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其实有很多能代表我们回忆的东西都在慢慢的消失,相信大家都曾有过这样的一个心灵寄托,而现在他还在吗,接下来小编将给大家带来一篇文章,请大家欣赏。
五一假期与家人去了附近的景点——月亮湾,作为休闲之旅。我们一大早出发,二十分钟时间便到了景点。景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将废旧了几十年的石磨,排列在路两边,既形成了路栏,又彰显出了乡土文化气息,一盘盘石磨所兼刻出雄浑粗狂的秀骨相,浅浅的磨槽还有那厚厚的青苔,好像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日子。
盘盘石磨尽管不十分美观,但却实实在在地触碰了我的灵感,对孙辈们叙说起“石磨”不可磨灭的功勋和我们这代人对石磨的情感。
磨对我们这代人并不陌生,小时候记得家家户户都有一盘磨。有厢房的人家把磨放在厢房里,没有厢房的人家大都按在自家的院落里。一般人家两年左右磨平了磨齿,这时需要对磨齿重新刻凿,人们常会把石匠请到家中,把磨搬下来,用钢钎把磨平的磨拢再重新凿新,凿深,一个石匠断一盘磨大约需要一天的功夫。
人是不能囫囵吞吃五谷杂粮的,那年月,人们日子过得苦,生活中所需的面粉都靠石磨加工,农村的孩子们,只要长得有磨高,就得绕着磨道转,所以家家户户的磨道都被踩出一道道铮亮的辄。
记忆中我家的那盘磨,与其他人家的磨没有什么两样,都是石匠用坚硬的石头打造出来的。从我记事起,我家的磨就没停过。1958年,大哥考上了初中,要到几十里外的县九中就读,经过他的努力拼搏,三年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滕县一中(高中),这样初高中六年间,无论刮风下雨,母亲就起五更睡半夜,为哥哥准备下一礼拜的煎饼,每六天就需推磨一次,磨道也留下了母亲的脚印,大多数她三点多起床,有时推着磨打着盹,她不敢睡着,自己沿着磨道转呀转,别人家的磨三年锻一次,我家的每年锻两次。磨齿磨平了一次又一次,母亲沿着磨道走的路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磨道的路是那样漫长,总是走不完。那时候很羡慕城里人过得日子,他们不用推磨就能吃上白面馒头,而生活在农村的人们要吃饭就得推磨。家家户户白天推,晚上推,大人推孩子推,推磨是农村人的必修课。我们年龄稍大后长推着磨常边喊着当时最流行的革命歌曲“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边推边唱,苦中有乐。“千里昭昭在眼前,石头重重不是山”“雷声隆隆不下雨,雪花纷纷不宜寒”这则谜语就是对推磨最好的诠释。
磨盘转动着推磨人的艰辛,也转着庄户人家的日子,祖祖辈辈推着磨,也推动了历史。文革后的一年,村里架上了电,安装了电动打面机,把一代人从磨道中解放出来了。磨也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人们扔掉了磨棍,按着把一盘盘石磨遗弃在沟旁路边。从此用石器磨面的时代宣告结束。磨在多数人的记忆里慢慢消失,淡出视线。
忆往昔,真正离开磨道近半个世纪了,但儿时推磨时光依然萦绕在我脑海里,故乡的磨对我有着太深的情感和记忆。令人欣慰的是月亮湾的开发者们,富有远见,把故乡的乡土风情凝聚到景区把磨留住,用磨打造出一条几百米长的石磨观光街,古朴之中孕育出浓浓的乡土气息。吸引很多游客和我一样驻足观看,感受着磨文化所蕴含的历史沧桑和时代变迁。
磨是我们祖先用辛劳汗水打造的,家乡的石磨伴着我们走过了艰辛的童年,磨炼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和品格,磨的消失是社会的进步,但磨精神不可丢失。磨是一个苦难时代的象征,是历史与文化的进步,也表示我们生活要靠每个人艰辛努力,付出才有收获。
石磨时代已远远过去,但他被一些有识之士,和用多种形式走进人们的视线,让人们不能忘却,并再次利用石磨并非生活而是改善生活,享受生活。磨的去而复返,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巨大进步和历史变化,磨在我脑海里永远挥之不去并熠熠闪光。
斗转星移,几年光景各类面粉厂的出现又淘汰了电动打面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享受着科技发展的成果。我们真诚地希望人们了解石磨,扬石磨精神,举家国情怀,把吃苦耐劳,艰辛奉献的美德继承下去,这是青年一代应负有的历史责任,任何时候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那个有石磨的年代》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04026.html
- 上一篇:职业规划应该怎么做
- 下一篇: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