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影评精选(一):
不可否认《蝴蝶效应》是一部耐看的电影,男主角很希腊很man,演员不多但演技都很到位,构思很奇特,悬念很充足,关于时间旅行的铺陈也很流畅。单纯从一部时间旅行电影来说已经很不错。尤其是结尾,颇有能回味的余地。童年一个小小的举动会对今后的人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不难想象大人们为什么常说“三岁看到老”了。
以下是对剧情的一些解读。
对发生在埃文身上他能透过时间旅行改变历史的现象能够有两种解释:
一,埃文患有和他父亲一样的心理疾病。
把时间穿越的前后两个部分串联起来看,他爸爸在听说埃文试图改变过去并且把一切变的完美的时候,他爸爸说了这样一句话:“他务必死,这是唯一的方法。”埃文的爸爸是一个罹患精神病的人,并且他相信能够透过某些途径回到过去,这点在影片的最后也坐了交待,同时也是埃文的爸爸的医生对埃文说:“你对我大喊的样貌,像极了你父亲。他也总是大喊着要那些影集,尽管那些影集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埃文的父亲罹患的何种心理疾病影片并未对此作出详细的交待,一方面指出,埃文的大脑是正常的,但另一方面又说埃文的父亲也大喊着要影集。太显然了,这是种遗传病,埃文和他父亲一样曾试图透过一些记忆(如影集、日记、录像带)回到过去。
埃文是不是精神病?我们当然能够说时空穿越并且改变历史的事情会发生,因为这是在电影里,但是别忘了,我们正在观看的这部电影是出自埃文的视角来叙述的,所有的一切都可能只是埃文脑海里的杜撰,真正的事实只是他是个精神病,患上这种病的原因就是他点燃了雷管杀了他最爱的人,凯莉。整部电影都只是虚幻而已。
这点和《致命ID》极其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致》所有的人物都是主人公的人格构成,而埃文患的是一种“试图穿越时空”的幻想症。整个电影都是一个绝美动人的想象。这样的想象出自疯癫的头脑,让我们叹惋。
二,确实发生了时间旅行而且历史在不断被改写。
这样很多人会疑惑埃文为何有这样的力量能够改变时间。改变时间意味着改变了整个世界,这样就太庞大了。如果他真的能够改写历史,那埃文回到过去杀死某位历史人物,甚至能够改变一个国家的历史。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出现,导演将穿越时间的点仅控制埃文记忆缺失的几个部分,并且穿越的时间也有限,这样若改变历史也仅仅改变埃文身边的生活。
电影设计的最精巧的一部分也是“记忆缺失”部分,这点又很完美的同之后的回到过去带给了一个契合性,同时又验证了时间旅行悖论。
以下为他成长过程中记忆缺失的几个场景。
场景一:为何埃文会在小时候的课堂上画奇怪的画,画的资料为他拿着刀,杀了两个人,其中一个是金色头发,一个是光头,手臂上有法西斯图案的刺青。这是之后埃文在监狱里被两个犯人侮辱后感觉愤怒,恰好回到小时候时,继而就画了这样的画。然后埃文回到这个时间点像信教的狱友展现他是“如何被耶稣托梦”的。
场景二:为何埃文会拿着刀:他从过去回来并且试图想出办法改变母亲得了肺癌的事实。但是回到这个时间点显然没有任何作用,于是事实并未改变。
场景三:埃文和凯莉在地下室里,埃文的爸爸让他们拍电影,他忽然失忆。当凯莉死去的时候,凯文透过时间旅行回到这个时间点改变了凯莉爸爸猥亵凯莉的过去,却使这个灾难降临在汤米身上。这个场景埃文回忆了两次,第二次的时候他用雷管失手杀死了凯莉。
场景四:埃文在监狱里为何突然失忆,然后他爸爸试图杀死他。埃文透过时间旅行告诉父亲他试图改变一切时,他父亲意识到儿子可能和他一样罹患某种疾病,想杀死他。
场景五:埃文和朋友们在躲在树丛中等待雷管爆炸,埃文失忆直到雷管爆炸完了他才醒来。之后埃文透过这个时间点时间旅行,救了那对母女而自己却失去了双手。而凯莉和兰尼很幸福,汤米也变的很善良。原本埃文并没有打算重新穿越,因为凯莉说他这样做是值得的,但是看到自己的母亲因为自己失去双手而患上了肺癌,埃文又试图重新改变这一切。
场景六:汤米想烧死埃文的狗,埃文试图去救够的过程中失忆一段时间,等他醒来,狗已经被烧死而汤米的人格变得更加扭曲。最后埃文透过时间旅行回去,兰尼却将汤米杀死,这改变了兰尼的一生。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观影人都认为埃文是透过他的日记进行时间旅行的,但是每次他都只会回到记忆缺失的瞬间。日记记载的事情若没有发生记忆缺失,他是回不去的。
其实总的来看,每一次埃文的穿梭都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他一共时间旅行了8次。其中场景三埃文旅行了2次。但是事实是,不论他做何种努力,凯莉都没有一个完满幸福的生活,每一次的时间旅行改变改变了一件事情,却使另一件变的更糟糕。所以这样就有了最后一次时间旅行,埃文透过录像带回忆起当初他和凯莉刚刚认识的那一刻,他吓跑了她。这样她就不会因为他而留在父亲那里,也不会被她父亲猥亵,汤米也不会杀死那对母女。他们回到母亲身边快乐的长大。一切杯具都不会发生。
但是,这又是我最不忍看到的结局。两个错肩的人,仿佛似曾相识,在相遇的瞬间有千军万马的震撼又如何,回忆起百转千回的以前又如何,拥有最深刻最难忘的过往又如何,一切也都只是错肩而过。
就像蝴蝶飞但是沧海,我们永远抵但是仓皇而去的时间。最伟大的感情,也终有死亡的那天。
若我来看,即使受过深深伤害,我也要遇见,这样才会不悔拥有短暂的人生,缺失了所爱的人,仿佛白白来了这世界一遭,经历的一切也都是最盛大最完美的假象。无论怎样,与所爱之人有交集,也算是不辜负自己的深情。像埃文如此的豁达与忍让放下,我实在无法做到。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直接的冲击和享受都是来自于时间旅行,所以作为这样一部电影它是极其到位的。但是从深沉来看,《蝴蝶效应》带给我们思考的空间太少,太紧的衔接和转变让我们无暇顾及导演所要表现的更深刻的主题,有些结局也略显牵强和极端,但是这也是为了电影效果的表现。蝴蝶效应这个取名也极其形象与真实,扑面而来的是对自身生活的审视。我是喜欢这部电影的,从大抵来说。
蝴蝶效应影评精选(二):
蝴蝶效应你真正看懂了!?
蝴蝶效应是讲空间上的因果关系,而本片是从时间上定义了蝴蝶效应,如果你不明白什么是蝴蝶效应,破孩推荐先去百度百科查一下“蝴蝶效应”以及“混沌学”。
而后续之前的发言是在不联系平行宇宙论的前提下阐述的。
第一,我是在解释电影疑团,而不是在解释什么叫平行宇宙。
第二,平行宇宙的说法众多,你说这是平行宇宙,但可能也会有比你更高明的定义。
第三,如果按目前正确的平行宇宙论来解释,这个电影是不可能拍摄出来的。
所以,请各位不要结合平行宇宙在本片与破孩较真。
疑团解释:
当你看完整部片子,必须得知埃文有这样一个潜力:在观察以前的、与自己有关的实质性的物品(日记、照片或者幻灯片)之后,能够将意识完全转移到被提醒物所在世界的自己的身上,并能用意识操纵那个时间的自己,来改变某些事情发展的结果,而之之后到“此刻年龄的时间”、“被‘改变后的事情所产生的结果’导致的新世界”(即在时间上定义了蝴蝶效应)。
在每个人的生命里必须有记忆很深的事情吧?当回忆这件事时,会感觉像是又亲身体验了一遍,甚至想象事情没发生或者不这样发生后产生的结果。但实际上那是“回忆”,或者说是“YY”也能够,并非回到过去,而电影中的埃文是连同此刻意识一齐“亲身回到”那个时候!这一点必须要搞在一开始就得清楚,如果你真带着这一点从新认真的看一遍,也就不用再看我下面的阐述了。
电影中,埃米第一次看日记是回到少年的他,当时的状况是他被汤米打了一棍,从那之后直到此刻年龄所在的新世界前,发生的事有:被汤米殴打、听到汤米对兰尼说“想做与你妈妈通奸的混蛋吗?”、听到汤米对自己说出为何发怒并做出一系列的举动的原因以及看到汤米烧狗的举动。这些事件都是埃文的被动事件,所以来到的新世界与回到那时间前的世界唯一的区别是:他记得了那3件事。带来的影响是他去见了兰尼,兰尼脱口而出“想做与你妈妈通奸的混蛋吗?”,埃文顺理成章的回答“Itreallyhappened”,但是他不明白兰尼生气的原因。之后看……
第二次看日记,还是少年的他,发生的事件有:被烟头烧到、亲眼看到一对母女被汤米的炸弹炸死。来到新世界时带来的影响是:肚子上多出的灼烧疤痕以及他明白了兰尼发怒的原因而再次联系兰尼的举动。之后又间接的影响了一系列的事情,包括他与凯丽见面以及之后凯丽自杀。这也是导致他去看第三日记的原因。
第三次发生的事件有:看到凯丽爸爸对自己和凯丽要求脱掉衣服、说服凯丽爸爸不能这么做。影响是:凯丽没有那种恶劣的回忆,那么埃文在凯丽的印象中自然是完美的,所以有理由在埃文的回到新世界中与埃文同居。也有理由发生之后如此的事情……[那里注意,从第一次看日记到第三次看日记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埃文已经没有丝毫的印象,能明白吧?比如卫生间的裸女格温之间的对话、递小抄的男生(也是那次和扔爆米花女格温一齐在酒吧的人)和埃文是好朋友……埃文很糊涂,因为他根本就不明白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这一次改变能够说是埃文改变过去得到最得意的一次结果,能够说是影片中男主角状况到达颠峰的一次,导演将最具有暗示性的语言“你没有生命线,你不属于这个世界!”放在那里也是有原因的(不明白的朋友看完阐述自然会明白)。
好景不长,在之后在一次被汤米攻击的事件中,由于在他的回忆里已经有了汤米做的恶行(杀了那对母女、毁了兰尼的生活、烧了他的狗等……),便一怒之下打死汤米,因此坐牢,而牢狱中的生活又是如此难熬,为了让室友相信自己有改变过去的潜力,也为了让他保护自己安全回到一个想回到的过去,他用仅有的几页日记残纸第四次回到了过去,画出了自己杀死两名罪犯的画,并弄伤双手以此来使回到新世界后的室友相信自己。自然的,他成功的第五次回到过去……
很可惜,这次他办了错事,虽然狗被汤米放了,但埃文给兰尼的工具却成了兰尼杀了汤米的凶器,造成的后果当然有理由是兰尼被四肢拷在躺板上了,而兰尼当然也会对埃文说“YoushouldbewhereIam.”。
为了挽救兰尼,埃文第六次回到过去,他见到了他的爸爸,他遗传了爸爸詹森的基因,所以詹森必须也有像埃文一样的经历,而他的父亲詹森当然能看的出正和他对话的根本不是个孩子。而对话中,詹森显然透漏出一些担忧,他担忧有一天埃文会因改变一些事情无奈而杀死自己的妻子,他担忧埃文会看他的明信片回到过去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为了消除这种可能,他决定杀死埃文,但后果相反……无奈不能改变兰尼的命运,便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
这之后,汤米已经不存在了,而姐姐凯丽当然会堕落(想象一个没有职责感的人到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貌?再加上埃文第五次回到过去时被汤米破的相),埃米觉得事情依然是那么糟糕,所以他想从根本上入手——使信箱中炸弹不伤害那对母女。于是他第七次回到过去……
这次炸弹没有炸弹到那对母女,却炸到了自己,如此一来,汤米改过自信,停止了作恶,以及兰尼和凯丽,他们回忆里的污点不复存在了。但是,新世界的他却是个残疾人!更让他郁闷的事——兰尼和凯丽成为相好,身为残疾的埃文连爱上凯丽的身体资本都没有了!世界是现实的,没有特殊原因,没人愿意和残疾人结婚,而且兰尼和凯丽已经在七年的时光里相爱了这么久……再加上母亲因自己身体残疾染上吸烟的习惯,导致肺癌……他决定再次回到过去拯救自己和母亲。
这时埃文发现,日记的数量越来越少(他在改变过去时,也会影响到自己是否会写出怎样的日记甚至停止写日记),这样一来,他只能回到更小年龄的他所在的时代了……第八次,他出此刻家中,无法快速阻止那次爆炸,无奈又回到……
第九次,他出此刻凯丽爸爸家中,这次的任务不是第三次回到过去为了阻止凯丽爸爸脱掉他们的衣服这么简单了,他的任务要阻止爆炸,可埃文做的十分糟糕——他炸死了凯丽!(话外音:他本能够把炸弹藏起来,又同时说服凯丽爸爸不要这么对他们,可他却慌了神!该死!)
当他回来后发现自己在精神病医院,而这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使大家发现一个问题:前几次“回到过去”只埃文的假想???是想象以及梦境???接下第十次回到过去仅仅是导演为制造圆满的结局想象出来的???此刻我要告诉那些这么想的人:你们被误导了!而且深深的中了导演的圈套!其实,被他经过的宇宙空间里,从小到大他一向也会经历着失忆并且被上一次的他操纵的状况,所以在每一个新世界里都被他人视为“病情越来越严重”,以及日记本在这一次回到后最后消失了(医生说他从没写过日记),这都是误导大家的事件,而且那句“……ofkillingkellyMiller”强有力的证明了那不是埃文神经分裂、更不是什么假想、梦境(这句话证明凯丽确实被炸死,确实是埃文用日记本在第九次回到过去起的用!)。
所以!第十次,也是最后一次,他借助幻灯片回到母亲产他的情景,在母亲的腹中自杀了!目的是:让凯丽不经历被炸死的事!很明显,他爱凯丽。所以!破孩认为:这是一部以感情为主的影片,只是其中穿插了亲情、友情,而经过这么多回到过去的人已经对人没有偏见,而且经历了感情友情亲情,得到的结果是升华(即死亡),这一系列,使得本片成为一个综合讲述人生的哲理片(我再也不愿意听到有人说这是一部悬疑惊悚甚至是科幻的电影了!那只是手法,或者说只是对于那些肤浅了解本片的朋友的归类称呼)。
关于在第十次回到过去之前埃文在纸上写道:“任何人找到这个,就意味着计划不起作用,并且我已经死了。”破孩认为那里有误,就应改成:“任何人找到这个,就意味着计划起不了作用,并且我将会去自杀。”(这样写太傻了!)或者直接干脆不要写!想象一下:如果他失败了,也就意味着前面影片讲述的资料统统是假想,结果只能是他被警察和医生抓起来继续治病,根本不是“已经死了”;如果他成功了,这个空间将不复存在,或者说不在他的意识范围内,写这个也是一点好处都没有。我理解的是:这只是一个提醒观众以及贯穿整部电影的举动,看明白了就明白这一幕有多傻了!
后续:
电影归电影,我不期望大家看完电影就满足什么了,因为你明白了道理没有明白真理,这是需要稍微解释一下的:结合现实来讲,这个人在我们的世界里根本就没有存在过,如果真的有平行宇宙说,理论上他是能够在其他空间里做过那些事,当然,鬼明白!
破孩打个比方,设想一张桌子上罗列着很多张影集,从第一集开始到最后一集,每一集都是一个埃文的世界(电影里穿插着不同影集的某个片段),当然,每个影集中的埃文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影集的埃文的思想也必然就应是不同的(各自发展着各自的生命),埃文在第一次在切换他的“世界”时,在理论上,整个他也都变了,即他的大脑以及大脑中储存的记忆,就应说,埃文跑到了另一个世界时,他的大脑里存放的只有这个影集里所有的影片,并没有他之前影集里的影片。也就是说埃文能够在这些宇宙中跳跃,而他的记忆却持续“绝对时空”上的连续性,形象的说,用一根绳子把所有的影集拴起来,埃文能够从此刻所在影集透过看日记的方式爬到其他影集上,而刚爬到的那个影集正是借助的日记里所正描绘的样貌,即透过蝴蝶效应到达一个给出已知得出结果的现有世界,他创造了这个影集里的影片!然而!宇宙是平行的,跨越一个宇宙是绝对得不到跨越前的宇宙的任何原子。而埃文还能记得自己在第一个宇宙中所做过的事(即记得自己有看到日记能够回到过去的潜力)!
说到这,破孩不知大家是否理解了,如果理解,呵呵,你能够和我一齐说,“Itiscrazy!”电影仅仅用了唯一一个不和逻辑的条件,但是也影响电影本质的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我也没有更隐讳的理论BUG来让导演写出这么有好处,这样显真实的电影了!!!
蝴蝶效应影评精选(三):
《蝴蝶效应》:混沌理论下可选取的人生
□文/火神纪
该如何去选取我们的人生。如果能够选取的话。
一觉醒来,我们的世界以及我们的人生;
会不会仅仅只是一场梦。所有的一切仅仅只是虚幻。
我们将应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人生,以及一个全新的开始呢。
我们是不是那个胎死于腹中的亡灵最后残存的虚构幻想。
现实或者虚构。甚至根本就不是我们自己。
他人。某人。与我们毫不相关的谁人。
——火神纪。题记。
这部电影有着最精妙的一个构思。而这个构思最精妙的设想是:给我们带给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悔的机会。
没有任何人会对自己的人生完全满意。所以,这部电影的最基础的设置,关于重来一次甚至多次的假想将给我们带来许多虚妄的幻想和无穷尽的渴望。
如果可能的话,我不去犯那样的错误,也许,我的人生会不会变得更完美一些呢。就在这样的假设下,我们能够像男主角埃文一样应对着一个可选取的人生,而如果真的能够这样的话,一切又将变得如何呢。这种虚构的妄想仅仅只能停留在幻想里而已,或者停留在电影里。而这部电影将告诉我们的是,其实,就算真的有一个这样的机会的话,一切,也许并不如同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完美。
这部电影的剧情设置锁定在此刻,而所能改变的是过去的某些对于人生来说很重要的一些集结点上。改变的方式透过埃文记忆里对于那些点上已经丧失了的记忆;读着自己童年时代所写的那些日记,然后再回过头来回忆,以自己所期望的方式组建起那些点上的记忆,之后的记忆会因为这个点上的改变而全部重建。
从集结点上到此刻的发展历程被省略,直接从那个点上跳回到此刻。于是我们在电影里所看到的,就有如佛家所说的因果,只是佛家务必经过轮回几世的因果却在埃文的这一世里全部发生了。
假设人的一生发展的过程是一条连贯的直线的话,此因则彼果,环环相扣。得到的结论就是我们此刻的人生。
但是如果我们去改变之前的某个点上已经发生的事情,那么因为这个点而改变了的人生会因为连锁反应而改变后面的许多点,更多的被改变的点,点点相扣将被改写的将是一整段的人生。也因此,整个人生将变得彻底不同。
这也是混沌理论在这部电影里最基础的根本。连锁性的蝴蝶效应和现实与过去不停地跳跃轮回。环环相扣又不可逆转的征途,就这样在这部电影里展开了。
在电影里能够有无限多的可能性。但是把所有这些可能性都映射到现实和人生里去,电影依旧务必遵循现实发展应有的规律来发展剧情,这样才能让电影的剧情那无数的可能性变得让人信服。
这部电影所略过的种种是所有那些可能性被更改了之后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于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埃文改变了那种种的可能性之后最直接的结果。
因果循环,此因则彼果,彼因则此果。
应对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人生,如何去选取呢。之后的人生以及之前已经变成历史的人生。抱着无限完美的愿望去修正自己的人生以及身边所有的人跟着也将变得更完美的人生。我们的所有过错都将被修正过来,但是这样的结果到底是更好呢,或者并不那么完美呢。
这也许将是所有的科幻题材关于穿梭过去未来的电影所有探讨的终极命题。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给我们带给了到未来去旅行的科学依据。但是在狭义相对论的时代里,去到未来这样的旅程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能够去到未来,但是我们永远也回不到此刻。而十年后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又把到过去和未来穿梭的可能性带给了可能,之后他提出“虫洞”的概念又带给了可穿梭的道路。能够说,是爱因斯坦给我们构建了整个幻想平台的可能性。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部电影也遵循霍金对于回到之后,物理原则下无法干预历史的法则。如何去避免“外祖母悖论”就成了这部电影的首要任务。
其实这部电影也没有能够完全地避免“外祖母悖论”,埃文小时候的间隔性失忆虽说多少避开了这个让人难堪的局面,但是,埃文的人生历程依旧因为之前的改变而改变了。在他填充他的空白的记忆的时候,他之后的记忆也就跟着不停地被重建,于是他的整个人生也都因此而改变,包括他周围所有的人也都跟着改变。但是,这就依旧落进了“外祖母悖论”的盲点里。
也许,对于科幻电影的要求更多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去要求它完全遵循在现有的所有科学根据里。否则,科幻电影也许全部都将变得不堪一击了。而且不管怎样说,这部电影也许离科幻电影还要更远一些,更多的接近幻想。
科幻是务必遵循某些科学原则的。而幻想性质的电影则完全没有这样的必要。这也将是这部电影能够在电影里成为现实的原因。或者说,本来就不就应对这样的电影过份地苛求。完全能够抛开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以及“外祖母悖论”来看待这部电影。然后我们就能够开始惊叹这部电影的编剧那个极其精美的设想以及导演对于镜头语言的娴熟功底了。
基于一个完美主义者的疯狂,埃文所要做的是,在他记忆模糊的那些集结点上建起他应有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建起了之后,他之后的记忆将因为蝴蝶效应而全部被改写。于是他的人生也就跟着不停被改写。
这也是电影里的那个脑科医生对于埃文病情的诊断:人的记忆储存在大脑皮层里,而埃文的病是因为大脑皮层被压迫损坏之后,从那里开始重建他的记忆,而他的整个大脑皮层总在不停地被重建。
这也许也是这部电影对于埃文所遭遇的一切最科学合理的解释吧。在埃文本身看来,他的人生能够用他的方式去不停地修正改变,而在其他人看来,他仅仅只是不停地重建自己大脑皮层里的记忆。
只是,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并不如同埃文所设想的那样,他的每一次修正总是让事情变得更糟糕。于是,为了不至于因为自己的修正而让身边的人们也跟着遭罪,他所能做的是一次又一次地无法自拔地回去之前所有的可能修正的地方修改他和他的朋友们的人生。
上帝在旁边冷笑吗?没有人明白。只是人生似乎有着其无法被更改的规则前行。也许能够说,我们就应庆幸我们此刻所拥有的这一切。知足,不想着去更改已经发生的一切而想着如何去改变以后的人生,这才是这部电影所以告诉我们的真正道理。
已经发生过的一切,也许,人生里每做的每一个重要的决定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而之前所有的已经决定了的一切,铸造了我们此刻的人生,也许,上帝在替我们选取的时候,已经给了我们一条最好的道路,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珍惜此刻所有的一切。
埃文所做的一切是有悖于上帝给他指引的那条道路的。上帝在微笑,或者在冷笑。永远不会有人明白。每一次努力的构建最终只是把事情变得更糟,只是,没有人会在埃文开始努力去改变这一切之前就告诉了他。也许,就算告诉了他的时候,他也一样会去做。
人性贪婪。第一次改变的确把事情变理比原先更完美一些了。当然,有人会为此而付出代价。但是,为了修正自己的人生之外朋友的人生不至于那么悲惨,埃文最终把自己的所有机会都用完了之后,事情糟得不能再糟了。
没有人的人生是完全完美而无缺憾的。所以,也许,只有当我们认同了现有的缺憾之后,世界才会变得更完美而不至于不停地祈盼更完美更虚妄的一切。
埃文最终在看着他降生的时候父亲给他录的影像的时候,在他的记忆里,他把自己杀死在了母亲的胎腹中。电影给我们展现了很多完美的景像。在埃文死于母亲胎中之后,他的朋友们都健康地成长,都有一个美满的人生。
也许,这也是电影最终所能给我们的完美的虚妄愿望了。只是,这也引起了我的一个反思。如果,我们都不曾来到这世界,是不是,原先在我们身边的所有人们将过着更完美的生活。
降生,意味着改为周边其它一切固有的规律。于是,因为点上的改变而产生了更多的改变。这也许也是混沌理论所能带给我们最阴暗而可怕的逻辑了。只是,换一个角度,其实,这个世间本来就处于一种平衡以及和谐的状态里。抛开这部电影不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来说,都是那种固有的平衡以及和谐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混沌理论里的蝴蝶效应本身,也是这个世界平衡以及和谐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正如电影开始的字幕里写打出来的:据说,一些微如蝴蝶振翅之类的小事,能引起横扫半个地球的风暴。
因为存在,所以合理。这本身,也是这和谐的世界的一个组成。
我们就应如何去选取我们的人生呢。之前的种种已经成就了现有的这一切,而我们所能选取的,也许只有以后。一个微如蝴蝶振翅之类的小事,其实,也能改变我们以后的人生。
蝴蝶效应影评精选(四):
蝴蝶效应及其它10个心理学故事引出的各种效应
何谓蝴蝶效应?
先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的发现谈起。为了预报天气,他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13个方程式。为了更细致地考察结果,他把一个中间解取出,提高精度再送回。而当他喝了杯咖啡以后回来再看时竟大吃一惊:本来很小的差异,结果却偏离了十万八千里!计算机没有毛病,于是,洛伦兹(Lorenz)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即:“混沌”,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这个发现非同小可,以致科学家都不理解,几家科学杂志也都拒登他的文章,认为“违背常理”:相近的初值代入确定的方程,结果也应相近才对,怎幺能大大远离呢。desperate的理解可能放在整体上,但是蝴蝶效应说的就是“一件事”对结果的影响,就象只改动了一点数据计算的结果都会相差十万八千里。“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而恰好就是这一点让人很难理解。
1、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必须会做出下面两个选取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取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状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构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能够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
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先纽约市用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
当时这个做法虽然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十分有效。
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3、职责分散效应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回到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此刻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职责分散效应。
对于职责分散效应构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超多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带给帮忙,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对受难者给予帮忙。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忙求助者的职责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职责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职责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职责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群众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4、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透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构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5、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必须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齐,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6、霍桑效应(Hawthorneeffect)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有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构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理解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7、习得性无助实验
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之后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证明,经过训练,狗能够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明白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靠于狗的行为),当狗之后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潜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
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8、证人的记忆
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带给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带给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
证人对他们的证词的信心并不能决定他们证词的准确性,这一研究结果令人感到惊讶。心理学家珀费可特和豪林斯决定对这一结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了考察证人的证词是否有个性的东西,他们将证人的记忆与对一般知识的记忆进行了比较。
他们让被试看一个简短的录象,是关于一个女孩被绑架的案件。第二天,让被试回答一些有关录象里资料的问题,并要求他们说出对自己回答的信心程度,然后做再认记忆测验。接下来,使用同样的方法,资料是从百科全书和通俗读物中选出的一般知识问题。
和以前发生的一样,珀费可特和豪林斯也发现,在证人回忆的精确性上,那些对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实际上并不比那些没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对于一般知识来说,状况就不是这样,信心高的人回忆成绩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
人们对于自己在一般知识上的优势与弱势有自知之明。因此,倾向于修改他们对于信心量表的测验结果。一般知识是一个数据库,在个体之间是共享的,它有公认的正确答案,被试能够自己去衡量。例如,人们会明白自己在体育问题上是否比别人更好或更差一点。但是,目击的事件不受这种自知之明的影响。例如,从总体上讲,他们不大可能明白自己比别人在记忆事件中的参与者头发颜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9、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盼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透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教育实践也证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用心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用心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
10、虚假同感偏差(falseconsensusbias)
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潜力等等。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有些因素会影响你的这种虚假同感偏差强度:
(1)当外部的归因强于内部归因时;
(2)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某人十分重要时;
(3)当你对自己的观点十分确定或坚信时;
(4)当你的地位或正常生活和学习受到某种威胁时;
(5)当涉及到某种用心的品质或个性时;
(6)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是相似时。
蝴蝶效应影评精选(五):
《蝴蝶效应》:如果过去能够重来,我们就会幸福吗?
“一只蝴蝶在纽约中央公园的小黄花上扇动了一下翅膀,于是东京掀起风暴电闪雷鸣。这就是蝴蝶效应。”最初看见这部电影的介绍是在一本英语学习杂志上。可惜一向没找到这张碟。网上关于《蝴蝶效应2》的电影下载倒是铺天盖地,但是看过《蝴蝶效应1》的观众普遍认为《蝴蝶效应2》比较烂。这是经典影片续集逃不出的梦魇。我是在看完《蝴蝶效应2》以后看的《蝴蝶效应1》,这样的观影结果是:看两部电影都不会失望,虽然《蝴蝶效应1》明显更胜一筹。
《蝴蝶效应》里的两位男主角都拥有能回到过去的超潜力。因为有这种潜力,他们一次次地回到过去,企图让他们周围的人过上某种程度的幸福生活。但是正像两位男主角所说的,每次他们努力的结果却使状况更糟了。两部电影的结局,相比较而言,我喜欢《蝴蝶效应2》,尼克为了救自己心爱的女人,在最后一次回到过去时,死掉了。喜欢这个结局是因为,尼克只有死掉了,他才不会一次次回到过去,去改变不完美的生活,他的故事才会真正的结束。
《蝴蝶效应1》的结局显然是大团圆色彩的小杯具。埃文最后一次回到过去,让心爱的女人凯莉离开了他,从而避免了童年的种种杯具。之后,埃文把那些能够回到过去的笔记都烧毁了……虽然感情未满,但其它一切算是圆满。说实话,这个结局总让我觉得没有结束,烧毁了笔记的埃文真的能不再回到过去吗?他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新的生活还有许多不顺利的地方,如果他爱的人又发生了什么不测,他能忍住不回到过去,不去改写历史吗就像一个有潜力拯救别人的超人,除非,他死了,否则,他是超人,他终归还是要出手去救人。
其实《蝴蝶效应1》还有一个导演版的结局,而这个结局,我觉得是相当牛X的:埃文最后一次回到过去改写历史,是来到了母亲生他的时候,他用双手掐住了脐带,结束了自己刚要开始的生命,现实的生活中没有埃文,也就没有了之后的一切。但当时由于新线公司担心这个惊世骇俗结局的情节和画面会引起部分公众和舆论的不安,因此最后公映时被改为我此刻看到的版本。
看完这个电影我就想,如果让我拥有像埃文和尼克一样的超潜力,我愿意吗?答案是否定的。我记得蜘蛛侠说过一句话:潜力越大,职责越大。当我拥有这种潜力,我必须会一次次回到时间的轮回里,一次次地改写历史,企图让我自己还有我爱的人生活圆满。可生活本身就不是圆满的,所以尽管我筋疲力尽,可能却发现结果未尽人意。如果这样,我宁愿没有这种看似很COOL的超潜力,我宁愿只是一个普通人。
而作为普通人,感慨“如果当初我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我们所能做的是过好每一天,不留遗憾地做事,生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蝴蝶效应影评》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36742.html
- 上一篇:罗马假日影评
- 下一篇:恐怖游轮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