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建党97周年,我们需要学习梁家河写心得,你写好了吗?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2018年纪念建党97周年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2018年6月30日至7月1日,根据局里统一安排,我与局40多名党员干部赴延安参加了红色教育培训班,两天的活动安排紧凑有序,深深的触动了每位党员的心灵,尤其是30日下午局领导带领大家徒步5公里梁家河参观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当年在梁家河“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梁家河村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今天的梁家河与48年前的村落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中是一条小河,沿河道两岸的黄土崖边狭长零星住着村民,土窑洞三间一处,五间一院零散地镶嵌在小河两岸,在陕北黄土高原上别有一番景致。培训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习总书记在这村子生活的7年发生的一系列有趣感人的事件,还带领我们参观了建于2012年的梁家河村史馆(原梁家河村小学旧址),梁家河村史馆以尊重历史的态度再度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梁家河村的发展历程,听着解说员的讲解,我的脑海也似乎跟着闪现出北京知青当年梁家河插队时的场景,他们充满着激情,在艰苦的岁月里保持着一颗炽热的心。改革开放后梁家河村在当地国家富民政策指引下,勇于奋斗,勇于创新,终于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人民安居乐业,一片祥和,这里记载了知青们艰苦奋斗的激情岁月,也记载了梁家河村发展历程。在上世纪60年代末,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北京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梁家河村落户插队。他们克服种种困难、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磨练的事迹被当地人们所传颂。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当年他们生活的条件十分艰苦,在那个年代群众的最大生活来源就是农田,而这里地势陡峭,农田稀少,这也就意味着农民吃不饱肚子,他们也得饿肚子。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们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植树造林修通了道路,还开办了铁业社、磨面房、代销店,成立了缝纫组,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和全省第一个沼气村,他们的先进事迹被人们传为佳话。1975年10月7日的中午,习近平作为最后一个离开梁家河的北京知青,告别了生活七年的村子,全村人不论男女老幼都来送行,很多村民都哭了,当时习主席也哭了,边哭边挥手道别,他哽咽着告诉村民们,我还会回来看你们的。村民们舍不得习近平这样的好书记,在梁家河插队七年,与乡亲们在劳动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用自己的质朴与勤劳、智慧和心血换得了民众的真心,被群众推荐去上大学。离开后,他“几回回梦里回延安”,“我的人走了,但是我把我的心留在了这里”。
心中有群众,牵挂着最基层的群众、不忘老百姓的疾苦,是他一以贯之的情怀。2012年,就任总书记当天,他就表明了自己的执政理念:“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之后,他连续三年新年“访贫问苦”,年年走进百姓的田间地头、走向百姓的灶台炕头,声声关切、句句问候,他把温暖和关怀送到了百姓的心坎;珍爱自己的亲人,是情;心里装着百姓,是义。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心中藏。爱家、爱民,这样才能得到家人的支持,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
想想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年代,我们怎么能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不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才会体现出我们的爱国情怀,当下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立足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投机取巧,不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就是对祖国奉献我们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身为一名法律人,当事人便是我们的群众,解除他们的困惑,维护公平正义便是我们为人民服务最好的诠释;法律不是纯粹的科学逻辑,因为我们每天面临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体,仲裁工作的最高境界是一门艺术,除了掌握法律规定,我们要多深入人心,要抽出一点时间与当事人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可以更好地为他们解决问题,正如上大学期间一位老教授所说 “适时去裁判,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待人如亲,心系群众,唯有这样,才能得到当事人的认可和拥护,个人的理想和信念方才实现和升华!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年纪念建党97周年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1047.html
- 上一篇:经理述职报告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