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上海老城徒步游,很是激动。黎明即起,吃过早饭,时间尚早,手捧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有些心不在焉,仿佛要赴约会,心里充盈着无限憧憬和期待。
乘坐公交,换乘地铁,按时来到集合地点,十几个人已经静静地等候在那里,一个小姑娘递过一支康乃馨,我好奇地问,是防伪标志吗?她笑了笑,说,不是,我开花店,顺便给大家带几支过来,图个喜庆。于是,团队里每一个人便都有了一支象征热情、魅力、亲情、思念、心灵相通的鲜花。只一瞬间,陌生感就烟消云散,20多个徒步者立刻变成温暖彼此的家人。
据说城市漫步者的同路人是卢梭,他以一部经典著作《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影响世界,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颠覆性改变。《城市漫步为什么流行?》一文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从居所逐渐演化成风景,人从市民变成城市观光者”。
的确如此,越来越多的背包客成为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他们在城市中游荡、漫步、拍照、采访、游学,或独行或结伴,出入名人故居,寻觅老城故事,追溯城市历史,以期深度了解久居却未必熟悉的城市,或者去别人待腻的地方寻找新的风景。
本次徒步活动主题:了解老城厢文化。主要景点:三山会馆,上海民政博物馆,清心堂,大南门邮政所,龙门书院旧址,文庙。全程约3。3km。
三山会馆(中山南路1551号)始建于清宣统元年,由福建旅沪水果商人集资兴建,是沪上唯一保存完好对外开放的晚清会馆建筑,也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唯一保存下来的红色遗址。整栋建筑具有典型的闽南风格,清水红砖风火墙,青砖砖雕门楼,气派又考究。会馆为二层四合院,一座古戏台坐北朝南,精巧别致,两侧有东西厢房,专为尊贵商贾看戏之用,戏台正中有“异曲同工”大匾,顶上是工艺精湛的喇叭形藻井。戏台对面大殿供奉着妈祖像,为汉白玉雕像,看来,唱戏主要目的是膜拜、感恩这位航海女神,而那些在厢房听戏的富商巨贾只是蹭戏而已。此刻,二层(包括厢房在内)分别设立上海会馆史陈列馆,旧城故事展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史料展,站在会馆二层小露台,能够远眺世博会生活馆。一层则是改革开放40年交通发展收藏展。听领队介绍,目前上海有500多家主题博物馆,全部免费对外开放。
上海会馆公所是老城厢一大特色,从兴起、繁荣至衰败历经3个多世纪,鼎盛时期达400余座,是上海移民城市、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商船会馆、潮惠会馆、三山会馆、四明公所等在上海经济活动中曾产生很大影响,在医疗和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辛亥革命爆发,会馆进取募捐。人民路尚存四明公所遗址。
出三山会馆,经南车站路能够看到马路对面的蓬莱公园,诗意且浪漫,右拐至国货路,风景迥异,印象深刻的是路边墙内镶嵌的铁皮箱——“粪便收集处”,这大概就是老城厢居民逼仄的居住条件的真实写照。
穿过国货路,经过普育西路,漫步林荫道,就到了上海公益新天地院内的上海民政博物馆。
上海民政博物馆是国内首家民政行业综合性博物馆,1925年在原上海儿童福利院旧址修建。展馆介绍了历朝历代赈灾、养老、育婴、恤贫、济孤的传统。以时间为序,用3个单元简洁勾勒上海民政发展轨迹,以12个民政业务专题,重点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民政工作大事要事。
在诸多珍贵的实物展品中,那些具有时代烙印的房产证、军人证,军属证,还有民国以来的结婚证书、结婚照最引人注目,能够激起参观者内心的波澜,唤醒人们深沉的历史记忆。上海高龄老人的洗浴优待证则反映了上海民政工作的人性化。
清心堂创办于1860年,由美国北长老会差会的传教士设立,迄今已经有158年历史。正值圣诞前夕,信徒子女唱诗班正在教堂排练,静静聆听,不禁被天使们澄澈纯美的声线所打动,顿感灵魂安宁,心如止水。一位年长的教徒说,明后两天,晚上都有圣诞音乐崇拜,不禁对想象中的圣诞场面产生了许多遐想。
出教堂,沿跨龙路向北,能够看见类似教堂模样的大南门邮政所(1920年在上海电话局南市总局旧址修建),新古典风格,三层立应对称,中轴顶部方形基座,穹顶,正面有一大钟,在冬日枯树的衬托下,颇有几分沧桑,而因其功能独特,在历史上以往发挥过巨大作用。
经光启南路、黄家路到尚文路,一座灰色牌楼鹤立鸡群,玄黑色四角飞檐的屋顶异常醒目,灰白色外墙中间开一扇朱红木排窗,充满浓郁的书卷气,红窗上方清晰地标识“1935”,下方是繁体朱刻“龙门村”,这就是龙门书院旧址,龙门村即于1935年在其旧址兴建。
龙门书院创办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也是上海中学的发源地,是上海开埠以来最早的官办新学,与蕊珠、敬业、梅溪合称4大书院,对上海文教事业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坐落在老西门街道,曾被人称作今日上海之“源”,未来上海之“根”。据说,解放前三根金条才能买下龙门村的一幢房子,而此刻大有“养在深闺人不识”的遗憾。
紧邻龙门村,是一排低矮的小平房,屋顶有小窗,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阁楼,不时有小猫在瓦片上穿行。铁皮烟囱弯曲着伸向屋顶,大概用于取暖或做饭。
出尚义路,拐入学前街,有一些老式弄堂如敬乐坊,电线网线纵横交错,弄堂墙上设有大块黑板,用于宣传或通知,二楼窗户上伸出的杆子,晾晒着各种衣物。出了学前街,走几步能够看到檐牙高啄的魁星阁掩映在参天古树之中,学门、棂星门临街而建,这就是历史久远的文庙。文庙位于文庙路215号,被学宫街、梦花街、老道前街环绕,单从街名就能够咂摸出一点历史况味。每个周日文庙都有旧书展,门票只需1块钱。
大成殿的庭院,摆满了各种品类的图书,林林总总无所不包,参观者购书者络绎不绝。大成殿门前悬万世师表匾额,殿前有拱手而立的孔子铜像,在那里设旧书书市,不禁让人生出诸多感慨。
出了文庙,已是正午,向一位长者询问大富贵酒楼,老人热心给我们指路,随后就攀谈起来,他是华东师大退休教师,已届8旬,一向在那里居住,熟悉老城厢的历史变迁,采访得知,中华路以前叫环城路,与人民路围成环城圆形路,是旧上海城墙拆除后修建的,也是识别上海旧城厢界线的一个标志。以前城内为公共租界。上海旧县城城门仪凤门就在今日的复兴东路中华路西口,民间俗称老西门。
根据老人的指点,从文庙向西出“文昌物华”牌楼,右拐百十米就到了大富贵酒楼中华路总店(中华路1409号)。
大富贵酒楼创立于光绪7年,是沪上历史最久、名气最响的徽帮菜馆,因其菜品精致价位亲民,吸引了众多食客,店里几乎座无虚席,生煎、小笼包、馄饨,都是老上海几代人的味觉记忆,我想,品尝过家乡美食的老上海,无论身处何处,只要想起这些美食,就必须会从舌尖到心头氤氲出浓浓的乡愁。
上海老城厢是上海历史的发祥地。北宋时期,出现了上海早期的居民聚落和官方机构——上海务。南宋时期构成市镇。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立上海县,从此成为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1843年开埠,逐渐将中外贸易中心从广州移到上海。
老城厢历史悠久,每一条街巷弄堂都弥漫着深沉的文化气息,也洋溢着浓郁的民间烟火味,而每一条巷口每一个窗台都一向在絮絮叨叨倾诉着光阴故事,从未停歇。这些日渐斑驳的故事不断被历史浸润,被时光磨洗,就如同一位繁华褪尽的贵夫人,端坐暮色中,应对一个个匆匆过客,寂寞地回味着过往,顾影自怜,唏嘘慨叹。
期待有更多机会,为她们抖落历史的风尘,撩开朦胧的面纱。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上海老城徒步游》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54023.html
- 上一篇:热爱音乐的我
- 下一篇:总结让你变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