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迅猛发展使得移动学习逐步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由此可见,目前的科技发展程度和国家的教育规划势必对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带来巨大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成人学习者由于学习性质、工作条件和生活背景等原因,存在严重的工学矛盾。很多成人学习者难以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参加面授课,出勤无法保证必将导致学习质量的下降。而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学习则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地获取教学资源,获得教师个性化学习指导,使学习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真正满足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既弥补了学习者因无法保证出勤而导致的学习缺位,又能够体现教育的灵活性。
二、飞信互动平台的优势
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款通信服务软件,融合了多种不同通信方式,如短信、语音、视频等。在教学方面,飞信除了具备其他网络平台所共有的便捷性、互动性、共享性等多种特点之外,还具有其他平台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即当对方不在线时,信息能够直接转发到对方手机上。也就是说,无论对方在不在线,学习者都能够即时收到信息而不丢失。目前人们的职业流动性越来越强,加之生活背景不同,很难保证每位学习者都使用智能手机,且随时处于网络环境之下,所以,飞信这一优势极其明显。特别是在2012年7月之后,飞信新版本面向联通、电信用户开放,真正实现了无障碍沟通。因此,利用飞信互动平台进行英语教学更符合远程英语学习者的特点,对缓解成人学习者的工学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己有较多针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这些研究更多地集中于最初的电子邮件、BBS、到QQ,博客,微博以及微信等等,而针对飞信的教学研究很少。在为数不多的飞信教学研究中,也多是将其作为即时通知工具,如通知学生上课或通报学习内容等,以方便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实现与其他平台的功能互补,而缺乏对其教学功能的研究。
三、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
移动学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各种定义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依托移动技术或交互性技术,在手持移动设备帮助下,不受时空限制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技术与知识的结合。在移动学习中,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互,获取教育资源、教育支持和教育服务。
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理论、非正式学习理论都为移动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世纪以来,建构主义理论进一步完善,其教育思想转向“主导—主体相结合”,即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者为主体。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积极探求、主动建构,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者应该是学习的中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刺激。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以说,建构主义理论“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提供了最有效的理论指导”。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知识是情境化的,认为“情境是移动学习的核心结构”人们是通过“情境”来认知,来实践,才能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真正掌握,可以说“情境”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而移动学习的模块化甚至“碎片化”,则更需要借助情境化的学习资源,甚至是跨越多种情境,来组织发生在真实情境下的学习活动。
非正式学习有别于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突出学习的泛在性。强调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来源多元化,学习形式多样化,学习地点普遍化。而且更注重协作学习与交流共享,这样的学习内容会远远超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范围。移动学习更适合非正式学习,因为移动学习“具有学习动机的自发性、学习内容的片断性、学习地点的跨越性、学习目标的自我调节性。
四、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是本校2012年春季入学的50名非英语本科学生,这些学生主要分布在工商、会计、社工等不同专业。在一个学期的英语学习之后,他们将在第二学期参加“大学英语B”考试。之所以选择“大学英语B”考试,因为这是由教育部规定的考试,其成绩关系到学生能否获得毕业证书,因此其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飞信互动平台在“大学英语B”统考辅导过程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五、研究过程及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状况
本研究首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年龄、上网条件、学习习惯)进行了调查。
从学习者的年龄组成来看,25-35岁的学习者居多,有37人,比例占到74% a 25岁以下的学习者8人,占到16%,而35岁以上的学习者最少,共5人,占到10%的比例。可见,目前成人学习者呈年轻化的趋势,相对来说,年轻人对移动设备的使用比较了解,有助于飞信互动平台辅导教学的实施。
调查结果表明,学习者绝大部分具有上网条件。57 %的学生上网非常方便;38%的学生家里或单位有上网条件,但是不方便使用;有5%的同学没有上网条件。71%的学生每天都可以上网;19%的学生会隔一、两天上网;10%的学生每周上一、两次网。由此可见,网络条件越来越完备,但依旧有少部分学生不具备上网条件,以及上网频率不高的情况,因此,采用飞信服务更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在社交平台的使用方面,按使用喜好高低排列,依次为QQ(95%) } Email (24%),微信(19%),飞信(14% ),博客和SKAPE(均为10%),最少的为微博(5%)。
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调查发现由于工学矛盾严重,学生平时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不足。在调查对象中,每周英语学习时间在5小时以上的只有5%左右的学生。2-4小时之间的有29%的学生,学习时间1小时及以下的学生达到66%。由此可见,成人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所用时间的确很少,因而无法保证良好的学习质量。在学习时间的分配方面,有24%的学生明确表示在等车或等人的零碎时间学习,33%的学生选择了在上下班途中学习。显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大段的学习时间,只能是通过零碎时间来学习。而移动学习恰好可以满足这种语言学习的“碎片化”需求。
(二)基于飞信互动平台的移动辅导过程
1.建立飞信组
在学期初,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飞信软件的使用,建立飞信组,教师与学生互加好友。
2.飞信平台辅导内容
本研究中基于飞信的移动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进行教学通知;发送“大学英语B”考试学习材料和答疑。
(1)教学通知:在课前发送信息短信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课后发送信息是提醒同学们刚刚上过课的内容和所留作业情况。
(2)“大学英语B”考试学习材料:主要围绕着“大学英语B”的考试题型和飞信接收的特点,设计了以下板块,每天定时发送。所发条数根据飞信字数限制,会相应微调。
单词板块—根据历次“大学英语B”考试所归纳的高频词汇表,有1677个单词,每天平均发送30个单词词汇与语法板块—每天平均发送2道词汇语法题,包括答案、翻译和解析内容翻译板块—每天平均发送2——3个英译汉句子,包括翻译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
(3)进行答疑: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发送飞信短信,教师随时给予反馈。
本研究中飞信辅导材料的发送时间是2012年9月10日——11月31日,每天发送。近3个月的时间,共发送“大学英语B”辅导材料1250条左右,其中包括词汇1677个,词汇与语法120道题(包括答案和分析),英译汉300句(包括答案和分析)。
六、效果分析
2013年1月,笔者通过问卷对参与本次研究的50名学生进行了基于飞信平台的“大学英语B”移动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2份。问卷主要是从对飞信平台的移动辅导学习的满意度和对发送方式、内容、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具体调查分析如下。
(一)对飞信平台移动辅导方式的满意度
对于问卷中的问题“对飞信的课外辅导方式是否满意?”30名学生(71%)表示非常满意,12名学生(29 %)表示满意,没有不满意的情况。可见学生们愿意接受这种学习辅导。每天都可以收到精炼的学习信息,而且没有任何费用支出。
对飞信内容的喜欢程度中,排列顺序分别为:有40名学生表示喜欢“重点、难点的讲解”(95%),24名学生选择“答疑解惑”(57%)。15人选择“教学通知”(43%)。可见,学生最为关注的还是与考试相关材料的发送。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喜欢答疑的功能,是因为飞信的互动性,便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周一次的面授课堂上。对于教学通知,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比较喜欢,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成人学生的出勤无法保证,缺课之后,不了解讲过的范围和留下的作业。同时,由于面授课课时少,课堂容量大,跳跃性大,下一次课会讲什么内容学生无法预测,因此,教学通知就显得非常重要。另外,还有12名学生也建议“提供英语背景知识”(29%)和8名学生表示可以通过飞信做题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19%)可见,学生在满足应试之余,对扩充教学内容方面也是有需求的。
(二)飞信平台发送材料的使用状况
所有的学生在收到短信之后都能够进行阅读。28名学生(67%)表示可以做到在一两天之内阅读。14名同学(33%)的学习时间不固定。当问及“是否愿意与教师在平台上互动”时,28名学生(67 %)表示非常愿意,12名学生(28%)选择了“一般”2名学生(5%)认为无所谓,互动不互动均可。这说明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希望与教师能够互动。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师生互动的积极性不够高,需要教师的引导。
当问及“影响使用飞信的最重要因素”时,有2名学生(5%)认为是移动设备不支持的缘故。其余的40名同学(95 %)接收飞信都是没有任何障碍的,但少数同学因为手机容量小,导致每条短信只能看到部分内容,或是无法储存多条短信,需要不时删除以往接收的飞信材料,造成了不便。18名学生(42%)选择了“时间有限”这一原因,还有20名学生(48 %)认为是因为自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了飞信发送材料的使用不够充分。只有2人(5%)认为是资源不足。这样的结果充分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飞信发送内容是满意的。无法充分使用飞信材料的原因更多是主观因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没有及时浏览飞信材料,不能定期学习,并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较少。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成人学生所具有的工学矛盾这一特点造成的,因此,教师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外辅导的同时,应当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
(三)飞信平台的发送方式评价
对于每天发送飞信短信的做法,30名学生(71%)表示认同。另外有10名学生(24%)建议可以放缓一下频率,一周发送2——3次即可。只有2名学生(5%)建议一周发送一次。可见,学生更为喜欢每天或是每隔一、二天这样的高频率发送方式。高频率地发送内容精炼的短信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利用每天的零散时间进行学习。
对于发送时间的反馈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别。18名学生(42%)认为什么时间都可以。12名学生(28 %)建议在上午发送,另外,分别有2名学生(10%)选择了中午、下午和晚上的时间段。这说明通过飞信发送信息非常方便自如。与打电话不同,基本上不会对学生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不便。
(四)飞信平台发送材料的学习效果评价
调查对象中,26名学生(62%)认为所发送的材料对备考非常有帮助,16名学生(38%)认为有帮助。选择没有帮助的学生为零。由此可见,学生对飞信平台所进行的移动辅导模式还是非常认同的。辅导有效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22名学生(52%)认为飞信发送短信及时快捷,频率合理。其次,16名学生(38%)认为格式清晰,便于浏览。再次是便于与老师互动,10名学生(24%)选择了这一项。100%的学生都认为飞信有助于更好地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其中认为非常符合的学生有32名,占76%,认为符合的学生为10人,占到24%。这说明在当前生活与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成为了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习动力方面,100%的学生都认为飞信平台学习方式增强了自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且40名学生(95%)认为使用飞信平台后,与教师的交流与联系更为紧密,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2名学生(5%)的意见则相反。这充分说明社交平台的使用有其积极的情感作用,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因为不需要与老师面对面交流,也舒缓了学生的焦虑情绪。
七、问题与建议
通过上述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学生的访谈交流,证明利用飞信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移动辅导教学具有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与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移动学习的教学管理有待加强
优质资源、先进技术、便携设备都无法保证教学效果,优质管理才是重中之重,而这恰好是移动学习的瓶颈。学习是否由本人完成、学习是否及时、学习过程如何监控等等问题,尤其对利用社交平台进行的移动学习来说更为困难。在访谈中也发现,学生对资源发送非常满意,但当问及学习频率和时长,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我们需要提升学习者的资源管理策略,另一方面更需要教育者与技术人员共同思考移动学习过程中的科学管理手段。
(二)移动学习的互动性、共享性优势不够突出
本研究中的学习资源是通过中国移动的飞信软件群发给学习者,学习者有疑问可以及时与教师进行线上或线下互动沟通。但是这种互动仅限于个体学习者和教师之间进行,因为只有飞信组建立者才具有群发短信的功能,所以群成员之间无法互动,也不能上传资源与他人共享。因此,移动学习的优势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完全显现。
(三)移动学习与课堂面授彼此不可替代
移动学习与课堂教学应当是相辅相成,彼此不可替代。在本校2012年12月份的英语B考试中,参与本研究的学生通过率为57 %,未通过率为43 %。考试通过的学生全部是到课率较高的学生,未通过的学生中,只有两人课堂出勤较好,其他人基本没有参加过面授。这样的考试结果说明对于成人学生来讲,面授课非常重要。
(四)移动技术与移动设备仍需改进
访谈中发现,部分学生因为是联通手机的缘故,短信接收有些滞后,有时缺失。还有些同学的手机容量不够,不能完整保存曾收到的所有文本。不完善的移动技术和低端移动设备都妨碍了移动学习的顺利进行。
结语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例如:如何将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与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如何进行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等。相信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与实践,必将进一步促进移动学习的快速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基于飞信互动平台的移动辅导教学实证分析论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33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