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教养的迷思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09:11:00 网站:公文素材库

  《教养的迷思》是茱蒂。哈里斯所写的一本书,这是本非常有趣的书。主要内容写的是父母的教养能不能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教养的迷思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教养的迷思读后感

  关于教养,自然是要回到人之初。性本善性本恶在中国争论两千年,养不教父之过,在国人心目中虽然不是铁律,大致也是认可父母的教养作用。

  西方来说,洛克的“白板论”盛极一时,但是白板本身也是假设。人生来白板一块,好坏完全依赖后天,洛克是政治哲学家,这个假设奠定了美国《独立宣言》所谓的“人人生而平等”,这个政治正确的理论,如今看来并不成立!生物学的各种证据证明人类并非生来大脑空空,不是blank slate。从进化论,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类一出生,就是带有某种“操作系统”的功能,才能够后天习得一些东西。科学是个很讨厌的东西,经常推翻过去千百年的所谓经验。行为遗传学第一法则否定了白板论。当然也不赞成我国的所谓性本善,毕竟有天生恶童这样的先例。

  美国焦虑的家长,跟我们其实一样。

  美国的过去正在成为今日的中国,我们今日那种焦虑的父母,曾经在美国也有过,社会到某个阶段的产物。事实上,既不存在完美的父母,教科书意义的好父母,都是几乎不可企及的目标,如果以此为方向,家长不焦虑才怪,追逐一个可望不可即的目标,虽然有那么点儿励志,但是十几年如此,焦虑成病,父母难免成祸害。

  看完这本书,能否对抚养孩子有实际的意义?我不清楚。人生是一场冒险,要为一个孩子担起指导人生的责任更是风险巨大。所有的育儿理论,甚至是成人生活手册,其实都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无法作为绝对遵循的金科玉律。至于运用本书的理论,为人父母者最可能需要做的,是让自己身处一个好的团体,为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团体。

  篇二:教养的迷思读后感

  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朱迪斯·哈里斯用众多的证据证明,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

  换句话说,双亲并不能教导孩子社会化,儿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专家们都是错的!

  为什么移民的第二代说话口音是和同辈人相同,而不是和他们的父母相同?

  在英国的早期上流社会,许多男孩生命中的前八年是和保姆在一起,接下来的十年是在寄宿学校生活,结果,言行举止还是和他们的父亲相似?

  “教养的假设”不能解释这些现象,但是哈里斯可以。

  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朱迪斯哈里斯用众多的证据证明,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

  换句话说,双亲并不能教导孩子社会化,儿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专家们都是错的!

  为什么移民的第二代说话口音是和同辈人相同,而不是和他们的父母相同?

  在英国的早期上流社会,许多男孩生命中的前八年是和保姆在一起,接下来的十年是在寄宿学校生活,结果,言行举止还是和他们的父亲相似?

  “教养的假设”不能解释这些现象,但是哈里斯可以。

  斯蒂芬平克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并预测它将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哈里斯提出的理论,将改变为人父母既有的形象。同时,哈里斯也对父母们提出了忠告:你什么可以做,什么无法做到。同时也将父母从“不能培育出自信、快乐、举止得宜的孩子”的罪恶深渊中解救出来。

  我希望大家读完这本书,能够让抚养孩子这件事变得容易一些,让家长的压力小一点!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养的迷思读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3827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