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的存在给大自然添上了亮丽的色彩,也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乐趣,旅行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项,不论是路过还是有意去看,都让这些风景更有意义,你去过哪些名胜古迹?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栖霞山之行散文欣赏。
栖霞的红枫是很有名气的,我去的时候不巧,是11月初,网上也看到,栖霞的红枫应该是11月底最盛,不过,看到当地政府已经从10月中旬就开始了红枫节,想想11月了,红枫纵然不是最盛,也应该可以一观了吧。
栖霞红枫名不虚传,刚走进景区,就看到了很多枫树。不过可惜的是,枫叶红的不多,只是零星点缀。当下暗想,政府未免有点误导游客了,10月中旬就开始了红枫节,那时候有红枫叶吗?不过,像这种红枫节啊,菜花节啊,樱花节啊,琼花节啊什么的,无一不是从很早开始很晚结束,其实,真正值得观赏的也就十天半个月,政府的节总要拉长到至少一个月。为什么?理由很简单,政府搞个什么节,门票价格立即大幅上升,那当然时间越长越划算,只是苦了我们这些相信政府的游客,多花钱不说,还经常被误导。
进了栖霞山就是栖霞寺。栖霞寺据说历史悠久,也是江南名寺,当然,我对佛教史一无所知,不敢妄言。寺庙的结构大同小异,毋庸赘述。不过,我们游览时,正好遇到高僧们在做道场,虽然不懂,但在门口听着抑扬顿挫的诵经声,看着高僧们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的神情,还是感到了一种信仰的力量。我总以为,宗教给人的就是信仰的力量,正是因为信仰,我才会选择从善,大度,宽容,也正是因为我有了这样的宽容,我才淡看世间的纷扰,从而远离俗尘的烦恼。这就是宗教的意义。为什么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今天,很多人明明知道上帝或佛祖已经没有居住的空间了,却仍然执着地选择相信他们的存在,正是因为上帝或佛祖其实就是善的象征。所以,上帝,或者说善,存在于心里,就能在世间破除迷执,得到平安快乐。所以,我对这些忠于信仰而置身世外之人总是尊重的,也乐意在他们的宗教音乐声中洗涤着自己的灵魂。
栖霞寺边是明镜湖,湖如明镜,天光云影共徘徊,湖边枫树林立,如火的红叶倒影镜中,恰如明镜镶了一圈艳丽的边纹。镜中站立着一尊观音,请恕我不敬,在这幅明艳的美景中,我没看到尊严的大士,却看到了一位身材婀娜的美丽女子,正在面对明镜梳妆打扮。观音身后一弯小桥,想想六月时,桥下莲叶田田,风中清香四散,正是观音大士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福祉。
从明镜湖开始上山。栖霞的山路修得很有特点,中间是斜坡,旁边是梯级山路,两种道路相邻相伴,游客可以随心所欲。记得以前我们还讨论过,山路究竟是斜坡省力还是梯级省力,好了,到了栖霞山,不要争论了,你认为哪种省力就走哪条路,厌烦了还可以换条路走。上山到了明征君碑,旁边有人介绍,碑是赑屃所背,碑上方刻着两条蛟龙,下方是六只凤凰,精彩无比,是重要文物。我也凑过去认真看,似乎确实如此,但坦率说,石头上雕刻的龙凤,精美程度不过尔尔,当然也可能是时间长了,风化影响了美观。背着石碑的动物,我也知道是龙的儿子,不是乌龟,但总是记不住这名字,所以一直就叫它大乌龟,确实不太应该。
征君碑向上,路边出现了一个牌坊,似乎是“离奇峰墓园”。我估计可能是公墓,这里山清水秀,怪石奇峰,所以让逝者长眠于此,与自然化为一体。关键是,这名字真好,大巧似拙,“离奇”两字尽得造化神韵。走进一看,我想多了,人家叫高奇峰,是他个人的墓园。哑然而笑。与之相对的是桃花坞,不明白这个名字,桃花可以理解,这里看到不少桃树,但山上与“坞”显然无法联系。而且,在我脑中,桃花坞与唐寅已经密不可分,提到桃花坞,就是那首有名的“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结得桃实换酒钱。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那种洒脱,那种放荡不羁,正是四处飞落的桃花的写照。也许,就是因为高奇峰也是画家,让对面意淫出唐伯虎来?
栖霞山风景颇佳,虽然枫叶尚未全红,但不损山色。山上随处会有小小湖泊,湖边绿色葱茏,山石、林木、云彩、丽日等倒映水中,湖边小憩,感受树木的清香,空气的清新,鸟鸣的清脆,足以让未见到红枫的遗憾一扫而空。从这里开始,我离开了大路,而是直接走了不知方向的小路。因为,山间的景色足以让人流连,就这样漫步山间,已经足矣,不再按图索骥去寻找景点了。也许是因为走了小路,再也看不到游人,天地之间似乎只剩下成荫的林木,而我穿行其间,感觉已经远离了尘俗。这时,我忽然想到了栖霞寺的高僧们,他们是不是经常行走于这样的小道?深山古寺,为什么出世之人喜欢深山中修行,那不是终南捷径,而是实实在在的与自然美景同化,然后心中不再有一丝杂念。偷得浮生半日闲,这种隐士式的生活方式,在现在很多著名的名山大川中已经体会不到了,因为如织的游人早已让远离世俗的心境不复存在,但在这里,在冥无一人的小路上,我感受到了自然最真挚最直接的恩赏。信马由缰的任意行走,正如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正如野渡无人舟自横,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也是在平时旅游时根本无法想象的。那种自由和惬意,即使是深山修行的高僧们,可能也无法达到,因为他们要诵经礼佛。人生,永远是无法达到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但是,可以在某一个时间,感受下这种任意的自由。不知何时,我又走到了一个湖边,一边是湖,一边是山石,已经无路可走,景区就在山石边的湖上搭了木栈道。走在木栈道上,看着水中的倒影,突然感到了惊艳:这是何等的美丽!怪石奇峰,青天白云,绿树红枫,在水中整齐排列,色彩鲜明又规整,我走在栈道上,正如镶在明镜中的一道暗影。清风吹过,波光粼粼,倒影摇曳,宁谧的天地间霎然全部摇动,栈道的倒影也一起摇晃,还有水中的落叶,婆娑多姿。卞之琳在《断章》中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可我现在,却站在栈道上看风景,看着自己成为了风景的一部分。
就在糊里糊涂间,来到了了凡问道处。了凡是个俗人,他向一大师问道,大师与他相对三日无语,三日后,了凡突然明白了,道即在自己心中,自己的命运也就在自己的手中。于是,他立心向善,自己也获得了凡俗中的成功。故事不知真假,我总觉得,如果真有此事,那了凡不是在问道,而是在问禅。春牛首,秋栖霞,栖霞山和牛首山一样,整个山不仅风光秀美,山中的佛教文化更增添了神秘的魅力。记得在栖霞山景区门口,就看到墙上有不少禅意的小故事,读来意境深远又深有所得。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一个强人问高僧,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高僧并未回答,而是破口大骂。强人大怒,便欲以刀劈高僧,高僧冷然说:“这就是地狱。”强人似有所悟,放下了刀,心里平静了,高僧淡淡地说:“这就是天堂。”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也许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吧。我是真觉得,即使这一个故事,已经让我对栖霞寺刮目相看受益匪浅了。确实,佛教的禅意在生活间无处不在,只要自己品悟,自然便会明白,从而得到善果。了凡问道处很简单,就是两个相对而立的石人像,但看着人像中淡然的神情,我居然也就感受到了丝丝禅意。
继续走,居然走到了塔林。塔林一般是寺庙供养本院圆寂的大德高僧的,只是我总在想,一个绵延千年的寺庙,主持总得几十位吧,至少他们应该是有资格有自己的塔的,这个塔林,塔也就十座左右,不明白原因。站在塔林前,静静地伫立,似乎感受到了慈祥的善意和深深的智慧。一些志怪故事中,妖怪最后都是被大德高僧们打败,其实,更应该说,人的心魔和恶念,最终要被善良和智慧打败。
从塔林再往前走,走到了天开岩。看了介绍,天开岩以摩崖石刻闻名,可我一路走过,却看不到石刻。转过来,突然明白了天开岩的含义。天开岩是两块石头,相对而立,中间仅留很狭的一条路,颇似巨人用天斧剖开岩石而成。石头上赫然刻着“天开”两字,也许就是介绍中所说的摩崖石刻吧。我猜想,是哪位古人,看到此景,想到此岩为哪位天神所开,所以刻下“天开”,于是形成了这个名字,也留下了这个石刻。
再往上,一直到了山顶,是始皇临江处。不用看介绍就知道,肯定是当年秦始皇曾在此登临远眺长江。这里是整个山的最高峰,远远望去,一面山下江水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千帆竞发万舸争流;另一面万木峥嵘山川秀丽,如始皇者,当有千里江山尽在掌中的豪情壮意。我们不是始皇,锦绣江山我们无法占有,但我们同样可以欣赏,可以赞美,可以感慨。苏轼早就说过,山间之清风与江上之明月,乃大自然之无尽藏也,既然无尽,又何必占有?站在这里,看千里江山无休无止,看碧空万丈无边无际,人在山尖,只不过是一个小点,是何等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我们会自甘渺小,不知始皇会甘心吗?也许,正是源于这种不甘心,他才会派徐福出海寻求永生仙草;正是源于这种不甘心,他才会修建浩大皇陵期盼生命不朽。可是,任何人在自然和历史面前,永远是微不足道的,始皇不管有如何不甘心,他还是化为了尘土,仅仅留下了这个登临的故事,而长江、青山却依旧生生不息,给始皇观赏,给我们观赏,乃至给千秋万代以后的人观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的欲望无穷,而自然的赐予更是无穷,只要没有贪念,我们足够在自然的恩赐中感受到美,感受到永恒的快乐。
栖霞山,绝不仅仅是红枫,所以,不遗憾。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栖霞山之行散文欣赏》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00226.html
- 上一篇:月光落在他身上散文
- 下一篇:我的世界在下雪唯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