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关于绘画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内容摘要】绘画是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利用绘画可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情绪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释放与满足。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图画进行探索,简单探讨隐藏在图画背后的特殊心理意义。
【关键词】绘画艺术 无意识 投射 心理意义
早在18世纪末,欧洲精神病医生就开始把绘画作为一种诊断精神病的方法。现代心理学的先驱弗洛伊德发现,人被遗忘或被压抑的记忆,会以表象和象征的形式在人的梦里或艺术作品中出现。弗洛伊德的研究表明,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是理解人类内部心理世界的一个途径。另一个现象,心理学家的先驱荣格经常鼓励病人画画,荣格认为,通过象征物进行幻想是人的内心世界在经历心理创伤或痛苦时试图寻求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20世纪初期,绘画开始成为一种结合心理分析的艺术治疗形式。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绘画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绘画疗法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技术之一。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还比较缺乏。本文旨在简单探讨隐藏在绘画艺术背后的特殊心理意义。
一、寻找“画”的心理源头,探索绘画背后的神秘空间
石器时期的洞窟图画记载了两万多年前的人类已经懂得制作记号和图像作为仪式之用,祈祷他们免受外部环境或外界不可预知力量的伤害。这些远古时代的图画不仅仅是符号,还寄托着人类的情感和希望。近代的绘画也是如此,在某些地方的原始部落,绘画艺术被作为治疗疾病和减轻身心压力的一种方式。如北美印第安部落Navajo结合歌唱、舞蹈和沙画针对特别的疾病,形成特别图形给予治疗;西藏人画曼陀罗也是作为祈求者集中心灵的一种方式,来减轻和治愈心理所遭受的苦痛。
20世纪初,弗洛伊德就曾研究过一些艺术家的作品,那些艺术家的特质和无意识可以从中识别。随后精神病理学家也开始研究精神病患者的艺术表现,如Jaspers、Riese等对梵高作品的研究,1922年Prinzhorn发表《疯者艺术》,1956 年Jakab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绘画特点,他们都对精神疾病和绘画的关系做了探讨。20世纪以来艺术心理学认为绘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工具,是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心理学家要求受诊者利用绘画表现作为治疗的一部分,或从图画上的意义来诊断病人潜在的心理困扰。随着绘画心理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绘画心理分析已经成为艺术治疗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二、用“心”读“画”,绘画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沟通交流
绘画是一种表达。绘画通过投射技术,以画的形式将无意识具体象化为一幅绘画作品。绘画的过程就是通过个体在客观现实中寻找到一个与其相似的事物,然后再将自身投射到这个事物上,并向意识表达无意识内容的过程。这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单、从立体到平面、从抽象到具体、从无形到有形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无意识的自然流露,这时候的绘画作品,可以说是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表达与体现。人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在绘画作品的线条、色彩中表露出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如线条下笔奔放、孱弱或者细腻表达着不同的心理能量;画中各个方向的线条用力是平均的,大多体现着绘画者没有找到自己力量的出口,正在寻觅中;画中线条有很多不同的可能,表现了绘画者面对很多选择等问题。又如,色彩冲突,喜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体现了较大的能量感,但处在冲突的状态中;和谐则没有明显的色彩冲突,比如喜欢用同一色系的颜色,体现着追求和谐、苛求完美等心理特征。
绘画以画的形式将无意识具体表现出来,一幅图画可能胜似千言万语,也就是说用图画传递出的信息自然要比语言更丰富、更具体。从画中我们可以解读出画者的性格、情绪状态、人格特点、人际交往能力等,所以可以通过绘画这个方法读懂人的内心。据说,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在同下属谈话时喜欢画一些交叉的直线,这说明他是个性格直爽、固执,还常跟别人发生冲突的人。普希金喜欢在稿纸页边画些人像,这也能说明他是个好与人交往、容易相处、易于共事和活泼好动的人。这跟他们同时代人所谈到他们的性格特点也完全吻合。
绘画也是一种沟通交流。人类是先创造图画再创造文字的,儿童也是先学会涂鸦再学会文字的。语言和文字是交流的工具,但是当表达的内容较为复杂时,人们常常很难用言语表述清楚。绘画与语言一样也是交流工具,但二者相比较,绘画来得更加自然,更加具体,也更有象征性。绘画比语言更易沟通,譬如,用绘画与聋哑人交流时,你可能更容易发现一些被隐藏起来的问题。笔者曾遇到一个聋儿,3岁时开始被福利院收养,在他的画中,就没有爸爸妈妈,只有他自己,而且人物都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的画投射出他内心对自己耳朵功能的忽视。画纸上孤零零的几个小人,看上去也是那么无依无靠。通过这些画能“倾听”聋哑少儿内心孤独的心声。
绘画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表达,是与生俱来的才能,拥有着超越言语的力量。一般来说,人物画通常是个案本身的投影,或对个案来说是很重要的人及个案对“人”所持的一般性概念。比如大多数小孩子都喜欢画自己的爸爸妈妈,当他们在家庭动态绘画的方法的引导下,如果是画爸爸在从事一些琐碎的家务活动,如看报、付账单和孩子玩耍等,都显示着父亲一般的居家生活,拥有着快乐幸福的家庭气氛。如果是画爸爸开车或是去工作,通常是反映着父亲离弃或离开这个家庭,或整天忙着工作,而孩子期望把爸爸画在里面,以透露其对爸爸期待的心情。如果平常我们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没有关注孩子的心理,无论我们给予孩子再多,孩子也无法感受到我们的爱。透过这些图画表达可以发现其潜意识里可能存在的冲突或心理上的困扰、恐惧。如果我们明白这些画外的意义,那么我们与孩子沟通交流将会变得更容易。
三、用“画”疗“心伤”,绘画是一把开“心”的钥匙
绘画活动有审美意义,更富有心理意义。自古以来,不管是绘画还是赏画都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有调查发现,美丽的图画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疼痛,意大利研究人员曾让病人注视20幅最美的和最难看的作品,发现看美丽画作的人疼痛感减少了1/3,其中让他们感到最舒服的画是梵高的《星夜》和桑德罗·波特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心理研究也表明,人们在画画时,通常会把自己的性格倾向、心理需要、心理问题等不自觉地投射到图画中。通过绘画分析我们可以推测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内部心理现实,而且还能看出绘画者的一些人生经历。
绘画能为右脑疗伤。美国心理学家Ley说:“用左脑的钥匙打不开右脑的锁。”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从理性上接受了一切,可就是走不出来,因为创伤印刻在我们的右脑,思维理智的左脑对掌控情绪处理的右脑其实力不从心。这时用言语去劝说对方脱离痛苦往往是不够的,内心经历创伤的人,最严重的痛苦是情绪困扰。右脑中往往印刻着很多的灾难图景和负面情绪,用绘画的钥匙打开右脑的锁,能起到不同于言语性的治疗方法的作用。绘画能治疗处置创伤性情感体验,如Reese曾对16名年龄在5—12 岁具有情绪和行为困扰的儿童进行了绘画心理治疗,发现有很好的疗效。
绘画是一种离心灵很近的活动,对生理和心理都有独特的影响。画画,可以表达画者心中的焦虑、忧郁、孤寂或害怕等种种复杂情绪。通过点线的流动、块面的铺展、色彩的渲染,画者的心灵自然地得到抚慰与舒张;画者的抑郁与紧张、成长烦恼带来的躁动与不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与平复;画出自己的伤痛,画出自己的心情,一旦画出来之后,画者不良的情绪都能随之得以释放与缓解。可见绘画活动亦是潜移默化的陪护着心灵不断成长的过程。
结语
绘画疗法是在西方和北美发展起来的,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绘画是一定文化下的产物,画画传递着画者的个体信息,有着特定的代表意义,透过隐藏在绘画背后的“心理画”意义,启迪着我们结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更多地去探索、去关注“心理画”背后的奥妙。
参考文献:
[1]周丽.关于“绘画心理疗法”独特作用的综述[J]. 江苏社会科学,2006(S1).
[2]严文华.心理画外音[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
[3]玛尔考蒂.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M]. 李甦,李晓庆,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李洪伟,吴迪.心理画[M].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绘画心理学论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31757.html
- 上一篇:设计心理学的论文
- 下一篇:服务营销策略论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