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一本散文集,作者用她的眼光看世界,看中国,抒写了她对历史的反思,对中西文化的思索,对未来的展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龙应台百年思索的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百年思索读后感(一)
花了三四天的时间,终于看完了龙应台的《百年思索》。喜欢她的作品,当初还送给朋友一本她的野火集。 初读她的作品是《目送》,写亲情,叙友情,语言温柔婉转,透露出无限的浓浓思情,又恰似“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文笔细腻,展现出女作家的优势。
从今次接触到的书中,发现这时她的写作境界已转往深沉,潺潺叙述中夹杂着细致的描写与生动的对话,更有自己心灵深处的思考。旅遍欧洲,她细心地观察,体会欧洲的文化,历史,现状。在敬佩欧洲举国上下庆祝文化名人冥诞时,或怜惜巴勒斯坦动荡地区生活着的贫困大众时,或惊讶于德国法庭上被告与法官,检察官平起平坐,拥有正当的公民权时,她都会设身处地地反思我们与别人的差距,通过她的视角,读者也开始了百年思索,她如一位引领者,带你走进近代化的这百年历史。
其实龙更适合去当一名驻欧的资深记者,写文化,历史专题,更可以做人物专访,用敏锐的视角,亲和的沟通力,丰富的文化背景,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当然,也可以去当一名政客,作家写出的作品可以影响读者,但只会有一小部分真正深受感染。如果成为一名政客,才可以将个人思想和立场付诸实践,后者才可以使得小老百姓受惠。但人毕竟不是完美的,当好一个知名的作家已经不容易了。
百年思索读后感(二)
早晨下了大雪。
似乎,这个冬天特别的漫长,观察了一个冬天太阳的角度,看着太阳入射角慢慢变大(虽然这里的冬天因为严重的依赖于煤炭取暖造成空气污染大部分时间看不到太阳),直到太阳高过了傍边的那幢大厦,但这天气也似乎没有热起来的的味道----太阳先生似乎是在南半球亦或是是华西南做工太多,在我们这里似乎没了力气。
中午天晴了,出到城外去,是来不及了。在网上转悠转悠吧,确切的说是在搜狐和新浪上看看吧,虽然这里还可以访问人民网和新华网,但那里似乎没有吸引人的的东西,而且两个网站很多的内容有很多的交集;到新浪和搜狐,更确切的说是限定在博客栏目,因为其他的栏目,尤其是新闻栏目和新华网也似乎都是同一个采编,最多是多了一个娱乐及八卦编辑,不看也罢。
新闻,我是很少看的,除了当年,没错,是当年我在google新闻频道搜索某个关键词的新闻之外,其他新闻一律是不主动去看的,CCTV也好,当地小报也好。重要的新闻,不看,它自然会跑到我的耳朵里,比如今天的波兰空-难悲剧,不是看到的,而是听到的,对,重要的新闻一般都是听到的而不是看到的;比如当年的911,还没到办公室,还没打开电脑,在电梯里就听到了;再比如去年这里的动--乱,刚到家,还没有开电视,朋友打电话传来了动--乱的消息,急忙打开电视压根没有这那件事的新闻,再打开收音机,同样也没有。嗯,对了,主流媒体,都不播放主流新闻,哪怕这个新闻关乎人命,可以让更多的人早回家,避免更大伤亡,它也不会播放,喔,对了,关乎草民性命的新闻都不是主流新闻,既然不是主流新闻,他们不会播的。既然这样,作为草民的咱就不去看没有咱草民新闻的主流媒体,咱看草根媒体。
这个叫做‘草根’的,村上春树叫蛋,都挺形象,都可以随意烧掉或砸碎的东东,‘鸡蛋’,没错,就是那个前几天转过的村上的那篇发言,对应的还有个墙壁;草根,对应的还有个‘管理舞台的人’。那些墙壁,那些舞台,它们当然不是天然就存在的,应该都是人搭建起来的,是掌握权力的人搭建起来的。但这些掌握权力的人的权力不是世袭的,也是从草民开始一步步登上权力的塔顶的,它们何以对自己熟悉的草民或者曾经熟悉的草民如此漠视?难道它们忘了它们曾经是草民?难道它们以为它们生而就是贵族?我想它们真是忘了,或者至少是假装忘了,不然,不然不会总是某个官员下台之后,才会有主流媒体敢这样报道‘某某出身贫穷农民世家,早先凭借刻苦取得**,但后来.....’。
是权力本身的问题么?看上去是,刚才溜达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说‘为何高-官多绯闻,因为权力是最好的药’,毛和他的女人们,金和他的女人们,行长和那些女明星们,这些担心伟哥的副作用的‘权力男’,如果没有吞服权力,我想它们还真没有那么强劲的‘精力’。
权力需要制约,需要check and balance,这几天还特意仔细研读了Check and Banlance 的一些历史和原理嗯,很好的想法,选举、民--主,平衡,然后人民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但看到吉尔吉斯一而再再而三的民选的总统被反对派赶下去,反对派当选后,自己又开始贪污,新的反对派又起来造反,国家始终在‘制’,却很难达到‘衡’,也许,摆脱通往奴役之路的难度是超过我们想象的,时间也是漫长的?而且,摆脱,不仅仅是时间的积累、声嘶力竭的呐喊,还需要全民素养的提高?尤其是有可能成为墙壁的人、搭建舞台的人的素养?否则即使将来我们有通道成为墙壁、掌管舞台,如果有鸡蛋或更小的鹌鹑蛋胆敢碰我这墙壁,草民或刁民胆敢在我的舞台上肆意表演,我们也会去砸碎鸡蛋,拉闸关灯,放狗咬人,然后狗过天晴,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当我们当年没有呐喊过一样。
百年思索读后感(三)
把论文交了以后,我就开始看这本书了,想写读后感啊,可是没有完事的一大块时间来写,所以只能分割开来一部分一部分慢慢地写了。
我从来没有系统地读过书,每有空闲只知道自己要读书却不知道读什么书。每一次拿的书总会有许多莫名的巧合和因缘。这一次我喜欢上了这种因缘,因为随手拿到的是龙应台的书。以前也曾听说过她的那本有名的写给儿子的书,有名气的书多着呢,都没时间去看。
这是一本散文集,我喜欢极了里面写生活的文字第七辑“我”,温柔极了,看着看着自己觉得好舒服,好美丽的景象,畅快的阅读。看着看着我也想去过作者那样的生活,有着她一样的世界,一样的温馨恬然。她对于花儿、草儿的景象描述比田园画还要甜美,比轻音乐还祥和。软枝黄蝉,“几朵花蕾像细小的海螺似的层层窝卷着,只有一朵盛开着。不必伸出手,我也知道那花瓣的质感类似最柔软的金丝绒布;花瓣的蒂处呈深杯型,里头刚好容得下三只最肥胖的蜜蜂。药的淡淡香味,闭着眼,给我一百种花我都喊得出:这个,这个就是软枝黄蝉。”天哪,我知道文字的力量很大,但是我真的好想一直都在那朵花的世界里。辑七共有五篇文章:大山大河大海、软枝黄蝉、南部来的女孩、彼黍离离、迷阳,是荆棘。
时隔一周,终于把时间腾出来写读后感了,刚才的《我的人生感悟》花了两个小时,真不知道这个要花多长时间。但我好感谢这段工作没有定,但杂事又不多的日子,我写的东西越来越多,而且都是有感而发,有时自恋地想,自己是不是变成熟了,真的开始有记忆有变化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最能激励我的莫过于序文《在迷宫中仰望星斗——政治人的人文素养》。这篇文章是一篇发言稿,讲的很好,很清晰明朗,很有条理,很有深度,而且指出我们大多数的硬伤,让我明白接下来,我的任务很重,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了。文章共三个主题文、史、哲。
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文学最重要的功能在于“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我们是当局者迷,作家向我们展现出艺术的生活状态,当我们成为旁观者时我们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文学就是那湖水折射出我们的原生态,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 “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种吧!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渗出最深刻的悲悯。”
“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感悟。美,也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
哲学——迷宫中望见星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处境,当然是一个迷宫,充满了迷惘和”“愿为原始,所以深刻而巨大。”
史学——沙漠玫瑰的开放。以前听沙漠玫瑰的故事都是歌颂生命力的顽强等。我相信龙应台的人品,她应该是一个诚实的人,她应该是那个真正养过沙漠玫瑰的人,而不是看到寓言小说而找来充当证据的。我们看到的很多现象是本身定在的那一刻,是孤立;历史则向我们展示所看到现象的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如果不知道起点在哪里,即便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也不会使人震惊。
“我们从小所谓西方文化誻开放的、民主的、讲究个人价值反抗权威的文化,都说西方是自由主义文化,用自己的脑子去研究一下欧洲史以后,你就大吃一惊:哪有这回事?西方文艺复兴之前是一回事,文艺复兴后又是另一回事;启蒙主义之前是一回事,启蒙主义之后又是另一回事。然后你也相信过,什么叫中国,什么叫中国国情,你用自己的脑子研究一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咦,这也是一个半真半假的陈述。中国专制的吗?朱元璋之前的中国和朱元墇之后的中国又不是一回事的;……”
“对历史的探索势必要迫使你回头去重读原典,用你现在比较成熟的、参考系比较广的眼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龙应台百年思索的读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37765.html
- 上一篇:读传统文化读后感
- 下一篇:读《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