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在老师和父母的督促下我们完成了所谓的“人生目标”----考入大学,但进入大学才明白,这只是人生的开始;而今,在这段人生奏鸣曲接近尾声之时,我们回首这段岁月,问问自我:这四年过得还满意吗?
大一入学时,班里开过一个班会,班会主题是“下个七年你是谁?”同学们纷纷写下自我七年后的目标:第二个马云、全球旅行、年薪十万。。。。。四年过去了,当初激情澎湃立下的誓言,这天又完成到哪一步了呢?是否当初的目标依然在坚守?是否当初的热情仍在继续?
四年来,有的同学大一便下定决心考研,为了完成自我四年后的梦想,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学霸,为自我将来继续深造打下知识根基;有的同学选取周末兼职,尽管薪水很少,但为自我将来开启更广阔的职场天地;有的同学选取在各种社团组织中崭露头角,为毕业求职提升自身软实力(softpower)。。。。。。
四年来,还有一些同学,同样拥有远大志向,渴望一份光辉的未来。但是,大一过得浑浑噩噩,大二也在稀里糊涂中度过。每一天醒来都在告诫自我要努力奋斗,但是每一天过去之时都好像一事无成,看各种励志成功学书籍,里边说要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就能够到达目标,可总是做不到。
而茫茫人海中的你,又属于哪一类人呢?
1、
大学是人生的奏鸣曲,是我们的缓冲期
小L目前正在南京某大学读大一,昨日和他聊天时,他向我抱怨:哥,我当初费尽心思考入大学,但到了大学之后却发现一点意思都没有,整天没有动力,不明白自我能够做点什么,未来的目标又在哪里。。。。。。
小L的问题再次让我陷入了沉思,其实这一问题我在大一大二想了无数遍。当我们沿着父母和老师给我们指向和铺定的共同道路,努力考入大学,却失去了生活的本来目标。当“上大学”变成人生逆袭的必要条件,有几个人思考过自我究竟喜欢什么?人生到底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
大学并不是人生目标的完成和终结。相反,它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我们正式踏入社会前,给我们一段时光缓冲,让我们慢慢认清自我。为了顺应考试的“潮流”和满足父母的期望,大多数的我们忽略了真实的自我。
同时,再加上大学教育与实际脱节、高校扩招、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本已迷茫的我们应对掺水、走过场的大学教育,更加重了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半类似小L的同学四年下来,都会觉得“我的大学,被狗吃了!”
2、
我们都需要有打破生活僵局的勇气
来自美国的林登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他最开始上的美国社区大学,毕业后自我开了一家小公司,每一天开着一辆破烂的机动车接些清洁低碳的零活。
一天,他在给一个客户清洁地毯时,这个客户看他背着四十多公斤重的机器走来走去,问他:“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他听到后,顿了顿,一遍工作,一遍思考:他突然发现,每一天累死累活的工作只是自我迫不得已的谋生手段,并不是自我想要的生活。他突然下决心要做出一些改变。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80年代逐步开放的中国。在家人的极力反对下,他不仅仅学了当时冷门的汉语,而且决定要到中国留学。就在1984年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机缘巧合参演了电影《他来自太平洋》----成为第一个在中国电影中担任主角的外国人。
林登回忆道:“中国让我有了另一种生活,如果不是中国,我可能还是那个背着笨重的机器,做着廉价的蓝领工作,永远也不会离开美国。”
之后,林登游历中国数十个城镇,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在大理喜洲定居,并建立了“喜林苑客栈”,实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商业的完美融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经过精心打理,“喜林苑”成为享誉全球的国际文化交流会所,tripadvisor最佳酒店。
温水煮青蛙的道理大家都懂,在消沉堕落的大学环境中,我们就像温水中的青蛙,在看似舒适的生活中优哉游哉,直到跌入无底深渊。我们很多人不曾问过自我,这是自我想要的生活吗?对自我此刻的大学生活满意吗?不管满不满意,都将继续自我的生活,义无反顾,毫不回头!
所谓的无意识盲从和生活的选取性失明也就是这样吧。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大学生活都如一部电影,而我们即是电影的导演,又是剧中的主角,当我们认为这部电影无论从情节、视角还是构思上都不尽如人意,甚至觉得这TM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烂片时,我们何不去做些改变呢?
那么如何去改变?怎样去改变?请关注下期推送“做一块激起浪花的石头”
木木不掉线:你对四年大学生活满意吗?如果如果你对大学生活有自我的看法,欢迎在后台留言,小编会实时分享给大家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你对你的大学生活满意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49854.html
- 上一篇:有一个地方叫家
- 下一篇:珍惜人间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