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埃及王子观后感

时间:2019-05-12 08:54:13 网站:公文素材库
埃及王子观后感

  埃及王子观后感(一):

  这天,我看了一部名叫《埃及王子》的电影,看完电影后,我感触颇深。

  《埃及王子》讲的是:埃及国王要建王宫,就抓来无数外族百姓来当牛做马。他们干活还要挨打,背上的疤永远也好不了,女人生的孩子他们还要夺走喂鲨鱼。一位被抓起来的母亲为了救自我的孩子,用木盆让他漂流,最后漂到了王后的花园水池,王后心地善良,让他当了王子。他有了一个名字:西雷。他在国王与王后的保护下长大了。但人们的痛苦勾起了他的记忆,他离开了埃及,放下了荣华富贵。最后,他把自我的人民解放了出来。

  我觉得那个西雷他太伟大了,在死亡的追逐下还能为人民讨回自由和快乐,他是民族的英雄!

  同时,我又想起了那些痛苦的子民,埃及的法制太可恶了!让外来的人去建王宫,自我吃喝玩乐。那些人民要搬石、拉大石像,干不动了挨鞭子,没有一个人是正常死的,而是累死的,打死的。

  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的生活太好了,这样的生活我们还不知足,还与别人比。看了《埃及王子》后,我想到了要珍惜此刻的生活,做一个支持正义的人。

  埃及王子观后感(二):

  这天课上看了一部新电影《埃及王子》十分喜欢,这部影片取材十分宏大,但其制作又十分细腻,每个人的情感经历都显得朴实厚重。神奇的建筑,狮身人面像,古老的壁画,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也越来越被它所吸引。

  在壮丽却尽显压抑的音乐声中,动画拉开了帷幕。一片黄沙的暖色中,奴隶们忍受着鞭笞像牲口一般在烈日下劳作,让人感受不到暖意。这就是埃及人奴役希伯来人的年代。奴隶人口激增,法老(国王)为了巩固自我的统治,采用了最残酷的压制方式——下令将所有希伯来的男婴喂鳄鱼。一位勇敢的母亲躲避了埃及士兵将孩子装在箱中并将其放入河中,送出来自我的期望。上天怜爱,河水将箱子送到了埃及公主处,公主见到可爱的孩子不忍抛弃,从此,这个孩子与他的兄长兰姆西斯快乐的在皇宫中成长,成为了桀骜不驯的埃及王子——摩西。

  一个偶然的机会,摩西的姐姐告知他的真正身份!摩西不能忍受真实身世与现状的折磨,逃离了埃及来到了米甸地过起了平凡的生活。老法老去世后,兰姆西斯继承王位,剥削更加严厉,奴隶的日子更加艰难。神听到他的子民的呼唤,授神力与摩西,派他拯救希伯来人到应许之地!

   摩西从不相信自我是希伯来人到拯救自我族人这段时光,他挣扎过、逃避过,但是看着自我的族人受苦时,他站起来了,舍弃了过去的一切的荣耀,昔日的摩西王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神的使者摩西!它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灾难,而目的只有一个:let my people go !蝗灾、火灾、血河、满天陨石的灾难降临了。可法老根本不为所动,他太迷恋于权力了,也太不了解犹太人生存的苦难了。最后,神发动了最后一次灾难:大屠杀。一夜之间,死伤无数。望着自我的儿子的尸体,法老不得不妥协了。

  电影到最后,是我最喜欢看的地方,摩西带领着二三百万以色列人浩浩荡荡到了红海边,后面却是法老心刚硬,又率领特选的战车来阻止以色列人。这样,神迹又一次显现。动画生动的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以至于每次看都个性震撼。

  影片在温馨愉快的音乐中结束,意境悠远深长??

  影片中摩西与兰姆西斯对话失败后,法老加重了对他们的剥削。身为奴隶的希伯来人对摩西心怀不满。这不能怨可怜的希伯来人。他们的命运一出身就已经被决定将一生为奴隶,无休止的与泥浆为伴直至终老。在无望中,乍现的期望转瞬便化作更深的绝望。 在如此状况下,摩西克服自我的不自信,向希伯来人说“法老的权利很大,他一句话就能夺走你们的食物、夺走你们的家、自由、你们的儿女,法老能够夺走你们的生命,但是有一样东西他夺不走,你们的信仰。相信神,你们就会看到神的法力。”激起希伯来人的斗志。他这样的坚定的信仰无疑给了这些苦难中的人民一点期望,当生活让你饱受艰辛,当你觉得无助,请向神祷告,它会来到你的身边为你祈福,因为你是它的子民。因为有这样的坚定的信仰,最终摩西斯带着他的人民离开了埃及,到达了神所赐于的那块土地,一个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只要相信神明,就会有奇迹出现,期望虽然渺茫,但生命力却十分顽强,只要有信心,就会创造奇迹。”

  尽管不能对作者创造的那种意境感同身受,但我还是被本片所表达出的那种对自由对信仰的执着追求所感动!期望虽然渺茫,但生命力却十分顽强,只要有信心,就会创造奇迹。”在那样一个充满了奴役和压迫的时代,这样的信仰是他们唯一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他们活着的期望。这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并把它奉为自我的行为准则。我总是被信仰的力量所感动。

  作为年轻人,我们更需要有信仰!也不枉费那厚重的期望、这美丽的青春。

  埃及王子观后感(三):

  被王后收养的希伯来孩子摩西从小与拉美西斯一齐长大,他是高高在上,受人膜拜的尊贵王子,他鄙视低贱的奴隶,他肆意的展现他张扬的个性,他与拉美西斯一齐生活,一齐玩闹。但是一次意外事情,他从姐姐口中得知他竟然也是那低贱的种族,他不能理解这件事。但,他从法老口中证实了当年的事情。因为希伯来人数暴涨,法老担心奴隶会影响其统治,便命令把所有希伯来人刚出生的婴儿扔到河里喂鳄鱼。他为在法老残酷统治下的奴隶感到悲哀,失神之下竟失手打死了一个欺负西伯来人的埃及人。摩西再也受不了这种内心的煎熬,于是摩西逃到了米甸地去居住。

  本片先是一个朦胧笼罩的画面,吸引观众猜想到底朦胧背后是什么东西,突然,巨大的狮身人面像映入眼帘,下方是成排的奴隶在拉动它,观众心里此时震撼不已。随着一位希伯来妇女的出现,故事开始了,她不想自我的儿子走向死亡所以就冒着危险将他送走了,但是,事情的结果确是,他到了皇宫,当了王子,就这样,他和兰姆西斯一齐成长一齐玩耍。一天,米利甸祭司的女儿被捕,她被送往摩西的寝宫,但是,她谈了,就这样摩西紧跟其后,并帮忙她离开了埃及。这时,他见到了他的姐姐,他姐姐告诉了他的身世,他不敢相信,就在他要离开时,一首儿时的摇篮曲让他想起了什么,他一路狂奔回到了皇宫,梦中明白了自我的身世,发现了法老的恶行,心中既悲愤又悲哀,悲哀生活在谎言之中。悲愤在于法老的所作所为,就这样,摩西在一次错手杀了人之后离开了埃及,来到了米利甸,在哪儿他无忧无虑的生活着,渐渐和那有了感情。一天早晨,为了去追跑丢的羊,摩西和神相遇,神让他看到了此时希伯来人正忍受困苦,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带着神的力量,又重返埃及,去拯救他的百姓。来到埃及,见到了昔日的哥哥,他请求兰姆西斯放走他的百姓,但是兰姆西斯不一样意,随后他们展开了战斗,摩西赢了!他让希伯来人获得了自由,他们

  一齐回到了自由之地,远离埃及……

  本影片的主题是自由,它不仅仅仅是身体的自由,更是灵魂信仰的自由。主人翁在艰难险阻面前并没有后退,也并没有放下使命,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最后让希伯来人获得自由,他们选取了自由的人生。这是一个伟大的故事,给我们更多的思考。摩西为了使希伯来人远离压迫,拥有自我的土地,遵循神的旨意,与兰姆西斯进行斗争。但这种斗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不一样信仰间的斗争。为了使埃及人屈服,就要用同等残酷的手法来对待埃及人吗?因为信仰的不一样,就要用死亡来吓唬他们,即使只是一个孩子?摩西的神从本质上来说,不也是残忍的神吗?看完此片,内心充满了对摩西的肯定,同时也憎恨那些残暴的埃及统治者。摩西透过千辛万苦,为他的百姓谋求自由,同残暴的统治者做斗争。此片又刻画了很多人物情态,如:依依不舍的父母泪流满面,重获自由后的希伯来人脸上的笑容,来让观众感受这种氛围。影片又同时以宏大的场景建筑来震撼观众。这样的影片,让我们在赞叹的同时又有所思考,思考影片的主题,自由的力量。自由,是我们人人向往追求的,现实中却有很多事限制了我们的自由,不只是思想的自由,所以我们就应要让自我的思想开阔,自由!影片的画面效果很震撼,仿佛我们置身那种环境中一样,让我们感受但是古埃及

  的建筑的宏伟之景。

  埃及王子观后感(四):

  这天我看了老师给我们推荐的电影——《埃及王子》。

  电影资料:很久以前,在法老王治理的埃及,因为希伯来人太多,法老担心奴隶会影响其统治,就下命令把希伯来人生下的男孩全部投到河里喂鳄鱼,有个孩子他的母亲带着他逃走了他的母亲为了让她生存下去把他放在尼罗河中漂流。他飘到了埃及里正在散步的王后身边。王后十分喜欢这个孩子而且他也不忍心再把孩子抛弃掉,并把它取名摩西。从此摩西和王子拉美西斯生活在一齐。一次巧然的偶遇,长大的摩西和他的姐姐相见姐姐把她的真实身份和那件事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摩西听了这件事以后,有一次他把人打死了,于是就不分昼夜的逃跑,逃着逃着,就不知不觉来到了米甸那里有许多好人,于是就在那里居住了下来不久,拉美西斯二世当上了法老王。摩西本以为拉美西斯二世会让那些西伯来人好过一些,可状况更加严重,摩西在希伯来妊娠的指示下,他去劝告拉美西斯二世,并被神赐予了能量,让那些西伯来人走出埃及。在经过一翻苦难之后,希伯来人被摩西救了出来。

  观后感:我觉得埃及人十分可恶,那人们的生命开玩笑,把小孩子投到河中,还让人们当奴隶,并暴打他们。我觉得他们就应和睦相处。摩西是个好孩子,能不惜自我的生命救人们。

  看完以后,我明白我们以后不要以为自我是最强的,我们还要谦虚,多多关照别人。

  埃及王子观后感(五):

  埃及王子观后感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她最爱的一部电影──埃及王子。这部片,也随着影像一幕幕的发展,变成了我的最爱。这部片改自出埃及记,电影中描述一位原以为自我是埃及王子的希伯莱人──摩西,带领族人走出埃及、拥抱自由的感人故事。电影的一开场,炎热的太阳、繁星的劳动,不管是老的、小的、强壮的、虚弱的,每一个希伯莱人都在辛苦地建造金字塔,用他们生命微弱的气息唱出内心的绝望、痛苦和信仰。才看到这,我的泪水已伴着他们的汗水留下。

  跟随着摩西,我震惊、痛苦、悲伤又重新找到了期望,少了宗教的色彩,多了感动的音符。每一首歌、主角之间的牵绊、矛盾、冲突和他们对于自我信仰的坚定都使我动容。整场电影,悲伤的泪、喜悦的泪、满足的泪、感动的泪占据了我的眼和我的心。当摩西和他的族人最后到达那流着奶与蜜的土地后,除了感动和快乐,我的心浸在知足和感恩中,更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感触。

  “人生中的痛苦和快乐没有什么,而是你将它化成为什么。”电影中有个人对摩西这么说。也许,这天一切是那么不顺、那么灰暗;但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能够继续相信、相信期望,那,是别人怎样也剥夺不走的!这场电影,让我重新认识历史、认识生命、认识期望。

  埃及王子观后感(六):

  《埃及王子》是美国著名电影制作公司“梦工厂”耗资一亿美元,花费四年时光精心制作的一部关于宗教题材的动画片作品,制作过程中动用了现代动画高科技技术,聘请了来自35个国家的350名首席画师、动画师及技术师参与制作,360多位宗教领袖参与指导,可谓幕後制作阵容庞大,而且由当红影星韦基马及赖夫韦恩斯配音,乐坛两大天后惠特尼休斯顿和玛利亚凯莉演唱主题曲,上映后即引起众人的关注。《纽约时报》评之为:“圣经史诗”,该片的圣经文化顾问指出:“旧约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民摆脱奴役,走出埃及的记载实际上已成为西方礼貌的奠基石。这一历史深深影响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神学的构成。”

  多年以前,埃及法老下令要淹死所有的希伯来男婴。一位绝望的母亲把她的儿子放进篮子里顺河水漂走。孩子被埃及王后捡到并抚养成为埃及王子,名叫摩西。他和兄长雷明西斯一齐幸福快乐的长大。当摩西得知自我的身世后,一切发生了改变。

  该片以《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的故事为创作蓝本,但是影片在制作过程中并未因循守旧地照搬原著,其中也作了一些较大的改动,其中最大的一处便是把圣经中摩西与法老兰姆西斯之间的冲突改成了一段兄弟恩怨,只是双方各为其主罢了。在片中摩西与兰姆西斯始终都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即使双方的立场逆转之后,两人仍是彼此关心,这使影片变得更加人性化。摩西从奴隶到王子再到传教士的传奇故事几千年来一向被人们所传诵,人们赞颂着摩西对耶和华(上帝)的忠诚和他对和平、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本片以动画片的形式生动地演绎了这个被称作西方世界中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故事。

  在制作过程中不但动用了最先进的电脑动画而且还有数百位历史及宗教学者为本片担任顾问,有方·基墨和桑德拉·布洛克等好莱坞当红影星的幕后配音,更有乐坛中的两大天后玛莉亚。凯莉和惠特尼·休斯顿为该片演唱主题曲。这部被影评人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动画片极有可能打破卡通片未曾染指过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历史。

  梦工厂为了带来一新耳目的视听场面,《埃及王子》动用了来自35个国家的350名首席画师、动画师及技术师,耗资近一亿美元历时四年才炮制出来。美术指导亲自去埃及取景,以求更忠实的呈现古埃及风貌。

  片中运用了超多的电脑特效,总计在1192个镜头中,有1180个是由电脑加工而成,可谓将当时的电脑特效发挥至极致:清凉的尼罗河,瑰丽的夕阳及摩西分红海,几乎都是由电脑完成的。摩西分开红海那一段,虽然只有短短7分钟,但是由16位画师花上3年心血,经历318000个电脑制作小时完成。这是动画中首次出现超高真实度的水。据说当完成分红海这个镜头时,由于海水过于真实,动画师们不得不又将其改得稍假一些,以求与其它画面更加和谐。

  这是一部彻底将严肃的宗教信仰化身成寓教于乐题材的动画作品,音乐的制作更是近十年动画音乐的绝佳典范,从动画惯用的百老汇音乐剧语法,配合故事题材背景的中东乐音、希伯来民谣,到史诗剧情片才会有的华丽大气魄,透过Hans Zimmer电子合成器与交响乐一番巧思铺排后,就会融合、互动、串联成一种壮阔格局,抑或是抓住中东音乐悠扬旋律里的思古幽情,挟浓烈情感凝聚成雷霆气势,加上《风中奇缘》词曲创作家Stephen Schwartz精简切中信仰、意志力的动人歌词,还有米歇尔.菲佛、以色列歌后Ofra Haza参与原声大碟的演唱,更听见中东音乐与百老汇音乐联姻而成的戏剧情感张力。Zimmer除了将世界音乐与管弦交响乐互通情感声息外,兼具灵魂福音与世界音乐的合声也烘托出人声与弦乐相互带动的丰沛情感;信念就在多层次的情感攀升中,燃烧出撼动人心的力量。

  宗教传说和神话色彩掩盖了脸谱化的缺陷,人物性格被善恶、美丑的概念所代替。影片最值得一看的是它那令人瞠目的恢宏画面,从建造金字塔,到大漠风光,很多镜头和角度都具视觉冲击力。

  影片中提到的以色列的人期望之乡: Tha Promise Land 在《旧约》里是上帝许诺给亚伯拉罕的后代的“流奶流蜜的福地”,即圣经中的迦南,由巴勒斯坦或其位于约旦河和地中海之间的部分组成的一个古代地区。按旧约全书,那里被认为属于“应许之地”。在西方文化中,福地是一个隐喻, 指人盼望已久的地方,在那里可获得充分的幸福和满足。如:早期的美国清教徒曾把北美洲称作上帝给予他们的“应许之地”。

  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个。他是犹太人中最高的领袖,他是战士、政治家、诗人、道德家、史家、希伯来人的立法者。出生于希伯来人的家庭,在埃及法老屠杀希伯来男婴是时被家人放在蒲苇筐中,藏在尼罗河边的芦苇里。后被法老的公主发现收养,成为埃及王子。他曾亲自和上帝接谈,受他的启示,领导希伯来民族从埃及迁徙到巴勒斯坦(PALESTINE),解脱他们的奴隶生活。他经过红海的时候,水也没有了,渡海如履平地;他途遇高山,高山让出一条大路。《圣经》上的记载和种种传说都把摩西当作是人类中最受神的恩宠的先知。

  《埃及王子》中出现的犹太人盛大的节日,逾越节,犹太人的逾越节开始於尼散月十四日,连接七天。 逾越节原本分为逾越节和除酵节,但之后犹太人将两个节期合为一个。这两个节期是关连的。逾越节是记念在离开埃及的前一夜,天使击杀埃及地所有的长子,却越过以色列人的房屋,拯救了以色列各家。除酵节是记念在埃及匆忙离开的苦境,当时甚至没时光让面酵发起来。

  这部影片不仅仅仅是对圣经的简单介绍,而是深刻的触及了东西方两种不一样意识形态的社会的根源,一神教与多神教文化的对立,对于研究东西方文化有着必须的现实好处;其人物刻画又体现了典型的“好莱坞”原型主角。

  这部影片以信仰为主旨,信仰构成了一个人生命质量的支柱,期望为生命形式增色添彩,爱就存在于生命传承的历史长河之中。坚守信仰,怀抱期望,承载一颗爱的心,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创造美得真谛,以不致迷失方向。

  埃及王子观后感(七):

  埃及王子观后感

  《埃及王子》是美国著名电影制作公司“梦工厂”早期的一部作品(1998),也是其最受好评的作品之一。该片以圣经《旧约全书?出埃及记》的第一章到第十四章为蓝本,讲述了圣者摩西(Moses)理解神谕,带领希伯来人走出埃及人的残酷奴役与血腥统治的事迹。

  影片以描述希伯来人苦力建筑埃及殿堂的宏伟场景出发,并细化到一位希伯来母亲将男婴置身藤篮弃于河中。之后被埃及王室成员捡起,与法老长子兰姆西斯(Rameses)一同抚养长大。随后影片极力渲染了兄弟两人一齐闯祸并理解法老责骂的场景。摩西偶然发现了自我的身份,并在梦中见证了希伯来人的惨状。抱愧于心的摩西在一次阻止埃及监工对希伯来苦力施暴时失手杀死了监工,并逃出皇城。摩西被米甸(Midian)部族收留,并与大祭司之女成婚。他偶然理解了耶和华的神谕,并携同妻子回到埃及皇城。他的兄长对他所展示的神迹予以耻笑,并拒绝了他的要求。灾难也因此肆虐于整个埃及,所有埃及家庭的长子也都因此丧命。百般无奈的法老只得允许希伯来人离开。在迁徙路上,天降大火阻挡了埃及追兵,海水分开为之让路。最终摩西带领他的人民抵达海的对岸,一个流淌着奶与蜜的地方。

  这部影片取材十分宏大,但其制作又十分细腻,每个人的情感经历都显得朴实厚重,有血有肉,避免了宗教题材的脸谱化。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

  一、民族的大义与亲情的羁绊

  摩西和兰姆西斯两人从小一齐长大,亲密无间:一齐赛马,一齐毁坏建造中的神像,一齐理解父亲的叱责,一齐戏弄祭祀,一齐受封……法老对于兰姆西斯寄予了全部的期望,而摩西总会站出来承担责骂,并嘲笑兰姆西斯畏首畏尾;而当法老封兰姆西斯为摄政王,管理神庙事务时,兰姆西斯的第一反应就是任命摩西为首席建筑师。( 4)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摩西理解耶和华之谕回到皇城,兰姆西斯是毫无掩饰的欢喜,而摩西则是开心中带有一丝忧虑;当摩西阐明来意,满怀无奈与希冀,兰姆西斯则表现得诧异不解;当摩西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自我的要求,兰姆西斯则是毫无憎恨的愤怒;两人亲情与民族矛盾的碰撞在瘟疫爆发时被以一整首歌剧的形式展现,针锋相对而又彼此牵绊;法老长子殒命,兰姆西斯充满了作为一个父亲的内疚和作为一个君王的无助,而摩西亦是满怀惭愧立于其侧;影片的终了,摩西借耶和华之言,看到了自我兄弟的最后一眼——伏于海边的岩石上,背影无限凄凉。

  每个人都有年幼的时候,都有自我最亲密无间的伙伴,都曾暗自期望和最好的朋友们一齐长大,一齐念书,一齐工作,一齐结婚,甚至一齐终老。但这世界似乎与人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这种故事的结局,虽然不似影片中的兄弟反目,但也无非渐渐寡于联系;多年之后问起,大抵已形同陌路了。幼时的希冀,只是徒增伤悲;而之后所结交的人,又怎样也不似当年那样好。

  摩西是被神选中的圣者,他肩负着真个犹太种族生存的重任,因此应对亲情与民族大义,他没有选取。他对自我的兄长满怀愧疚,但是如果没有尼罗河的血水,如果没有肆虐的瘟疫——甚至如果没有法老长子的死——世代为奴的希伯来人都无法走上独立自由的道路。

  二、布满血与火的走向自由之路

  独立需要革命。革命会死人,死很多人。

  导演布伦达?查普曼似乎并不想宣传杀戮,以至于整部影片当中都没有宗教征伐的那种双方血拼刺刀见红的场景,也没有埃及人虐杀希伯来奴隶的血腥场面。在摩西梦境中的壁画上,埃及人的绝户政策得以展示;在耶和华带走埃及家庭长子灵魂的那晚,影片也间接表达了生命的逝去——油灯熄灭,瓦罐摔碎;而在影片最终部分,海中通道消失,海水平复之时,又是不计其数的埃及士兵没于海水之中。

  这种间接的表现,远比传统战争影片中的拼杀或是枪战要令人印象深刻的多。它所带来的杀戮感,仿佛梦魇一般纠缠人不去,给人以强烈的暗示感。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抱着瓦罐走进屋——屋外白光闪过——瓦罐碎裂,孩子的一条胳膊横于门前。法老的儿子寻找自我的父亲,父亲在壁画间与摩西交谈;孩子道:“爸爸,那里好黑啊”;镜头骤然拉远,孩子正是站在埃及人以希伯来婴儿投喂鳄鱼的壁画前,站在鳄鱼嘴的位置,不由让人心中一凛。这种对惊悚的渲染手法,就是于东亚恐怖片也不逞多让。因此,不少评论者认为该影片更多的面向成年观众。

  三、There can be miracles ,when you believe。

  奇迹将会出现,只要你肯相信。

  这句歌词在剧中由摩西的姐姐,米莉安(Miriam)口中唱出。这似乎是整部电影的主题;不得不说,这也是绝大多数美国商业电影的主题。美国人毫不掩饰地把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带入了片中——而无疑,出埃及记的情节本身也十分适合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宣传。而这首充满期望的能够治愈心灵的乐曲,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单曲。

  笔者无暇对当时的真实历史予以考证,但根据历史上大多数奴隶动乱发展过程来推断,出埃及记无非是摩西——一名带有希伯来血统的埃及贵族——出于对希伯来人的悲悯,对埃及人暴政的不满,而带领奴隶进行反抗,最终开辟新家园的故事。我们也应当正确看待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一方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历史是所有个体的行为构建起来的,每一次历史的前进都是无数个体奋力争取的结果;而历史的变迁,无疑是所有参与者的意志与行动的合力的结果。

  另一方面,不能过高肯定个体的潜力,因为任何个体在历史中都在从属地位。恩格斯在其著作中说道,“无数的单个愿望和单个行动的冲突,在历史领域内造成了一种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完全相似的状况。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贴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他的观点难免有些片面,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讲,个人的意志并非与历史独立,而是与其紧密相关的;因此能够说,历史背景影响个人意志,个人意志反作用于历史。

  四、“我不认识你的神”

  提到出埃及记,不得不谈的便是宗教之争,而片中兰姆西斯对摩西说出的这句话尖锐地表现出了不一样信仰之间的隔阂。

  众所周知的是,早期的西方宗教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要求信徒不得信仰他神是大多数宗教的基本教义,甚至在“十诫”中列于首位;但对异教徒和持与教条向左意见的人,则会受到讨伐与折磨,这在东方宗教中是鲜见的。

  净空法师在谈论宗教与迷信时,表示“大千世界,七宝供养”是对佛菩萨的侮辱,佛法存在的好处在于时常挂念,提醒自我多行善事,“无量觉”,以此心态为人处世,就得到了佛法的好处。这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变相退让,退让到宗教的精神层面。而基督教则显然更富有侵略性,不做任何退让的同时,甚至不少教徒意图证明圣经的所有故事均与当今的科研成果无冲突;而在中世纪,教皇也是透过征伐来到达自我享乐目的的大地主一般的存在。

  笔者是一名无神论者,从本部影片中,得出了以下两个结论:

  第一,神的行动潜力不是无限的。在《旧约全书?创世纪》中,神的潜力不可谓不大,世间万物,皆是他所创造;对摩西发怒时也提到,“你的眼耳口鼻,哪个不是我给你的?”但是他给予摩西的法力似乎也让人感到无力,前面的两个甚至早到了祭祀与法老的耻笑。如果神真的无所不能,将这些受苦受难的凡人直接移走便好,何必平添杀孽呢?

  第二,神的思维潜力不是无限的。如果神是无所不知的,那他完全能够预感到希伯来人的痛苦,进而避免之。一个解释是,这是神对人类的考验,但笔者又似乎觉得不管安排什么考验神都会事先明白结果,同时考验一群蝼蚁的意志也不像是多么搞笑的事情。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公认的信仰的真空带。一方面,宗教违反了中国人的思考习惯。大多数中国人相信获得善终的条件是行善,而非对某宗教的狂热信仰,因此,一个善良的佛教徒能够升天,一个善良的道教徒能够升天,善良的无信仰人也能够升天。而诸天的神佛也大都源于凡人,释迦牟尼是自我参悟出来的,道教诸神大都是破殷商封起来的,神只但是是个人强悍到必须程度后的境界。第二,宗教信仰,尤其是基督教信仰违背了中国传统文化。基督教要求只拜耶稣,不拜其它任何人或神,这与热衷拜祭先祖的中国儒家思想背道而驰。中国人乐于兼容并包,而见寺就进见佛就拜,看似全信,其实是都不信。第三,一个统一的宗教信仰也不利于政府的统治,因为这会导致教会的权力高于皇帝,因而招致反对。在中国的传教历史上,有过不少教会攻击寺庙和道观的先例,都被镇压了。

  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根据《旧约全书?出埃及记》改编的这部电影《埃及王子》,不失为一部精彩之作。其剧本跌宕起伏,以摩西的人生经历(明线)以及希伯来人的命运(暗线)为主线,穿插着亲情的眷恋,民族宗教的摩擦,感人至深;其场景大开大阖,既长于描绘恢弘的气势,又能够于细处抓住观众的心理,带给我们多方面的震撼,完美地诠释了一位解救他子民的天主的成长历程。

  埃及王子观后感(八):

  埃及王子观后感

  《埃及王子》是美国著名电影制作公司“梦工厂”耗资一亿美元,花费四年时光精心制作的一部关于宗教题材的动画片作品,制作过程中动用了现代动画高科技技术,聘请了来自35个国家的350名首席画师、动画师及技术师参与制作,360多位宗教领袖参与指导,可谓幕後制作阵容庞大,而且由当红影星韦基马及赖夫韦恩斯配音,乐坛两大天后惠特尼休斯顿和玛利亚凯莉演唱主题曲,上映后即引起众人的关注。

  该片以圣经《旧约全书?出埃及记》的第一章到第十四章为蓝本,讲述了圣者摩西理解神谕,带领希伯来人走出埃及人的残酷奴役与血腥统治的事迹。

  作为一部宗教题材的电影,其中必然隐含着某些宗教思想,而这就是一部将基督“信、望、爱”三德阐释得很好的影片。“信”即信仰,指使世人应理解上帝的感召,对上帝的启示和耶稣的教诲表示信奉和遵从;“望”即期望;“爱”即慈爱、仁爱,指上帝对人之爱和人在信仰中所表现的对上帝和世人之爱。

  《埃及王子》这部影片的故事背景要从希伯来人的祖先亚伯拉罕说起,亚伯拉罕杀子献祭理解了上帝的呼召,证明了对耶和华的信仰和忠诚,耶和华与他立约,称为亚伯拉罕之约:“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指示你的地方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诅咒你的,我必诅咒他。地上的万族都

  要因你得福(创世纪12章1~3节)并因此得到了迦南地作为希伯来人的应许之地。神又向亚伯拉罕之子以撒和孙子雅各重申前约,神将他的约给这三位祖先,由他们传给后人。雅各偏爱约瑟,结果引起其余几个儿子嫉妒,约瑟17岁被哥哥们卖到埃及,在30岁却成为埃及的首相。约瑟40岁时,雅各与他的众子并全家,因着饥荒下到埃及。当时在位的法老,赐他们尊贵。约瑟死时对他的兄弟们说:“我要死了,但神必定看顾你们,领你们从这地上出去,到他其实所应许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约瑟叫以色列的子孙起誓说:“神必看顾你们,你们要把我的骸骨从那里搬出去。”等到约瑟死后,有一个新生的王朝起来统治埃及。因为以色列人财富甚巨,人口众多,结果招致埃及法老的残酷统治和奴役,基于对上帝的信仰,于是以色列民众向上帝呼求“带领我们到那完美的土地”并最终由摩西带领走出埃及到那应许之地迦南。

  影片中摩西第一次向兰姆西斯提出“让我的人民走”的要求失败后,法老加重了对希伯来人的剥削。身为奴隶的他们一出身就已经被决定将一生为奴隶,无休止的与泥浆为伴直至终老,在无望中,乍现的期望转瞬便化作更深的绝望,在如此状况下,摩西依然鼓励希伯来人说“法老的权利很大,他一句话就能夺走你们的食物、夺走你们的家、自由、你们的儿女,法老能够夺走你们的生命,但是有一样东西他夺不走,你们的信仰。相信神,你们就会看到神的法力。”他这样的坚定的信仰无疑给了这些苦难中的人民一点期望。当生活让你饱受艰辛,当你觉得无助,请向神祷告,它会来到你的身边为你祈福,因为你是它的子民。因为有这样的坚定的信仰和期望,最终摩西带着他的人民离开了埃及,到达了神所赐于的那块土地,一个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

  影片中摩西的姐姐米莉安反复地这样唱道“只要相信神明,就会有奇迹出现,期望虽然渺茫,但生命力却十分顽强,只要有信心,就会创造奇迹。”来激励自我的同胞,不要失去了期望和信仰,这也是片中的主题曲。在那样一个充满了奴役和压迫的时代,这样的信仰是他们唯一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他们活着的期望。因此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要有信仰。希伯来人正是因为拥有着坚定的信仰,才能历经困苦而不倒并最终走向自由之地。有了信仰,期望就不会渺茫,期望会永远站在前方引领你向前走。

  在上帝降十灾的过程中,灾难程度由轻到重,逐步教化埃及人放下对希伯来人的残酷统治和奴役,尽量避免大灾大难,这足以体现上帝对世人的爱和仁慈。同样的,摩西在未知自我的身份之时并没有对上帝的信仰,也不关心西伯来人的处境,而在得知自我身份之后,有了对上帝的信仰,摩西开始关心自我的同胞并为民族的解放而奔走演说,这能够说是摩西的一种大爱。在出埃及、过红海的路途中,希伯来人也表现出一种对上帝的爱和互助互爱的精神。

  虽然我不是基督徒,但是我却很赞许这其中体现出来的关于信仰、期望和爱的精神。信仰构成了一个人生命质量的支柱,期望为生命形式增色添彩,爱就存在于生命传承的历史长河之中。坚守信仰,怀抱期望,承载一颗爱的心,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创造美得真谛,以不致迷失方向。

  埃及王子观后感(九):

  假期,我看了一部动画片《埃及王子》。

  这部动画片的主人公是摩西和兰姆西斯,他们从小一块儿长大,是最好的好朋友。

  长大后,兰姆西斯成了法老王,他比老法老更加残暴,将希伯来人当作奴隶,每一天命令他们干繁重的活,修建宫殿、金字塔。而摩西越来越厌恶这一切。有一天他明白了原先自我并不是埃及王子,也是希伯来人的后代。从这以后,让兰姆西斯放走他的子民。兰姆西斯当然不会答应。为了解救他的子民,摩西借助神的力量,和兰姆西斯不断的作斗争。应对巨大的困难也不退缩,最终将他的子民救出来,获得了自由。

  看了这部动画片,我觉得我也就应学习摩西的勇敢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迎难而上,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做一个好学生。

  埃及王子观后感(十):

  电影,是一个个的故事,感人、悲伤、快乐、愤怒,都浓缩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中。透过电影,人们建立起一座座心的桥梁,分享那些相同的情感、相似的想法。也许就是如此,电影被人们深爱。我,爱看电影。

  记得那堂历史课,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她最爱的一部电影──埃及王子。这部片,也随着影像一幕幕的发展,变成了我的最爱。这部片改自出埃及记,电影中描述一位原以为自我是埃及王子的希伯莱人──摩西,带领族人走出埃及、拥抱自由的感人故事。电影的一开场,炎热的太阳、繁星的劳动,不管是老的、小的、强壮的、虚弱的,每一个希伯莱人都在辛苦地建造金字塔,用他们生命微弱的气息唱出内心的绝望、痛苦和信仰。才看到这,我的泪水已伴着他们的汗水留下。

  跟随着摩西,我震惊、痛苦、悲伤又重新找到了期望,少了宗教的色彩,多了感动的音符。每一首歌、主角之间的牵绊、矛盾、冲突和他们对于自我信仰的坚定都使我动容。整场电影,悲伤的泪、喜悦的泪、满足的泪、感动的泪占据了我的眼和我的心。当摩西和他的族人最后到达那流着奶与蜜的土地后,除了感动和快乐,我的心浸在知足和感恩中,更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感触。

  “人生中的痛苦和快乐没有什么,而是你将它化成为什么。”电影中有个人对摩西这么说。也许,这天一切是那么不顺、那么灰暗;但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能够继续相信、相信期望,那,是别人怎样也剥夺不走的!这场电影,让我重新认识历史、认识生命、认识期望。

  埃及王子观后感(十一):

  在刚开始播放《埃及王子》这部动画时,我对它并没有个性的印象,也没有过多的兴趣,可能是因为我对埃及的历史了解得不深吧。对于埃及,我仅仅明白有一个十分有名的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

  但在之后,《埃及王子》却以它高超的动画技术和动听的音乐渐渐吸引住我的目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逼真的狮身人面像、波涛汹涌的海洋和摩西的母亲在用篮子把儿子送走时,所唱的那一首优美的歌。歌中饱含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恋恋不舍于对儿子未来的期望与祝福。

  当然,《埃及王子》中并没有缺少梦工厂动画中惯用的搞笑情节。在沙漠中,骆驼把摩西的头发当做食草,结果把被埋在沙里的摩西拖了出来;红海分开时,在两侧构成了两堵高高的水墙,透过一侧的水墙,观众看到一条遨游的大鱼……这些景象在我的脑海里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影片里的人物形象虽然并不像有些动漫里的人物唯美,却很逼真,人物的性格也十分鲜明。

  埃及王子——摩西,在开始爱恶作剧,并没有太多的职责感。在他了解到自我的身世后,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奉了神的旨意,最终带领希伯来人走向了自由幸福的道路。

  而他的哥哥,兰姆西斯(拉美西斯二世)却有着身为储君应有的职责,每当摩西给兰姆西斯惹下麻烦时,每当兰姆西斯烦恼时,摩西会帮兰姆西斯解围。因此,兰姆西斯和摩西的关系十分要好。但两个人却都有着自我的职责,于是生命的轨迹背道而驰。在兄弟俩的感情破裂时,我也为他们而感到惋惜。

  埃及王子观后感(十二):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都有其奋斗的目标,没有目标,人生的价值就显得惨淡无光。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有自我的人生信仰,也有宗教信仰。这些都给与人心灵上的蕴藉。《埃及王子》这部电影展讲的是摩西带领他的子民逃离苦海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支撑摩西的信念就是他心目中的神,神赐予他无尽的力量。虽然这是一部类似神话的故事,但从中折射出了信念对于一个人的好处。

  以前对宗教的了解不是很多,因此自我对于其他有宗教信仰的人的态度总是那么不屑一顾。上了大学,每一天都忙忙碌碌的,总觉得自我没有干好一件事作文网Www。zUoweN8。coM/。有一次上课,老师提到了关于信仰的一些看法,这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老师说,其实有自我的信仰也是一件好事。一个人能够为自我心目中的那个目标去努力。虽然自我不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但也能够在自我的心中去树立一个信仰,它既能够是人生目标,也能够是一种信念。记得现代文学史老师说过,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毛主席大部分中国人的心目中就是一个神的形象,因此那时的人们态度很用心,甚至很疯狂。这也许也是一种信仰的力量吧!

  信仰无所谓真假,有信仰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因为坚持这种信仰使自我有所追求、有所寄托。不管是宗教信仰还是一个人的理想,只要拥有就有他的好处,这赋予我们人生的好处,这样人生也就有了价值。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埃及王子观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3696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