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中国近代史随笔2000字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近代史随笔2000字【摘要】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每当揭开中国近现代史,就不可能不面对李鸿章及其所代表的晚清政府。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个人和民族的悲哀。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国之大器,百年不遇。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风云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字】 李鸿章 清政府 洋务运动 【正文】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晋封一等肃毅侯,谥文忠,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末重臣,同时是将领兼外交官,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与曾国潘、左宗堂、张之洞并称为清朝四大要丞。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弱国之相的苦衷
十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后,清政府在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已失去最后一支经制军主力。上海正面临着太平军的威胁,李鸿章欣然应命,于是开始招募和组建淮军。李鸿章的淮军抵达上海时,正直太平军第二次大举进攻。淮军于当年下半年独立进行了虹桥、北新泾和四江口三次恶战,李鸿章亲临前线指挥,成功守住了上海,顿时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
李鸿章镇压太平军,维护了封建统治,被看作是他人生留下的挥之不去的污点。但是,他身为一个清政府的官员,所做之事乃本职,他能怎么办?
自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李鸿章被封为一等肃毅伯,李鸿章开始步入他人生的高峰期。1874年,改授文华殿大学士。在清朝,文华殿大学士相当 于丞相,是内阁首辅。李鸿章可谓士当朝最年轻的要臣。然而“能者多劳”,李鸿章除却一身荣恩后,剩下的就只是一个忙忙碌碌、劳心劳力、却受尽责骂的背影。
清廷的首辅大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义不容辞的为清廷担负起与洋人打交道的重任。李鸿章奉命接手“天津教案”时,曾国藩问李鸿章:“你准备如何与洋人交涉”李鸿章说:“与洋人打交道,我首先要同其打“痞子腔”。所谓“痞子腔”就是“往顾左右而言他”,就是“说话不算话”,就是偷梁换柱、暗度陈仓。这是典型的弱国外交手段。正面交战不敌,只好虚与委蛇,以谎言对谎言,以欺骗对欺骗,已乔装好客对虚伪的友谊。其实,这样的手段对于李鸿章来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以此为基础,李鸿章斡旋于几个大国之间。
然而,“弱国无外交”。李鸿章接到手的外交任务,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注定了会被千夫所指,万人唾骂,天津教案、秘鲁换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李鸿章被推上清廷这艘破败龙船的船头,直面着呼啸的狂风暴雨,默
默为清廷承受着一切责骂,无论是清廷将他推向前方的信任,还是国人的谩骂唾弃,都化作利刃一刀刀割在这个渴望“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治世能臣”的人的心上。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当他的每一次“出场”都招来耻辱和责难时,那种“人情最难堪之事”对他的重压时别人难以想象的。直至1901年,一生颠簸劳累,身心焦虑疲惫、痛苦不堪的李鸿章走到了人生的尽头。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八国签订啦《辛丑条约》,那文件上虚弱无力、辛酸悲苦的三个字,成了他的催命符。
因为以李鸿章为主体的清末外交上的失败,人们毫不犹豫的将他钉在了“卖国误国”的耻辱柱上。
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
李鸿章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首脑和旗帜。
无论是日吞琉球,还是法占越南,李鸿章都深切意识到,列强的威胁来自海上。他开始提出“海防论”,积极倡议建立近代化的海军。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系统提出以定购铁甲舰、组建北、东、南三洋舰队的设想,并辅以沿海陆防,形成了中国近代海防战略。中法战争后,鉴于福建船政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清政府决定“大治水师”,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利用这个机会,北洋水师建设成军。
还在与太平军作战的时候,李鸿章就显露出他与大清国所有官员的不同之处: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国内的经济活动有极大的兴趣。最初的动机是他组建的淮军需要银两购买武器。当淮军在两岸布满太平军营垒的水道上成功地进行了大穿越进至上海,从而一举扫平了长江下游的太平军后,李鸿章利用上海富绅的银两引进洋人的机器设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
创办近代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李鸿章曾写有一份描绘蒸汽动力运转的奏折,无异于100年前的一篇科普文章: 镟木、打眼、绞镙旋、铸弹诸机器,皆绾于汽炉,中盛水而下炽炭,水沸气满,开窍由铜喉达入气筒,筒中络一铁柱,随气升降俯仰,拔动铁轮,轮绾皮带,系绕轴心,彼此连缀,轮转则带旋,带旋则机动,仅资人力以发纵,不靠人力之运动。在几乎没人知道世界上有蒸汽机的大清国里,头上是顶戴花翎、脑后依然拖着辫子的李鸿章,能够如此细致地观察蒸汽机的运转原理,这着实令人惊叹。
大清中叶以后,由于京杭运河淤塞,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轮船招商局”。 而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大清国朝野上下无不惊慌失措,以为“电报之设,深入地下,横冲直撞,四通八达,地脉既绝??”李鸿章也不允许洋人从香港铺设来的海底电缆上岸。于是,时隔不久,由他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间开通了。由于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等。有曾国藩和李鸿章共同创造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不但促进了没落王朝的工业化,而且为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政府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资金。
洋务运动是时代的产物,是对外国殖民侵略和世界现代化浪潮冲击所作出的积极回应,是近代中西文化撞击和交融的初步结果。但是,他力图排除西方的“政治文明”即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只热衷于引进西方“物质文明”即近代军工技术,显然不能使中国摆脱传统的农业社会,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但毕竟使封建体制发生裂痕,催生了中国的资本主义,从而使中国社会在传统向近代转轨的路途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对李鸿章的评价和总结
古今历史人物对李鸿章的评价多种多样,褒贬不一。
“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 ----孙中山 “水浅而舟大也” ------ 毛泽东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李鸿章自己也评价自己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参考文献: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百度文库《李鸿章》。
3赵焰《晚清有个李鸿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 《李文忠公全集》
5.《清史稿》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中国近代史随笔2000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47566.html
- 上一篇:亲子共读随笔怎么写
- 下一篇:大班保育老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