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历史小论文范例的内容,欢迎阅读!
论文摘要: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现已收为重庆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彭水的竹板桥造纸术通过代代相传而延续至今,它是蔡伦古法造纸的再现,但这份遗产眼看就将要失传。本文通过对该技术的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探究了该技术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分析了技术失传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了保护与开发的措施。
关键词:彭水;蔡伦造纸术;保护
彭水是一个位于重庆东南部的小县城,而在彭水的深山里的一个叫竹板桥的村落,还保留着一项最原始的民间工艺——蔡伦造纸术。
由于现代的文化正不断地对古代文化进行猛烈的冲击,使得不少的文化遗产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彭水的蔡伦造纸术也不例外。所以,我们要加紧其保护的步伐,在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以找到一个同时具有保护和开发的方法。
一、蔡伦造纸术的历史渊源
东汉时,农业发达,国力强盛。蔡伦于东汉元年发明了用植物造的纤维纸,起初蔡伦造纸的原料多为树皮、破布、旧鱼网、麻头等造出的纸既轻便又美观。105年蔡伦把这一重大发明上报了朝廷,受到嘉奖,并通令全国一律通用[1]P430。从那以后,纸张便以新的姿势进入了社会文化生活中,并逐步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社科论文到公元317年,晋文帝司马睿迁都金陵(南京),随即使造纸术从黄河流域传到了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2]P591。
据竹板桥的造纸术传承人刘开胜介绍:早在清朝康熙年间,为了避难,他的先祖刘国伦从江西举家从江西西迁,在途经彭水县朗溪乡的竹板桥时,因看到这个大峡谷有山有水,山高竹茂,谷间河水清澈,两岸竹林青翠,形成一条有长约10公里的绵延的竹海,于是决定扎根下来,世代繁衍,以祖籍相传的造纸术为生,营造家园。从那以后,彭水竹板桥的蔡伦造纸就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到如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了。
二、蔡伦造纸术的社会文化价值
1、保留传统文化的生产工艺
刘氏造纸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老造纸术的传统工艺,代代相传,不断改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保留了当年蔡伦造纸的传统72道工序而成纸的工艺。原始的造纸工序大致有打浆、调料、上浆准备、流送布浆、脱水成形、压榨脱水、烘干成纸、表面处理[3]P585。在竹板桥主要的工艺工艺流程有:取料(主料竹子,辅料石灰)、制料(浸泡,发酵)、制浆(碾碎,踩料,搅浆,制备桦叶)、成型(舀纸,榨干,打光上色)、干燥(揭张,晾晒)、包装保管六大工序。二是发展了传统的造纸法,自上世纪70年代起,改变了原始张型,从原来的每张30*50厘米逐渐改进为现在的规格,提高了产品的经济价值。三是保留了传统的文化艺术,在每年开始伐竹进厂前,要祭祀蔡伦、山王菩萨、土地菩萨,在春节、月半这样的传统节日里也要将他们与自己的祖先一同祭祀;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号子、山歌,现今仍在传唱;同时还保留着多种禁忌,加重了它的神秘感,增添了更多的魅力。据村中刘开胜介绍:以往蔡伦先师发明造纸时,他造出来的纸张极不均匀,结构性也不强,很容易被扯破,长期以来也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有一个晚上观音菩萨托梦给刘国伦,让刘国伦在纸浆中加入桦液(桦叶碾碎)便能使纸张成型。事实果真如此,于是这技术便成了竹板桥人的“专利”。
随着行业资本、技术、规模、品牌等全面竞争阶段,造纸行业的现有规模、素质、结构必将逐步升级。技术发展将是引进开发并举,重点在原料、产品、环保、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方面的适用技术[4]P145。竹板桥的造纸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没有任何机械动力,也不加入化学原料,其生产过程既节能又清洁环保,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2、见证古代文明的“活化石”
从造纸的工艺流程来看,企业管理论文72道工序道道都是就地取材,生产工具也全部来自于大自然,这就和古代的不发达的工业相吻合。而它能够奇迹般地传承到至今,还依然不被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取代,这充分证明了该工艺是古代造纸文化的辉煌。
村中刘开胜说:我要与这个部落同在,死后也要埋在这里,和先祖们一起守候家园。我决不能让这个祖传的“传家宝”断根,我要把造纸的72道工序的秘诀记载下来。作为“遗产”留给后人,让竹板桥原始造纸成为见证蔡伦造纸的“活化石”。
3、蔡伦造纸术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工业还不发达的时候,这种草纸就是人们的生活用纸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女性。
其次,它还是巫文化传播的载体:在彭水,从贫到富、从民到官,都会用到这种草纸。人们或是对先祖的尊敬、或是对财神爷的崇拜、或是向上天祈福、或是对死人烧钱化纸,基本上都用这种草纸,这也使得巫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得以兴盛。
再次,它还能增加收入。在竹板桥土法造纸是他们的惟一的农业以外的经济收入[5]P298。草纸生产出来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更多的是走向市场。据刘开胜介绍,大约半年的时间方能生产出来一批纸,这批纸大致能卖到5000-6000元不等,这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扩大了他们的经济来源。
三、蔡伦造纸术的保护与开发
(一)濒危的现状及原因
竹板桥是一个大山深处的几乎与世隔绝的自然村落。竹板桥的造纸在3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的注入新的元素,县、乡政府也在给予大力的支持,但如今的造纸术依然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村中现已还剩下两家还在做纸,眼看该技术就要失传了,其主要原因有:
1、土纸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自魏晋以来,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以竹子为原料生产的草纸大量被用来制作祭祀和迷信活动用的纸钱,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大量印刷品占领这一市场,土纸的生存空间日渐萎缩。虽然竹子的间伐有利于竹林的更新换代,但在实行封山育林、严禁砍伐的政策下,其原材料的来源已突显矛盾。
2、科学技术的进步,限制了更新发展的空间。随着机制纸、卫生巾、纸巾等的广泛使用,草纸已退出了作为生活用品的市场。
3、受市场和经济收入效益的影响,后继乏人,生存困难。土纸全用手工,生产工序繁复,效率低,每斤竹子产值仅有1元钱,青年人不愿再居住在闭塞的山沟里学技艺,纷纷外出打工,使得竹板桥造纸术有断代遗弃的危险。
4、政府的拨款迟迟未到,这使得村中的人对政府有些迟疑,论文网都不愿意从事造纸的行业。
(二) 保护与开发措施
作为一份十分珍贵的即将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势在必行:
1、打通村级道路,基本解决行路难和造纸的原材料来源问题,保证有可靠的材料来源。
2、寻找传承人。初步确定1至2家给予重点保护,让青年人对此技术加以学习,使得让该技术得以顺利传承。目前,关键的问题就是老一代与青年一代之间的技术断代,寻找的新的继承人保护的最佳方法。
3、政府切实搞好拨款问题,在保留原来的特色的同时加强造纸术的技术革新,用技术创新尽快、更好的提升竹板桥的知名度,以创新求市场、求发展。同时作为一个“大山深处的蔡伦部落”,它不仅是竹板桥人的劳作结晶,还是重庆的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故政府要加强调查、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份宝贵的遗产。
4、政府扶持竹板桥村修建专门的房子,在堂屋的中央建立“蔡伦祠堂” ,并塑造一尊“蔡伦”的雕像,在屋子里陈列竹板桥的相关造纸工艺成果。同时对竹板桥造纸工艺实施建档,并将其收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中,以物质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
四、结语
蔡伦造纸是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宝贵遗产:从造纸的原料看,它是古代造纸术的延续;从工艺流程看,它是造纸发明初期的历史再现;从应用范围看,它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不但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历史作用和增强民族团结及社会稳定的媒介作用,而且还有促进对外交流的纽带作用。因此,对这份宝贵的遗产,我们应倍加珍惜,切实保护好它。
参考文献:
[1] 中国小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中国小百科全书.科学技术[Z].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
[2]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造纸技术史[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3]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轻工[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4] 赛云秀.县域经济中的工业化问题[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 雷亨顺.彭水——即将崛起的武陵山区经济高地[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历史小论文范例》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31682.html
- 下一篇:选修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