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浅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区域性发展的论文

时间:2019-05-11 15:17:29 网站:公文素材库

  论文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区域性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学校体育区域性发展可以充分挖掘学校体育的体育人力、物力资源优势与社会服务功能,增强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内动力。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我国学校体育区域性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区域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引言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全面推进的整体工作目标,而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同时体育教学还能显示出独特的教育优势,这种特殊的教学形式给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要清楚地认识到不论是教育,还是学校体育的发展,都受经济的制约。我国作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的发展不平衡,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1]。从地域上讲,南方、北方、东部、西部,沿海、内陆等地区,因气候、条件不一致,学校体育发展水平也不同。另外,民族风俗不同,体育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加上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别较大,对学校体育的思想认识、观念与实际情况等存在的差异也就更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体育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学校以内的教学活动,这需要更为广阔的空间来构筑区域性的互动发展,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和教育文化的内涵,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拓展学生的体育健康文化视野,强化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达到最终促进学生体质和学校体育的共同健康发展。

  2.对区域体育的理论分析

  “区域是选取并研究地球上存在的复杂现象的地区分类的一种方法,地球表面任何部分,如果它在某种指标的地区分类中是均衡的话,即为一个区域”[2]。区域不仅是地理学者的研究核心,而且引起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工程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关注和参与。综合各学科对区域的理解,可以发现,“区域是一个绝对位置与相对位置相统一、具有一定范围和界限、具有结构性和系统性、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四维空间概念”[3]。显然,区域研究不限于行政区域,但只有区域与行政联姻才有研究的意义,独立于行政区划外的区域是脆弱的。体育作为一种区域文化现象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特征,它与经济、教育等都具有区域演化和嬗变的痕迹,并具有非常强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适应的潜质。

  区域体育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内或多个区衔接在一起、共性比较突出的行政区联合成的广义区域的体育。区域体育介于宏观的国家体育与微观的体育之间,是一种来自中观层面的研究视角,由于不同国家文化、地理和社会性质等的不同,很多国家对区域体育的研究也是不尽相同。从整体上来看,国外学者多把区域体育研究集中于“中观层次”、“战略研究”的特性,注重区域内的体育属性、体育内容、体育方法、体育手段,以及相应外部支持系统的统一性和相关性。

  3.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区域性现状分析

  3.1学校体育发展的区域差异过大。

  学校体育非均衡发展在全国范围表现为沿海与内陆、东部与西部、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等地区之间的差异,而某一区域学校体育非均衡发展表现集中到城市、农村的二元结构上,特别是这些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优势现象”愈加明显,使城乡学校体育差距明显[4]。这种差距不仅表现为学校体育条件较差,而且表现为一些地方和学校教育观念落后,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近几年一些农村学校体育研究成果与调查数据显示,在各级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和场地的数量和质量上,城市远远优于农村,广大农村现有的少量体育场地器材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在体育师资方面,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在数量、学历方面远不如城市,一校一个体育教师和非专职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城乡二元结构不仅导致了城乡人口的体质差异,而且出现了明显的先进的现代文化与落后愚昧的传统文化、封建文化和生活方式之间的文化落差。如果说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所导致的沙尘暴已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建设,那么落后的中国农村“文化沙尘暴”则对城市文明和国家政治是一大灾难和威胁。

  3.2学校体育的区域性社会化互动。

  构建我国学校体育社会化的基本涵义是指学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体育运动的这一社会学特征表明:学校体育要走向社会化,既要考虑学校体育的内部运行机制,又要考虑学校体育外部运作的环境。长期以来,在理论层面上我们将学校体育限定为学校内部的教育活动,它的基本职能只强调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将自己孤立在区域大众体育的范围之外。很多地区大众体育面临着实际困难,特别是场地设施严重不足、人力资源短缺,但学校却存在着体育设施利用不足、闲置和浪费的现象。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表明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占全国总数的65.6%,但对外开放率仅有29.2%[5]。

  3.3体教结合的协调机制不畅通。

  尽管在近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历史上学校教育一直是我国竞技体育的重要人才基地,但当代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处在一种貌合神离的尴尬关系中,“教体结合”始终存在着一种制度性的障碍。一方面,曾经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一“专业竞技体制”面临困境,如体育行政部门(系统)独家经营学校课余训练中的资金和人才的短缺,训练与文化学习脱节造成的运动员文化素质下降,运动员选拔路子狭窄与对青少年吸引力的减弱,以及运动员安置困难,等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多元化的现实需求使得体育部门积极寻求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教体结合”路径。另一方面,多年的“教体结合”试点问题丛生,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的人才选拔误区,学校课余训练中的总体低水平,等等。

  4.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区域性可持续发展

  4.1拓展发展思路,加强区域服务性职能。

  学校体育区域互动是学校体育和区域主动寻求“双赢”的过程。一方面,区域各部门和利益团体,包括企业、政府部门、中小学校与普通居民等能够通过学校提供的体育信息、健身指导、体育培训与设施共享等服务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努力使区域居民获得实际的利益和好处后,可以增强人们对学校体育的教学科研、文化传播、健身指导等方面的认识,提高自身在公众中的形象,改变过去不受重视的地位,而获得来自区域各方的支持。学校体育的区域互动是对区域的全方位的服务,除了在体育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外,还包括经济、文化及关系民众生活的一些重大的领域。只有全面地融入到区域文化创新和发展的事业中,学校体育才能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对区域体育的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2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促进地域体育的协调发展。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指出:“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近年来,各中心城市随着国家总体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水平都有所提高,学校体育设施明显好于中、小城市和农村乡镇[6]。针对这些情况,我国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体育必须多梯度地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首先,要利用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作用,把“全民健身,重在建设”作为学校体育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内容,起到示范、引导、带动的作用。其次,对经济落后地区学校体育应该做到区别对待,不能超越其实际承受能力,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开展各种非正规的体育教育活动和灵活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从而获得更加广阔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空间。最后,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应该创造条件,从中心城市开始逐步扩散到边远城镇乡村,加大全民健身活动在学校体育的空间、领地、范围,为更多的青少年儿童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全民健身活动项目,使课内与课外、现代体育与民族体育相接合,为培养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4.3加强学校体育的宏观指导与调控,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

  加强和完善学校体育的宏观调控,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地政府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主要包括:必须坚持国家和政府投入的主体地位,保证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在校的学生平均体育教育费用逐步增加[7]。国家和地方对特别困难的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倾斜政策与措施,通过设立或划拨专项教育款的办法保证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制定特殊的政策与法规,加强与稳定民族地区的体育师资队伍。一方面,要注重教师的补充和未来学校体育师资的培养,进行全面规划、分类指导,既要抓岗位合格学历达标,又要重视学历达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培训。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我国经济落后地区学校体育师资紧缺,离职进修可能性少,以及经费困难等实际问题,鼓励教师更多地立足本地,通过各种考试等途径达到培养提高的目的。在改善体育教师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稳定现有教师队伍的同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学校体育事业的队伍中来,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使学校体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4.4加强政策引导,实现体教结合的协调发展。

  竞技体育在我国长期以来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造成一种区域体育内部结构发展不够协调的社会环境。对于区域体育结构调整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区域体育政策调整上,这是实现学校体育、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前提。目前有相当数量的西部省份在竞技体育成绩不好的情况下仍不愿意和不敢把主要精力转向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就是因为在政策上竞技体育仍旧是评价一个省体育发展状况的重要筹码。“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长远观点来看,学校体育应该是发展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学校体育是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结合部和基础,学校体育工作抓得好,对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可以强化系统的整体功能,区域体育内部模块的协调发展无疑正是区域体育尤其是后发型地区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

  5.结语

  我国作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主的转型期,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异,受经济制约的影响,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异。而学校体育地域性发展是一个以整体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强调的是充分利用区域内部的有限资源,合理开发与整合,能够在区域内部让大部分的学校及相关部门的领导都能认识到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性,调动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展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总之,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有在整体上形成共识,才能从根本上和谐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区域性发展的论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3368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