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在农村基层工作后的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19-05-10 16:03:16 网站:公文素材库

  通过参加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不断的丰富自己,学习一些处理村务的方式方法,为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来到农村基层工作,选择的是学习广阔农村的社会实践;付出的是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得到的是领导的肯定,是宝贵的经验积累,更是自己的不断成熟。机遇从来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贡献我的智慧和力量。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在我们的身上肩负的不仅是一种工作的职责,更多的是广大农民百姓对我们的信任和期待。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时刻保持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展望明天,我充满信心,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不足,自增压力,不图名不图利,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一流的工作业绩,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工作,服务家乡父老,为我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下派乡镇党委书记是我市下派干部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2003年12月,第四批下派乡镇党委书记赴基层工作,今年5月陆续结束任期。在总结座谈会上,他们侃侃而谈……

  黄青峰(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原下派延平区洋后镇党委书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不需要口号,需要的是能为他们解决急需解决而靠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将干部派驻农村,融入群众,正是“美好构想”与“热切期盼”的有效对接和双向互动。农村工作要用心,根据实际,对接政策,紧盯项目,一抓到底;农村工作要公心,掌握实情,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化解矛盾;农村工作要有爱心,深入农户,体察民情,以人为本,心中装着百姓。

  吴禹松(市直机关纪工委副书记、原下派邵武市桂林乡党委书记):做好农村工作有几个环节至关重要。一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是根本。作为下派干部,只有心中装着百姓,把群众利益维护好,各种矛盾才能化解,各项事业才能有所发展,群众才能安居乐业。二是带好一支团结、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是关键。要打造一支“肯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队伍。三是理清发展思路是基础。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必须深入调研,明晰发展思路,既立足实际,又着眼未来,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意愿,尊重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及农民的承受能力,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四是坚持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是保证。顺应农村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努力探索农村工作有效的方式方法,创新机制,激活基层,增强工作实效。

  何立平(市国土资源局地籍科科长、原下派建瓯市龙村乡党委书记):新农村建设关键要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村经济实力。一要用好用活中央、省、市对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资源导入力度,大力抓好水、路、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科技含量。同时,做好流通工作,延长产业链,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三是要抓好生产发展。通过项目拉动、服务带动、政策推动等有效措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农村综合经济实力,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叶华生(市委办督查科科长、原建阳市崇雒乡下派党委书记):南平地属山区,困难乡镇大多地处偏远,自然资源有限,基础设施落后,发展后劲不足。通过干部下派,密切了上级机关和基层农村的联系,带动了城市资源向农村转移,加上近年来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使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赢得了民心,也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同时,又培养锻炼了干部,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

  蓝德兴(市财政局经建科科长、原下派顺昌县际会乡党委书记):做好下派工作,有几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全心为人民才能聚人心。2005年6月,际会乡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的洪灾,全乡干部至始至终奋战在抗洪抗险第一线,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灾群众感谢之情发自肺腑。二是精心带班子才能抓落实。由于撤乡并镇造成部分乡镇干部思想波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与班子成员耐心沟通交流,统一思想,努力营造团结稳定的局面,使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尽心谋发展才能求实效。经过两年多努力,际会乡竹荪生产规模翻了两番,烟叶种植面积扩大了1.5倍,新增了两家规模企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迈出了新的步伐。

  张昌华(市城乡规划局办公室主任、原浦城县万安乡下派党委书记):两年多的下派经历虽然短暂,但收获丰厚。一是觉得下派是受欢迎的。下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解决,各项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受到乡村干部群众的欢迎。二是感到下派是辛苦的。下派乡镇党委书记肩负市委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时刻都得为当地发展和农民增收谋思路、拿措施,如千斤在负,深怕工作有所闪失,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三是深感下派是荣幸的。庆幸自己能够有机会到基层历练,直面“三农”、为“三农”服务,切实加深了对基层的了解,增进了对群众的感情,提高了驾驭全局的能力。

  林勇(市发改委基础产业科科长、原下派浦城县管厝乡党委书记):通过两年多的下派工作,对基层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一是要加大对农村科技文化扶持的力度。要进一步整合农村服务体系和科技人员力量,把服务“三农”工作这根线贯穿到乡、村、组、户,不能仅仅停留在“窗口”上。二是要加强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培养。目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外转移,村级党员后备干部紧缺,如不注重党员干部的培养,势必影响村级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三是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闽北农村的一大资源优势,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急功近利是不可取的。

  章建勤(市委组织部干部二科科长、原下派光泽县崇仁乡党委书记):基层工作方式方法很重要,必须十分注重机制创新。一是创新干部激励机制。建立选人用人公正机制和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班子成员和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潜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二是创新发展机制。坚持把项目开发作为统领乡镇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千方百计谋划发展工业平台。应引入市场机制搞建设,实行“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办法,吸引社会资本、民营资本的融入,实现投资多元化。三是创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机制。在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基础上,要抓好民主听证、“户代表议事会”制度的推广,探索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四是创新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机制。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抓好党员底线管理和

  村党组织后备干部培养,充分发挥无职党员作用,努力探索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五是整合村级“八大员”资源。将村级“八大员”整合到村级服务站,归属于村党支部领导,建立上级垂管单位纵向考评和以村支部为主横向岗位考评相结合的机制,发挥好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张雄(市委统战部人教科科长、原下派松溪县花桥乡党委书记):到农村工作,对我而言是一次崭新的经历。两年的下派工作,使我对农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南平机制”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这两年是体验基层、熟悉农村的难得经历;是丰富阅历、锻炼提高的难得课堂;是想事干事、体现价值的难得机遇。通过这两年,我感到人生更完美了——亲身经历了农村基层工作,真切感受到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迫切愿望;作风更务实了——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全面完成“林改”任务,烤烟生产首次突破“万担”;感情更贴近了——通过“进农家门、听农家言、知农家事、解农家难”,带着感情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和支持。

  涂目弟(市老区办综合科科长、原下派政和县杨源乡党委书记):发展高山区经济,要努力作好“三篇文章”。一要在“特”字上作文章,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其独特的“二元”气候,变劣势为优势,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增加农民收入。二要在争取“外援”上作文章,打老区牌,打旅游牌,打特色牌,不等不靠,不是不要。三要在引进项目上做文章,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努力引进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项目,带动发展,促进增收。建议加大对贫困乡村扶贫开发力度,降低高山区享受优惠政策的门槛,提高高山区干部的待遇

  核心提示:

  乡镇干部,他们自称为“地板干部”,权力不大,工作庞杂,压力不小。他们中的大多数默默奉献在基层一线,渴望理解和支持。

  “投身乡镇英勇无畏,工作生活极其繁碎,各种检查屁股紧追,日不能息夜不能寐,接待应酬经常喝醉,不伤感情只好伤胃,身在其中方知其味……”

  最近,这首出自乡镇干部之手的“打油诗”引发众多“乡官”热议。虽然有一肚子苦恼,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敢挑破说,一怕上级领导说他们牢骚满腹、影响以后的“进步”,二怕老百姓说他们矫情、博同情。近日,记者走进我省乡镇干部群体,倾听他们的辛酸和苦恼。

  权小责重最焦虑

  “压力大”,“工作难”,这是记者采访各地乡镇干部时,他们谈到的最大感受。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个部门的工作,只要行政命令一下,最后都要压到乡镇,各种指标接连压过来,使乡镇干部穷于应付。” 温州文成一位山区乡的乡长坦言,“就像今年下半年以来,人口普查、地质灾害普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普及……上面布置的一项项工作都要求限期完成。而日常的经济发展、社会综治等许许多多事务又不能落下,真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

  一些乡镇干部将权小责大的矛盾形象地比喻为“小马拉大车”。乡镇在户籍管理、行政司法、土地要素、财税分配、项目审批、投资规模、城市建设等方面都有点使不上劲的尴尬,乡镇政府实际上处于一种为部门“打工”的窘况。

  丽水景宁县一位在乡镇摸爬滚打多年的镇党委书记曾对记者说,在农村,别看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挺风光,其实头上都顶着千斤重的责任。问题是,上级部门关键性权力没有下放。

  经济发展最迫切

  乡镇干部直接面对老百姓,一言一行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路修得怎么样?保护生态如何?水、电通得怎么样?农村特色产业有没有扶持?老百姓收入有没有增加?还有计划生育……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都盯着乡镇干部怎么办事。

  发展地方经济,成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们最迫切的工作内容。“虽说基层发展不能单纯看GDP,但实际上很多评比、排名,甚至评价一个干部的能力,还是看这个数据。”宁波一位镇长无奈地说,经济发达乡镇也有自己的难处,一边要想办法抓经济,一边要抓环保,难免会两难。今年下半年,节能降耗的压力特别大,指标都已经下达到我们乡镇一级,上头下了死命令,必须完成。可是,企业怨言很多,因为限电,生产受到影响。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少乡镇“一把手”谈到,发展需要项目,需要资金扶持,需要用地指标,不能不跑部门,不能不寻路子。“虽说乡镇‘一把手’与县级部门的领导都是科级干部,但每到这个时候,就要拉下面子,热面孔要贴人家的冷面孔。”一位镇长说。

  一票否决最吓人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建设、计划生育、社会综治、招商引资、森林防火……每项工作都“特别重要”,每项工作都引入“一票否决制”。

  “上面千斤担,乡镇一肩挑。检查天天有,事事能摘帽。”不少乡镇领导如此描述工作中的烦恼。“突出工作重点,给干部压担子,并没错。但现在,上面动不动就出个专项检查、达标考核,动辄就与‘一票否决’挂钩,实在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一位已在乡镇工作近10年的干部感叹, 乡镇变成单纯完成上级任务的工作机器,有限的人力资源大部分只能用来应付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

  一些乡镇干部说,由于很多上级监管部门只设到县级,在镇里没有触角。而镇没有被赋予相关执法权,出了问题又要承担责任,被“一票否决”。当乡镇干部久了,最怕半夜电话响,提心吊胆哪里出问题。

  维稳压力最沉重

  群众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这是好事,说明百姓民主意识增强。但对于乡镇干部来说,信访维稳已成为他们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杭州临安的一位镇党委书记感慨,如今强调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也增加了基层维稳压力。

  “维稳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一说起这个话题,一些乡镇干部就有倒不完的苦水。“信访问题上,扣分可厉害了。特别是越级上访的,‘谁家的孩子谁抱回’,最后挨批的总是乡镇。所以,如果遇到上访、闹访的,即使花再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乡镇也要想办法去尾追劝阻,不敢怠慢。”一位镇党委书记无奈地说:“我们也别无他法,上面有考核的‘紧箍咒’,下面是老百姓的怨气,我们是‘夹’在中间,里外难做人。”

  一位分管信访的镇党委副书记举了个例子,一次解决一件棘手的信访案件,为了说服想越级上访的群众,他与上访群众同吃同住在镇会议室两天两夜。磨破嘴皮讲道理,商量解决的方案……最后终于让他们放弃了上访的想法,并且特事特办解决了问题。“能在上访前掌握信息还算幸运的,如果一时疏忽,没及时阻止,责任追究起来就麻烦了。”

  多数乡镇干部认为,目前,处访难,特别是历史遗留问题和涉及多个部门的信访件难以及时处理并回复,使一些矛盾越积越深。很多事不是乡镇一级能解决得了的,为了“零上访”的指标,有时候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

  征地拆迁最难事

  “最难的事,征地拆迁算得上吧。” 湖州德清的一位镇长深有感触,“我们乡镇要发展离不开工业,但工业项目不落地,经济发展无从谈起。而且旧城改造中,拆迁征地也避免不了,这是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对于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这位“镇官”表示理解。“对于一些暂时想不通的拆迁户,要多一些耐心,多做工作。”他曾经为了说动一家拆迁户,自己带着乡镇干部先后5次上门做工作。“遇到通情达理的人还好,只要真心诚意地与他们说道理,一般最后都能让他们认理。如果遇到强硬的‘钉子户’,那可就麻烦,工程可能因此会长期搁置下来,开展不了,最终受损失的是绝大多数老百姓。”

  虽然工作难,但一谈起自己乡镇的发展,这些乡镇干部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言语中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干劲。一位从县机关调到乡镇工作两年的干部说,虽然乡镇的工作很辛苦,但与老百姓接触最直接,干的工作老百姓可以直接感受到,所以特别有成就感。

  这位镇长说,今年1至9月,镇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9%,这意味着更多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可以上马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在农村基层工作后的心得体会范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2050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