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玉森画廊的客人读后感书评

时间:2019-05-15 06:47:32 网站:公文素材库

《玉森画廊的客人》是一部由郑辰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书中主要讲述了玉森画廊的石井先生和中国人杨哲之间关于画廊的故事,展现了中国移民的日本经验和日本社会的荒诞。小编整理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庆幸自己机缘巧合的获得了一本八零后作家的小说《玉森画廊的客人》,顺势我也就开启了一段日本之旅。这让我一个没有踏上过日本国土的人,也嗅到了岛国的味道。

简单的了解了作者背景,青年作家,貌似还挺帅气的小哥哥,出过几本旅行小说,现旅居日本,这是他最新的一部作品。因此透过他的见闻,让我们得以一瞥国人居住在日本的真实生活状态和荒诞的社会环境。

文章的开头简明扼要的描写了这本书的主线,主角人物中国富豪杨哲带着助理拜访玉森画廊,想要购买艺人野口的雕塑作品。

但因画廊店主石井的助理美奈子的私人恩怨而从中作梗导致这场本就毫无悬念的失败交易充满了火药味。而美奈子在过程中狡黠的利用自己的场控能力使冲突一步步的升级,成了冲突事件背后的始作俑者,并且作者抖落美奈子这个包袱时充满了悬疑色彩,让人深感意外。

但故事最终却在杨哲和店主石井貌合神离的和解下完结了。并在结尾的写作手法上,貌似重复的内容描写呼应着小说的开篇,却又让每个人物在开篇同样的对话描述下,表现着各怀鬼胎的心理世界。

就中短篇小说而言,情节确有跌宕起伏之处,但开篇的紧凑冲突和中篇缓慢的博弈过程的对比,使人略感节奏舒缓。可能是基于篇幅的原因,为更多的使分枝丰富饱满,来突出主线的鲜明,加入的各类背景精炼的描述,容易使人跳戏,不过那是短暂的,也是作者无可厚非的描绘手法。

先浅谈下此书描写的国人移民的现状。多年前在日本的中国人,大多数人都是在拼尽全力的生存(asaJapanese)。但是这些年去日本生活的国人,更多的是因为些内在的原因而选择了日本,毕竟是亚洲人种,毕竟离祖国不远,尽管一开始的民族情怀产生着抵触情绪。但要知道,大洋彼岸的欧美人种跟你我的不同可不是一星半点的。而且现在去日本的国人,早就不再希望自己能尽快地看起来像个日本人了。国家的日益强盛,个人财富的不断累积,民族自豪感在与日俱增,但内在的品质不知是否匹配呢?值得你我思索。

而本以为我不了解的日本民风会让我耳目一新。结果通过作者的描述,让我心生鄙夷。先不谈画廊店主石井根深蒂固的中国人非穷人即是暴发户的想法,光是杨哲买房后装修的种种晦气的遭遇,可见一斑。如果你不打点左邻右舍,就难免会有无所事事者,暗中较劲,长期多次的卫生投诉,扰民报警等,让你不堪。而其所图的不过是一次拜访,一盒羊羹?

市侩的邻里尚且如此,办事的职能部门更难逃通融之嫌。而作者巧妙的把诸多不顺的事件同画廊老板石井的博弈紧密结合起来。而另一边石井的各种被报复的遭遇,让人产生了悬念。最终在助理美奈子和杨哲的助理小金的对话中清晰明了起来,一切缘于石井的私生女美奈子的报复。而且美奈子还通过美色迷惑小金和杨哲的第二个助理,并把雕塑艺人野口变成自己的丈夫,从而达到控制画廊和石井的目的。当看到这些时,隐隐的背后发凉,“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得罪男人可以,得罪女人?请三思……

而本书所描述的另一个日本人的特质是很鲜明的。对于他们来说,道歉就像长在他们身上的肉一样,不论是否做错,他们都可以做出道歉的姿态。其实这是无可厚非的,属于他们的教育思想。但这种心口不一的道歉,其实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和莫名的误会。所以如果道歉请真诚,否则请别,哪怕你继续错下去,最后也会有拨云见日的时候。

但之所以像杨哲和他的朋友一样去日本生活,毕竟那里有些近乎严格的秩序和规矩。一开始的矛盾冲突其实也就是源于他们对“先到先得”的共同认可。说起守规矩有秩序,我想我们应该都很有体会吧。

书外也有人跟我聊过,说他过两年还是准备移民了。我说原因呢?实在是心凉了,见得多了,遇到的事儿多了,难免觉得人性真的可以无底线,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利益熏心了。你就没法去辨别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如果活着总是在琢磨这些,那生活的意义是不是被牵绊了。这话源自于一个职能部门的老大哥,后半句我加了修饰。这些年我们的食品,医疗这些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百姓生计何时能让人安心?人民的定心丸还是要发放的,需要呼吁,需要职能部门真正的担负起任重道远的责任来。

不过确实也听说日本的居住环境,医疗服务等是可以成为你选择居住的主要因素,但回过头来,琢磨琢磨弹丸之地的岛国能做到,我们为何不行?

小说后半部分总在描写杨哲为拴住现居美国的女儿和女婿,而花大力气购买并修缮的宅院。还同女儿相约春节,作为礼物呈现给女儿。最终却在女儿的一通简短电话告知了另有出行计划而让杨哲失望。

在后来同友人饮酒的场景中,突发的房产中介人酒后崩溃的状态,诉说着她和孩子陌生的母子关系,让我们重新体会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当今这个时代,这个“经”更多的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

本身两代人总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当其发生在移民者和二代移民者之间,矛盾就更加的突出了。父母能否得到已是当地人身份的子女的认同,而且父母能否做到放手子女自主的选择生活。前段时间总能看到一句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最终孩子更多的是存在于你的记忆里。与孩子的缘,莫强求,莫哀叹。因为从一开始,当你成为孩子父母的这一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同样作为子女的我们,更多的应该是谅解父母,在鸿沟之上主动的搭起桥梁,切莫自觉羽翼丰满而关闭了父爱和母爱的大门。

再回到书中购买雕像的这条主线来。雕像的艺术本身,我是没有太多了解的。只晓得日本的艺术家更多的特点是脑洞大,想象力丰富,表现手法夸张。但本书封面的印刷设计采用了最终店主石井要卖给杨哲的这件武士作品。手拈樱花,面容慈善的老头,穿着武士盔甲的亲切形象,不禁让人顿生喜爱之情,如果可以,我也愿收入囊中。这也让我想起萨顶顶的一首歌《左手指月》“左手拈着花,右手舞着剑”,重温着其中的美感。所以艺术的美妙之处就在于不分时间空间,能够弹拨起你心底的那根弦,就够了。

再回到时间空间上,我想日本对于大多数的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你我都很清楚。骨子里的抵触情绪,不言而喻。即便是在这个地球村的年代,历史是永不能忘的。作者也多次通过杨哲通俗的言语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而这本小说的根基就是民族情怀,爱国主义。这是个永不过时的主题!虽然我有时不赞同标榜着各种情怀主义去煽动别人,但如若想获得更多人的认同,爱国主义是个能激起多数人共鸣的核。这两年大热的吴京,他的成功我认为就是抓住了爱国主义这个核心,这才是长胜不衰的根本,才能在和平年代重新燃起国人熊熊烈火般的爱国热情,彻底的摒弃崇洋媚外之愚。

最后,感谢作者洋洋洒洒,朴实无华的文字给我们呈现的这个精彩的故事,故事里有你有我,还有日本人。简洁凝练的故事却包含了世间众生相,包含着作者的处事态度和他想传达的人生哲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玉森画廊的客人读后感书评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0801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