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专题
板块精练
板块 1 炼字(词、句)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 秋
杜 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1)诗歌的首联是如何照应题目中的“新”这个字进而描写景物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替换为“处处”“家家”?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诗歌题目为“新秋”,首联描写了秋的“新”,表现在:云还具有夏天云的特点,天气还很热,但是已经有叶子被吹落,这是秋的特点。这个时候既有夏的特征又有秋的特点,说明是夏末秋初,体现了秋“新”的特点。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题目要求对比分析“几处”“谁家”与“处处”“家家”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回答问题时可以先分析这两对词语在表达上的区别,同时注意分析它们与题目“新秋”的关系。
答案:(1)诗歌首联上句描写了夏日的火云(红色的云彩),表明盛夏的威力还没有过去,傍晚的云峰还在变换着各种形态;下句写有凉意的风、一片落叶,表明已经到了秋天。首联紧紧围绕“新”字选取景色,写云表明是刚刚过了夏天,写风表明已经进入秋天。
(2)不能。诗歌描写的是初秋的景象,“几处”的意思是园林中有几处可以看到秋天景象。“谁家”,有几家,意思是到了秋天有几家人已经开始做秋天的衣服了,如果是“处处”“家家”,就应该是深秋了。
2.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喜雨口号
蒲松龄
一夜松风撼远潮,满庭疏雨响潇潇。
陇头禾黍知何似?槛外新抽几叶蕉。
【注】 ①口号:古人常用的诗题,意为随口吟成的诗。久旱逢雨,诗人随口吟成此诗。
(1)请说出诗题中“喜”的具体内涵。
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陇头禾黍知何似”中“知何似”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诗歌标题中“喜”的具体内涵的理解,应联系诗歌的内容加以考虑。从诗中的“陇头禾黍知何似”及“槛外新抽几叶蕉”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喜的是禾黍因雨而抽叶,旱情因雨而得到缓解。第(2)题中,“知何似”和最后一句构成了设问句,目的是引导读者思考。
答案:(1)诗人为禾黍重获生机而喜,为百姓疾苦得以缓解而喜。
(2)“知何似”采用疑问的形式,强调了诗人对“禾黍”的关注,并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空间,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
陶 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 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áng):行列。
(1)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地卑”即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没。“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这样,锤炼得最好的字就是“沉”字了。“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解答本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一、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二、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三、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第一句要抓住“烟”字。只有远处之景、朦胧之景才有看上去如烟似雾的不真切感。第三句要抓住“疑没草”三字。“疑”为“怀疑”,显然不是事实本身;“没草”即“没入草丛”,只有在天地相连的天际,天空中鸟儿的行列才会给人这种“没入草丛”的错觉,所以第三句写的也是远景。
答案:(1)“沉”字最好。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
(2)本诗首句写长沙城内远树如烟,有如碧绿的水波。第三句写辽阔的天空中,成行的鸟儿愈飞愈远,仿佛就要没入天际的草丛。这两句写的都是登楼所见到的远景,却又始终未着“远”字。
②①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 ①卢纶(748~约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的前期。②估客指商人。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涵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变化”一词,这提示我们“远见”、“犹是”蕴涵的情感是不同的。第(2)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并且明确指出从情与景的角度入手。解答时,首先要点明手法,其次要结合颈联,明确“景”和“情”的内容,并且指出是怎样借“景”抒“情”的。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读诗就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诗句表现的画面还原,并体会蕴涵的情感。其次要整体感知,关注标题和小注等辅助信息。最后要注意广泛联系,看到“明月”就要考虑思乡,看到“安史之乱”就要考虑硝烟烽火、流徙不定、家仇国恨等。
答案:(1)“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犹是”,突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
(2)借景抒怀(或借景抒情)。时值寒秋,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往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
5.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阅读诗歌可先从标题入手,再关注整首诗。从标题中的“闲居”和诗歌最后一句的“闲看”可以看出“闲”字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感情。赏析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而应放在诗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常见答题步骤是:①指出该字;②展开②①
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到诗中再现画面;③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并指出其妙处。 答案:“闲”。闲居乡村的诗人,在初夏长长的午睡之后,内心无所牵绊,在绿荫环抱的庭院,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的情景,心情格外舒畅。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的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了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板块 2语言风格
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送别
王 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送别诗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看似平淡通俗,明白如话,实则味外有味,情深如注。无一句铺陈离别之词,以送罢开篇,以盼归终篇,平淡朴实,意味深长。回答时除了说明语言风格外,还要注意诗人对友人的情感。
答案:这是一首送别诗,语言朴素、自然。这种朴素、自然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自己对朋友的那种朴素真挚的情感。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四首选一)
杨万里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世称杨万里的诗歌风格除了新鲜奇特外,还有更主要的特色就是诙谐幽默。试以这首诗为例,简析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以极平淡一件事写出了常人所不能发现的活泼的奇趣。我们要注意诗人在写这件日常小事时笔调幽默诙谐,多采用自然的口语,自然流畅、轻快风趣;另外要注意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语言和主题两方面作答,则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诗题是写行人登山,极平淡的一件事,不说人登山之难,而说山与人争高,要写山高,却先说山低;要写山上,先写山下;要写登山难,先写望山易;先是人看山,后是山与人赛,最后是登山,山胜人。脚高山更高,这实际是暗示登山者急于翻山的迫切心情,叫人读后忍俊不禁,表现出一种幽默诙谐、轻巧俏皮的艺术风格。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概括说明总体语言特点,接下来要结合诗句来解说,最后要点明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情感或诗人的情感态度。这首诗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采用层层倒叙手法,点明了儿女之情,结合“辽西”一词来看,也蕴含了更深刻的时代内容。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也含蓄地反映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 吕】
普天乐·秋江忆别
赵善庆
晚天长,秋水苍。山腰落日,雁背斜阳。璧月词,朱唇唱,犹记当年兰舟上。洒西风,泪湿罗裳。钗分凤凰,杯斟鹦鹉,人拆鸳鸯。
这首元曲给人的感觉是十分雅致。请从曲中描写的景物、抒发的情感两方面解说此曲“雅”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题干要求从描写的景物、抒发的情感两个方面分析曲的“雅”,回答问题时可以分析描写的景物在哪些方面体现了“雅”;情感的雅,一方面体现在情感本身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情感的抒发方式上。
答案:①描写的景物:诗人对客观景物进行精心的提炼和高度的概括,化俗为雅。比如描写了苍茫的秋水、邈远的天空、衔山的落日、南飞的大雁等,描摹了一幅深秋山水图。 ②抒发的情感:诗人写离别没有从正面描写,也没有从现在写起,而是在回忆中追叙。这样显出诗人的情感有曲折的韵致,让读者产生遐想。
篇二: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达标测评卷
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达标测评卷--古代诗歌鉴赏
1. (2012·河南实验中学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
乔 吉
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 恨兴亡怒煞些鸣哇。铺锦池埋荒甃④,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③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④荒甃(zhòu):坍塌的砖块。
(1)这首曲子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本曲的内容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曲在景物描写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曲中的句子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2·河南豫南九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面问题。
梦 回①
林景熙②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①梦回:梦醒。②林景熙:号霁山,宋末诗人。有气节,宋亡不仕。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分析第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可谓独具匠心,请赏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012·山东日照期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诗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012·山东宁阳一中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摸鱼儿①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
③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
肠处。
【注】①这首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当时词人调到离抗金前线更远的湖南路任转运副使。②长门事:指汉武帝时陈皇后因遭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的故事。③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1)词的上片,以“春去”为线索,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2·广东高州市大井 中学高三月考)学阅读下面两首杜甫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天末怀李白③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④ 。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即南北朝诗人庾信、鲍照。 ②当时杜甫、李白分别处于渭北与江东。③诗作时李白被流放之夜郎,途中遇赦还之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④魑魅: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⑴从两诗的诗题“忆”、“怀”来看,两诗在抒情上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012·泉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喜雨口号①
蒲松龄
一夜松风撼远潮。满庭疏雨响潇潇。
陇头禾黍知何似?槛外新抽几叶蕉。
【注】①口号:古人常用的诗题,意为随口吟成的诗。久旱逢雨,诗人随口吟成此诗。
(1)请说出诗题中“喜”的具体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陇头禾黍知何似”中“知何似”用语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2012·福建龙岩质检)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发笤溪①
叶 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 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 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②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012·厦门质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动静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后两句“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2·广东揭阳市高三学业水平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阙题
唐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2)分析这首诗在写景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2·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三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这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联写景选取了哪两个角度?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2·广东高州长坡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012·山西晋中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本诗是怎样以“倦夜”统摄全篇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2012·山西太原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曹 邺
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①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②。
【注】①女萝:一种蔓生植物。②五湖舟: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1)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画面?通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九年级月考卷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温馨提示:
本试卷共25题。满分150分(含卷面书写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黑色水笔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上不给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1分)
1. 根据拼音提示,在括号中准确地写出汉字。(4分)
还不到日出的时候,天刚有点蒙蒙亮;那是一种美妙苍茫的时刻。在深suì()微白的天空中,还散布着几颗星星,地上漆黑,天上全白,野草在微微chàn()动,四处都笼罩在神秘的薄明中。一只云雀,仿佛和星星会合一起了,在绝高的天际唱歌, liáo()廓的苍穹好象也在屏息静听这小生命为无边宇宙唱出的颂歌。在东方,格拉斯山坳映着吐露青铜色的天边,显示出它的黑影;yào( )眼的太白星正悬在这山岗的顶上,好像是一颗从这黑暗山场里飞出来的灵魂。 2.古诗文填空(8分)
⑴更深月色半人家, 。(《月夜》刘方平) ⑵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破阵子》辛弃疾) (4)《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劳作环境恶劣、表现农民生活艰辛的语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在联想集团处于经营困境时,“联想之父”柳传志再度出山担任集团董事长,真可谓“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空。) 3.文言词语解释。(
4分)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 ..③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④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4.名著阅读(6分)
(1)请仔细阅读下面选自《水浒》的两幅图,按要求答题。(2分)
(2分)
(3)下面三句话都出自九年级上的课文名篇,请你写出“他”分别指谁。(2分)
①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
②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
5.综合性学习。(共9分,每小题3分)
朝阳中学九年级(3)班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相信你一定会出色地完成下列活动。
(1)古人十分重视读书,下面是摘自安徽西递宏村的一幅楹联,小王记住了上联,请你为小王
补出下联,突出古人读诗书的趣味。 敦孝悌此乐何极,(注:“敦”,作动词,可解释为“推崇”“勉励”等;“孝”孝,指对父母回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 (2)读下面“读书现状调查表”,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读书现状调查表
结论:
(3)对于应该读什么样的书,人们历来各有看法,下边是最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你认同哪种,
理由是什么。
观点A:读经典的书,就开阔了精神的视野。 观点B: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观点C:读实用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27分)
(一)关于解决“垃圾围城”的主题阅读(13分)
【垃圾围城】超过10%的垃圾年均增长率,陆续满负荷的陈年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运转的垃圾焚烧厂,历年累加的未处理垃圾这是中国城镇当前的垃圾处理困局。
深圳、南昌、武汉、青岛、南京、温州等多个城市,先后遭遇“垃圾围城”。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的统计,2011年,全国657个设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1.1%,其中20.1%直接堆放,或简易填埋。以当年城市垃圾清运量1.64亿吨计算,仅上述657座城市,当年已堆积未处理的垃圾就接近5000万吨。
【民众声音】要推动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具体说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中小城市在这方面往往重视不足、宣传不够,市民意识也较薄弱。其次,开展垃圾资源化技术研究,为城市垃圾处理提供硬件支持。再次,加强废旧回收,推动旧货市场的发展。此外,健全城市垃圾资源化管理,提升管理能力。
【媒体微评】垃圾围城已成为当今中国城市之困,一些甚至曾经“绿水青山”的乡村也在劫难
1
(甲) (乙)
①甲图是《智取生辰纲》的其中一幅插图,图中的人物是 ②乙图所描绘的情节是
(2)脂砚斋对“香菱学诗”有过这样一段分析:“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
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这里的“凤秦”指王熙凤、秦可卿,“纨钗”指李纨、 ,“湘黛”指史湘云、 ,“袭平”指袭人、平儿。
逃,垃圾的产生来自生产、生活等环节。破解“垃圾围城”难题,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也需要企业和公众的参与。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垃圾治理的重视和投入,加大环境治理和监测力度,鼓励企业积极投身垃圾治理的行动中,以科技创新加大垃圾的整治力度;另一方面,全社会要倡导简单化生活,杜绝过度包装、过度消耗能源资源,并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他山之石】
◆韩国国民排斥一次性用品。记者在首尔采访时发现,所有的餐馆都看不到一次性筷子和一次
性纸杯的身影。同时,韩国餐馆大多用铁筷子等可循环使用的餐具,偶尔碰到有包装纸的也仅仅套上一小段,不像我国国内全部由纸包装着。
◆在德国,每家的垃圾袋上都有一长串的条形码,记录着居民的身份信息,能轻易找出乱扔垃圾的人,随之而来的或是个人税率的提高,或是社会福利的下降。在这样系统
健全的制度约束下,每位市民都不得不检点自己的行为。
◆日本的生活垃圾分类主要按照一般垃圾、有害垃圾、大型垃圾和资源垃圾分类。资源垃圾一般是指玻璃瓶、易拉罐、纸类、金属类、饮料瓶、纤维类、塑料等。丢弃家具等大型垃圾和电器产品是要付费的。尤其是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是要支付高额处理费的,比如丢弃一台冰箱要支付1万日元左右,相当于800人民币左右。
6. 联系上述材料,说说造成“超过10%的垃圾年均增长率,陆续满负荷的陈年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运转的垃圾焚烧厂,历年累加的未处理垃圾”的困局的原因有哪些?(3分)
7. 下列各句中去掉加点词后,句义变化最小的一项是( )(3分)
A.以当年城市垃圾清运量1.64亿吨计算,仅上述657座城市,当年已堆积未处理的垃圾就接.
近.5000万吨。
B.中小城市在这方面往往重视不足、宣传不够,市民意识也较薄弱。 .
C.各种处置方式都有利有弊,在目前的国情下,与填埋、综合利用相比,垃圾焚烧厂更加有利,..见效更快,利用更充分。
D.全社会要倡导简单化生活,杜绝过度包装、过度消耗能源资源 ....
8. 联系“他山之石”,说说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宝贵的经验?(4分) 9. 下面是两位专家对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看法,你更倾向于谁的观点?说说理由。(3分)
2
●要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必须考虑减少垃圾、循环利用和有效管理等所有问题。不能仅靠把重点放在垃圾处理上。 ——清华大学教授、垃圾处理问题专家聂永丰 ●各种处置方式都有利有弊,在目前的国情下,与填埋、综合利用相比,垃圾焚烧厂更加有利,
见效更快,利用更充分。 ——山西省发改委副主任程泽业
(二)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14分)
①那天中午,我准备画凤凰,可描来描去,怎么都不像。突然我想起妈妈帮我收藏着的长命锁,上面好像就雕着一只凤凰。我兴奋地钻进衣橱一通乱翻,结果长命锁没找到,却在最底层的纸袋子里找到了一张领养证,被领养人一栏,赫然写着“尤小美”三个字。我—下子蒙了。原来我是被领养的。
②一个人闷闷不乐了两天,我对尤小乐说出了这个秘密,没想到,他告诉我,我们都是被领养的。我的眼立马瞪圆了。
③虽然爸妈对我一如既往,但是因为我有了心结,便不再领他们的情,觉得他们只是做做样子。可尤小乐在家里依然和父母乐成一片。为此,我很鄙视他!我可不能像他这么不痛不痒地活着,怎么着也得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问个明白。
④为此我悄悄地离家出走了,那天晚上10点多,我窝在火车站的大厅里,被一个酒鬼吓到,匆忙跑出去,全然忘了大厅外面,就是来来往往的车流。眼看着那辆汽车向我直冲过来,我完全傻掉了。正在这时,尤小乐冲过来把我推开,可是他却被撞断了两根肋骨。
⑤尤小乐做完手术的第二天,我去医院看他。趁着妈妈去洗碗的工夫,他贴着我的耳朵说:“警告你啊,尤小美,离家出走的蠢事再也不能干了,不然,就别认我这个哥!”我盯着自己的脚尖问他:“你现在是不是已经后悔了?”他笑着打断我:“尤小美,我从不后悔!就算我真的挂了,不是还有你吗?咱爸咱妈有你照顾,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⑥我扭过头去嘀咕道:“可我又不是爸妈亲生的!”“那有什么关系?”尤小乐冲着我叫起来,“爸妈那么爱我们,一直把我们俩当成宝贝!”
⑦他说的没错,可是,他们真的能代替我的亲生父母吗?我噙着泪冲进卫生间,我想一个人静一静。只是,还没站稳脚跟,一个声音就从里间传了出来,是妈妈。她正背对着我,哭着打电话:“”听到这里,我眼里、心里都热热的,扑过去搂住她的肩头哭着说:“妈,都怪我,我错了!”
⑧尤小乐出院后的第三天,就神秘地把我叫到了阳台上,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张领养证给我看,被领养人一栏,清清楚楚写着“尤小乐”三个字。他努力挤出一丝笑说:“我没骗你吧?我们俩都是被抱养的。”看着—本正经的尤小乐,我轻轻叫了声“哥”,眼泪铺天盖地地流了下来。他不知道我已经了解了真相。就在离家出走的前一天,我去衣柜里翻出领养证准备复印,无意间看到了压在下面的尤小乐的出生证明,加盖了县医院的公章,亲生父母栏,分别署着爸和妈的名字。
⑨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每一个孩子,不管是亲生的还是抱养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上帝的孩子。他把我们寄养在尘世里的父母身边,不是要我们抵触、抱怨、流泪,而是让我们学会感恩,悦纳彼此,真心相爱。
10. 阅读小说,用简要的语言概括①~④段的主要内容。(2分)
11. 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语句中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3分)
他努力挤出一丝笑说:“我没骗你吧?我们俩都是被抱养的。” .
12. 阅读文本,认真揣摩,补写出第⑦段母亲所打电话的内容。(3分)
13. 结合小说内容,说说尤小乐是怎样一个人?(3分)
14. 第⑧段“他不知道我已经了解了真相。就在离家出走的前一天,我去衣柜里翻出领养证准备复
印,无意间看到了压在下面的尤小乐的出生证明,加盖了县医院的公章,亲生父母栏,分别署着爸和妈的名字。”这几句话去掉好不好?为什么?(3分)
三、古诗文阅读理解(27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4分)
①
喜雨口号 清·蒲松龄
一夜松风撼远潮。满庭疏雨响潇潇。 陇头禾黍知何似?槛外新抽几叶蕉。
【注释】①口号:古人常用的诗题,意为随口吟成的诗。②撼远潮:指风吹松林发出如远处潮水撼动大地的声音。③潇潇:风雨声。④知何似:不知怎么样了。
18.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之:犹鱼之有水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B.而: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
C.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于:曹操比于袁绍 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0.刘备的一个“善”字意味深长,请写出“善”的内涵。(3分)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21—24题。(10分)
汉阴丈人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溢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庄子·天地》)
【注释】①汉阴:汉水的南岸。丈人:对老年人的尊称。 ②圃畦:菜地中的行垄。此处指菜园。 ③搰(hú)搰然:很吃力的样子。④浸:灌溉,浇灌。⑤机事:投机取巧的事情。⑥机心:投机取巧的心理。⑦纯白不备:纯粹洁白的心灵沾染上污点。⑧神生不定:生通“性”。指心神不定,不能始终如一。
21. 用“/”给文中划线句划出停顿。(限于两处)(2分)
吾 闻 之 吾 师 有 机 械 者 必 有 机 事 有 机 事 者 必 有 机 心 2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反于晋()(2)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 ..2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24. 你认为汉阴老人是怎样一个人?(3分)
四、作文。
执著指对某样东西或某件事坚持不懈、顽强地追求。请你以“就这样执著”为题,写一篇
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真切的感悟与体验。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3
15. 诗的第二两句中,“疏雨”改为“细雨”好不好?为什么?
16. 这首诗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17—20题。(13分) 亮答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隆中对》(节选)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3)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4)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篇四:小题大练
小题大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
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又惊叹不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
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里有表层的、看得见的、感同身受的变化——城市和乡村日新月异,....
生活方式已与父辈大不相同;但更有深层的,不易觉察却能辐射未来的变化。
B.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融市场中翻云覆雨的“资金贩子”。 ....
C.为把该市建成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特大城市,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
D.虽然炎热的夏季早就过去,可是特丽珑显示器和钻石珑显示器为占领未来的CRT市场的明争暗斗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 ....
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网络运作的自如、开放,使得网络小说在语言、表现手法和和艺术特色等方面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因此,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共鸣。
B.有关部门认为,苏丹红事件并不是由于某个人的故意或疏忽造成的,而
是应把责任归咎于供应链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
C.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以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D.最近,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公布了对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尸体检查所做的初步毒物学化验,基本排除了米氏被毒死的怀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类媒体上。
B.一些宾馆、饭店还成为某些部分非正常开支的重要渠道,给少数腐败分子孕育了堕落的温床。
C.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D.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B.在本次足协杯赛中大爆冷门的建业队,凭借场上的整体配合和积极拼抢,终于和天津泰达队在最后关头使自己双双跻身这次杯赛的十六强。
C.国务院决定免征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鼓励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D.“心连心”艺术团在革命老区的巡回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并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7.把下列长句改写成语意连贯的几个短句(可调整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今天,旨在保障远东地区的安全、维护双方经济利益和开展反恐斗争的、将在俄罗斯联邦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举行的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中俄首次大规模军事演习拉开序幕。
8.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要求语言通顺,语意不变。可适当增删词语。(不超过85字)
①近日,中国科学家打造出了一顶新颖的“纳米皇冠”。
②皇冠制作的原材料是铂金。
③皇冠的制作运用了分子纳米技术。
④皇冠制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纳米科技重大研究计划”小组以及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小组的支持。
9.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水是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10.阅读下面文字,筛选信息,给“海啸”下一个定义,不超过22字。
2004年12月26日,由强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大海啸,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演变成一场巨大的人间惨剧,伤亡人数十分惊人。如此罕见的天灾在让人悲痛的同时,其给予人类的警醒和教训也十分深刻。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或风暴引起的。地震造成了海底地形突然变化、海底大面积隆起或凹陷,海面随着海底地形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迅速向四周传播,形成强大快速的海浪,这就是海啸。海啸波传到海岸边时,巨浪的能量冲击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大灾害。1960年5月22日,智利大地震达到了里氏8.75级,智利当地测到的波高是25米,传到前苏联的沿海波高还有6.7米,传到日本时,还毁坏了1572栋房屋、124处堤防、2000多艘船只,死亡人数达1000多人。
11.根据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
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委员会主席夏秉纯12日向世贸组织各成员提交了一份关于农产品谈判的初步草案,各方对草案反应不一。
草案提议在未来6年内,各成员将现在的农产品出口补贴减少一半,在10年内全部减除;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减少对农业的国内支持。欧盟认为,世贸组织的这项农产品谈判草案非常不平衡,它在农产品出口补贴以及农产品出口其他保护措施等问题上,对欧盟国家采取了不公正态度。美国贸易代表对这项草案,尤其是对农产品出口补贴相关内容表示欢迎。美国还认为应进一步降低关税以及农产品贸易国内补贴,以减少世贸组织成员间的巨大差异。据悉,这项关于农产品谈判模式的草案,将成为本周末在东京召开的贸易部长非正式会议讨论的重点议题。
12将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概括为一则标题新闻。(不超过15字)
17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国务院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10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6%。这一速度虽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全年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2亿元,增长3.3%;第二
产业增加值1552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7877亿元,增长6.2%。国民经济起步良好,多数经济指标比预料的要好,为完成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小重山·端午
(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喜雨口号 蒲松龄
一夜松风撼远潮,满庭疏雨响潇潇。
陇头禾黍知何似?槛外新抽几叶蕉。
【注】 ①口号:古人常用的诗题,意为随口吟成的诗。
请简要分析“陇头禾黍知何似”中“知何似”的妙处。 ①
篇五:古诗语言鉴赏综合版
古诗语言鉴赏教学案
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对诗歌语言的考查情况。
2 学会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第一部分 练字
一、 真题引路
07(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二、考点知识
诗人炼字炼句的作用: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炼句,以使传神动人。高考阅读古代诗歌,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主要从下面三点来评析。
(1)评析“题眼”。
所谓“题眼”,就是指诗歌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如2002年高考选用的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题中“闻笛”二字便是“题眼”,所以全诗四句中的前三句全用来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音乐境界中来,直到最后一句才透露了诗人的本意。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喜”便是题眼。八句诗中虽然未用一个“喜”字,但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喜”意。在阅读中,发现并评析“题眼”,可以帮助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2)评析“诗眼”。
优秀的作品中,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从军行
李 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与诗歌内容无必然联系。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英勇无比的将军形象。首句写他过去的戎马生涯,“碎铁衣”,可见征战时间之长,战斗之酷烈;次句写眼前的境遇,“数重围”,可见危险之极;最后两句写其突破重围、奇路而归。一个“独”字,便是本诗的诗眼,这一个“独”字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
(3)体会寻常词语的蕴含。
优秀的古代诗歌遣词用语准确精练,许多看似寻常的字词到了诗人笔下便有了丰富的内涵。能体会寻常词语的内涵,便是一种鉴赏能力。
观 猎
王 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到的将军打猎的情景。“风劲角弓鸣”,写风用“劲”,可见风之猛之烈。能在劲风中射猎,这是何等身手!第二句点出主人公和射猎的地点。次联“疾”、“轻”用得俱妙。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特别迅疾。诗人用“疾”而不用“锐”,突出发现猎物之迅速;一个“轻”字表现猎骑迅速追踪而至,而绝无滞碍。这“疾”、“轻”二字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那射猎的场面、骑猎的乐趣、将军的英姿,如在眼前。第三联写猎罢还归。“忽过”、“还归”,看似寻常,但它们前呼后应,则见返回营地之疾速,给人以瞬息千里之感,更真切地表现出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尾联以写景作结,但所写并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行猎之处的远景;“千里暮云平”。这样写,不但首尾呼应,而且形成对照。出猎时风起云涌,回归时风平云定,这与出猎时的紧张、回归时的踌躇满志完全相称。
如果我们在读诗时,既能体会全诗语言的风格特色,又能评析积极修辞手法,评析诗人炼字炼句的作用,那么,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就会比较到位、比较深刻。
三、命题形式与解题思路
1、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某一词领全诗题型的解题思路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
3、小结:解说表层含义:字面意义①
表现景象②
分析深层含义:表达情感③
突出主旨④
评价形式作用:表达效果⑤
A.练字类:答题的思路一般是:找出炼的字→运用了什么手法→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字的语境含义→表达作用或效果(包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烘托了怎样的气氛,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等。)
如:例1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1.写出这首诗的韵脚。(波、多、河)
2.诗评家认为“西风吹老洞庭波”中“老”字用得好,请分析其妙处。
(“老”用了拟人手法,写出西风吹皱洞庭湖水的情态,抒发了诗人得悲秋之情和迟暮之感。)
B.鉴赏诗句类:答题思路一般是:指出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作用或效果(结构、内容、主旨)
如:例2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这首诗的体裁是近体诗中的 (五言绝句),诗的主体形象是一个 (渔翁)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个词语或句子,请简要分析理由。
(我最喜欢第一句。这句话用叙事的手法写了渔翁夜钓归来,懒得系船,生动写
出了渔翁生活的闲适和安逸。“不系船”三字是全诗的关键,以下三句都是从这
三字引出,是全诗的总起文字。)
或(我最喜欢最后两句。“纵然”、“只在”两个词语,一放一收,把诗的意思推进了
一层,生动地表现钓者悠闲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
注意: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运用了( )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答题时依序答出,避免遗漏;有些内容应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化,依据诗作具体情况适当减少或增加项目,不牵强附会,强加于“诗”。)
C.语言特色类:提问方式: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思路:用一两个字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如: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很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四、例题讲解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山行即事 宋·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③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á):戏耍,玩弄。
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案】(1)“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2);在结构上,“议”字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
3、0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五、练习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10分)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①。沙上并禽②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①后期:日后的约会。记省:记得清楚。②并禽:成双的鸟,鸳鸯之类。
(1)这首词上阕写“午醉醒来愁未醒” 二句的感受相仿佛,令人生出“酒过愁肠愁更愁”的感叹。(1分)
(2)上阕作者心中之“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3)结合全词。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的妙处。(6分)
3、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喜雨口号① 蒲松龄
一夜松风撼远潮。满庭疏雨响潇潇。陇头禾黍知何似?槛外新抽几叶蕉。
【注】①口号:古人常用的诗题,意为随口吟成的诗。久旱逢雨,诗人随口吟成此诗。 请说出诗题中“喜”的具体内涵。(3分)
答:
请简要分析“陇头禾黍知何似”中“知何似”用语的妙处。(3分)
答: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②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1).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3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回答问题:(8分)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4分) 答:
(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4分)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 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诗句分
析其表达效果。(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
篇六:10诗词鉴赏
涪陵区2013年秋期高三语文复习专项训练(十)
诗 词 鉴 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面问题。
梦 回①
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注】①梦回:梦醒。②林景熙:号霁山,宋末诗人。有气节,宋亡不仕。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分析第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中的“未眠鸥”,可谓独具匠心,请赏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阅读下面两首杜甫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天末怀李白③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即南北朝诗人庾信、鲍照。 ②当时杜甫、李白分别处于渭北与江东。③诗作时李白被流放之夜郎,途中遇赦还之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④魑魅: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⑴从两诗的诗题“忆”、“怀”来看,两诗在抒情上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喜雨口号
蒲松龄
一夜松风撼远潮。满庭疏雨响潇潇。陇头禾黍知何似?槛外新抽几叶蕉。
【注】①口号:古人常用的诗题,意为随口吟成的诗。久旱逢雨,诗人随口吟成此诗。
(1)请说出诗题中“喜”的具体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陇头禾黍知何似”中“知何似”用语的妙处。 ①②④①②
高三语文专项训练(十) 第 1 页共 4 页
4.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发笤溪
叶 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 容易归舟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 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②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阙题
唐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这首诗在写景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这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联写景选取了哪两个角度?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好处。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曹 邺
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注】①女萝:一种蔓生植物。②五湖舟: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1)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画面?通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专项训练(十) 第 2 页共 4 页 ①②②①
(2)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用了什么样的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离亭燕
张 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1)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整首词,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山亭夏日 日射
高骈 李商隐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注】①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②日射:太阳光的照射。
(1)《山亭夏日》和《日射》所描写的景物环境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诗句,简析两首诗中的“蔷薇”各自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秦楼月
②②①向子 ①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向子: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
(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专项训练(十) 第 3 页共 4 页
(2)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边的问题。
【双调】大德歌春
则见双燕斗衔泥。
(1)这首元曲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元曲哪一句起到了反衬作用?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张养浩
①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也不学严子陵七里滩,也不学姜太公磻溪岸,也不学贺知章乞鉴湖,也不学柳子厚游南涧。俺住云水屋三间,风月竹千竿。一任傀儡棚中闹,且向昆仑顶上看。身安,到头来
无忧患;游观,壶中天地宽。
【注】①傀儡棚中闹:指戏棚里演戏的情景,这里喻指元代世情的纷纷扰扰,宦海的险恶。
(1)曲中连用了四个“也不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心境的?请结合全曲内容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春愁 陈 亮
东风荡飏轻云楼,时送萧萧雨。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注】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曾多次上书孝宗皇帝陈述恢复方略,均无功而返。在长期的乡居中,被奸人陷害,屡遭牢狱之灾,几乎被杀。但他的志向丝毫未改,思为世用。
(1)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题为“春愁”,作者所愁的到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人:王卫国)
高三语文专项训练(十) 第 4 页共 4 页
篇七:2013年下学期常德市中职学校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2013年下学期职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 出卷人:龚冬梅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桌帏.(wěi) 讪讪..(shàn) 蹙.
缩(cù)怔怔..(zhanɡ) B、炮.烙(pào) 歆.
享(xīn) 狙.
击(zǔ)雏.
形(chú) C、榫.
头(sǔn)
刹.
车(shā) 残骸.(hái) 蹂躏.(lìn) D、绰.
号(chuò) 模.
样(mú)
羞赧.
(chì)
绯.
红(fē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炯然不同 更胜一畴 茕茕孑立 荒诞不经 B、气宇宣昂 战战兢兢 爱屋及乌 凭心而论 C、结草衔环 锲而不舍 步步为营 青红皂白 D、接踵而至
陈词乱调
言简意赅
游目聘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目前,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疏忽大意。 B、瀑布从悬崖上奔腾而下,冲击着大小石头,飞溅着水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C、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使我茅塞顿开....,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D、这位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成为了卓有成就的企业家。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管理的目标和任务虽然有所不同,但其内涵和本质是基本稳定不变的。
B、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问题奶粉”事件的处理工作。
C、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藏书多的家庭里,孩子往往阅读兴趣较浓,阅读习惯较好,阅读量较大。
D、优秀科普作品不但能传播科学知识和弘扬科学精神,而且还能激发青少年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切为了革命事业奋斗 的先烈们都将永远活在后人的心中。
②这个新成立的公司,向全社会招聘大学本科毕业生及具有同等 的优秀人才,吸引了许多人应聘。
③居里夫人在获得诺贝尔奖以后,仍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他们的住所里,没有任何奢华的装饰,只有一些简单的生活 品。 A、终身 学历 必需
B、终身 学力 必须 C、终生 学历 必须
D、终生 学力 必需
6、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那娘们像常春藤一样紧紧攀住苏比这棵橡树,苏比好不懊丧地在警察身边走了过去。
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D、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
7、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 。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①细密的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 ②十二个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 ③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
A、①②③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②① 二、现代文阅读(完成11-15题,共16分)
杰克的领悟
杰克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一直有一个宏大的梦想,就是将他的企业做成全州乃至全国最大的企业。这些年来,为了梦想,他远离家乡,和家人离多聚少,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事业上。
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妈妈打电话过来,告诉他,贝尔瑟先生昨天晚上去世了,葬礼将在本周三举行。听到这个消息,杰克的心猛地一沉,往事就像黑白影片一样,一幕幕在脑海闪过。
杰克,你在听我说吗?噢,对不起,妈妈,我在听。只是猛然听到这个消息,让我想起了很多我和贝尔瑟先生在一起的往事。杰克,你父亲去世得早,是贝尔瑟先生给了你很多只有父亲才能给予的‘男人的影响’。在他的心里,你就是他的儿子。
我知道的。那时候,我几乎每天都要到他的旧屋子里去,和他待上一段时间。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什么要这样做?还需要商量商量。 B、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C、多美啊!这使人留连忘返的景色。
D、我国许多图书馆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您送的礼物我非常喜欢,我就笑纳了。 ..B、这些日子我们招待不周,请您多多包涵。 ..C、承蒙指教,学生在此表示感谢。 ....
D、本人婚宴席设花园酒店,下午五点恭候,六时入席。 ..10、诗歌欣赏,说法不对的一项是( )
喜雨口号①(蒲松龄)
一夜松风撼远潮,满庭疏雨响潇潇。 陇头禾黍知何似?槛外新抽几叶蕉。
①口号:古人常用的诗题,意为随口吟成的诗。久旱逢雨,诗人随口吟成此诗。
是贝尔瑟先生教会了我木工手艺。杰克说道,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我今天的木制品公司。那么,你能抽出时间回来参加他的葬礼吗?我当然要参加他的葬礼。而且,关于贝尔瑟先生,我心中有一个埋藏了很久的谜团,但愿这次回去能找到答案。
尽管杰克百事缠身,但他还是乘飞机回到了家乡。贝尔瑟先生的葬礼办得很简单,他没有自己的孩子,绝大多数亲戚也早已过世。当晚,杰克和他的妈妈来到了贝尔瑟先生的旧屋子。这座房子杰克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小物件、每一件家具,都能带给他一段回忆。在贝尔瑟先生的书桌前,杰克停了下来。
怎么了,杰克?妈妈问道。那个盒子不见了。杰克怅然若失地说道。什么盒子?很重要吗?一个金色的小盒子,贝尔瑟先生最珍爱的宝贝,他总是将它锁在书桌的第一个抽屉里,我问了他不下一千次,盒子里面到底装着什么东西。但他总是对我说:‘也许有一天你会看到盒子中的东西,但现在我能告诉你的只有一句话: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蒲松龄,清朝人。
B、诗人是为禾黍重获生机而喜,是为民生疾苦得以缓解而喜。
C、“知何似”采用疑问的形式,强调了诗人对“禾黍”的关注,并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D、久旱逢甘霖,这场春雨应时而降,所以令作者狂喜。
那是我最看重的东西。’这么神秘,那盒子里究竟装的是什么呢?妈妈皱着眉头好奇地问道。这个问题就是一直埋藏在我心中的那个谜团。我猜测,可能是贝尔瑟先生的哪位亲友取走了它。看来,我将永远无法解开这个谜团了。
杰克怀着失望的心情离开家乡,回到了自己的公司。两周后,杰克收到了一个包裹,包裹看起来很陈旧,包裹上的字迹很潦草,很难辨认,落款上写道:寄自霍华德〃贝尔瑟先生。杰克急不可耐地打开包裹,里面果然有一个金色的小盒子以及一封信。杰克颤抖着双手打开了信:我谨委托我的律师,在我离世之后,将此盒寄给杰克〃班尼特,杰克陪伴了我晚年的10年时光,理应得到我一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信封里还有一把小钥匙,杰克眼含泪水,打开了盒子,盒子里是一块纯金手表,手表背面醒目地镌刻着一句话:杰克,谢谢你的时间——霍华德〃贝尔瑟。
他最看重的东西竟然是……我的……时间!杰克喃喃自语道,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在那段时光里,贝尔瑟像亲生父亲一样,关心他,呵护他,培养他;而作为一个懵懂少年,他所做的不过是经常陪伴在他身边,而这竟然成了一个孤独老人一生中最看重的事情!
与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共享时光竟然如此重要,这成了杰克人生中的最重要的领悟,他取消了未来两天的所有安排。为什么?秘书珍妮丝不解地问道。□□□□□□□□□□□□□□□□□□杰克对秘书说道,□□□□□□□□□□□□□□。
11.小说多次提及“谜团”有何作用?(3分)
12.(1)赏析文中的画线句。(2分)
(2)指出文中“男人的影响”的内涵。(2分)
13.根据情节,补写末段空格处的内容。(分别不超过20字)(2分)
“□□□□□□□□□□□□□□□□□□□□□”杰克对秘书说道,“□□□□□□□□□□□□□□□□□□□”
14.装在金色小盒子中的纯金手表象征什么?为什么贝尔瑟先生委托律师在其离世后才将它寄给杰克?(4分)
15.请简要谈谈小说带给你的启迪。(3分)
三、文言文阅读(完成16-20题,共10分)
兰亭集序(节选)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结交,交好) .B、曾不知老之将至(曾经) .C、向之所欣(过去,以前) .D、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着) .17、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A、岂不痛哉
B、当其欣于所遇
C、死生亦大矣
D、则与斗卮酒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及其所之既倦。②每览者人兴感之由。 ..B、①录其所述。②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C、①或因寄所托。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D、①当其欣于所遇。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19、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以“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简洁而清晰。
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 C、在王羲之看来,对生的执著,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的,这与老庄的生死观是一致的。
D、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兰亭集》成书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
20、翻译: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四、默写(共4分)
21、 22、雁引愁心去, 23、 24、渔灯暗,客梦回。
五、应用文写作(10分)
针对本学期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写一篇《2013年下学期个人语文学习总结》。
六、作文(40分)
请以“尝试”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3年下学期职二语文期末考试答题卷
三、应用文写作(1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11、(3分)答: 12、(2分)①
(2分)②13、(2
14、(4分)答:15、(3分)答:20、翻译(2分) 默写(4分)21、22、
23、 24、
篇八:诗歌鉴赏 第 2 节 鉴赏语言 板块(考题)精练(转载)
第 2 节鉴赏语言
板 块 精 练
板块 1 炼字(词、句)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 秋
杜 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1)诗歌的首联是如何照应题目中的“新”这个字进而描写景物的?
(2)颔联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替换为“处处”“家家”?为什么?
【解析】(1)诗歌题目为“新秋”,首联描写了秋的“新”,表现在:云还具有夏天云的特点,天气还很热,但是已经有叶子被吹落,这是秋的特点。这个时候既有夏的特征又有秋的特点,说明是夏末秋初,体现了秋“新”的特点。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题目要求对比分析“几处”“谁家”与“处处”“家家”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回答问题时可以先分析这两对词语在表达上的区别,同时注意分析它们与题目“新秋”的关系。
【参考答案】(1)诗歌首联上句描写了夏日的火云(红色的云彩),表明盛夏的威力还没有过去,傍晚的云峰还在变换着各种形态;下句写有凉意的风、一片落叶,表明已经到了秋天。首联紧紧围绕“新”字选取景色,写云表明是刚刚过了夏天,写风表明已经进入秋天。
【参考答案】(2)不能。诗歌描写的是初秋的景象,“几处”的意思是园林中有几处可以看到秋天景象。“谁家”,有几家,意思是到了秋天有几家人已经开始做秋天的衣服了,如果是“处处”“家家”,就应该是深秋了。
2、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喜雨口号①
蒲松龄
一夜松风撼远潮,满庭疏雨响潇潇。
陇头禾黍知何似?槛外新抽几叶蕉。
【注】 ①口号:古人常用的诗题,意为随口吟成的诗。久旱逢雨,诗人随口吟成此诗。
(1)请说出诗题中“喜”的具体内涵。
(2)请简要分析“陇头禾黍知何似”中“知何似”的妙处。
【解析】对诗歌标题中“喜”的具体内涵的理解,应联系诗歌的内容加以考虑。从诗中的“陇头禾黍知何似”及“槛外新抽几叶蕉”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喜的是禾黍因雨而抽叶,旱情因雨而得到缓解。第(2)题中,“知何似”和最后一句构成了设问句,目的是引导读者思考。
【参考答案】(1)诗人为禾黍重获生机而喜,为百姓疾苦得以缓解而喜。
【参考答案】(2)“知何似”采用疑问的形式,强调了诗人对“禾黍”的关注,并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空间,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①
陶 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 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áng):行列。
(1)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
【解析】(1)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地卑”即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没。“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这样,锤炼得最好的字就是“沉”字了。“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解答本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一、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二、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三、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第一句要抓住“烟”字。只有远处之景、朦胧之景才有看上去如烟似雾的不真切感。第三句要抓住“疑没草”三字。“疑”为“怀疑”,显然不是事实本身;“没草”即“没入草丛”,只有在天地相连的天际,天空中鸟儿的行列才会给人这种“没入草丛”的错觉,所以第三句写的也是远景。
【参考答案】(1)“沉”字最好。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
【参考答案】(2)本诗首句写长沙城内远树如烟,有如碧绿的水波。第三句写辽阔的天空中,成行的鸟儿愈飞愈远,仿佛就要没入天际的草丛。这两句写的都是登楼所见到的远景,却又始终未着“远”字。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
卢 纶①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②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 ①卢纶(748~约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的前期。②估客指商人。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涵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变化”一词,这提示我们“远见”、“犹是”蕴涵的情感是不同的。
【参考答案】(1)“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犹是”,突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解析】第(2)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并且明确指出从情与景的角度入手。解答时,首先要点明手法,其次要结合颈联,明确“景”和“情”的内容,并且指出是怎样借“景”抒“情”的。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读诗就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诗句表现的画面还原,并体会蕴涵的情感。其次要整体感知,关注标题和小注等辅助信息。最后要注意广泛联系,看到“明月”就要考虑思乡,看到“安史之乱”就要考虑硝烟烽火、流徙不定、家仇国恨等。
【参考答案】(2)借景抒怀(或借景抒情)。//时值寒秋,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往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
(1)俞陛云《诗镜浅说》云:“其起句情景真切。句法亦纡徐有致。”请说说“远见犹是”这一句是怎样细腻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的?(4分)
【参考答案】江天浩淼,远见汉阳城郭,为看到行旅目标越来越近儿宽慰、庆幸;而江阔帆迟,还有整整一天的航程,为漂泊生涯而感到伤感、厌倦。(喜悦之情2分,旅途漂泊的厌倦2分)
(2)有人说鼓鼙声使作品独辟境界,主题更加深刻,鼓鼙声在这里指的是什么?作品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参考答案】“鼓鼙声”借指战争,作者交代了漂泊生涯的原因,将羁旅的无聊、厌倦,理想的落空和战争联系起来,更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借指内容1分,交代原因1分,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2分)
【注解】
1、估客:商人。
2、舟人句: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3、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鬓逢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 4、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5、鼓鼙: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后也指战事。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作者安史之乱时,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这首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是动中写静,静中写动的名句。
一首好诗,贵在有真情实感。有真情,可免造作扭捏、有实感,不致浅浮空洞。大凡诗人流离颠沛,死别生离,或躬逢其事,身临其境。倘寄之吟咏,最易动人。所以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卢纶《晚次鄂州》,写兵难中背井离乡、颠沛奔波之苦,情真而意切,故不待雕琢,自出佳句。
首联扣题写“晚次鄂州”,但不露痕迹。”“云开远见汉阳城”。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也说明行进方向。鄂州离汉阳甚远,故下旬说“犹是孤帆一日程”。这样远的距离,当然不能直接看到。句中一个“犹”字,道出诗人的迫促心情,一个“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绪。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风波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
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平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平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平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旧业”指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产业。它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鼓鼙”鼓鼙: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后也指战事,借指战乱。战争已使人倾家荡产,江海飘零,更哪堪江上再传来战鼓的声音句中“更堪”意谓“更哪堪”,因受诗句的限制,省作“更堪”。这一句言外之意是:虽然战争已令我一无所有,但战火未熄,在逃难的途中,难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灾。倘若真的碰上,那简直无法忍受了。本诗极力渲染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深入一层: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不是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本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由于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现的,所以有真情、有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第二联的描绘入微,第三联的造语精妙,都足以令人一唱三叹。
5、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篇九:诗歌鉴赏练习
1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①。沙上并禽②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①后期:日后的约会。记省:记得清楚。
②并禽:成双的鸟,鸳鸯之类。
(1)这首词上阕写“午醉醒来愁未醒”,此中意味,与柳永《雨霖铃》中“ ”二句的感受相仿佛,令人生出“酒过愁肠愁更愁”的感叹。(1分)
(2)上阕作者心中之“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3)结合全词。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评分标准:本题1分。填错、丢字、多字、写错字一律不给分。](2)上阕写“愁”,有对自然的春光已逝之愁,有对自己的年华老去之愁,有与友人的后会无期之愁。[评分标准:本题3分。伤春,伤老,伤离别,3个要点各1分。](3)(示例)这首词写了作者伤春、孤寂之情。“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云、月、花人格化,“破”“来”“弄”等词语,写出月夜之景的美丽与动感。这一描写与“沙上并禽”的情态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由这一画面再想到“明日落红应满径”,则使作者的伤情之情、孤寂之心表现得更加生动传神。[评分标准:本题6分。全诗思想情感,1分;“云破”一句的修辞及其在句中的作用,2分;“云破”一句和上下文的关系及对全诗的作用,2分;答题表述有条理、流畅,1分。]
2蓦山溪·自述
宋自逊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注:宋自逊生活在南宋覆亡前那段激烈动荡时期。
(1)请简要概括词的上片与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分)
(2)“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你如何来评价作者这种人生态度(4分)
参考答案 (1)上片主要描写了诗人简洁清幽的居住的环境,下片主要写自己处世的随和的态度与闲吟的自在生活。 (2)是一种焚香煮茗,倚竹闲吟,登山长啸,垂钓清溪的事事不关心的隐士生活方式。评价:假如人世间没有民族与家国利益需要去奋斗,这种生活方式也许无可厚非;然而这正是南宋倾覆前激烈动荡时期,战云四合,血雨飘风,词人却躲进青山,不免过于冷漠,过于忘情,过于自私,这样的人生态度是不值得肯定的。
3喜雨口号①
蒲松龄
一夜松风撼远潮。满庭疏雨响潇潇。陇头禾黍知何似?槛外新抽几叶蕉。
【注】①口号:古人常用的诗题,意为随口吟成的诗。久旱逢雨,诗人随口吟成此诗。
(1) 请说出诗题中“喜”的具体内涵。(3分)
(2) 请简要分析“陇头禾黍知何似”中“知何似”用语的妙处。(3分)
参考答案(1)(3分)诗人为禾黍重获生机而喜,为民生疾苦得以缓解而喜。(答对一点得2分)(2)(3分)答案示例:“知何似”采用疑问的形式,强调了诗人对“禾黍”的关注,并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和想想空间,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4客发笤溪
叶 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 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 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淆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
(2)诗歌末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6分) (1)诗句运用了比喻、顶针的手法,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2)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
5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3分)
(2)请从动静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后两句“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3分)
参考答案 (1)在阴云低垂,野苹青青的背景下,岸边不时有一树盛开的鲜花;(1分),明丽的色彩打破了沉闷的气氛,令人眼前豁然一亮。(2分)(2)孤舟古庙,冷寂凄迷;风雨满川,江潮汹涌,画面动静对比鲜明(1分)。诗人静中观动,看风雨吹,潮水起伏,(1分)表现出诗人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1分)。(或“表现出诗人孤寂、失意的不平静心境”(1分)。)
6台城
韦 庄①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韦庄(82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3分)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3分,只要答出要点即可)(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3分,只要答出要点即可)
7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②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1).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3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参考答案(1)(3分)“冷”字是全诗写景叙事抒情的关键。(1分)首句写郡斋天气的冷,联想到山中天气的冷;由天气的冷,联想到在山中艰苦修炼的朋友的孤独、凄冷。于是诗人欲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慰藉(1分)。通过一个“冷”字,虚实结合,把诗人对山中朋友的想念很巧妙地表达了出来。(1分)(未答到最后一点,但前面各点的分析较具体,也可以给3分)
(2)(3分)作者的感情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即作者心中的寂寞之情。
8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1)这首诗酸用了哪些意象米表达离情乡思?(2分)
(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4分)
参 考 答 案 (1)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2分。写出三个意象得1分,五个意象得满分。)(2)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了诗人的离情乡思;//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渐深;//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乡心欲绝://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乡愁的意象,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叠现,从而使离情乡思逐渐浓化。(4分。五个层次,每层1分,答对四个层次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9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4分)
(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4分)
答案:(1)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表现秋寒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体现了自己孤寒处境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2)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作者久羁之苦。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残灯”两句,写屋内黯淡情景,与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感。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10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3分)
(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答案:(1)开篇两旬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答案要有“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2)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长安之景。“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露出皎洁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诗人遥想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抗金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
抒发了胜利在望的感情。(艺术手法2分,具体分析3分)
篇十: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二)
说明:本专题训练,是根据所选诗词的特点设计题目,题干的指向是多元的,须综合权衡,找准所需知能点,这利于综合鉴赏能力的提升。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湘江曲 张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注〕白蘋(píng),一种生在浅水的水草。
(1)“湘水无潮秋水阔”与“白蘋茫茫鹧鸪飞”,景中有情,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案:(1)“湘水无潮”反衬出诗人心潮难平,依依不舍;“秋水阔”表现诗人的怅然与愁肠郁结。“白蘋茫茫”是江上所见,表现诗人伫立江边心绪的茫然;“鹧鸪飞”是江边所闻,“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然。(2)语言通俗而有情致。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唐诗解》:“全篇毕从‘不系船’翻出。”试就此评作简要分析。
(2)《唐人绝句精华》:“诗语得自在之趣。”试析此诗表现出的“自在之趣”。
答案:(1)“不系船”是全篇中心事件:首句点题,二句交代“不系船”的背景,三、四句揭示“不系船”的原因。(2)渔人“不系船”,表现出江村环境的静谧优美,渔人的自在愉快,闲适放浪;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由自在的江村生活的向往。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九日,重阳日。瓦松,寄生于瓦檐的一种植物。
(1)试分析诗中的对比手法。
(2)说说这首咏物诗的寓意。
答案:(1)头两句以王孙不识菊与众人插菊“近鬓毛”相比,暗示菊远离富贵,表现其高洁品质;后两句以清香宜人的池岸菊与踞高处、无所用的瓦松相比,暗示其鄙夷富贵,进一步表现其高洁品质。
(2)寄寓了诗人不求高位、不慕名利的高尚气节。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诗人选“栖鸦”这一物象,有什么用意?
(2)明明是诗人在望月怀远,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全唐诗》作“在”。你认为哪个字好?试述理由。
答案:(1)营造静幽的意境;以乌鸦有巢而栖反衬诗人有家不能归,表现乡愁。
(2)诗人推己及人,提升了诗的境界;将自己的乡愁表现得含蓄蕴藉。
(3)“落”字好。“落”字形象,给人以动感,仿佛秋思随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呆板寡味。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注〕阁,同“搁”,停止。
(1)“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是什么意思?表现诗人怎样的个性?
(2)分析诗中化静为动的写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1)小雨初停,天蒙轻阴,纵使白天,我也懒得打开深院的大门。表现诗人的好静。
(2)青苔本是静的,但雨后格外青翠,引人注目,仿佛给周围的一切涂上一层绿光,诗人的衣服也不例外,这就使青苔有了动态。诗人借此表现雨后深院景色的清新幽美。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武昌怀古 薛季宣
漠漠烟村一故城,郊坛离殿草茅生。
青山不解知兴替,销黯开颜为雨晴。
〔注〕薛季宣,南宋诗人,与陆游一时。这是诗人登临曾为吴都的武昌时所作。郊坛,指郊外祭天的神坛。离殿,孙权的离宫别殿。雨晴,雨后天晴。
(1)“青山不解知兴替,销黯开颜为雨晴”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是什么?深层含义是什么?
(2)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
答案:(1)青山不懂得国家衰亡之恨,散开冥暗的山色迎来雨后一片晴朗。影射南宋当局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
(2)修辞手法:以“郊坛离殿”与“草茅生”对比显示昔盛今衰的悲叹;以“青山不解知兴替,销黯开颜为雨晴”的拟人手法,影射南宋当局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表现手法:借古讽今。分析后两句的寓意。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蠡 口 郑獬
千重越甲夜围城,战罢君王醉不知。
若论破吴功第一,黄金只合铸西施。
〔注〕蠡口,相传范蠡于破吴后,自此泛舟隐于太湖。
(1)找出诗中的一组对比,并分析其作用。
(2)对于勾践灭吴的原因,诗人的观点与史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答案:(1)以“千重越甲夜围城”与“战罢君王醉不知”相比,暗示吴亡是因为吴王沉溺于骄奢淫逸的生活;同时为诗人的议论作了铺垫。
(2)史家认为勾践灭吴主要是因为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以及诸大臣的辅佐。而诗人认为破吴第一功当归西施,是她瓦解了吴王的意志,为勾践灭吴创造了条件。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多景楼 王琮
秋满阑干晚共凭,残烟衰草最关情。
西风吹起江心浪,犹作当时击楫声。
〔注〕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阑干,同“栏杆”。击楫声,指晋祖逖渡江北伐事,其尝言:“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残烟衰草最关情”句中之“情”,是什么情?试作简述。
(2)诗中用典自然、贴切、形象,试就这三点作简要分析。
答案:(1)诗人登楼北望,一派荒凉衰败景象,眼见中原为异族占领而不能收复,因而顿生愤慨之情。
(2)自然:诗人眼见“西风吹起江心浪”,由此想起祖逖击楫江中,掀起滚滚巨浪。贴切:二人心心相通,都有志北伐,收复失地。形象:由祖逖渡江的慷慨激昂可想见诗人此时诗人的激愤情态。
9.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读秦纪 陈恭尹
谤声易弥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
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
〔注〕陈恭尹,清初著名遗民诗人。夜半桥边呼孺子,指秦时黄石老人授张良《太公兵法》事。
(1)秦法之“疏”表现在哪里?据此看出诗人对秦亡的看法是什么?
(2)诗人作此诗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答案;(1)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烧书不能平息民怨,反而更加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彻底灭亡。
(2)借古讽今,表示对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的不满。
10.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喜雨口号 蒲松龄
一夜松风撼远潮,满庭疏雨响潇潇。
陇头禾黍知何似?槛外新抽几叶蕉。
〔注〕口号,古人常用诗题,意为随口吟成的诗。
(1)“撼远潮”在描写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2)“陇头禾黍知何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对此并未直接回答,这样写有什好处?
答案:(1)比喻。将风声比作摇天撼地的海潮,有声势,有威力,使读者耳有所闻,眼有所见,感受到“松风”的力量。
(2)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关心。不直接作答,让读者通过“槛外新抽几叶蕉”思而得之,开拓了想象空间,诗意委婉含蓄。
11.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 步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第三句看,写的是秋季,但起句却说“峭寒催换木棉裘”,合理吗?试述理由。
(2)具体分析后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合理。诗人已经白头,而且已经“倚杖”,且只能“作近游”,足见年老体衰。如此身体状况,面对寒秋,如临寒冬,故早早“换木棉裘”。
(2)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把秋风想像成一位画家,染红枫叶,漂白人头,形象地表现“岁月无情”的道理。既表现诗人叹老悲秋,又透过红白色彩的配置,表现诗人对人生夕阳红的赞美。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山月夜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香花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掬水月在手,弄香花满衣”两句与开头两句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2)“掬水月在手,弄香花满衣”是历来被称道的名句。试分析“掬水”“弄月”的表现力。
答案:(1)这两句是首句“多胜事”的具体化,是次句“夜忘归”的原因,与头两句暗相呼应。
(2)“掬水”“弄月”将写景与写人融为一体,既表现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繁的春山之美,又表现出诗人童心未泯、逸兴悠长的个性特征。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注〕边烽不过秦,意此地烽火不举,平安无事。桑柘(zhè),多种宅旁的桑树与柘树。
(1)诗中写“寒水”“怪禽”“旷野”“落日”等物象,有什么作用?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突出了山村的荒凉冷落甚至是可怖,为下面写行人“恐”渲染了气氛。
(2)内心感到温暖。由先前的惊恐转为欣慰,表明了诗人的心理变化,也使全诗结构有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喜雨口号诗歌赏析及答案分析》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14319.html
- 上一篇:5.4青年节的祝福语
- 下一篇:计算机兴趣小组策划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