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美国丽人影评

时间:2019-05-12 08:51:10 网站:公文素材库
美国丽人影评

  美国丽人影评精选(一):

  《美国美人》——人到中年都有梦

  第72届奥斯克最佳影片颁给了一部讲述一个中年男人遇到事业情感危机的心灵出轨的故事的《美国美人》,而那一年的奥斯卡,将最佳导演、男演员、原著编剧和摄影一并给了这样一个故事:中年男人事业不顺、婚姻不顺,当遇到一个娇艳欲滴的美人儿,完全将信念和理想放在这个梦里时常出现的姑娘身上,而家庭和事业都搁置在一边,他要为自己失去了的那些生活找回一种颜色。妻子厌恶他,女儿厌恶父母,却喜欢上了隔壁邻居偷拍她的那个偷偷贩卖大麻的男孩子。而男主的妻子典型美国中产阶级女强人型,寻找的刺激爱慕都是建立在这个男人是个强势的人,于是不久就和房地产商人同床共枕。当女儿看不惯父亲如此倾慕她的女伴的时候,却还在将女伴对她父亲的要求做着妥协。邻居男孩的父亲怀疑他儿子与男主关系不正当,却冒雨走到男主的车库,拥抱着他……男主最后完成了他的目标,看着躺在他眼前的姑娘,却看到了他和妻子、女儿的照片,当完美的回忆开始满溢开来,一支枪管对准了男主的头……

  《美国美人》用最白话点评:一个中年男人的性幻想,导致一个家庭的肢解。用如此弱小的故事撑起美国当时引发思考的中产阶级的人生信仰危机。这天解读起来,依旧觉得好莱坞那一年有些小题大做了。但是,将中年危机、青少年吸毒、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同性恋问题,在一个家庭情节剧模式下的故事里全部呈现,而且是运用了所谓黑色喜剧风格(即运用简单幽默戏谑的手法表现沉重的话题)呈现,也确实会在当年,给喜欢造梦的理想化的宣扬理想主义英雄梦的好莱坞电影带来一个震撼。

  《美国美人》在美国宣传的广告语是:看得更近些。意在透过影片揭开生活表象的面纱,让中产阶级真实的人生浮出水面。宽阔的街区、漂亮的白色篱笆、整齐的草坪、独立的楼房……在外人眼里舒适干净让人羡慕的中产阶级生活景象,透过窗帘,走进房门里面,呈现给观众的又是另外一面。在这天看来,这部影片并不会给谁带来怎样的震撼力,家庭的不完美但是是家常便饭,用国人的词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是,正是这难念的经,在好莱坞导演的镜头下,用完美的事物,几近美的不可言喻的梦幻,实现了一个家庭情节剧带来的不一样的心灵感受。在莱斯特眼里的安吉拉,就是性感尤物、完美女神,激发他重新唤起对完美生活的期盼的全部因素。而这个因素的存在,都是包裹在玫瑰花瓣里,包裹在莱斯特的梦幻里。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比文字更能解读出情感的地方所在:美是存在的,美也是能够被发现的,只是这种美能否成为期望期盼的那样,持续完美下去,不一样,未知。毕竟梦和现实还是有距离的。镜头里的里奇,手里永远握着一个摄像机,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能够被记录,这是双层镜面下的真实景象,而这种真实确实支离破碎的,白天衣着体面的卡洛琳,会在晚饭期间无休止争吵,莱斯特在车库里的行为举止也是真实的。而这

  些真实的是透过影片里另外一个镜头告知的,主题都是在里奇的镜头里越发清晰。当里奇和简坐在一齐,观看里奇拍摄的画面的时候,一个白色塑料袋在清风中起舞,枯燥乏味的事物,竟然在里奇那里变得不同寻常,而他也在表达和传递着这部影片的灵魂:人生只存在于所有事物的后面。后面是哪里?故事的结局似乎都是在出人意料中,严厉的上校一向把自己包裹在一个假象里,安吉拉也但是是故意装出坏女孩的形象,而莱斯特看照片的时候,才明白他是个好男人……多么通俗易通的道理,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里是不是也有这个意思呢?

  影片在表现莱斯特的性幻想时,采用了让观众炫目的摄影角度和剪辑手法,如莱斯特在幻想安吉拉裸体躺在一片娇艳的玫瑰花瓣中的俯瞰镜头,看得男人血脉喷张不为过。人到中年都有一个梦,男人会在枯燥乏味中开始思念以前的初恋,女人会在柴米油盐中开始怀念青春的激情,父母会在婚姻的束缚中营造快感的梦,孩子会在懵懂无知中营造长大的梦……躁动的梦幻,停留一会,压制一下,也许一切都不会改变,故事里是这么个意思。

  美国丽人影评精选(二):

  《美国丽人》:这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凯文·史派西的电影,个人看得并不多,但每一部都无一例外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外表和蔼可亲,内心沉实稳重,加之独特的内敛气质,使得他诠释的主角往往都给人带来久久的回味。正如品茗,不在于入口那一瞬间味蕾的感受,而关乎于渗入到体内后那种悠远绵长的丝滑,完全是一种精神上的高层享受。在《K星异客》中,他独挑大梁,出神入化的演技使影片一向处于巅峰的高潮状态。遇事充满爱心,不紧不慢的他到底是否真的是所谓来自K派星球的旅行者,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到之处都能把欢乐还有那宝贵的期望带给人们,使人们发现生活是很完美的,谁少了谁都能够继续快乐地活下去。末了,他带走了一位最为痛苦,在地球上基本是找不到快乐根源的女孩。幸福的画卷才刚刚展开,这是智者的预言。同样的一部类似发现真善美的文艺范影片,《美国丽人》也许要做得更加出色,更加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本片采用了倒叙的叙事结构,一开始便提醒人们,这个看上去其貌不扬,微带颓废,强颜欢笑的男人,时日已经不多了,几乎能掰着手指算出来。影片的笔墨着力刻画了两个三口之家和一个外人,一共七位人物的形象,就像美国社会平凡普通人生活交际圈的一个缩影。如此的多线贯穿,各点开花,在120分钟的时间里,驾驭得游刃有余。就这一点而言,导演以及编剧的功力可见一斑。大抵着眼的都是十分不上镜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小的细节拼凑到一块,让人俯视而观,顿时豁然开朗。凯文·史派西饰演的莱斯特是整个故事主线的诉说者,就仿佛是在听其讲自己人生最后一段经历一样。按部就班的生活轨迹,乏味慵懒的工作,那辆老旧的车,发动机的声音每一天都是同一个调调。莱斯特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机械化流水化,毫无激情可言的人生。妻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由原先的风骚俏妹变成了终日牢骚不断,凡事都要斤斤计较的黄脸婆。稍长大了点的女儿,也疏离了这个家庭,显得可有可无。莱斯特就是这样一个处于崩溃边缘,工作家庭都无视他存在的隐形人。他可悲吗,不,至少他自己不这么想。活着是为了自己,他人的漠不关心又算得上什么。激情是要自己去发掘的,每个人都是超人,都有改变世界创造历史的潜力。要不然,周星星也不会

  在街上遇到那个双手倒立,努力将地球推远的乞丐了。

  热衷于DV,几乎对任何事物都能产生拍摄欲望的型男,是瑞奇,他是另一个家庭的独子。以前是海军陆战队中校的父亲,家教管制之严格令人咂舌。然而就好比是弹簧,不压一向是平静的,一旦用力了,给的力越大,其反弹也就越厉害。瑞奇就是个靠贩毒赚钱的孩子,打着做兼职的幌子,为的只是蒙蔽老爸。生活中,大多数时间陪伴他的终究是那台最爱的DV。他是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几乎到了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程度。不论是路人的一言一行,还是单人的自娱自乐,抑或应对的是死亡,甚至是一个飘忽不定的塑料袋,在他的DV里,所呈现出来的都是最美丽的画面。其实回想起小时候,自己也时常会呆看着一个被风吹起的塑料袋,目不转睛地盯着它飘动的方向,时高时低,忽远忽近。突然间茅塞顿开,大概明白了为什么当初的是我是那么无忧无虑。而不像此刻这样,只有偶尔点根烟才能激起难得的荷尔蒙。

  莱斯特的女儿珍妮始终对自己没有自信,甚至有些自卑。这也促使她逐渐绝缘于家庭,想法和情绪都憋在自己的内心深入,任由其慢慢腐烂。身边仅有的一个朋友,还是看上去比自己优秀百倍,左右逢源的小美女。就在她陷入人生最低谷的时候,瑞奇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他让她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美丽迷人,习惯了别人不屑一顾态度的珍妮,头一次感知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以至于之后能冲动到愿意跟瑞奇一齐离家出走。要是在一般状况下,我也不会同意去跟一个毒贩子浪迹天涯,那种糜烂的生活可想而知。但在《美国丽人》所创造出的空间里,我却很欣喜她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没有激情的生活,没有价值的人生,没有美丽的世界,不如不要存在下去,不需要肉体,更不需要精神。

  莱斯特倒地的时候,还是微笑的,对着那张很久以前的家庭照片,鲜红的血迹构成了最后一幅美丽的画面。不用怀疑是谁开的枪,除了瑞奇的父亲菲兹还能有谁。这位被战争所深深荼毒了的海军陆战队员,终结了莱斯特shit一样的生活,等待他的将是另一个全新的人生,不管未来怎样样,能够肯定的是,至少比此刻要完美百倍。在菲兹误解莱斯特为“G.A.Y”的那个桥段,导演的手法让我想起了《谁和她睡觉了》当中,训导主任偷窥美丽老师跟学生的场景,完全是如出一辙。从时间上看来,显然是后者借鉴与前者的,不由得让我对导演更加钦佩不已。

  “我猜我死了就应生气才对,但这个世界这么美丽,不该一向生气。有时候一次看完会无法承受,我的心像涨满了的气球随时会爆。之后我记得要放松自我,而别一向想要抓紧着不放。所有的美就像雨水一样洗涤着我,让我对这卑微愚蠢的生命,在每一刻都充满了感激。你必须不明白我在说什么,但是别担心,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这是莱斯特最后对我说的话。他的生命在这个世界消逝了,但他所留下的余温提醒着人们,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其实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周围,只是要靠自身去品味,哪怕这过程再悲苦,再无助。

  美国丽人影评精选(三):

  在奥斯卡领奖台上,本片编剧艾伦·鲍尔称他曾在世贸中心看到随风飞舞的纸袋,于是产生了创作剧本的灵感,这是在2000年世贸中心还没有屹立在曼哈顿。我们随处可见被人丢弃、被风吹的满天乱飞的塑料袋,竟然成为编剧的创作灵感,由一个纸袋引出美国日常生活的“众生相”,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呀!

  珍妮的父亲在珍妮的女同学面前的没出息样,让女儿珍妮感到恶心和难堪,就此父女亲情疏远,甚至有杀父的想法,珍妮在父亲身上看到的是人性的丑陋一面,让她产生消极、厌世的心理。珍妮心目中的母亲卡罗琳是个只会听elevatormusic的生意人,母亲虽然事业有成,但并没有得到家人的认可,珍妮瞧不起她。卡罗琳无法忍受同床异梦的丈夫,卡罗琳这只塑料袋飘来飘去,最终飘到了地产大亨巴迪的床上。珍妮最好的同学拉拉队长安吉拉毫无掩饰的奔放、张扬,这更让珍妮产生了洪洞县内就无有好人的感觉,安吉拉这只塑料袋飞舞的最为癫狂,因为她飞的太高、太快,以至于人们无法看得太清楚,给人印象是很脏的一只塑料袋,却原先她是最干净的塑料袋,干净的连莱斯特都不忍心拿来使用,只能好好收藏、保存。珍妮在她发现里奇后,也改变了,她被里奇感动了,同时两个年轻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两个塑料袋飘到了一齐,他们能够休息一下了,将来也许会飘出一番新天地。当里奇决定出走和母亲告别时,母亲只说了一句话:“穿上雨衣吧!”母亲的一生是被树枝挂住了,里边的东西太沉重,完全飞舞不动了。

  莱斯特的白富美妻子卡罗琳在房地产中介奋斗,莱斯特成了下岗职工,“我不酗酒,我不上别的女人,我不打你,我不虐待你,自从你认为我无关紧要开始,我甚至没碰过你!”身份差异的悬殊,让莱斯特多少有点沮丧,当看到珍妮同学安吉拉的第一眼时就开始意淫、性幻想,重新唤醒内心欲望烈火,老旧无用的塑料袋又开始舞动了,大概想证明自己还是一只塑料袋,至少在他即将飞入天堂之际,感觉到了快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里奇的父亲退伍上校法兰克·费兹,因为他是从不随风飘散的塑料袋,让人看似干净无比,却是藏污纳垢、肮脏之极的塑料袋,他是在找机会飘起来,然而不飘则已,一飘露馅,他失败了。

  珍妮来到里奇家里,里奇先给珍妮看了他父亲收藏的有纳粹标志的盘子,他大概认为那是一种酷、炫耀,并不是一种美,他给珍妮看自己认为最美的东西是一段自己的录像,却是长达十五分钟的红色背景墙前面飞舞的空塑料袋,在电影里这个镜头也长达整整一分钟,飞舞塑料袋的美让里奇感动的痛哭流涕,美的稀里哗啦,里奇在电影里最初入镜时是在偷拍邻居女孩,还有吸毒、贩毒,这些都贴合坏男孩的标准,但这个白塑料袋让人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在古板的退休军官父亲刻薄的管教下,他内心深处压抑之久、压抑之深,别人无法相像,但他自己并没有往深处滑落,只但是是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生活着,他本质上没有那些道貌岸然的大人物坏,不是一只烂塑料袋,这两个年轻人大概都缺少一种良好的父爱,让他们找到了共同点,珍妮被感染了,爱上了里奇,两只手握到了一齐,此时此刻,那个著名的塑料袋就应重新回放,这个场景才完整,但此刻没有被重放,而是到了影片结尾又重放了二十秒钟,影片就此结束。

  冲着奥斯卡奖看的本片。一只再普通但是的塑料袋,在编剧手中赋予了如此丰富的内涵,甚至能够从中悟出人生道理,《神灭论》范缜盛称无佛:“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散,或拂帘幌坠茵席之上,或关篱墙落粪溷之中。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出?”人生随机就像风中的空塑料袋,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不是想去哪就去哪儿,看来也许随遇而安才是上策。

  美国丽人影评精选(四):

  《美国丽人》,以一家子的故事为主线,从父亲的角度以第一人称讲述,又从各个成员内心为触角,延伸整个社会危机的各个角落。其中集中表现了人们对性解放与观念改变的文化大缩影,揭示现代社会对人性的思索与个人生存的社会好处的探讨。其中有些桥段展示了男性在社会变化中仍处于性主导地位与女性的性解放,但是,男主角在与女儿同学的性爱追逐中,以最后对女性的爱护与尊重,将“性”终止在爱的边缘。

  男主角因为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的日益膨胀和人性被极度压抑的扭曲,生活的被逼无奈,妻子的冷漠与她跟丈夫同样地被压抑内心,让男主角冲破了世俗的局限,敢于直面上司的淫威,敢于正视自己隐藏的堕落,敢于追求女儿的美女同学,敢于怒斥妻子的指责,敢于揭开伪善的面具,敢于打击与妻子姘居的名人,敢于尝试违禁的毒品。

  男主角在被压抑了之后,没有像她的妻子那样自欺欺人,她应对委屈,不敢流泪,甚至用抽打自己的耳光来克制自己因无业绩、委屈而将要流出眼眶的泪水。而男主角却怒斥上司对他的不公正对待与性猥亵的行为,依然辞去就职二十年的公司,并到只有年轻人工作的快餐店打零工。他冲破年龄界限与女儿同学交朋友、谈恋爱,在辞职后一改往日的低眉俯首,敢于挺起胸膛,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种人,不再拿有色眼镜看人、看物。

  他与邻居少年之间的友谊,从毒品开始。少年因为自己父亲的军事化管教,思想因循守旧、独断专行,永远以“是”与“非”为绝对的评判标准,老是以以前的荣耀来指导当下的行为,让少年表面顺应附和,暗地却进行自我的安排。表面上他在餐厅打工,其实却是以销售毒品为生。

  他与女儿美女同学的邂逅、交往,更是离奇。他当着妻子的面向女孩暗送秋波,当着妻子的面露出性的强烈欲望,当着妻子的面自慰。而美女同学的思想更是可怕,她津津乐道于谈论自己与各种男性的交往经历与性历史,向别人描述自己与男人见面的全过程。她用语粗俗、表情动作下流污秽,不仅仅热衷讲述自己,还热衷打听别人。

  这是一种社会发展过快,经济的高速与精神的衰竭的冲突,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男主角的觉醒与实际行动,他冲破束缚,改变观念,将一切社会化了的人们带进纯真的时代。但我们观者是全方位的视觉,能够理解男主角的一切怪异表现,但剧中的其他人物,却还处于迷茫的境地。邻居父亲从一个情景,荒诞的误解中断定男主角和儿子之间有最让他无法理解的同性恋关系,举枪击毙了已经慢慢走出压抑人性的男主角。

  影片以男主角的死结束了人性解放的征程,人们有回到了往日的安宁与平静,而让我不能忘怀的剧情,和感动的画面,一向留在心中。那就是男主角在与美女同学开始性旅程的时候,女孩的一句“这是我的第一次”,让男人顿觉灵魂的出窍,他不能用伤害一个幼小灵魂来换取自己的肉体安慰,他的灵魂要是纯洁的,才能慰藉自己被扭曲的一生。他们的性,终止在爱的边缘,伟大的爱才是人性最美丽的色彩。他呵护了女性,维护了女性的尊严,同时升华了自己。

  美国丽人影评精选(五):

  《美国丽人》——寻找生命之真

  第一次见到这张海报时就被深深吸引了,少女洁白的肌肤,粉嫩的手执着玫瑰,透着股纯美,却也让人对电影有着遐想。电影是在高中时看的,初看时不明白这是什么牛片,不明白它与奥斯卡的那些瓜葛,但却被电影深深吸引了,两个小时聚精会神的看完了(除了提防限制镜头被老妈看见)。由于当时对电影的理解,只觉得电影勾人,却说不出所以然来,但还是记住了这部片。开始小妹告诉我这是她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时,我有些诧异,感觉这样的电影超出了她的年纪,但正是她的话让我忆起了自己初看时的那份怅惘,最近又翻出来重看了一遍,比初看时有了更多的体会。

  电影的发展是一段寻找生活的过程,从最初的舞台剧般循规蹈矩的扮演生活到莱斯特寻找出路挣脱生活再到最后被打死,这其实也是我最喜欢的救赎的主题,属于莱斯特的自我救赎。

  1.何为死亡

  “我四十二岁,再有不到一年就会死去。当然,那会儿我还不明白。但是从某种好处上说,我已经死了。”电影开始,莱斯特如此描述自己的现状。想起那首著名的小诗《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其实生死的界限究竟是什么,是心脏停止跳动那一刻还是心灵之火再也燃不着的那一刻。很多人生命体虽然还活着,甚至还很年轻,但心灵却如一潭死水般激不起半点涟漪,这样的生算是真的活在当下么?人类最骄傲的是我们拥有思想,因此心灵的生相较于肉体的生对于我们似乎更重要。片中的莱斯特对生活毫无激情可言,每一天如提线木偶般完成既定的生活主角,扮演着好丈夫、好父亲和好员工。应对强势的妻子、缺乏感情的女儿和想炒掉自己的老板演戏,一沉不变的生活让他厌烦,使他对生活失去激情,所以从某种好处上他觉得自己已经死了。

  电影中的其他人表面上对生活怀着激情,妻子总是不断奋斗做个地产强人、女儿想着隆胸,想着离开这个家追寻自己的生活、女儿的好友安吉拉一向做着模特梦,但他们也是在演戏,躲在背后,强人妻子会痛哭、反叛女儿也需要别人的爱、安吉拉更是靠着谎言塑造起自己的形象,这不算是生活,至少不是他们期盼的开心生活。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有这样的烦恼,见不愿意见的人,出席不愿意去的场合,讲违心的话,有人说这就是生活,但这不会是任何人期盼的生活,所以我们也需要抗争需要找到些能让我们心灵放松,能让它真正跳动的东西。

  2.反叛与救赎

  莱斯特想到了改变,他决定挣脱现今如牢笼般困住他的生活,去寻找那些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他写信大骂老板,赶在老板之前炒掉了那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他向妻子证明自己的需要和不满,不再忍受她的骄横与做作;他大胆追求女儿的好友安吉拉,不管女儿如何看低自己,他开始看重自己的形象,甚至跑去健身,以此来重塑自己的生活。对于生活,莱斯特是个大胆的反抗者,这让我想到山姆·门德斯的另一部作品《革命之路》,那里同样住着一位想要革新的妻子,想要重塑自己生活的女人。

  少女安吉拉燃起了莱斯特对生活的激情,透过她莱斯特找到了生活的完美之处,就像那些玫瑰花瓣,透露出勾人心魄的美丽,引得人为之做点什么。其实憋开洛丽塔式的性幻想,它与安迪追求的自由是一样的,需要为之努力去追求,还要抵住旁人的猜想,所以这是属于莱斯特的救赎。

  最后安吉拉理解了莱斯特,但莱斯特得知她还是处女时却主动放下了,他开始明白自己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满足,与肉体无关。坐在餐桌前与安吉拉侃侃而谈的分明是个慈祥的父亲,而不仅仅仅是个男人。其实他需要反叛的不是生活,只是想找回那些本该纯真的感情,对女儿、对妻子最初的爱,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流。

  3.革新者的结局

  电影最后,莱斯特看着以前全家人一齐拍的全家福,感叹自己错过的时光,但当他开始觉醒时却被里奇的父亲打死。里奇的父亲就是革新者的对立面,他古板,守旧,时刻在意旁人的眼光,正是因为这种刻板,在他表露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被拒后才恼羞成怒杀人。其实某种程度上这也是革新者的成功,因为他里奇开始反抗自己的父亲,而那位父亲也开始撤下面具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最后革新者被扼杀,但他体会到的是一种朝闻夕死的满足感,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想到的都是充满真情,充满爱的画面,这正是他苦苦追寻的。

  想起片中那个随风飘扬的塑料袋,相信大家初次见到时都会想到《阿甘正传》哪根羽毛,但洁白的羽毛能让你想到完美,被丢弃的塑料袋要显得更贱。片中安吉拉反复说着一句话“当平凡人真惨”,小时候我们许过无数各种各样的愿望,但绝少是个平凡人。那个塑料袋像个平凡人一样,被外界环境推来阻去,自己也想过抗争,但在大环境面前总也显得无力,透过个体的力量反抗环境是颓然的。

  虽然电影没给出完美的结局,但莱斯特对美的追寻还是让我相信,对待生活要存着激情,要敢于追求,永远怀着颗火热的心对待生活,用真情对待身边的人。或许我们还是会有不得已的时候,但在我们心中还留了一方净土,我们能够去那里寻找慰藉。

  谨以此文送给小妹思思,我明白对生活的探求是不限年龄的,愿你开心。

  美国丽人影评精选(六):

  “少年爱上红玫瑰,荒野上的玫瑰”,看完《美国丽人》,便想到这句歌词,只但是少年换成中年人,爱上红玫瑰的,是电影中四十岁的父亲。爱上自己女儿的同学,真是一件尴尬的事情。但是对于父亲来说,未免不是一件好事。感情给了他勇气,使他最后辞掉了厌恶的工作,最后能够不再唯唯诺诺地做人。虽然感情让他最终死去,但是在死的瞬间,他的眼中反射出所有人生的亮点。“我为自己愚蠢而渺小的生活自豪”,他说。一个人如果能在死的时候说出这样的话,即使算不上高大,至少也能够问心无愧了。

  四十是让人沮丧的年纪,一切似乎都开始走下坡路。日复一日的工作,厌恶透顶的上司,不再相爱的家庭,相信很多人都和父亲一样,在那个年纪,经历着人生荒凉冷漠的一段。这时候,美丽的女中学生突然出现了。父亲对她的向往,不只是性的期盼,还伴随着玫瑰的色彩。他想象着女孩躺在玫瑰大床上,躺在玫瑰的澡盆里,脱下衣服,胸前飞出无数的玫瑰花瓣。这些玫瑰的存在,使父亲对女孩的情感,不仅仅仅是肉欲,也闪烁着一点与他年纪不相称的浪漫。落寞与诱惑的组合,撩人如荒野上的玫瑰。

  记得有谁说过,我们生活在一个碎片的时代。电影中的几个人,就如同几块碎片,折射着现代生活的稀奇古怪:中年危机的父亲。疯狂追求成功的母亲。感性而叛逆的女儿。冷静而吸毒的男孩子。听起来真是一个让人丧气的故事,但是导演却将它处理成一部黑色幽默剧,几乎每个场景都滑稽可笑,只是在笑过之后,嘴角会留一点干巴巴的味道,也会有些莫名的伤感,从黑暗中慢慢包抄过来。这种感觉很象美国画家EdwardHopper的画面。他的画色彩总是十分明快,只是画上的人物,在明亮中显得异常孤单。影片原名叫做AmericanBeauty,我觉得并不能简单地翻译做“美人”或“丽人”之类,beauty在那里,泛指一切完美的东西。

  每个人感受到的美是不同的。在电影中,父亲迷恋年轻可爱的肉体;母亲追求成功,哪怕仅仅是表面上的成功;而那两个年轻人,则会坐在黑暗中,看白色的废纸在风中飘舞15分钟。这些美其实都是平等的,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归根结底,美是一种被打动的感觉。在我们对一切变得漠然的时候,美为我们带给了一个情感的出口,让我们忽然明白,原先自己也能够生动地存在。

  《美国丽人》得到了奥斯卡很多奖项的提名,我觉得它极有期望最终得奖。在一个越来越商业化的时代,在我们日益脱离理性的时候,看一部这样的电影,能够愉悦感官,同时又将我们推入到思考之中。毕竟,“思想的头脑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恩格斯语),虽然这样的美,在我们看来显得比较郑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美国丽人影评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3666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