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的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知识,语文老师应该看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该研究者从自身出发,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相结合起来,分别表现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来渗透学生人格的教育因素。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培育;浙教版
根据《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可以看出:要培养人文素养,就要不断的完善初中的课程体系;要加强学生对艺术建设的追求,必须要提倡高雅的艺术进校园,积极开展校园艺术文化的活动。丰富学生对美的体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并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人类文化包含着语文。语文教学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相结合。语文课程不但要求学生要具备相应的读、听、说、写等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道德修养的提高,让学生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与优秀的个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中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加深,我国的教育也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从现实角度来看,因为社会市场经济潮流的冲击,导致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态度大多数都是功利的,为了能够考到高分,不惜说假话,写假文章,人格缺失严重等问题。在语文学科的领域中,出现教育出现异化与失衡等现象。语文教育对人文精神的追求过于宽松,学校片面的追求学生的升学率,重视智能,轻视道德。语文教育也陷入了混乱的解题分析与题海战术之中,一味的追求别人给出的正确答案,忽视语文教育在感悟生活,思考人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和塑造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由于,现代的语文教育无视学生教育发展的要求,造成学生个性的扭曲,人格受到冷遇,学生追求的精神世界无人问津。这些现象,导致教师不得不思索怎样才能在语文课堂教育过程中,认识到塑造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语文就像姹紫嫣红的花朵。有着丰富多彩的语言,有着绵绵不绝的情思,有着深邃的哲理和深厚的人文知识等,对学生来说,这些都能够陶冶情操,长见识,启发心智,引起无尽的遐想。由于,语文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魅力,所以,能够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健康的人格呢?
1写作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近几年来,教师在塑造学生的人格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课外阅读量、理解能力、字词句的使用等情况,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周记、日记来了解,作文、周记、日记等是学生内心感情的反映,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座隐形桥梁。老师要及时的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理解学生的思想,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育的目的性与实效性。这为塑造学生的人格提供了更加大的发展空间,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建立了有效的“防线”。老师还可以通过作文写作教学,帮助学生克服扭曲的、错误的心理状态,从而完善自我人格。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时,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而好学,充满自信,塑造勇于开拓创新的品格[1]。
2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自从语文教学新课程的标准发布出来以后,初中语文的教材就形成了人文性、多样化和时代性等现象,这种现象创造了新的课堂活力与生机。因此,教师要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人格的教育,就必须将这些存在的原因挖掘和整理出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但要充分使用教材中原来的优良作品进行对学生人格的教育,还要把现实中的实际情况融入到语文这门学科中,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熏陶。比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就是要学生领会在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让人无法预料的困难与挫折,但是应该学会“走一步,再走一步”,再大的困难都会被解决;学习《散步》这篇课文,就是要学生领悟家庭中亲情的可贵,培养学生对亲人关爱的珍惜;学习《老王》《信客》这篇课文,就是要学生体验生活在最低层的普通人民的淳朴、善良和默默无闻的美好品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就是要学生学会与父母相处,要记得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对他们时刻怀着感恩之心。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塑造的人格所具有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学生在人格上的感染与精神上的启发。比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指导学生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了解孩子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可以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代表对父亲进行告白。这不但让学生能够深切地领悟了父女之间的深情,也可以理解父母对我们进行严格教育的良苦用心。通过作品中的具体的形象与作者流露的真实情感来感染学生,这样的安排不但可以表现出语文教学课程的特点,也可以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完善学生所具有的人格。
3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多种形式渗透对学生人格的教育因素
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是把有声的语言和无声的语言紧密的结合起来,为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供具有感情色彩的义、音和形相结合的语言,让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播的速度、质量和数量等都发生了变化。因为它主要是营造带有动感的课堂,让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等,给学生带来了看、听等更大的冲击与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名著导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书再看电影,然后再进行讨论,最后写下自己的感受。通过阅读《西游记》,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可以让学生了解鲁滨逊的性格和英雄本色;通过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身上所拥有着那个时代最好的精神品质,那就是为了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和坚强奋斗的高贵品质。通过阅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可以让学生明白真正的美和洗礼等。教师使用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机,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思考人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4结语
总之,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丰富人文知识,是教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起点。教师不但要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挖掘出作品所具有的人文情感,而且还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渗入到每节语文课中,使学生更加热爱语文、热爱学习和热爱国家等,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邵红儿.初中语文课堂人文素养培育策略例探[J].学周刊:A,2011(10):82.
[2]刘羽健.谈初中语文教育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J].中国校外教育,2012(20):105.
[3]项士淮.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育[J].考试周刊,2012(68):27-28.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培育对策论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33489.html
- 上一篇: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论文
-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品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