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大学生创业精神论文

时间:2019-05-11 14:50:37 网站:公文素材库

  创业精神是指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那些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以下是有关大学生的创业精神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创业精神论文【1】

  摘 要 高素质人才应具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广泛关怀的责任心;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高校应该通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等措施来促进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创业精神 个性发展

  1 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背景

  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的时代,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会以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乃至文明形态都在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逐渐变化。如何培养和塑造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并在社会变化中有所作为的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高等学校要担负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

  创业精神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贯穿于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创业。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活动、教学体制改革、教育评价模式的改革等。但不外乎一方面是创业思想教育,另一方面是创业技能教育。创业思想教育是创业技能教育的基础,创业思想教育包括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动机的确立和创业心理品质的养成,目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创业思想。开展创业思想教育,关键一点就是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就业指导为教会学生主动或自主创业。既要鼓励学生敢于在新兴的领域和行业去艰苦创业,也要支持学生敢于自主创业,学会自我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的胆量、勇气和开拓创新精神。

  2 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内涵

  人才的培养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下达统一招生计划、统一考试招收学生、国家包上学国家包分配”的高等教育体制,大学生毕业时由国家下达统一的指令性分配计划,由各级人事部门和高校计划把毕业生分配到各用人单位,全部毕业生都有工作单位,这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处于被动地位,而且养成了学校到学生对国家管理机构的依附心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权,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现在大学生适应社会变革所要努力培养的具有独立创业精神,其基本内涵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要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

  有学者认为,从“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主题的转换,意味着当代教育的一种转型。

  显然,这里所谓“生存”,不是指一个人自然生命的存在与延续,而是指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独立开辟生活道路、并自主创造人生价值的能力。传统人格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具有较强的人身依附性,“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工作靠国家、发展靠关系”等等就是这种依附心理的体现。而现代人格强调生命独立自主,有独立面对生活,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其中包括在不同环境中从事不同职业、遇到各种情况时人际交往能力、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2 要有不断创新的进取心

  抱守古训、因循成法,在传统社会中往往受到称道,而在各种变革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它已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障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现代人的灵魂。美国之所以能在向知识经济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与美国文化中敢冒险、寻求变革和鼓励创新的精神有关,这种精神使美国人有一种超常规探索和迎接挑战的思维定势和构架。

  2.3 要有广泛关怀的责任心

  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人,不应当是信奉个人主义的自私自利者,相反,他应当具有广泛的人文关怀,充分表现出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的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自觉履行这种责任,在社会生活中自觉把握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即使是在市场经济时代,真正接受过高等教育和大学文化熏陶的人,也应当超越现实功利,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不仅知道“何以为生”,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理解“为何而生”,认识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始终坚持真、善、美的价值原则。

  3 大学生创业精神的特点

  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实际行动中体现为以下主要特征:

  3.1 对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现代人,必然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人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个体能够以前瞻性的思维与眼光做出预测与判断,并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行动方案,以保持与变化着的环境的协调统一,而不是消极被动地等待和忍耐。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时代,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职业岗位的不断转换,人际关系的不断变化,使得人们几乎始终处在一个陌生的社会环境中,这就尤其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做到“与时俱进”,无往而不胜。

  3.2 对文化的综合能力

  现代社会生活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多元并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等多种文化并存,使得许多人产生了深深的文化困惑,难以选择和研究个体的文化态度和生活方向。这种“文化不适应综合症”,会严重损害人的创造能力和生活信心。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现代人,必须有更加宽阔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在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下,始终把实践主体(包括个体、集体、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最关键问题,“以我为主”,大胆批判和选择,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的再整合和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化、全球化过程中辨清方向,确定目标,独立前行,开创一片新天地。

  3.3 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

  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命题是“知与行”的关系问题,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明确提出“好学力行”,这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传统高等教育的主要弊病之一就是重知轻行,片面地认为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掌握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因而学生缺少必要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

  认识世界的真理性固然重要,但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没有实践,理论上的科学构想就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没有实践,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永远只能是精神的“空中花园”,难以转化成现实的文化存在。因此,实践观念的有无,实践能力的强弱,对于一个现代人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在人们不断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同时,也有必要强调“实践、实践、再实践”。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人,尤其需要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充分展示主体的本质力量。

  4 大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途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认为:“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使青年学生通过大学教育能够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该做的事。”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在大学教育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4.1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

  要培养具有独立创业者精神的新型人才,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目前高等学校对相邻学科知识重视不够,要区分不同科类,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工作。

  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基础上经过培养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丰富的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增强,强的能力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取,能力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的薄弱环节。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高的素质可以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扩展和增强。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4.2 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人才和为经济社会服务。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大多数高等学校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必须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4.3 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是当前高等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高等教育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主体,要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呆板的教育制度。创立、创建学生能进行综合动手试验的外部环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并进而加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要重视和加强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4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主要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总之,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既取决于客观条件的许可,更依赖于学生主观的努力,作为学校要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业者精神,为培养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精神的培育[J].船山学刊,2004(3)

  2 谢相勋.论培养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现代人格──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要使命[J].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3 雷卫平.浅议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本思想[J].科技创业月刊,2005(7)

  4 贾文华.试论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3)

  大学生创业精神论文【2】

  摘 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针对高中教育,阐述了对高中生进行创业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即改革创新意识、艰苦意识和价值意识。在借鉴美国开展创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国内的高级中学中开展高中生创业教育的构想和实施方法,以期推动我国的创业教育全面开展。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创新精神 高中生

  2006年4月,访美期间,作为一项特别安排,前往微软公司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的私人住宅进行了探访。比尔·盖茨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是自主创新的典型代表。这位昔日的“顽童”,大学未毕业就闯入社会,从开始创业到成为世界首富,只用了短短20年的时间,被美国人誉为“坐在世界巅峰的人”。按照中国的传统,家访是一种很高的礼遇。胡主席对盖茨先生的家访之行既体现了我国领导人对科学技术、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也表达了我国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心。中国将用15年时间建设创新型国家,因此,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历史赋予学校的光荣使命。高中生是未来祖国发展的中流砥住,学校应提早对其进行创业教育,这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为高中生能够成长为创业的一代打好基础。

  1 高中生培养创业精神的内涵

  “创业”的本义是“创立基业”、“创建功业”。从广义上讲,这里的“业”是指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一切事业;从狭义上讲,这里的“业”是指“实业”。针对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这里所讲的创业精神的培养,主要是指更新教育观念,解放教育思想,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教育现状,让高中生意识到,无论以后的人生路是高等教育深造,还是其他的成人教育培训,只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只要勤奋刻苦,都一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对社会能作出特别贡献的人,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

  对高中生进行创业精神培养包括把握机会,运用资源来创造性地实施企业设想,有计划地进行企业冒险。在模拟或真实的情境中创造、设计、规划和实施冒险计划,进而形成交流、决策的社会技能。冒险的形式可以采用制定社区服务计划;开办商业企业;设计、创造、生产、销售产品,做广告或提供服务。创业精神的实质是采取行动,提出开办企业的想法,探索成为企业家的过程,首创、发展和拥有企业。拥有企业对于培养创业精神、获得企业家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创业教育要通过行动来进行,强调运用体验性的方法,让高中生拥有开办企业的愿望,进行企业冒险和企业扩张,并允许其开办企业时根据新形势不断进行调整,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决策,以培养他们开办成功企业所需的个人品质和态度。

  想成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培养以下三个方面的意识:

  (1)改革创新意识,它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主动、自觉的进取意识,富有不满现有成果、冲破旧的框框、追求新的思维和新的事物的思想倾向,这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内容。

  (2)艰苦意识,它是指在创业的过程中,勇于迎接各种挑战,奋力克服各种困难,这是创业精神的必要条件。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艰苦奋斗的革命法宝和奋发向上的创业精神结合起来,发扬光大,也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3)价值意识,它是指一种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追求,这是创新精神的根本宗旨。创业精神所关注的是“是否创造新的价值”,因此,创业的关键在于创业过程能否“将新事物带入现存的市场活动中”,包括新产品或服务、新的管理制度、新的流程等。创业精神指的是一种追求机会的行为,这些机会还不存在于目前资源应用的范围,但未来有可能创造资源应用的新价值。简言之,就是要“发掘机会,组织资源建立新公司,进而提供市场新的价值”。

  2 借鉴别国经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高中生创业教育

  在创新、创造的研究文献中,曾经有过一种观点,认为创新、创造是天生的品性,是不可教的。这种观点放大了遗传因素的作用,忽视了创业精神的发展性。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批具备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2.1 美国创业教育的特色

  美国教育部自20世纪80年代初发起创业教育以来,立刻被职教界所接受。在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注重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二是注重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

  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十分重要。通过这种体验能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美国国家独立企业联盟研究表明美国2/5的企业家来自拥有企业的家庭。因此,他们能够获得有关企业的感性认识和创办企业的意识。因而创业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

  美国创业教育协会提出,创业是一项终身的学习过程。应从小开始,全面普及创业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美国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都普遍开设就业和创业教育课程。他们在基础教育中进行的创业教育是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的,除了开设创业课程外,还按个人的兴趣自行学习某些职业技术技能。到了高中阶段,每人必修10个学分的职业教育课程。1998年开始实施的《金融扫盲2001年计划》,向中学生普及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方面的“超前教育”,积极培养未来的经理人。

  2.2 我国高中生创业教育的构想

  2.2.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注重素质教育

  这些年,我国基础教育的应试模式有所改变,但是离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在我国高中教育中,继续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尤为重要。必须把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放在首要位置。一是在注重知识、勤奋踏实的基础上,要注重智力开发、培养综合能力,让同学们兴趣广、视野宽、敢冒险;二是在强调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上,要培养独立与开拓的精神;三是要变“学多悟少”为“学少悟多”,鼓励同学们善于思考、活学活用。

  2.2.2 形成多元化的就业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高中生毕业后面临的选择是考大学、出国,继续教育深造,这些方向不是不正确,但选择面过于单一,致使很多高中生在无继续教育的路可以走的时候,滋生出很多心理问题,甚至导致一些人生悲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通过创业意识的教育,应该让高中生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创业同样可以塑造辉煌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自主创业是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3 在高中阶段加强创业教育

  在高中阶段进行创业教育,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3.1 创业品质的熏陶和培养

  主要包括:对同学们进行自强自立精神的教育,加强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敬业爱岗的精神,培养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培养高中生勇于创新、敢冒风险、大胆进取、不怕艰险,既有坚定的必胜信念,又有锲而不舍的韧劲,这是创业最不可缺少的精神状态,也是许许多多创业者成功的经验所在。最早提出创业教育的柯林博尔曾这样描述具有创业素质的人,他们对于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具有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人,具有一种来自自信的安全感,处理冒险、危险、难题和未知从容自如。这样的人具有提出新的创造性思想、发展这些思想,并坚定不移地付诸实施的能力;这样的人有能力并勇于负责,善于交流、谈判、施加影响、规划和组织。笔者认为,凡是称得上伟大、壮丽的事业,都是在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拼搏之后才得以成功的。安逸、慵懒和舒适,造就不出令人敬佩的成功者。

  3.2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善于“学习”的能力

  目前的创业教育往往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从而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的脱节,这是一个误区,因为人的创造性不能像具体技能和技巧那样可以教授,它必须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所包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这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应使高中生具备不断接受新知识、处理和更新信息的能力,改变以前那种只满足于学会老师教的更新信息的能力,改变以前那种只满足于学会老师教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够用的时候,最终决定获得成功的因素是善于学习、敢于创造、自强不息的自身素质。

  3.3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加大创业能力的训练和创业方法的指导

  开展创业实践,如一种社团或沙龙的组织与管理、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种刊物或报纸的策划与创意、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路径的构想、一个科研或学术研究的立项起草与申请、一种法律实践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

  通过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创业能力的训练和创业方法的指导主要有四个关键要素:主动地体验学习,同学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协作,大家共享观念,进行合作,完成协作活动;自主意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有更多的责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回顾和反思。同学们回顾自己对创业教育活动所作的贡献,确定所取得的成就,了解自己在活动中所学的内容。

  3.4 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教育同学们创业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要遵守法律、合法经营,懂得自律的重要。让学生懂得,不了解法律,创业要走弯路,并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指导学习。

  4 结语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基础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它应提供一种适合于所有人的教育,既能使人们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使人们获得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所以,在高中阶段推行创业教育将为高中生们今后进行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宝贵的创业经验,帮助他们成功创业。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学生创业精神论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3091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