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超负荷的大脑读后感2000字欣赏

时间:2019-05-15 06:59:12 网站:公文素材库

《超负荷的大脑》一书由托克尔·克林贝里所著,讲述了在这个时代,我们的生活已经超过我们大脑的容量,我们要如何开发我们大脑的极限?你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超负荷的大脑读后感2000字欣赏。

本书主要讨论(当然是我觉得主要讨论……)的是大脑的一些工作机制以及其在现代生活中所面临的状况。

超负荷,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隐约(其实很直接吧……)地体现出一种过载,过热,马上就要爆炸之类的相当负面的含义。然而(从本书的内容来看),我们这为了应付石器时代生活而成型的大脑,即便是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生活中,也完全足以应对。但是,这合理吗?

有一位华莱士(大概不是常常被提到的那位),曾经提出过一个叫做华莱士悖论的悖论……首先,他认为进化的驱动力就是物种出于生存需要而根据周边环境进行最优的适应改变。这就意味着如果一项能力能够胜任支持这个动物的生活需要,那么这项能力就不会再进化,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一只豹子只要能跑到10m/s就完全足以吃饱,那么豹子的奔跑速度就不会进化到20m/s,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环境无法起到选择的作用(尽管羚羊和豹子会慢慢的互相选择,但其实这并不矛盾)。如果你承认了这一点,好,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自然会赐予早期人类一个如此智力过剩的大脑呢?

严肃的达尔文曾经跟可爱的华莱士谈笑风生,达尔文说进化的驱动力除了生适应性之外,还有一些别的,比如性选择。还有杨志强老师的某一节生物课中(硬广告……)曾经提到过中性变异的概念,一项遗传突变往往导致多于一项的身体变化,其中如果有至少一项是有利的,而其他是无害的(或者说,这项突变导致的结果在,整体是有利),那么这项突变就会被保留下来,这些保留下来的变化除了对当时情况有利的,还有一部分是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在当时无用并不意味着在未来永远都无用(是时候在抽屉里备一把锤子了……)。物种进化的方式有很多(想来也是啊,因为自然才不管人类的定义,凡是能让物种进化的方式都能让物种进化。)强大能力的大脑也许是中性突变的产物吧。

按照这个理论,早期人类也许发生了让诸多脑区发生改变的遗传突变,其中一些脑区的改变让他们拥有了更高的智力,而另外一些脑区的改变,在数千年后,让我能够对着电脑屏幕打字,或者玩玩游戏,看看手机。至少,在作者看来,这样的大脑是很浪漫的,因为谁也不知道大脑究竟还有什么奇妙的功能,也许在未来某一天就会用得上,就算每个人都有一个大脑。(想想就可怕:别惹我,我都不知道我的脑子会干吗!)

好,让我们言归正传……(虽然直接但是生硬的转折……),为什么说大脑很厉害呢?大脑最厉害的一个特点在于其可塑性。也就是说,与训练肌肉一样(虽然作者说这样可能侮辱了大脑,但我倒觉得还好……),如果经常合理的使用哑铃就会长出健壮的肱二头肌;如果经常在能力极限附近使用大脑,那么大脑的对应的能力也会有相应的增长(我觉得应该不是熬夜三天的那种极限,而是苦算难题的那种极限……)书里说有的钢琴家在听到钢琴声时点亮的脑区比普通人大30%(书上还有很多例子,但我就不列了)。

拉马克说的好,所谓用进废退。所以其实觉得没别人聪明啦,反应快啦之类的也不需要抱怨,就好像没人抱怨自己没有一出生就满身肌肉一样,可能有难有易,但通过不懈的训练总会达到凡人智力的巅峰的(呃,应该吧,不过我想要是有人天生左脑右脑上脑下脑可能没法超越,但这毕竟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内容还有一些,我就不写上来了(打字累了。),但有一个东西我觉得有必要分享。IQ,现在在各种场合被人毫无心理压力地肆意使用的词的,据说很少有人知道真正的定义(反正我看之前不知道),就是:通过测得的心智年龄除以年龄再乘以100(这里的心智是一个貌似很不寻常的词语,我想并不是我们平常说的心智)。至于逆商之类的,我还没查到对应的公式。

对于我个人而言的话,其实我一直是坚信智力并不完全是由先天决定的,而一个人在学术上所能达到的境地也并不完全是由智力因素决定的(否则难道不是太残酷了吗?)。所以其实看到事实也确实如此(当然,作者说的话也不一定全对,但人们总是愿意相信和自己原来信念一致的证据),我还是感到蛮开心的。

因为对于个人而言其实这种东西很难说,你也不知道你背了一段时间的单词之后感觉记忆里变好了到底是错觉还是真的,原来觉得很可怕的推导过程,现在可以顺畅的从头推到底,到底是自己变厉害了,还是只是背下了过程。不过其实倒也无所谓,毕竟不可能因为学不好就不学习……大概就是在夜晚的道路的时候提了个灯笼吧,还是很黑……

大脑在很大程度上和电脑是类似的。我觉得工作记忆(定义:我们在有限的一段时间里记住东西的能力)就好像电脑的内存,长期记忆就好像电脑的外存,而注意力就像是电脑在多线程工作的时候赋予不同软件的优先级(感谢计算机导论课,然而我的计导课毕竟学的不好,如果说的不对就……说的不对好了)。

所以呀,在做题的时候忽略题干的条件可能并非是单纯的粗心,也有可能是大脑的内存不够了(听着有点惨,可能高中上课睡觉就是这个原因。呃,不过陆子大概是深层学习……),无法把题干的所有条件存在脑子里……而多动症就大概是没办法让脑子优先处理该做的事情。

除此之外,大脑的分区也是可调的,比如盲人的控制视觉的脑区并不会闲置,而会被其他功能的脑区占领,有点像重新分盘……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讲,和人类完全一样的人工智能,或者把人的意识转移到机器人里并不是完全没可能(假装是这样好了),不过想来那都是很久很久之后的事情了吧。

有一点不同就是上面提到的可塑性了。电脑从来没有越用越快过的。也许是作为机械载体的金属或者木材之类的其他材料本身所不具有像细胞那样能够通过分裂来复制自己的性质,但这好像也并非绝对没法克服的障碍,好像有个金属细胞的概念来着(虽然我也不知道那是啥,但瞎扯的时候姑且觉得它是金属做的细胞)。想象一种锤子,在生产出来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但被使用之后就分成了锤钉子顺手的,锤板子顺手的和锤人顺手的……唔,我给这类物品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自适应器械好了,这项伟大的创造就交给那些机械系的同学们了啊!有生之年……

或者说另一个角度,如果可以拓展自身的可塑性大概也很棒,我们如果想要变得强壮只能通过锻炼来被动的让自己的身体改变,如果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定向的来让身体进行改变,生长,那么应该是对身体利用的一大进步,不过应该有某种考核机制,毕竟想让自己的脑子更好用并不是随便让它长长就好,也要有过硬的背景知识。

啊,好像突然间幻想了好多……那就这样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超负荷的大脑读后感2000字欣赏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0882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