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文小行星命名领域有两个著名事件。著名桥梁科学家林元培先生与女歌星姚贝娜先后获得小行星命名。继而,人们就产生了疑问——小行星命名究竟有何规则?姚贝娜为何能与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们获得同等殊荣?进而,则让一个久远的话题重归我们的视野,那就是科学偶像该如何树立?
回顾来看,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210230号小行星于今年1月5日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批准,被命名为“林元培星”;也就在3个月后的4月4日,由香港天文爱好者杨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发现的第41981号小行星已经被命名为“姚贝娜星”。
小行星命名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在中国科学家里已经由来已久。曾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五位科学家都曾获小行星命名。在国家行为中,它的目的在于褒奖科学家们举足轻重的贡献及勇于在科学殿堂里探索的精神。而一颗小行星由演艺明星命名,则多是个人天文爱好者之举。例如在姚贝娜之前有林青霞、周杰伦等案例。
通常,人们总是习惯以事物的表象来传递其精神内核,却往往事与愿违。就像我们经常谈起的,偶像的树立与崇拜。今天来看,科学偶像的树立如同海市蜃楼一样,缺乏“真情涌动”。至少,我们不会再像谈论爱因斯坦般谈论身边的科学家,缺乏个人情感之余,一系列的表彰也多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当然某种程度上,立于象牙塔之巅的科学家们总让人们觉得,与自身的距离异常遥远。因而,出于个人意愿,人们宁愿在娱乐至死的时代,去仰望娱乐明星,因为他们看上去简单、颜值高、可复制性强。他们不会用艰深的学术去改变世界,却能够通过演绎某种角色、某类歌曲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从“姚贝娜星”来看,许多人感叹她达到了与伟大科学家同等的高度,让人们仰望星空时会有所觉悟——哦,她在天上,与浩瀚繁星在一起。就像《星际穿越》为我们展示了宇宙的奥秘与天空的辽阔,在人们心中也播下信念与希望的种子。所以能否这样解读,至少对姚贝娜的亲人及其爱好者来说,“姚贝娜星”也意味着她生命的永恒与永恒的希望?写到这里,许多人也许会心生感叹,假如张国荣能获得小行星命名,多少会让人们的内心好受些。
所以笔者认为,科学偶像并非能够轻易树立,相反娱乐明星正符合这个时代的潮流。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科学家本身应习惯寂寞,习惯不被人关注。他并非像创造大众消费品的乔布斯、比尔·盖茨那样,因“物”成名;也不该像娱乐化时代里的明星那样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他们理应是象牙塔顶的,应是有全人类高度的,甚至应是一小部分人所关注的。他们不该渴望被树立,人们也不需刻意去树立他们。
归根结底,娱乐有娱乐的纪念方式,而科学则严肃而低调,科学家或许更该像那些伟大“先贤”一样寄功名于身后。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娱乐时代的科学偶像的论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33692.html
- 下一篇:明确目标科学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