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所学校来说,科学管理是关键,制度、措施的落实是保证。只有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职业教育不同时期的要求,对所执行的规章制度及时进行改革和修订,才能确保师生按照学校的规定有章有序地开展工作和学习。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学校管理创新成果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学校管理创新成果论文一、加强学习,拓展管理视野
对于农村中学校长来说,在社会资源的利用上以及知识信息的沟通上存在不利的情况。农村中学校长要正确的认识到这一不利的局面,在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正确的认识到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并且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带头作用,使教师在校长的带动下提高在教学中的责任感,提高农村中学的教学效率和水平。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紧密的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际,围绕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不断的进行攻关、克服。农村中学校长要主动的和国家以及地区相关的教育管理机构建立联系,从上级以及其它地区的教学管理中吸取有益的经验。积极的参加相关的专题讲座,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视野,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管理方法。还可以与县市范围内的其它基层学校的校长教学沟通联系,及时的吸取他们在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
二、知人善任,提高管理效率
在农村中学中由于学校的规模参差不齐,教师也相对比较少,所以学校的大小问题往往会直接反映到校长室,而校长则越俎代庖直接解决问题。这样长久下去,就容易导致学校的各个职能管理部门失去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校长的负担。校长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懂得知人善任,选择合适的人来协助自己进行教学管理。在学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整个管理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人进行的。为了达到知人善任的目的,校长要详细了解教师的情况,对教师的个人能力、业务素质、思想道德等进行摸底调查,分门别类,才能在使用人才的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不少中学校长在管理的过程中常常将学校的各种权利紧紧的抓在自己的手中,使各个教研处的主任不能切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也降低了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效率。在选择合适的人才之后,校长要懂得放权,不要过多的干预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将精力放在学校其它更加重要的事物上。中学校长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要把教师作为管理中的主体。广大教师出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往往面临着不少问题。他们对于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了解的比较多,掌握这大量的一手资料。农村中学校长通过仅仅的依靠教师,及时的了解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动态,以便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三、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方法
农村中学校长要在管理中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地创新管理办法,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天下先,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开拓型、创新型的校长。在办学方式上,要主动改变农村中学“封闭式”的管理方法;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中,要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积极对学校教育工作科学改革,使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能够满足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结束语
农村中学校长对于农村义务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校长,还要加强与外界先进学校的交流,积极借鉴其他学校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益,努力打造具有凝聚性的教学组织,提高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篇二:学校管理创新成果论文一、“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构建
1.构建以人为本的师资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有效发挥其作用的过程。其运作机制要坚持以下原则:在学校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教师,他们的心理状态、教学素质对学生和学校都有很大的影响。学校构建健全的人文管理体系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其有效发挥作用。学校领导要走进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线,多与教师学生沟通交流,使严肃、无情的管理变成充满感情的人性化管理。学校领导尽量做到关心引导教师,给与教师足够的信任与支持,对老师的工作给与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当发现问题时,领导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尊重老师的人格和工作。构建领导与教师之间融洽和谐的工作关系。多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双方相互理解、思想一致,以便于开展工作。在这种人性化的管理环境中,教师可以对工作投入满腔热情,使领导管理教师达到最佳的效果。尽量满足教师的物质、生活、精神需求,营造一个愉悦的人性化环境。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智力、体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学校教育主题中的执行者,在学校的管理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参与意识。教师具有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重要双重身份,学校用采取有效措施使教师参与其中。首先学校应该让教师了解学校最新动态及其中的存在的问题,使教师具有知情权,以此来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建设工作中来。其次是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最后是调动教师课改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给与教师足够大的教学空间,使其能够自由教学、创新教学。
传统的教学不止拿分数的高低衡量一个学生优劣,学生的考试分数也成了衡量一个老师的标准。单单以学生的分数评价一个教师是不科学的,使教师和学生均成为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我们应该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衡量标准,评价一个老师的优劣可以从学生、家长、领导、同事的评价综合考虑。以此来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敬岗爱业更为人性化。这种多元化的测评更能提高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2.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机制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就是废弃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首先了解存在学生于中的问题、学生关心的问题、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此一来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教育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其行使权力、履行义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生可以自主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强自我控制意识,长此以往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并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要尽最大可能的发掘学生的潜能并使之得到发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充分理解、尊重。教师更要了解、关心学生,在心里、生活、学习中多关心引导学生。
在学生、教师间建立彼此理解、相互尊重、民主和平的良好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非奴隶。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是求职求学路上的伴侣,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学生是一个有感情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性格、追求、梦想。在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他们追求进步和发展的权利。学校配合教师发现学生的价值所在,创造有利条件使其价值有所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让学生多彩的个性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多元化、科学化的衡量一个学生,在其发展的道路上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及否定,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
加强学校的人文精神教育,营造一个平等、创新、竞争、兼容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可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很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轻松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得到发展,更能加强学生的创新、团队合作、独立等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生在“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熏陶下,能够提高自主意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总结
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能够使学校健康和谐的发展,并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
篇三:学校管理创新成果论文一、管理改革
(一)构建彰显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青年教师L交给教科处一篇网上原文下载的文章,是简单粗暴的批评示众,还是委婉温和的关心引导?面对L老师决意“让贤”的行为,是顺水推舟、另请高明,还是对其教学悉心指导?不同的选择代表的是一所学校不同的文化特点。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彰显人文关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学校组织运行时,十分强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统一,避免简单粗暴方式,给予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足够的宽容,给他们成长起来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教师沮丧、失落、失误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家一样的集体在身后用一双温暖的大手扶住他们,帮他们拾回信心,走向成功。2013年,我校共有数十位青年老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
(二)确立促进团队合作的管理制度教科主任布置给L的命题论文,是课题组成员与他一同合作建立的文章架构;L老师试上课深受打击,备课组内老师分工合作帮助他,这些都彰显了我校管理制度的特色:即以管理促合作。我校的团队合作制度包括集体备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等。青年教师在合作中汲取老教师的营养,老教师则从中获得澎湃着激情的血液和满腔热情的干劲,在合作中互补,在互补中共生,在共生中共长。教学和教科研是驱动一所学校前行的双轮,近年来,我校在教科研管理上采用“帮扶带”策略,由学校教科处负责推动,发挥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等团队中教科研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指导、引导和激励其他教师的教科研论文写作、课题申报和运作。2013年,我校教师发表和获奖论文与上年相比翻了一番多。
(三)建立持续有效的激励评价体系L老师能够获得来自课题组、备课组内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也与我校建立了持续有效的激励评价体系息息相关。几年来,学校一直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评价教师团队和个人的有效机制。第一,以团队为评价对象,把个体的成绩与不足纳入到团队的考评之中,最终以团队考评结果来反映教师个体成绩。这种评价方式是以团队内个体间的协调活动与发展为基础的。第二,设置个人奖励项目,奖励方法与教师个人对团队整体成绩的贡献直接相关,对那些在团队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足够的物资奖励,并在精神上给予表彰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个体、尤其是有资历的个体在团队合作中毫无保留地付出。2013年,我校用于教师教科研奖励项目的基金大幅度提升。
二、理性思考
(一)人文关怀:从涣散到凝聚人文关怀的理念是人本主义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人文关怀的实质是:在处理人与人关系的过程中,确立人的主体性,建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体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到近现代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都对人的价值加以充分的肯定和尊重,把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交相辉映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都孕育着丰富的“人文关怀”价值理念。因此,学校管理中注重人文关怀,有着深厚的哲学和人文思想渊源。激烈的教学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来自社会、家庭、学生方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学校管理者就要坚守“学校以教师为本”的管理原则,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价值成就感,尊重教师的人格,营造民主宽松的工作环境,让每一位教师有尊严、被尊重,产生进取向上的内驱力,从而使获得一所学校创新发展的凝聚力。
(二)团队合作:使弱小胜强大1994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在随后的十年里,关于“团队合作”的理念风靡全球。一支高效的团队在合作中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从而收获“1+1>2”的管理学效果。然而要获得这种效果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在一个缺乏系统合作的团队中,许多个人的力量会被抵消,即便每一个人可能都非常优秀和努力,但是个人的努力却无法有效转化为团体的力量。要避免出现这种“1+1﹤2”的不良结果,就需要管理者将学校打造成“团队”,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作为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团队价值的双赢。管理者必须通过科学管理促使教师摒弃“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引导教师寻求合作,在与同伴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中完成专业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激励评价:以优秀代平庸什么是激励?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给激励下了如下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根据心理学理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有两种条件引起动机,一是内在条件,即“需要”;二是外在条件,即主体之外的各种物质刺激。学校管理者应根据激励理论和动机理论,运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多种有效的内在激励方式和外在物质奖励,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发展需要,以保证学校目标的实现。?多方位的激励措施是营造一个良性管理环境的必要工具,通过奖励促使辛勤付出的教师获得更有品质的生活,给那些有发展需求的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以进一步唤醒这些教师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价值需求。管理者通过建立持续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的发展需求,促使教师实现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将自己打造成一名优秀教师,从而体会到成长的愉快和满足。现代管理学理论提倡对人力资源实行“人文管理”和建立“团队合作”模式,这对于学校管理的启示就是在尊重人格独立和个性尊严的前提下,在提高广大教师对学校的向心力与归属感的基础上,通过体现民主和尊重的管理措施,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个教师的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使他们在获得自己发展的同时,将学校建成教师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这正是苏州市三中孜孜不倦追求的管理境界。
篇四:学校管理创新成果论文一、要培养骨干,善于用人,管好队伍,实施效能管理
1.要善营人力资源。学校的领导者要打造出业务精干的管理团队,就要善于挖掘和经营学校的人力资源。要为广大教职员工搭建研修提升、迅速成长的平台,创设岗位练兵、崭露头角的契机,选拔骨干力量充实到学校的管理团队。
2.要关注个体差异。学校实施效能管理的过程,也是对“人”做工作的过程。不同的教职员工,其家庭背景、个性特征和学习、工作阅历也不尽相同。领导者和管理层有必要花费点时间和心思,从教职员工的行为、动作、眼神、语言、思想等方面去了解和判断其性格特征和气质类型。对思想单纯、服从性高的人,可以实行直线管理;对于过于敏感、阅历丰富、富有团队精神的人,可以实行双向管理。做足了“人”的功课,我们在排兵布阵、分解任务时,就能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在沟通交流时,就能有备而去,游刃有余;在批评奖励时,就能拿捏得当,令人心悦诚服。
3.要消除负面效应。学校的管理层犹如一座金字塔,如果塔基(教职员工)坏了,顶上(学校领导者)再好,也会摇摇欲坠。所以,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层,不能只严格要求自己,更要严格管理好自己的教职员工,对于师德败坏、师风不正、师能低下者绝不纵容,要坚决打压歪风邪气,按章办事,严厉惩戒。
二、要确立目标,制订标准,监督评价,提升学校的管理效能
1.要制订工作标准。领导者要规划长期发展的远景,确立近期的奋斗目标。管理层要集结群体的智慧,基于校情,围绕目标,以师生为本,对学校的德育、教学、教务、科研、安全等工作提出质量要求,制订可操作的工作标准。
2.要落实监督评价。学校实施效能管理,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公正透明的奖惩制度,就难有出色的工作绩效。学校要立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合理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监督机制(自我管理+民主监督),正确发挥监督与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3.要讲究轻重缓急。学校实施效能管理的过程中,有时也要讲究“轻重急缓”,甚至可以“抓大放小”,不必在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上耗费过多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管理层做事要看大原则,先处理最重要、最紧急的事务,甚至可以集中火力“猛攻”,否则团队的精力容易分散,一旦迷失努力的方向,创造力也会逐渐枯竭。
三、要激发潜能,刚柔相济,三治并举,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1.要激活职工潜能。学校在实施效能管理时,要把握教工情绪的“晴雨表”,发挥良好人际关系蕴藏的正能量,尊重教工、理解教工、关心教工,使其确实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信任,形成“向心力”,以满腔热诚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学校也要深入、细致、持久地开展师德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工作,树立教师正确的价值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2.要刚性人本相济。学校实施的效能管理应该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服务人的现代管理,要在刚性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之中融入柔性的“人本化”管理,坚持以师生为本,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一方面,学校要广开言路、广纳群谏,与时俱进地修订规章制度,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人格,优化校园心理环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学校要凸显教职工在学校中的主人翁地位,激发人的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通过校务公开和教代会对学校工作进行审议和监督,全面实行“民主监督体制”,衡量管理目标的达到率,客观评价学校的管理效能。
3.要法德情相得益彰。学校实施效能管理必须依法治校,但在法治过程中也要注意发挥出德治与情治的作用。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层要时时、事事、处处率先垂范;要换位思考,在布置或检查工作时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以不同的目标去培养和评价不同层次的教师,让教师人尽其才,显露身手,尝试成功,体验幸福感。当法治、德治、情治三治并举,领导者与管理层就能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使法入心,让法导行,法、德、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管理效能也总持续平稳在高位状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校管理创新成果论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30512.html
- 上一篇:关于人事管理的论文
- 下一篇:信息管理概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