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仅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读书是为了增长自己的见识,二不是为了炫耀,小编今天整理了一篇有关于读书的文章,希望与大家分享。
前段时间,参加一个读书沙龙。
一位嘉宾谈起读书经历时说,自己这10年一共读了几十万本书,心灵获得了极大的成长。
此话未完,台下掌声四起。
作为一个职业挑刺人,我又有点按捺不住。问到,如果按二十万本计算,你一年要读2万本,平均每天要读50本左右,这是如何做到嗫?
他很神秘的对大家说,自己有一套速读方法,并研发了一个线上课程,想了解的话可以付费收听......
这时我才突然意识到,无意中给别人当了一回“托”......
但是,回归理性,我们索性把帐算得再清点。如果每天读50本书,按每本平均300页,一天8小时计算,每分钟就要读30多页,也就是不到2秒就要读完一页,这期间不能做笔记,也不能思考,当然也不能上厕所,只能不停翻页和换书......
当然,对方可能是个天才,历史上也确实有这种人,比如三国时的杨修。
但是,我深知自己不是。做不到一目十行,我只是比较喜欢读书,享受读书本身带给来的乐趣。
就算功利一点,作为一个知识从业者,读书作为输入,就像吃饭一样,日常且必须,不用非得拿读了多少本书来衡量。
关键是,有多少可以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对外输出,这才有意义。
所以对我来讲,读书的关键词是“享受”和“转化”,在这个基础上,我也谈谈几点读书心得。
1.读书不是用来炫耀的
中国人自古对读书极其崇拜,从小我们就接受教育,但凡卓越之人,和勤奋读书都不无关系。
例如,囊萤映雪、牛角挂书、凿壁借光、悬梁刺股......
所以,读书最给人一种高山仰止的寓意。
于是,朋友圈中到处弥漫着读书的味道,以彰显自己的爱好脱离了低级趣味。
实际上,你喜欢不喜欢自己还能没数吗?没见谁天天晒朋友圈,说自己喜欢靓女的。
更让人无语的,是那种号称阅书无数的“噱头者”。
简书上有很多文章的标题是《一年读了500本书,推荐5本给你》,他晒出来的书单中,竟然还有《百年孤独》、《卡拉玛左夫兄弟》、《文学回忆录》这种长篇巨著。
我瞬间被渺,说实话,我看《百年孤独》一本书都差不多读了4个月......
但是转脸一想,读书这事,不就像是穿的内裤吗?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你却偏告诉别人,你的内内各种颜色和各种质地,好像也忒没意思了.......
2.读书不要读成了“功能性文盲”
最新一期《园桌派》节目中,主题是讨论读书。
梁文道提出一个观点,说很多人读书,其实不是在获取知识,而是在找认同。
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当人上了一定年龄,拥有了某种价值观后,在读书时,往往是为了印证自己的观点。
发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就说:你看,果不其然,和我料想的一样。
只要和他观点相左的,都被视为异端。
这种现象,就是“功能性文盲”。
你想想,这种“功能性文盲”还真得挺常见,这些人不能看到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主张,仿佛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实际上是思维固化的表现。
所以,你需要一种接纳精神,多读读不同见解的书籍和文章,这样才能扩展自己的智识。
3.我注六经, 不如六经注我
六经原本指六本儒家经典,我们可以指博览群书。
我注六经是指,读书时,以书为主,根据其内容引发联想,解答疑惑,吸收知识。这也是多数人常用方法。
六经注我,是反其道而行之。当自己有了某个疑问或有一个想法时,去找与这个框架有关的书籍,把其中可以解答疑问的内容,萃取出来,这样就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
已故的李敖大师,貌似粗通此术。据说,他没有一本完整的书,所有的书都被他“五马分尸”,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框架重新组合。
其实这种方法,也是很多知识大V的惯用伎俩,把散落的知识点,以某种逻辑线串联起来,冠以新的概念名称,就形成了专属于他自己的知识体系。
4.主题阅读
一是跟人读。其实书是作者的思想浓缩,当你能把一个作者的著作通读下来,你基本上就吃透了一个人的思想。
二是跟事读。找到一个概念主题,把相关的主流书籍统一阅览,找到作者对这个概念有哪些相同的观点,以及哪些分歧的观点。
主题阅读最大的好处是,保持在一定时间内,思维的连贯性,这样获得的体验和知识也更具体。
你可以先确定好主题,然后通过豆瓣,百度,论坛等渠道去建立书单,制定阅读计划。
5.学会拆书帮便签法
赵周老师成立的拆书帮,有一个很实用的读书方法,叫做拆书帮便签法。
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极大降低读书的难度。
你读书时,是不是也这样的经历?总想把全书精髓一口吞下去,结果书一合,啥也没记住。
用了这种方法后,可以让书的内容和自己形成一种连接,并能尝试应用在实际中,这样的知识才形成了真正的转化。
具体的帮便签读书法分为:R(阅读片段)、I(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和A2(以后我怎么应用)
R:在读书时,遇到某一个心动片段,停下来,划出来。
I :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知识,达到理解知识本身是什么的程度。
A1: 写和这个知识有关的自己的经验,通过反思自己的相关经验,让这个知识真的和自己有关。
A2: 写下针对这个知识自己可以如何进行的下一步行动。
我写书评就是用的这种方法,你不可能短短几千字,就把一本书的全部精髓讲清楚,选取几个主要片段,再去延展解读,一篇书评自然而成。
综上,就是我一丢丢的读书感悟。
拜互联网所赐,现在读书并不是件难事,各种读书论坛、APP、说书人、浓缩音频层出不穷。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当下的知识繁荣。
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你读了多少本书,而是你在读书过程诱发了哪些思考。
如果不顾忌自己的消化,只是一味的灌输,你的脑子迟早会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不要说你读了多少书,读书不是用来炫耀的》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04607.html
- 上一篇:周围都是雨,刚好遇见你
- 下一篇:有机会就不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