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浅析论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艺术论文

时间:2019-05-11 15:12:14 网站:公文素材库

  关键词:假声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价值

  摘要:在声乐界,人们都已认识到假声的作用,在教学中已普遍运用。但重视程度还不够,特别是深入研究不够,尤其是被划为“民族唱法”的这一部分人对假声在声乐教学及演唱中的价值认识还不够。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一下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优秀的美学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声乐也在不断的发展,作品越来越大,音域越来越宽,表现力也越来越丰富,客观上要求我们相应地提高演唱技巧去驾驭作品。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一下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

  一、假声是扩宽音域尤其是发展高声区的重要手段

  人声是声带与共鸣腔相配合共同发出的,声带的发声机能是决定音质的一个重要因素。音越高,频率就越高,就要求演唱者的振源体(声带)的振动频率越高,而一般情况下,人的自然的声音(即真声)振动频率较低,假声的频率高,但不是人的自然声音,它需要加以训练引导才能获得,因此,只有通过训练,掌握了声带的假声机能才能使声带振动达到高频,也方可同与之相配套的高频共鸣腔(头腔)产生共振而发出美妙的高音。如果演唱者掌握不了假声机能,声带振动频率也就达不到头腔共振的高频,自然高音也上不去。假声比例的多少要靠教师的耳朵去分辨,也要靠歌者自己去感觉。

  二、假声是统一声区的重要手段

  从技术上说,假声应始终贯穿整个音域,它是确定声音位置高低的重要手段。假声虽然在高声区中很重要,但是在中低声区同样不可忽视。唱低音时以真声为主,但也要混入点假声,并且随着音的升高,假声比例逐渐增多,真声比例逐渐减少,到中声区时真假声混合的比例差不多,到了高声区,假声比例多于真声,并且越来越以假声为主,假声的渗入是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三声区尤其是中声区向高声区过渡时没有裂痕(即有破音),也使得唱高音时,能一下找到假声的高位置,因为中低声区就挂住了假声的高位置。如果中低声区一直用真声演唱,到了不能再唱时,再想混入假声就晚了,因为唱真声时声带作整体振动,唱假声时声带是边缘振动,一下由整体振动过渡到边缘振动是很难的,既使可以也将会产生很大的裂痕,并且上下音区的音色不统一,且长期真假声分开来唱,嗓子很快就会出问题。所以,假声要贯穿整个音域,并且由低到高,假声的比例是递增的过。

  三、假声是正确使用声带的科学基础

  假声是歌唱技巧(关闭、花腔唱法、声音的渐强、渐弱等)的必要条件,不能孤立。没有假声,就不能把以上技巧贯穿其中。“花腔技巧”通常要求声音在高声区灵活流畅、快速的音阶式或琶音式或跳跃式进行,因为在高音区及超高音区,假声就更为重要了,除了充分打开头腔共鸣外,歌者要熟练的掌握声带的假声机能,这样才能使声带与共鸣腔协调配合,灵活自如地控制声音。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找假声位置或“啸音”感,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找到声带与共鸣的协调性,而尽可能快地掌握以上技巧。

  四、假声对丰富人声的艺术表现力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假声的运用,把握真假声在全音域的恰当比例,并能合理充分的得到混合共鸣的支持,由于共鸣腔搭配的比例变化,使声音可刚可柔,可明、可暗、可强、可弱,刚柔相济,明暗、强弱对比鲜明,使歌者能够自如地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而如果没有混入假声,不仅音域达不到作品的要求,音乐表现上也受很大限制,声音只能刚不能柔,只能亮,不能暗,只能强不能弱,声音音色贫乏,可塑性差,不能充分地表现作品的内容。

  五、假声是延长艺术生命的最可靠手段

  在生活中,无论是说话还是唱歌,好的声音都需要两种机能(真声、假声)起作用,这两种机能互相配合运用,不能单用一种,任何单一机能的方法都会让嗓子出问题。演唱专业的非但不能单独使用一种机能,既使是配合运用,也要把握两种机能在三声区的恰当比例,而不能使用中低声区用真声、高声区用假声的真假声分家的唱法,这样嗓子也会很快出问题。“我们要用最少的本钱(嗓子)得到最大的利息。即使是嗓音条件好,完全用真嗓子唱,也会加快声带的病变,听起来既不好听也唱不了几年。演员的昙花一现的例子太多,而艺术生命长青者也大有人在。因此,假声是延长歌唱艺术生命最可靠的科学发声手段,具有很大的价值。

  六、假声对民族声乐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经过了两百多年的教学和演唱实践,通过“遮盖”又叫“关闭”唱法,男高音的高音问题才得到解决,这被称为男高音的一场革命,并形成了“美声唱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关闭”或“掩盖”唱法就是为了让声音轻下来、暗下来,从而使歌者容易找到声带的假声机能,使声带的振动频率能够达到高频,这样就使声音产生丰富的高泛音即得到头腔共鸣支持。获得了头腔共鸣也就解决了高音问题,使歌者得到“掩盖的胸声”即可以得到发挥激情的充足音量,又保护了嗓子。曾一度“重机能”太多即真声用得过多,而使一部分歌唱家中途夭折。杜波雷就是如此,他是第一个凭借胸腔共鸣唱出高音C3的歌唱家,由于他过于挥霍自己的嗓音,使他过早地退出了歌剧舞台,这年杜波雷只有43岁,此外还有斯台芳诺等。中国民族声乐除戏曲的某些行当外,演唱主要以真声为主或真假声相接,音域上声音控制能力上都受到限制。在经过了土洋之争,人们大胆借鉴了西洋的某些优秀发声法—混合声区唱法,即在全音域混入恰当比例的假声,使民族声乐取得很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傅显舟,《汉语唱法问题》,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析论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艺术论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3314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