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苏轼究竟生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时间:2019-05-15 06:27:44 网站:公文素材库

苏轼的一生是坎坷而悲催的,这和他率真的性格不无关系。当直爽的个性遇到一个病态百出的时代,苏轼颠沛流离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继续苏轼的故事之前,我们有必要来搞清楚苏轼究竟生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在《年轻的苏轼竟然惨遭高考黑幕》一文中已经提到,北宋政府急需举办一场意义特殊的科举考试,来选拔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那么,大宋帝国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如此求贤若渴呢?

事实就是,这个国家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

如《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荣盛世,缘何落得一贫如洗的境地,这要从北宋开国之初的基本国策说起。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政权,而后结束了空前动乱的五代十国局面,天下终于太平,是时候来思考怎么好好的治理国家了。

按理说赵匡胤一个武将出身的开国君主,本应该制定一些注重军事强兵富国的国策,然而他却亲手奠定了宋代重文轻武的基本格局,直接引导了历史的走向,为北宋末年积贫积弱的社会状况埋下伏笔。

赵匡胤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他心虚!

赵匡胤的权力来的并不光彩,他深知武人夺权的套路,也知道枪杆子夺政权有多可怕,他绝不允许自己统治的国家也出现谋朝篡位的事情。

他鼓励自己的人民放下枪杆子,拿起笔杆子,还找自己的手下喝喝酒聊聊天,劝他们把兵权交出来。

赵匡胤拉开了北宋文艺复兴的序幕,谁能把一个文化繁荣的国家怎么样呢,他可以放心的去世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极度重文轻武造成的负面影响开始全面显现。

宋朝鼓励科考,使得那个时代成为文人士大夫的天堂,统治者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国家表面上一派祥和昌盛。

科举考试大开入仕之门,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做官,升官注定会发财,官员极具增长的同时,官员的综合素质却在直线下降。

为了避免官员权利过于集中,在当时一个官员就能解决的事情,政府往往要分派给两到三个官员去做。

权利分散了,无用的官员也成倍增多。

先不说这些泛滥的政府官员有没有能力为百姓做事情,单是国家养这批官员就已经很吃力了。

自古滥官,未有如此之多也!

繁杂的官员系统,直接导致政府工作效率低下,腐败问题严重。

简单来讲就是,国家养了一大堆吃闲饭的人,慢慢把这个国家吃穷了。

这就是宋朝末年社会出现的重要问题之一:冗官。

事实上,一个国家再怎么样也不至于连办事人员都养不起。

宋朝就像是一个臃肿的胖子,虽然赘肉多,但是也还算健康。

真正让这个胖子直不起腰的,是另一个严重问题:冗兵。

虽然宋朝极度重文轻武,但是军备数量却是中国历史之最。

宋朝边关问题一直很严重,在有限的国土范围外,觊觎着各种虎视眈眈的少数民族,他们贪婪的蚕食着大宋帝国的土地。

为了防范边患,国家大量招募士兵,极盛时有百万之众。

在古代,军队达到百万的规模足以把任何敌人吓尿了,为何外族还是会乐此不疲的入侵呢?

因为宋朝军队数量虽然庞大,但是战斗力实在低下。

为了防止武人夺权,宋朝军队中一直实行“更戍法”政策。

北宋开国之初,赵匡胤接受大臣提议,设立禁军部队护卫京城。每隔三年,禁军轮换到地方,再派新的部队来京城。

赵匡胤这个老司机可是很聪明的,部队来回更换的同时,部队的将领也在更换。

这就出现了“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情况,如此一来,武将就不会发生兵变啦。

皇帝高枕无忧了,军队素质却下降了。没关系,素质不够,人数来凑。

这就形成了军队数量越来越多,然而素质越来越下降的恶性循环。

数以百万计的军队人数,巨大的军费开支成为帝国沉重的负担。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现在大胖子身上又多了一个大包袱,大宋帝国已经迈不开脚步了。

如果此时这个大胖子能够勤加锻炼,注意节食,那日子也还好过,总不至于太穷。

实际情况是,这个大胖子一直在胡吃海喝,根本管不住自己的嘴!

这就出现了拖垮大宋帝国的第三大问题:冗费。

顾名思义,就是国家无用的开支太多。

如果说养官、养兵都是一个国家理所应当的开支,并且这些开支已经让国家精疲力尽,那么任何额外的开销对这个国家都是致命的。

皇帝今天高兴起来修个园林,明天心血来潮再建个宫殿,后天不开心了来个奢华自助游。

大官们性质盎然组织一场大型诗友会,或者隔三差五搞个非法集资,要不就巧立名目中饱私囊。

帝王与臣子们毫无节制,无形中给帝国堆积出一大堆数目惊人的账单。

然而,这些账单终究要老百姓来承担。

沉重的负担,兵役、劳役、赋税让百姓苦不堪言。

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富人富得流油,穷人穷的尿血,积贫积弱现象严重。

北宋末年,“三冗两积”问题造成的社会矛盾日益恶化,国库极度空虚,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了。

公元1067年,宋神宗继位,这个年轻的皇帝充满了雄心壮志,立志要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急需找到一位有能力、有声望、有魄力,并且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来协助自己实现理想。

宋神宗把目光锁定在王安石身上,王安石即将从幕后走向前台,这个国家就要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时代都将因他而改变!

与此同时,宋神宗还要通过一场意义特殊的科举考试来选拔杰出人才,辅助改革大业顺利进行。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苏轼登上历史舞台。

苏轼恰恰是那场科举考试的第二名,被宋神宗寄予厚望。

当执拗的苏轼碰到“拗相公”王安石,一个是初出茅庐的桀骜才子,一个是深谋远虑的老司机,彼此都不会为自己的理念而让步,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苏轼是否会认同王安石的改革理念,这直接关乎他的命运。

苏轼的命运将会如何?

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苏轼究竟生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0639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