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时间:2021-03-13 14:45:43 网站:公文素材库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怎样才能算作好的教师?2021年春季寒假拜读了李镇西校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有了一些更深入的理解。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一、书本的架构

  整书从教师爱的教育理念、教师素养的提高、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误区、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优生”的培养、转化“后进生”、青春期教育、语文教育的思考和探索等十章介绍了李镇西眼中的“好老师”,通书多为案例方式阐释各章主题。

  二、书中释解的“最好的老师”

  何为“最好”?其实是更好的意思,对于老师,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利索能及的最好程度,这也关乎着教师的从业的价值观,对多年重复从事教师工作后职业倦怠的修正,能把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对比,不断的超越自己就是最好。

  作者讲述了自己实习时的经历,比如由于刚刚参加工作不会关爱学生,对问题学生进行羞辱,但是在实习期满离校时依然看到这个孩子跟着汽车边跑边哭,李老师被动容,想到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的美好的动机区做事,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需求心理满足,但是生理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考虑事情欠周到,常常把好事做成坏事,顿时感觉到,自己对于未来的职业同某种使命已经联系在了一起,而这种使命便是对于改造社会自己可以有所作为,作者也是这么做的。读到这里,想了自己20年的工作历程,有过懵懂、热情,有过质疑、偏差,有过思考、行动,也就是最近一段时间,才如李校长所言对学生的感觉。同时想到了我们每年参加工作的十几位新老师,用昨天在“四有”好教师读书分享会上谈到的,我们好些年轻老师是“长在阳光下,喝着蜜糖水”长大的,从大学毕业走向乡村学校的工作岗位,能不能扎根我们山区学校,能不能关爱每个孩子,能不能研究好教材,能不能把握住课堂,都是“四有”好教师的表现之一。

  三、我对“好老师”的期许

  对照书中案例,结合校情,我想我们的教师还应朝着这样几个方向努力,我们的教育效果才会越来越好。

  一是教师要读懂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是把学生视为班级中的一员,而非独特个体,关注重点是中等水平学生,山区的孩子受家庭文化影响,必然会有部分学生“掉队”,或者说在学校教育中会“吃不饱”或“吃不了”。孔子的“因材施教”是通过日常接触对学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比如,在性格方面,“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在特长方面,“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等等。孔子在了解学生特点基础上因材施教,使学生发挥所长、克服所短。我们的教育在各类教育技术的推动下(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就是一个体现),教学方式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生状态进行不断调整,让学生有一个最适合的学习方案,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而要做好这一些,教师要主动适应教育变革,借助学习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洞察学生的认知特征、优势潜能和学习偏好,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习方案,同时,要重视学生的非认知状态,包括动机、情绪、习惯、品质、价值观等(或者说德育范畴),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学生相互连接之中,通过身教和垂范影响学生的成长。

  二是教师要努力塑造学生品格。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做一个好人,“如果我知道什么好的事情,我就传授给他们”。苏格拉底把教育变成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把教师放在建立美好社会的中心地位,并为之身体力行。“他那笨拙的体态总是包裹在常年不换、皱皱巴巴的宽大外袍里,优哉游哉地穿过古希腊的人民大会,对政治喧嚣不闻不问,只是逢人便强留住对其侃侃而谈,就这样,他把年轻人中的有识之士聚拢在自己的周围……”。现实当中,我们注重效率,学生按年龄分班、使用统一的教材、采用规范的教学流程、定期开展考试等,目的就是“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但是,过于追求成效学生的人格、健康心理和良好品质容易受到忽视。学校的“赏悦”评价还需要继续推动落实,直至规范范式、细化管理深入师生内心,已开展一学期有余的“三小”评选深入度和效果评估还没有结论,与赏悦教育相结合的评星活动还处在推一推动一动,教学、德育融合不够等问题,都待团队成员思考和落实。我想这些工作都形成规律能坚持下来了,从学校层面看学生的品格就是得到提升了。

  三是教师要做好学校和社会的连接。陶行知认为,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的学校。1927年3月,陶行知在晓庄师范的开学典礼上致辞:本校不同于平常的学校有两点,一无校舍,二无教员。我们的校舍上面盖的是青天,下面踏的是大地,我们的精神一样的要充溢于天地间。本校只有指导员而无教师,指导员和学生要整天滚打在一起,与学生共教、共学、共做、共生活。当年的学生后来回忆道:除写字、作文在校内活动外,主要活动场所是稻田、菜园里。我们还邀请农友在田间用实物讲解,我们边做、边教、边学,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师生打成一片。后来,晓庄师范学校因故被封,封条都没处贴,只能贴在黑板上。我们往往过于强调安全隐患,不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这是体制所决定,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每年组织大队委到学校附近企业寻访,20几个学生需要10几个老师负责安全和陪同,我们需要按照年级设计符合实际的社会融合互动,比如安排一—三年级的学生开展踏青或放风筝活动,组织四年级的学生进行军训,安排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企业寻访、在清明节前到抗日山祭扫烈士墓。从感受社会发展的角度,需要每年有部分学生寻访老红军、老革命,寻访各村新建的党员活动中心,寻访经济建设好一些的村支部书记,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了解社会。学校虽然地处山区,但也不代表我们的家长仅仅是农民,还有瓦工、石材工、小商店老板、经济作物种植户、运输户等,老师们要是把这些家长代表请到教室,请他们讲一讲各行各业的特点、讲一讲劳动的重要性、讲一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们的学校与社会也就逐渐有了关联,学生也会在这种家长讲课的体验中了解社会,更好的成长,因为外部社会有利的教育资源已经引向了学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81545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