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实践型毕业论文

时间:2019-05-11 14:47:16 网站:公文素材库

  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实践型毕业论文,欢迎来参考!

  摘 要: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引入了实践型本专科毕业论文体裁。这一改革适应了差异化的人才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助于克服单一学术型论文的弊端。从实施要求看,实践型体裁更适用于应用性专业中具有就业倾向的学生,并且必须满足实践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的质量要求。从改革实践看,实践型毕业论文的引入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和毕业论文质量,但也存在着专业覆盖面不够、配套改革不深入的问题。今后学校应拓展改革覆盖面和体裁形式,加大配套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一、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的背景与依据

  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正在国内多所高校试点,并将成为今后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为何要进行此项改革?改革的出发点和依据是什么?这一问题关系到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是改革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

  (一)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目前毛入学率已由9.8%上升到26.5% 马丁·特罗指出,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区间时,为大众型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型转型阶段,高等教育也应在观念、功能、学校类型、学术标准、内部管理等多方面发生“质的变化”。按照上述理论,我国高校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应在多个方面进行积极转变,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界对本专科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已有较明确的认识:除少数研究型大学外,大多数院校应以培养实务就业型人才为主,即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和实践操作能力。根据这一要求,毕业论文的体裁类型应根据学校定位、专业特点加以区分,单一的学术型论文已难以符合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此,复旦大学副校长周鲁卫教授认为,对毕业论文的要求,说到底是对大学培养不同人才的要求。大学的定位不同,专业特点不同,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同,如有些研究型大学是培养学术人才,有些职业院校则以培养就业型人才为主。后者的毕业论文应更强调实践性。可见,实践型论文改革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化的必然要求。

  (二)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是高校强化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

  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就在实践教学。在许多高校,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往往是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实践教学场地设施不足,组织管理粗放,教学安排随意,教师实践能力不达标,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就更难做到“知行合一”,这也导致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的不信任。从这个角度看,毕业论文的脱离实际只是大学教育知行不一的表象之一。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和新问题,办学者已越来越认识到强化实践教学是大学教育实现“知行合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和就业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这种背景下,在毕业论文环节增设实践型论文体裁,就成为办学者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境的必然选择。

  (三)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是克服传统学术型论文弊端的必然要求

  克服单一学术型论文的弊端是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的另一动因。多年来,人文社科专业的毕业论文一直以学术型论文为主。这种文体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学术型论文重在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却难以反映其实践能力,对应用型专业来说尤其如此。如北大会计系姜国华教授就认为,“从会计学科本身的特点来讲,会计是重实务的学科,一篇学术论文能提供多少实务方面的训练值得怀疑”。其次,由于理论性文章观点多样,网络资料也容易取得,所以,传统毕业论文往往宏观理论选题过多,联系实际的选题过少,更鲜有个案分析课题,导致论文选题空洞,脱离实际。最后,大学课堂教育的经典型和时滞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难以了解到最新研究动态。在课程学习之外,学生也缺乏足够的科研训练,因此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只能服从教师安排,无法发挥其能动性,更缺乏创新。

  相比之下,实践型的毕业论文更有助于克服上述弊端:首先,实践型体裁适应了应用学科的特点,更有利于反映学生实践能力,也可以藉此倒逼教学改革,使教学双方尽早进入“学以致用”的阶段,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北大会计系姜国华教授就认为,“允许学生选择案例分析和实习报告两种形式,更契合会计学重实务的特点”;其次,实践型体裁通常源于实际需求,避免了学术型论文主题空泛、观点陈旧和脱离实际的倾向,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实践型毕业论文通常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职业规划有关,学生也更熟悉研究的背景、难点和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因此,学生的态度将更加积极,有助于提高论文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由此可见,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的实施不是偶然的,它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本专科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多类型、多规格发展的要求,是我国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方向。

  二、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的实施要求

  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是对传统毕业论文体制的一大创新。这种改革不仅涉及文体的改变,更涉及人才理念的改变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具有创新性强、敏感度高、影响面广等特点。正因如此,相关改革的实施更应科学严谨,其实施方案应经过充分论证和严格考察。那么,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应如何实施呢?它应具备哪些条件和要求?这是改革必须明确的前提,也是当前许多研究者和办学者不甚明确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将对相关改革的适用专业、适用对象以及质量要求进行探究。

  首先,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更适用于应用型社科专业。实践型体裁是针对学术型毕业论文缺乏对实践能力的考察而提出的,这就决定了实践型体裁更适用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从现实情况看,多数工科和艺术设计类专业已引入了毕业设计的概念,从而将实践型体裁纳入毕业论文的范畴。因此,这些专业改革的现实迫切性并不强。相比之下,应用型社科专业与社会实践结合最为紧密,但其毕业论文体裁仍以学术型论文为主,对其实践性的特点强调不够。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专业正是传统毕业论文弊端体现得最为突出的领域,也是亟需启动改革的重点专业。 其次,实践性论文改革的适用对象是准备就业的学生。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的目的是加大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考察力度,以适应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所以,实践型体裁的适用对象应是那些具有明确就业倾向的学生。而对于具有学术追求或从事研究性工作的学生,其毕业论文应以学术型论文为主,以强化对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因而,毕业论文也应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最后,实践型体裁要真正成为毕业论文,还必须满足“授予学士学位”与“实践创新型作品”的双重质量要求。具体而言,与毕业论文对接的实践型作品必须具备实践性、专业性和创造性三个条件,其原因在于:第一,实践性是实践型毕业论文的灵魂。实践型论文与学术型论文的最大差异在于其鲜明的实践性。传统的毕业论文尽管也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总的来看,理论研究的比重居多,而少数所谓“与实践相结合”的论文,也往往是依靠二手资料,这就导致论文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相比之下,实践型论文虽然也有理论要求,但它更侧重实践性,而且更能避免脱离实际的倾向,起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第二,专业性是实践型作品成为毕业论文的基本条件。2004年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只有“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学生,才能颁发学士学位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我国颁发学位证书的“基本大法”,也是进行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最重要的法律依据,这一规定当然也适用于实践型毕业论文。同样,目前专科的毕业论文也存在专业水平的要求。因此,即便是实践型作品,它也至少应达到相应的专业要求,而那些与学生专业不对口,或未达到相应专业水平的实践型作品,是无法充当毕业论文的。第三,创造性是实践型毕业论文的本质特点。在传统毕业论文体制中,由于学生理论知识、实践经历和科研训练的匮乏,其毕业论文往往缺乏实质性的创新。而实践型毕业论文大多基于学生的亲身实践,其背景、问题和对策通常是个性化的,因而更具有创造性。所以归根结底,实践型论文的创造性就蕴含在对实践问题的个性化探究之中。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创造性是实践型体裁的内在特征。按照这一要求,有些千篇一律、高度重复的“实践型作品”是不达标的。

  从上述条件中也不难看出,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并非要忽视对学生的专业要求,更不是取消和否定传统的毕业论文标准。相反,它在坚持专业性与创新性要求的基础上,对论文的实践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进一步保障和提高了论文质量。在这个意义上,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是对传统毕业论文的的融合、完善和提升。只要实施方案科学合理,不但不会冲击专业教学,反而有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的成效与不足

  我国现行的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收效如何呢?这是关系到未来改革发展方向和举措的关键问题。而从调研所获得的情况看,我国毕业论文改革整体上收到了显著的成效。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实践性毕业论文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学生欢迎。从改革实践看,我国多数改革院校在保留学术型体裁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种实践型论文体裁,然后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这一改革兼顾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培养与就业的需要,因而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如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8年新增了案例分析、企业诊断、调查研究报告、管理设计等四种实践型体裁。从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间,学生自主选择实践型毕业论文的比重逐年上升,分别占当年毕业论文总数的72%、89%和93.5%,其学风与文风也大有改善。

  其次,实践型论文改革也提高了论文质量。实践型论文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也会带来论文质量的提升。如江西财大实施实践型论文改革以后,传统毕业论文“假大空”的弊病基本上得到了克服。师生们普遍反映,引入实践性选题和体裁,更容易将题目“做深、做透、做好”。

  当然,由于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因而它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改革的覆盖面和深度不够是其问题之一,这主要表现在院校之间或专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其次,配套的实践教学改革有待加强。从目前的实践情况看,多数改革院校的上游教学改革尚未充分展开,尤其是与毕业论文改革对接的实践教学环节还有待加强,这就使得毕业论文改革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显得突兀,缺乏上游环节的支持。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缺乏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对新论文体裁感到不适应,影响了论文质量。最后,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毕业论文多元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靠平时的养成,尤其要靠专业教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实践创新思维的教师就培养不出具有实践创新思维的学生,也就达不到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的。然而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多数改革院校的学术研究型和理论型教师偏多,“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师资结构未得到根本改变,并不完全符合改革的要求。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当前毕业论文改革的一大趋势是将各种实践型作品与毕业论文对接。这一改革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差异化的人才需求,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综观现今的发展趋势表明了其具有的生命力和合理性。

  第二,实践型毕业论文主要适用于应用型专业中有明确就业倾向的学生,同时,论文必须符合实践型、专业性和创新性的质量要求。从这个角度看,毕业论文改革并非是要否定或取消传统的毕业论文体制。相反,它是对传统毕业论文体制的继承、发展与创新。那种担忧毕业论文改革会冲击人才培养质量的顾虑是不必要的。

  第三,在保留学术论文的基础上引入实践型体裁,不但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更有实践上的可行性。目前相关改革虽然尚在探索阶段,但其成效已经初步凸显。尽管改革也存在着覆盖面窄、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不完全配套的问题,有待改进。

  通过上文的研究也不难发现,目前相关改革中的一些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改革正处于探索阶段,办学者态度较为谨慎,或配套改革需要较长时间所致,这在改革初期无疑是必要或必然的。今后相关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 1.进一步拓展改革覆盖面,适当简化程序。随着实践的成熟,今后高校可组织专家,制定与本校各专业相适应的毕业论文的新形式及其基本要求、质量评价标准,并进行充分论证。然后逐步拓展毕业论文的体裁形式和专业覆盖面,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简化答辩条件和程序,鼓励更多的学生选择新的论文体裁。此外,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我国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尚未启动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许多社科专业的毕业论文仍以学术型论文为主,这与其自身的功能定位是不相符的,所以,职业院校应成为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的下一个实施重点。

  2.加大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力度。毕业论文改革的关键是将改革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师生重视实践、重视应用。因此,高校应以毕业论文改革为突破口,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整合实践教学资源,重构实践性教学体系,使实践型毕业论文的训练贯穿教学全过程。尤其是学校可将理论课程和学年论文、课程设计、综合性实训项目等实践环节纳入毕业论文教学体系,构建一套有理论基础,有实践支撑,具有渐进性、阶段性训练特点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

  3. 引入和建设实践型师资队伍。学校可优先聘请实践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双师型教师,作为论文指导教师队伍的补充。如重庆文理学院就规定,经学校审批同意,学生可聘请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校外人员担任实践性论文指导教师。尤其是在实习和就业岗位上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可聘请该单位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此外,学校可采用多种办法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例如,学校可要求青年教师到一线挂职锻炼,或与老教师结对“传帮带”;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团队以承揽横向课题等方式,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的了解;对所有专业课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培训,等等。通过上述措施,使教师自觉地用“实践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来对照,加快师资结构的调整步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8-2010)[R].

  [2] 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6~87.

  [3] 操秀英.大学生毕业论文“失效”了吗[N].科技日报,2008-05-20.

  [4] 胡建波.从“论文改革”谈起[N].中国青年报,2010-10-14.

  [5] 江西财大教务处.毕业论文质量分析报告(2008-2010)[R].江西财大内部文件.

  [6]成都体院新闻系.我校新闻系毕业论文改革引起较大社会反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4):76.

  [7] 魏贺.四川大学论文改革遭遇“叶公好龙”?[N],,2010-05-28.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实践型毕业论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3055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