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人性的本质——围城读后感1800字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我记忆当中读得最快的一本书了,我想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我一开始只是纯粹地将《围城》这本书当做是一本爱情小说来欣赏的,看着方鸿渐最先在回国的船上与鲍小姐的那短暂的只因寂寞的心而在一起的日子,看着方鸿渐到上海后与女博士苏文纨的“爱情”纠葛,看着方鸿渐对单纯乖巧的唐晓芙的爱慕之情,和最终方鸿渐与孙柔嘉的结合与分裂。但是在读完全书之后,我经过仔细地思考,发现其实这部小说并非只是我眼中的一部纯粹的爱情小说,钱钟书先生更希望通过这部小说来反映那个时代的某些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理的变迁。这些某些知识分子其实并不属于那个时代先进的知识分子的行列,当抗战烽烟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们大都置身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风暴之外,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继在湖南一个僻远的乡镇,围绕着生活、职业和婚姻恋爱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场勾心斗角的倾轧和角逐。钱钟书先生在这部小说中用自己幽默的文笔来讽刺当时那个虚伪的时代风气,那一个令人想要逃脱的围城。
“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这是小说第三章中的一句话。其实生活就是一座围城,在这座围城当中,人们永远逃不出这无情无尽的的压力与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利益纠葛一直都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们四周,令人窒息得想要逃离,但是我们每个人却又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职场、情场上的的勾心斗角在小说《围城》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男主人公方鸿渐的爱情一直都不顺利,他从一开始对婚姻的向往,到最终的绝望,他经历了太多。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这些个女人让方鸿渐经历了爱情与婚姻。他曾经向往婚姻这座感情的围城,但是当他住进去之后他才发现与他想象的相去甚远。方鸿渐与孙柔嘉的结合,其实从一开始便是一个预谋好的陷阱,心思缜密,心计繁多的孙柔嘉让方鸿渐一步步落入她的圈套。婚后,两个人的矛盾不断加深,种种现实情况让他们两个人发生一次又一次的争吵。这种争吵在返沪途中还较为单纯,定居上海后,由于双方家庭和亲族的介入,矛盾更复杂了。在婆媳、翁婿、妯娌、亲朋、乃至主仆之间,一度曾发生了一系列龃龉和纠纷。最后,方、孙的矛盾终因前者辞去报馆资料室主任而面临再次失业时激化了,方鸿渐刚刚建立起来的新家解体,他冲出这个婚姻的“围城”。
在职场生涯中,方鸿渐也是一路坎坷。留学归来后,先是在名誉上的丈人家的银行里办事,最终因与丈母闹矛盾,被丈人解雇。在这之后,他便去到三闾大学担任教授。在三闾大学中,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明争暗斗。自校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至还有家属,都卷入了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人事纠纷。一些学者文士粉墨登场,他们之中有李梅亭那样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公文素材库(m.bsmz.net)也有韩学愈那样外形木讷、内心龌龊、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年那样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也有汪处厚那样依附官僚、谋取职位、意在结党自固,终于自蹈覆辙的阿木林;有陆子潇、顾尔谦那样一心攀龙附凤、专事吹拍、浅薄猥琐的势利小人,也有范懿、汪太太那样虽然混迹学府,却只在情场上显露头角、推波助澜的名门女士。总之,活跃在这“新儒林”里的各色人等,虽然用不着再把八股文当做敲门砖,却都扯起一面自认为是最漂亮的旗帜,将真面目掩盖起来,施出周身解数去追求新的晋身之阶,仿佛自然界的动物蒙上保护色,追求自身的发展一样。自然,他们之中也还有没耗尽两肩正气的某些较好的人物,如虽则荒唐、孟浪,到底还有一些责任感的方鸿渐、赵辛楣,娇弱深沉、很有心计的孙柔嘉等等。这些人物,或像方鸿渐,不失为“可造之才”,或像赵辛楣,终竟有一技之长;或像孙柔嘉,是思虑周密、深藏韬略的女中强者。他们在好的社会里,完全有可能发展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但在那些乌烟瘴气的环境里,由于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让社会的惰力抵消掉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逐渐被淹没。
小说总体是围绕男主人公方鸿渐所经历的种种来写的,在我看来,虽然方鸿渐有一定的责任感,但是他仍然是一个被动的、无能的、意志不坚定的、经不住诱惑的人,虽然社会的因素对其的失败产生了影响,但是他自身的缺点也是造成他是一个失败者的重大原因。在读《围城》的时候,我有时会莫名地为他的懦弱无能感到焦急,感到生气。
其实,要说分析《围城》所要表达的主题,我并不能很专业地去探究讲述,但是“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只能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简单地文字表达出来,并从中感受钱钟书先生嬉笑怒骂的幽默。
作者:杨晓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社会与人性的本质——《围城》读后感1800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56612.html
- 下一篇:《凝眸人生》读后感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