效益的关键。具体操作是两头紧中间松,即5龄第1-2天和第6-7天给叶量要严格控制以到下次给桑时刚吃光为宜。第3-6天要让蚕儿充分良桑饱食。

5、添食氯霉素。各龄起蚕和4龄第3天、5龄第3、5天添食500单位氯霉素,以防蚕病。

6、蚕体喷施灭蚕蝇乳剂。用灭蚕蝇乳剂300倍液或500倍液在4龄第2天和5龄第2、4、6天各体喷1次防蝇蛆病。

(五)上簇采茧

上簇就是将熟蚕放到簇具上让其吐丝结茧。熟蚕特征:蚕儿发育到5龄后期开始减少吃桑或停止吃,并排出大量绿色软粪,胸部透明,身体略软而缩短,头胸部抬起并左右摆动,寻找吐丝结茧地方,这时为适时上簇时期。

1、簇具。簇具的种类很多,目前多使用竹花簇、方格簇和塑料折簇。2、上簇密度。每平方米竹花簇上熟蚕700-800头,方格簇上156头,塑料折簇每张上200头。3、簇中管理。(1)上满熟蚕后将花簇架成“人”字形或方格簇等挂起,隔2-4小时捡一次游山蚕并两头调转位置。(2)上簇室温度控制在24左右,防30以上高温和20以下低温。控制干湿差3-4。打开门窗,加强通风排湿,地面撒吸湿材料。光线稍暗、均匀,防止强风直吹。(3)上簇2天后要捡出病死蚕,以免死蚕污好茧,造成污茧和黄斑茧的发生。

四、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遇到的问题:春蚕在6月初发生了脓病。

解决的法是:严格消毒,杀灭病原。养蚕前,要对蚕室、蚕具做好充分的清洁工作,再选择适当的消毒药剂进行全面消毒。发生过脓病的蚕室,除采取常规的消毒措施外,墙壁、天面再用新鲜的石灰浆涂刷,对预防脓病有较好的效果。养蚕中要对蚕室地面、贮桑窒、走廊及蚕室周围环境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同时小蚕可选用“小蚕防病一号”,大蚕可选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养蚕后,对蔟中的死蚕应先拣出投入消毒液(如石灰浆福尔马林等)中,浸泡过夜后挖坑深埋。蔟具、上蔟室要在采茧后就地清洁消毒,妥善处理好蚕沙,以防病原扩散。

五、效果与体会

两个月的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确实受益匪浅。首先是对桑蚕养殖技术有了整体上的了解,并且对一些关键性技术有了一定的掌握;其次是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要性有了更深地认识。我从内心里感受到理论知识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今后,我将进一步加强学校,努力实践,做一个农村科技致富的引路人。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暑假实践报告(桑蚕养殖实践)范文》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暑假实践报告(桑蚕养殖实践)范文: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暑假实践报告(桑蚕养殖实践)范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73424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