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德市大同第一小学 郑巧华
【内容摘要】学会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基础。小学低段的汉语拼音尤为重要。然而现实生活当中,由于方言的存在,势必会对本身拼音基础不怎么扎实的小学生学习普通话产生极大的干扰。本文力图运用“直观演示法、形象感知法、近音比读法、语境感悟法、重点强记法”等方法,力求最大限度排除地方方言发音对普通话的干扰,努力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消除方言 发音干扰
缘起与认识
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语文的一切,都是从识字开始,而识字的基础又是拼音。要想开启学生识字的大门,首先应该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不管是浙教版的教材,还是人教版的教材,一年级教材的编排都是从汉语拼音开始。这样编排教材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给孩子识字、阅读打下基础。修订后的大纲明确要求“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走进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影响拼音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莫过于那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方音对学生正确发音所形成的负面干扰,尤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汉语拼音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难点,还要受地方方言的干扰,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在我们农村里,不少家长都在外地打工,孩子基本上是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回到家里,学过的普通话不仅不能得到巩固,还要受爷爷奶奶的“地方普通话”的严重干扰。)
因此,作为农村小学的一线教师,要想尽快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能够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除了要进行正常的拼音教学外,还必须花很大的精力来消除方言发音对普通话的干扰。
实践告诉我们,对学生进行方言辨正指导宜早不宜迟,进行方言辨正指导的最佳时机莫过于小学阶段。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辨正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有目的的克服不正确的方言发音,从而准确地把握普通话语音,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最终提高普通话水平。
二、现状(干扰)分析与特点
1988年──199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共同编绘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汉语分为10个方言区,其中提到“(4)徽语区分布于新安江流域的安徽省歙县、休宁、祁门、绩溪、黟县,浙江省建德、淳安、桐庐,江西省少数市县。”①由此看来,我们建德归属于“徽语区”。再往下细分,“严州方言是徽语的五片次方言之一,大致上可分为淳安话、遂安话、建德话、寿昌话四种土话,它们分别分布在原淳安、遂安、建德、寿昌四县县境。”②这样看来,从方言学角度来看,我们建德方言(严格意义上说,应该称“土话”)最终归属于“徽语区的严州次方言”。
根据调查、分析,我们建德的学生在发音方面受方言的严重干扰,主要是存在下列几大问题:
1.声母方面,主要是“n—l”、“q—x”、“r—l”、“z-zh”、“c-ch”、“s-sh”六组声母的发音存在明显的错误,易混淆,分辨不清楚。
2.韵母方面,“an—ang”、“in—ing”、“en—eng”这几组韵母特别容易混淆。
3.调值方面,虽然普通话当中阳平(第二声)和上声(第三声)的区别很大,可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却是很难发出正确的读音。
4.具体生字,如“百”、“北”等,受方言干扰,学生容易念错。
三、消除干扰的教学策略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学校学得好、学得快、学得有效呢?我们就有必要进行“有效的拼音教学”,以便“消除地方方言的干扰”。只有认真辨别方音同普通话的区别,只有现实的拼音教学是高质、有效的,才可能比较彻底地“消除地方方言的干扰”。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有效的拼音教学”呢?
“有效的拼音教学”就是指在实现预定的汉语拼音教学目标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协作,使学习者在汉语拼音方面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的活动。③
教学策略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方式。它要解决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教学方法对于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多种实验形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关于我们的汉语拼音教法,也是百花盛开,千姿百态的。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④
根据现行的教材、根据自己的教学积累,我努力尝试改变以往过于强调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而以“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理念为突破口去设计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理想吗?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儿童学习的愿望,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欢乐。”⑤然而,学生的童年又是幸福的,它是用五彩斑斓的梦编织的;童年又是美丽的,它是由艳丽多姿的花串成的;童年还是快乐的,孩子们做得应是如花样童年般绚烂的花样作业。
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使教学活动动静结合,松紧有致,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汉语拼音教学尽量少受地方方言的干扰;同时,使学生的读、写、听、说、交流等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最终使学生能够切切实实的学会、学好普通话,为以后步入社会与他人正常交流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
笔者从事低段教学两年,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方言发音对普通话的干扰”,借此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直观演示法
如果教师只是用嘴叙述怎样发音,然后要低段的学生跟着老师发出准确的读音,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实在太难。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采用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初步明白普通话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简单常识。
比如,在教学“r—l”、“z-zh”、“c-ch”、“s-sh”这四组容易混淆的声母时,可以先在胶片上绘制一张发音器官图,然后再加一张红颜色(表示舌尖)翘起的复合片。教师一边讲发音部位与方法,一边演示。关键的还是,可以让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练习发翘舌音,注意观察:舌尖是怎样翘起,翘到什么部位的(具体可见下面的“附图”)。这样变抽象为直观,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发音方法。
没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教师也可以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发音器官简图。然后再用彩色粉笔标出发翘舌音时舌尖翘起的变化图。
教师还可以用手演示如:将手平伸,母指对准黑板,其余四指并拢,前两节向上微微翘起。这样做也可以达到直观地向学生示范发zh、ch、sh、r时舌尖翘起的发音方法。
翘舌音的发音方法以及发音部位平舌音的发音方法以及发音部位
(二)形象感知法
1.从字母外形入手,直观感知
低年级儿童自控能力较弱,思维也带着很大的具体性,无意注意占据优势。如何利用这种无意注意,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还取决于学生的外部活动。皮亚杰认为:“人对客体的认识是从人对客观的活动开始的,思维、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人的思维、智慧实际上就是人的外部操作活动内化的结果,没有儿童的外部活动,就不会有儿童的思维和智慧的发展。”⑥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动作加发音的方法。例如:教n和l时,根据字母的外形特点,进行音和形的演示。我就设法教手指操:先伸出左手的食指和大拇指,并且都朝下组成一个n,右手伸出食指,当l,边做动作边唱:左手n,右手l,两手相碰是n和l。
除了上述“动作加发音的方法”外,在指导学生练习发音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l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两边通过。
由于n发音时,气流从鼻腔通过,所以发出的声音带有“鼻音”,而l在发音时注意舌头的动作,即在发音前,舌头向上卷,发音时,舌头伸平,不带有鼻音,即使用手捏住鼻子也能发音。也就是说,在教学l与n时,可以采用“让学生捏住鼻子发音”这种最直观、形象的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真正掌握鼻音n与边音l的区别。
2.从强化知识入手,形象感知
由于儿童的心理特点,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的知识、技能与学生的具体感性认知能力密切联系起来,使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相结合,强化对学生的知识诱导。
例如,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分界清楚,调值的高低升降明显。而学生受方音的影响调值绝对音高较低,音域比较窄。声调在听感上抑扬之感不太明显,调值不到位(特别是阳平和上声)是学生学习发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必须读准四声,为学生说好普通话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声调的四声练习,是借助于六个单韵母的教学进行的。因此,在教学单韵母时,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如教师一边用手势辅助(手势是用右手按照声调符号的写法,做夸大动作。注意:教师要面向黑板,与学生一致),一边说:“一声高高一路平,二声由低到高往上升,三声先降再扬起,四声从高降到底。”也可以借助图画学习四声,如:汽车平走āāā,汽车上坡áá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ǎǎ,汽车下坡ààà。还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用语,采用组词的形式,借助汉字的读音帮助学生读准四声。
读阳平时许多学生读得有曲折,直升调变成了曲折调。听起来像上声,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夸张的方法,把升调拉长二、三倍。让学生体会嗓子由松弛到紧张、更紧张的变化。教师也可以选一些“阳+阳”的词,一边口头领学生读,一边加手势辅助引导。如:识别、提拔、团结、台球、团结、台词等。
上声的特点是音高最低、音长最长,是由较低降到最低再升到较高。学生受方音的影响,读起上声来,一是起音偏高;二是降到最低后尾音回挑不够高度。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汉语拼音时,可以一边范读上声,一边加上手势打上声调号。然后让学生开火车读一读相应的单韵母或上声音节。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可把学生读的录下来,然后再放录音,让学生听。让他们自己感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再听教学录音,随录音读。联系日常生活用语组词练习读。
(三)近音比读法
1.平翘舌音比读法
平舌音和翘舌音的读法也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很多的时候在作业书写时,学生是能区别的,一旦放在课文中,叫学生去朗读,他们就常常不能区别,而且,会混淆的一塌糊涂。
根据这种情况,在声母zh、ch、sh的正音练习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连续读zh、z、ch、c、sh、s……通过对比的发音练习,掌握发音要领。教师也可以读句子“shùshàngjiēlesìshísìgèdàshìzi(树上结了四十四个大柿子)”,让学生分辨每个音节的声母,然后读声母。
教师可以采用“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准又快”的形式,让学生朗读有关绕口令,如“傻子在玩石子,狮子在玩柿子,傻子想吃柿子,把石子给了狮子,狮子不吃石子,看见傻子吃了柿子,它就丢了石子吃了傻子”和“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说得清,请来试一试”。
这样一来,通过平舌音和翘舌音的连读、比读,就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盎然的情趣中主动去纠正方音,从而明白了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提高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课堂效率。
2.前后鼻音比读法
前后鼻音的三组韵母“an—ang”、“in—ing”、“en—eng”,也是学生容易受方言干扰而产生混淆的一大难点。说到底,这三组韵母,可以归结为鼻韵母“n”“ng”的区别。
要区别“n”“ng”这两组韵母,首先要弄清楚它们发音时舌位的不同:“n”韵母在发音的最后阶段,舌前部向前推进,舌尖抵住上齿龈,而“ng”韵母发音的最后阶段,舌根向上抬起,与软腭构成阻碍。前后鼻音的不同音色就是这样造成的。
具体到教学《angengingong》时,除了常规的方法外,我还特意采用了“比读法”:特意收集了不少前后鼻音的例词,比如“红心”与“红星”、“人民”与“人民”、“开饭”与“开放”“长针”“长征”等。然后,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比较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比读中掌握前后鼻音的读法。最终,提高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课堂效率,促使学生学会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四)语境感悟法
1.从故事入手,情景感知
少年儿童对故事充满了兴趣,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课堂效率。
如:教学生识辨r和l。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苗儿颗颗rrr,还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用手做r的形状。
师:手握拐棍lll,同样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用手做姿势。
师:“r”和“l”一起来到大象博士家做客,大象博士因为年纪大了,怎么也读不清这两个小家伙,于是,他就把这份“求助书”送到了我们一(2)同学的手上,希望我们能开动脑筋,最好能利用自己的手势和正确的发音来帮帮他老人家。
生1:双手撑开rrr。(学生边做边读出响亮的声音。)
生2:竖起食指lll。
生3:翘起舌头是r,竖起手指是l。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特意设计的“求助信”,一下子就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也马上能够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转换为自己主动的探究学习了。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儿童学习的愿望,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欢乐。”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欢乐”,学习的积极性就立刻被调动起来了。
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教参,照搬教参,往往就会抹杀自己以及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只是照搬教案,可能出现上面所述的热闹的气氛、良好的效果吗?
2.从作业入手,一举多得
前面我们提到,受方言干扰,学生容易将“z-zh”、“c-ch”、“s-sh”这几组声母混淆。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类推。在普通话里,声母和韵母相拼时,都会有一些拼读组合上的空白区,而这些空白区一般相对较少。因此,只要记住这些有代表性的空白区字母,其他的字母也就不是什么困难了。以平翘舌音为例,普通话中平舌音“z”、 “c”、“s”绝不与韵母“ua”、“uai”、“uang”相拼,所以“抓、爪、拽、妆、装、庄、桩、撞、幢、状、壮、揣、踹、窗、疮、床、闯、创、刷、耍、双、衰、甩、帅、爽”等字都念翘舌音。另外,在普通话里,翘舌声母“sh”绝不与韵母“ong”相拼,所以“松、嵩、怂、耸、宋、颂、送、诵、讼”等字都有念平舌音。
根据这个特点,本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特意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事先故意将这些声母、韵母打乱,然后以符合低段学生特点的“找朋友”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给它们配对。等第二天到校之后,进一步提醒学生,有没有什么发现啊(当然,学生不一定能够看出这个规律)。最后,教师适时地提出“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以便学生花较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字音。
类似地,我们还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区查字(词)典,如查“中”字旁,可以查到“中、种、钟、仲、肿、衷”等字。根据“声旁类推法”,我们可以利用声旁和形声字之间的谐音关系,来记住一批字的字音。(当然,在具体操作时,尽量不出现“声旁类推法”等术语,以免加重学生负担)
(五)重点强记法
1.重点掌握“入声字”
前面我们提到,“北”、“百”等词语的字音,学生也很容易念错。究其原因,那是因为,“北”、“百”等词语在古代汉语调类中,属于“入声”,而“入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完全消失,分别派入了普通话的四声当中。但是,大多数汉语方言都还保留着入声。这一分歧的消极因素是给方言区人们学习普通话带来困难。7
古代汉语调类中的“入声”这种调类,有这样一个特点:读音短促。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没有了这种“读音短促”的调类。由此,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尽量将这些古入声字的读音念到位来,不能受方言的影响,念得那么“短促”。
当然,教师可以将一些比较常见的入声字,如“八、吃、出、发、喝、黑、七、说、屋、伯、敌、读”等等,抄写在笔记本上,以便能及时翻看、掌握。
通过这种“强记法”,我们可以让学生记住这些比较特殊的字──在大多数汉语方言都还保留着,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没有了的,并且对我们学习普通话有很大干扰的古入声字。这样,遇到类似的入声字时,就应该立即想起入声字“发音短促”的特点,尽量将这些古入声字的读音念到位。最后,就可以消除方言中入声字对普通话的干扰,可以提高我们汉语拼音教学的效率。
2.重点掌握易错词语
我们方言当中,“q”“x”这组声母容易混淆:比如“小溪(xī)”和“灵栖(qī)洞”这两个词语,在普通话的发音中,正如括号内所注,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因为受到方言的干扰,很多学生会把它们分别念成“小溪(qī)”和“灵栖(xī)洞”,刚刚相反。
从语音学来分析,“q”“x”这组声母共同点是:“q”“x”都是舌面音(发音时,舌面抬起与硬腭构成阻碍)。区别是:“q”是“塞擦音”(发音时,气流先冲破阻碍,然后从窄缝里挤出成音);“x”是“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窄缝,气流摩擦成音)。
当然,对学生不能讲解过多的发音学知识。那么,要让学生区别这两组声母,最好的办法,那就是给它们组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当中掌握字的读音。
关于后者“栖(qī)”,我们可以给它组词──“栖息(qīxī)”(这个词语肯定不会把它们念成“xīxī”吧),这样,在这个特定的词语中,多加练习、诵读,就能够记住“栖(qī)”这个字的读音了。“栖(qī)”字记住了,自然而然,“溪(xī)”字也就记住了。
通过这种强化训练,可以帮助我们记住那些比较特殊的字词的读音,最终实现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的目标。
教学效果与反思
效果
在近几届新生的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由于特别重视“直观演示法、形象感知法、近音比读法、语境感悟法、重点强记法”等方法的运用,所教学生的汉语拼音要明显好于自己以前所带班级的学生。具体来看,表现为:一,在平时的练习卷中碰到有关字音的题目时,失误率(失分率)明显低于其他未采取方法的班级、学生;二,从事后跟踪调查来看,这几届学生后来在学校的各种演讲比赛等口语性活动中,也比其他未采取方法的班级、学生表现更为出色,得奖概率也更高。
(二)反思
由于是面对刚刚进入学校大门,接受正规学习的低段学生进行拼音教学,因此,有关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知识,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另外,除了课堂上的汉语拼音教学外,平时(包括课外、校外)学生往往还是习惯于用方言交流,还是会受到方言发音的干扰。
所以,要想学生能够说一口正确、流利的普通话,除了我们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的努力外,还得努力营造全社会说标准普通话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减少方言发音对普通话的干扰,从而真正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效率,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说一口正确、流利的普通话。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消除方言发音对普通话干扰的教学策略研究的论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32715.html
- 上一篇:关于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