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一书由萧红所著,这本书是作者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将呼兰这座小城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表现出来,同时作者也批评了旧社会腐朽的制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篇一
我是怀着犹豫又激动的心情拿起这本书的。
首先说犹豫,因为担心看不完,怕自己没有决心卒读,怕自己象以前每次一样,看了开头,看不到结尾。。。
说激动,是因为期待和好奇,期待去突破自己,期待去了解那个年代在那个遥远的地方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很好奇地想要知道那时候的人们都是怎么生活的,作者又是怎么描述的。。。
就这样,在一个闲暇的周末,我打开了扉页。。。
起初几章,还不觉得有什么,无怪乎一些场景的描述,大泥坑、小作坊,跳大神、唱秧歌等,呼兰河的人们,在卑琐平凡的生活中一天天过着,用作者的话说,“也就过着春夏秋冬,脱下单衣去,穿起棉衣来地过去了。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
随着情节的深入,我们慢慢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在一个大院子住着几十口子,家家都在生死的边缘挣扎着,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二两豆腐。这是个悲惨的世界,人们不仅生活的贫穷,而且精神匮乏,人们并没有因自身的艰难而对他人充满同情,而是麻木无知的活着。团圆媳妇被婆婆打,做错事大,没做错事也打,甚至于自己不顺心了都打,白天打,晚上打,吊起来打,用铁夹子打,用烙铁烫脚心,十几岁的小姑娘就像囚犯那样被虐待,等她被打的奄奄一息了,婆婆家又怕她死了,变着法子“拯救她”,跳大神,赶鬼,看香,吃偏方,最终都不见效,只能把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扒光衣服,三次丢进满是滚烫的开水缸里,尽最大的努力救了,于是团圆媳妇死了。活泼可爱的少女就这样被无情的社会和愚昧的思想摧残致死。但是没有人谴责团圆媳妇的婆婆,没有人对团圆媳妇有那么一丝怜悯,周围的人们都是来看热闹的。
没有人帮助冯歪嘴子,磨房老板娘就连孩子身上盖得面布袋都要拿下来,怎样的铁石心肠才能对刚出生就快冻死的孩子都无动于衷?这是一个凄惨的世界,人从出生的那刻就被上天丢在茫茫人海,滚滚红尘,任风吹、任雨打、任霜摧、任雪冻。
之后的《生死场》,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中国社会最底层人们的艰难生活。透过文字,我们感受到当时底层劳动人民的穷困与挣扎、愚昧与冷漠、压抑与抗争,整个有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当时的社会,就象黎明前的黑暗一样,却是最深的黑。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的生命和蝼蚁一下,无足轻重,就象世间万物一样,随着岁月的流转,季节的变换,忙着生,忙着死......
如今的我们,虽然生活在高度现代化的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精神生活却略显贫乏。手机成了人们最亲近的东西,人与人之间也越来越冷淡。真的很感谢这次工会组织的同读一本书的活动,让我们能够放下手机,重新感受一下纸墨书香。
篇二
萧红是一个当过亡国奴的人。
因此,在她《呼兰河传》中平静的叙述中,透着一种苍凉,一种无奈,甚至一种绝望。
清朝已亡,民国混乱。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中国,政府无力;中国人,缺乏组织。人,只能是一群会呼吸、会吃喝拉撒的生物。和他们养的鸡鸭鹅、羊马牛,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街心的大泥坑,折射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种现状。
德先生,赛先生。民主与科学,显然还没有抵达这个偏僻的东北小镇。因而,有病了,跳大神;有灾了,跳大神;但凡遇到什么事,都希冀用这种传统的古老的方式来解决。殊不知,这岂不是一个死循环么?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才不过十三四岁的团圆媳妇,就是被这种愚昧害死的。她的死,集中体现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缺乏人本思想和现代科学之下的愚昧和人性之恶。当那些道士在她濒死之时,仍以她的性命来敲诈勒索她婆婆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看到,那个时候的中国,不经过一次彻底的革命,是不会有出路的了。
难产,瘟疫,兵匪,租税,肆意摧残着这些善良却又无知的人们。黑夜竟是如此的漫长。
然而,黎明的曙光来临之前,总是要经历黑暗。东北沦陷了。做了亡国奴的人,何谈尊严与人权呢?
越是经典,就越能长久的散发出人性的光芒。《呼兰河传》,虽是七八十年前的著作,但现在读起来,仍然让人感到心惊动魄。原来,新中国之前的那个中国,竟然是如此不堪。我们难道不应该为自己处在一个和平、繁荣、科学、和谐的时代而感到庆幸吗?
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是为这个时代加油。珍惜吧。
篇三
尝闻纪传、自传,也闻传说、传奇,但未闻地名+传。想必这呼兰河是人,或至少是一方人等。初读呼兰河,三日闭书。呼兰河几街几巷,几场几席,几家几人,如3D电影在演在历。 再读呼兰河,大泥坑的怪异、大神的玄妙、社戏的魅力已不足为挂,有二伯的怪异倔强、冯歪嘴子的枯草不倒,却如烧酒入喉,咂摸良久熟悉的味道,或若砖茶,解了这多年消化不掉的腻!
其实,在一读、再读之前,初闻群主招呼之开群首读呼兰河传,已耐不住的看了汤唯版黄金时代。后又看宋佳版萧红,但开场就看不下去。宋佳是把萧红当作东北大妞来演绎,而汤唯确如色戒一脉,把民国才女演绎的既风流亦风采,真有情且有义。到底,萧红是东北大妞,还是民国才女?推荐您还是去呼兰河传里寻找她吧。倘若您读得的不是下面的萧红,那么,不便同行,就此别过:)
曾握一杆瘦笔,诗一般絮叨西东。感触乱世凄逢,坚信生命最珍!来此一场,多少清风多少微尘,多少悲凉多少感同。只可惜,先生三十有一就离世,世之惜也、世之无聊也!愿生命之笔触不会空响,愿先生之心境不再独处!不随波、不逐流,只为内心最尊崇的自我!张姓萧红,且不做萧红,做大酱缸盖下不见众生的娃娃最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09241.html
- 上一篇: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范文欣赏
- 下一篇:电影白蛇缘起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