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教学应该要怎么进行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呢?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历史教学的主题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历史教学的主题论文一摘要: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没有强的国,哪有富的家!”一首动人心魄的歌曲唱出了爱国思想的重要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以往为了追求高效的课堂效率,提升升学率,盲目要求学生记忆历史年代以及发生的事件、事件所产生的种种影响等,而忽视了历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点———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以下就结合爱国主义情感渗透的重要性,简要分析几点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期望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在提升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能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让素质教育走在教学的最前沿。
关键词:
爱国情感;历史教学;有效渗透
本文认为,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十分必要,并且也切实可行。因为,历史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是一部朝代更替、时间流淌的故事总集,基于前车之鉴,后人可以从前人的经历中汲取成果和教训,可以说历史学科为爱国主义情感的教学渗透提供了天然的便利,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以此为抓手,培养高中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使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一切力量。
一、渗透爱国主义情感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从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由此我们可以窥见教育相关部门对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视程度。其次,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分析,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多是由大量的历史事件以一条时间线串联而成,而在历史事件中又涌现出了很多的著名人物,他们的光荣事迹便是爱国情感的体现,因此,可以说历史这一学科为实施爱国情感教育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再次,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促进我国发展的推动力。国家在为人民提供优质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同时,自然也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支持,而这些支持就主要来自爱国主义思想的构建和培养,高中生是我国未来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后备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不可或缺。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情感的具体办法
(一)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以往我们在教育学生历史知识时,往往只能查阅到一些文献资料,再丰富、可靠一些的就是历史图片,但是这些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过程相当复杂和漫长,教师需要先确定材料搜集的主题,然后借阅大量的书籍,并且通过多个参考文献分析出可信度最高的资料教导学生,否则,历史教学一旦出错,将会对学生造成认知性的错误,这种方法效率低且容易出错。在科技如此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多媒体教学来达到我们想要的教学目的,从而使学生看到更加真实、可信的历史,激发高中生的爱国热情。比如,在教导学生学习“抗日战争”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爱国题材的历史影片:《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此外,我们还可以在网上检索相关的新闻,披露日军当年侵我中华所犯下的种种罪行,让学生铭记这血的耻辱。
(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因此,在教学历史时,我们可以借助我国悠久灿烂的文明,向高中生主张爱国情感,使学生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指南针;又如,经过了历朝历代不断翻修而有今天如此规模的长城;再如,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留下的书画、篆刻等等,让高中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优秀文明,灿烂文化,对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分析历史代表性人物,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在历史教材中,随着时代的变迁,朝代更替,涌现出很多爱国人士事迹,他们以其特殊的语言和行为感动着世人,警醒着世人,唤醒亿万同胞共同抵抗侵略的决心,他们是思想的觉醒者,万古流芳。比如,宋朝末期涌现出的文人、政治家文天祥,曾经以一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世人所称颂,其于五岭坡兵败被俘,但至死不降,一生抗元,最终慷慨就义。又如,著名的虎门销烟领导者林则徐,其更发出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可祸福避趋之”的惊人一叹,当然历史上这些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他们都为爱国主义教育写下了优美的诗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当巧妙结合这些内容。概言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应当是每一所学校极为重视的内容,由于历史学科具有教学内容的优势,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养。高中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他们需要我们教师来加以正确引导,进而走向全面发展,终成国家栋梁。
历史教学的主题论文二【内容摘要】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本文就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
历史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一、在课堂上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学指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揭示事物之间复杂关系的心理过程,它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思维是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它对于人们的整个心理面貌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思维训练活动,学生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思维能力不仅是学生独立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运用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是历史教学中培养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是物质发展的最高成就,恩格斯把思维着的精神称作物质“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由此可见,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认识和总结历史规律,学会从历史现象中概括出其内在联系。把所学的历史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思考,首先提出问题,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学生只有感到疑惑,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才会开动脑筋去思考,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然后再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后交流与反思。例如在讲《社会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一节时,我提出了一些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完成这一主要任务都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提出这些问题后,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经过分组讨论之后,归纳出问题的答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使中国稳步地由一个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为完成这一主要任务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节时,设问:纵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哪两大基本矛盾?很快同学们都积极思考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总之,在课堂上要精心设疑,问题的提出要形式多样。在科学探究中,提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应利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设疑、提示、点拨,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思路,进而向独立思考发展。有时候教师也可以直接向学生作分析问题和思维方法的示范讲述,把清晰的思路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指出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误区。有时可以让学生讲出他们分析思考问题的思路,给其他学生以启迪。例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一节时,学生对关于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不理解,可以对学生进行点拨,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太平天国兴起的过程。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经过分析讨论之后得出结论:说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官吏的横征暴敛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客观原因。战争的主观原因是洪秀全及其拜上帝教的推动。这样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层层递进的指向结论,使学生获取新知识,从而培养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吉尔福特说:“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刨新思维的最明显的标志。”发散思维是相对于集中思维而言的,是指沿着不同方向去思考,把眼前的信息与记忆中储存的信息经过重新组合,而产生大量的新的思想的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其思维路径是横向的、逆向的,其特征是反常的,甚至是怪异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改变学习材料的呈现形式,通过创设“趣、奇、新、疑”的情境,引导学生大胆标新立异,对问题进行富有创新的思考和质疑,进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博学之,而且要慎思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探索的源泉。在学生讨论中,一些有争议的疑难问题是必然存在的,这也是学生主动参与探求精神的体现。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逐步做到善于提问,鼓励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教师都应以提倡鼓励的态度对待。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说明学生能发现问题,是好学、思维活动的表现。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适时组织全班同学讨论释疑,对学生讲得不全面或有错误的地方,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指正。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一节时,有的同学提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有哪些?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是什么?我听到后及时鼓励了这个学生,其他学生也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并提出了很多问题,思维的积极性非常高,提高了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对当代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教师要积极营造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充满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既克服了在应试教育教学体系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束缚,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努力探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历史教学的主题论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31877.html
- 上一篇:我心中孔子800字论文
- 下一篇: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