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富贵不能淫》读后感心得体会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的这些话,使用排比的修辞,语气强烈,铿锵有力,催人奋进。这些句子,看似普通无奇,其实蕴涵着“大丈夫”的处事原则,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古代重男轻女,男子的处事原则常常被人们重视。时至今天,男女平等。我想:只要能践行上述原则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能被称之为“大丈夫”了。所以,这里的“大丈夫”,可以看成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人。
如此对道德情操高尚人的定义,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认同、继承、传扬。古代和近现代历史上的一批批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英勇斗争,坚守理想信念和道德原则,他们是了不起的“大丈夫”啊!那么,具有这种思想的普通人,不也是“大丈夫”吗?
孟子认为:“大丈夫”富贵,思想不迷惑;贫贱,气节不动摇;威武,意志不屈服。时时处处坚守“仁、礼、义”。即富贵时,依然坚守仁德;贫贱时,依然讲求礼节;威武时,依然追求大义。这是“大丈夫”的处事原则、标准和底线。
怎么做呢?“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孟子用雄辩有力、汪洋恣肆的语言,排比的句式,辩证的思维,再次论证了“大丈夫”入世时的人生际遇。“居天下之广居”就是有仁德,“立天下之正位”就是守礼节,“行天下之大道”就是讲信义。三个句子中出现了三个“天下”,这说明“大丈夫”应该把天下、苍生装在心中,胸怀大志。如此的修身养性,德行实在高洁。
“大丈夫”仍需宠辱不惊,穷达有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就是说,“大丈夫”实现志向的时候,与老百姓一起遵循正道而行。即为百姓的根本利益着想,为民谋福祉。不能实现志向,独自走自己的道路,不拖累百姓。也就是孟子宣称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顾天下”。“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要有民本思想,心怀天下,情系苍生。如此的人生际遇,品格实在美好。
我们应该秉持孟子的“大丈夫”原则,做一个品德高尚,胸怀天下,关心黎民百姓,有远大理想的人。少些功利和斤斤计较,多些奉献和公而忘私。更不应该像景春那样,公文素材库(m.bsmz.net)利欲熏心,眼红“公孙衍、张仪”之流。景春认为:公孙衍们“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利滔天,百姓畏惧就是“大丈夫”。其实,他们把顺从君王作为自己处事原则,自己做事则无原则,无底线,无人格。这哪是“大丈夫”之道?实则“妾妇之道也”。
公孙衍之流为君主私利、个人私心而不择手段,心中全没有家国情怀,没有黎民苍生。他们虽身居高位,叱咤风云,威震一时,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用不完的人脉关系,虽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令人望而生畏,但格局如此狭小,目光如此短浅,只有功利,没有天下苍生和仁爱之心,又有何用?所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所以“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对于公孙衍之流的功利之心,做事无原则,没有人格尊严,孟子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孟子以小事例喻大道理,小事讲述得生动形象,道理阐释得浅显易懂。他雄辩的口才,汪洋恣肆的文笔,着实令人扼腕赞叹。虽然他的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不能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但他的民本意识仍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闪光,为人们所称道和敬仰。
心怀仁德,情系百姓。这是孟子的政治理想,也说明了孟子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敢于担当的家国使命感,也显示了儒家亚圣广阔的胸怀。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
当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以武力而称雄,孟子的思想不被采纳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但是,他的“大丈夫思想”仍有现实意义,这种思想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理想和信仰而奋斗不息。而这些仁人志士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因为他们为我们这个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郑标工作室李帮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富贵不能淫》读后感心得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56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