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群山的呼唤读后感4000字欣赏

时间:2019-05-15 07:09:25 网站:公文素材库

《群山的呼唤》一书由谢开明所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清末时期的衰败到革命战争的爆发,让我们看到中国人的血性,以及大家不屈的精神。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群山的呼唤读后感4000字欣赏。

这是本好书,值得所有澜沧人孟连人西盟人一读。值得所有普洱人一读。

大约半个月前的一次聚会上,来自澜沧县谦六乡的友人向我推荐了这本《群山的呼唤—澜沧武装起义纪实》这本书。说是因为我曾经在谦六乡工作和生活过几年,此书值得我一读。我自然是微微一笑而收入囊中。这本书由给笔者如雷贯耳之感的谢开明先生执笔,当然出手不凡了。动议写书在2013年,历时近一年才完成,看得出作者在史料收集、资料查阅上着实下了番功夫。此书出版发行是在2014年5月,为当年澜沧文坛甚至普洱文坛一大盛事,而我在日前才得到此书,实在是孤陋寡闻。当然,对于我这种靠劁猪骟狗为生的,只是偶尔做文学爱好者的人来说,也算不上是奇怪的事情了。

该书后序不落俗套的写着些领导讲话之类的东西。说真的我一般不大愿意读此类奉命而写成的官样文章居多的书,不料一打开看,竟一发不可收拾,该书的可读性传奇性,丝毫不亚于传奇小说。情节之曲折跌宕,人物命运之多舛,同时在一本书中得到体现,实在需要丰富的文字功底。谢开明先生做到了这一点,一时间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在澜沧江沿岸崇山峻岭中,在东南亚密不透风的雨林里,上演出一幕幕活的话剧,又在顺者昌逆者亡的历史铁律中消散,让人几乎忘记这是本纪实性史料性的文学作品。当我第一遍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恰逢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而读到此书若干主人公最后的结局,特别是罗正明,傅晓楼,刘亚南等人生际遇在晚年又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候,在感叹造化弄人,世事无常之余,竟让我唏嘘不已泪湿衣襟。淌下的眼泪再次促使我又重读了一遍这本书,抚卷长叹!更使得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这本书主要记录从清朝末年,从辛亥革命开始爱国的有正义感的边疆各族群众,抛头颅、洒热血捍卫民族的独立和国土的完整。写有“不愿听英帝之驱使,愿断头颅,不愿为英帝之牛马。”后舍身入敌巢英勇牺牲的尹溯涛;写有千方百计回到祖国,时而为贩夫走卒,时而为懦弱乡村教师,参加中英勘界、打击日本侵略者、反蒋介石独裁,平息顽匪叛乱的李晓村;写有拉祜山第一代赴昆求学、回家兴办教育、坚决抵制国外宗教、拒绝国民党高官厚禄丶毅然参加并领导了澜沧武装起义的傅晓楼;也写着有出身寒苦却侠气浩然、青年时威扬四方、散家财百万集缨抗日、扛起武装解放之大旗的罗正明;以及我党从东南亚归来的回国党员们,还有许许多多没有留下任何资料的仁人志士,他们义无反顾,用鲜血和生命,用不屈不挠,用可歌可泣的革命行动,铸就光辉的澜沧历史的过程。

诚如习总书记指出:

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

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

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

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

这无疑是为先烈们的盖棺定论之语。

话题再回到这本书。该书从清朝末年英国人企图侵占我佤山班洪丶西盟写起,一直写到一九五零年代初,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止。洋洋洒洒约23万余字。笔者用摘抄本书有关章节的方式,谈一谈对该书的认识与体会。

“在中国近代云南边疆,找不到另外一个比澜沧还要复杂的政治地理和民族族群关系的地方了。随着解放大军的南下,澜沧解放看似水到渠成,波澜不惊,实则各种矛盾更加尖锐:解放与反解放的斗争,国共两军对垒;五百年土司利益的捍卫者与革命群众的解放斗争;各民族族群之间的矛盾斗争;先进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与落后的民族传统文化及美英帝国传教士文化渗透之间的矛盾斗争;澜沧人民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及民族尊严与英军日军侵略者之间的斗争;不甘心失败的境外台湾国民党残匪与新生共和国边疆人民政权的斗争;各方利益集团及当地土匪地霸武装围绕鸦片烟土控制贩卖的斗争,都集中体现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澜沧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摘自该书首页。

这正是这本书的创作的背景与源泉。当然许多矛盾斗争,时至今日仍然在进行中,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比如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较量,最迟在八十年代早期,仍有缅共人民军的伤兵一车一车,拉到澜沧勐朗坝六一医院救治。伤兵一路高歌的情景,给笔者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比如有些地方,传教士文化宗教入侵与我党基层组织建设之间的矛盾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外国的节日圣诞节,教会人员一呼百应,信教群众捐赠大米,猪鸡,甚至真金白银。而说到修桥补路,挖沟挡坝,就如同抽他们的血,不是装聋作哑,就是百般刁难阻挠。一个寨子无法发展培养一个党员。多数人反而以信教为荣。

“经过六十多年的历史沉淀后,将那段历史整理还原,为丰富边疆民族文化,增加民族史及革命史读本,激励人们建设边疆、热爱家乡。不但是一部澜沧革命武装起义史书,也是一部解释中国与内陆东南亚关系的重要史料。成为云南拉祜族、佤族、傣族等滇缅边疆、东南亚政治历史的重要史料,不仅是人生的一部传奇,而且是史料的传奇,更新了滇缅边疆的生命史。”摘自该书序言。

是的,作为一个人,总该知道些我们如何来,将会如何去的。笔者始终认为中国革命史它包括中国大地上的一切革命行为。只不过有些写进书里登上大雅之堂,有些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永远没有人记得而已。笔者从小学到初中,都在澜沧境内完成学业。基本上没有老师讲过澜沧本地的历史。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她们也不懂,二来是有关部门没有重视这个问题。相对于发展经济,这些问题也就不足挂齿了。不得不说,这是乡土历史教育界的一大失误。好学者会收集县志之类看一看,不好学者也就不知道自己家乡、自己幸福生活从何而来。天天被电视上再活五百年的古装剧蒙蔽了眼睛,难免使人产生一切都好还革什么命的想法?

幸好这本书已经写成,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寻找到期望的答案。六十多年前的澜沧拉祜山,瘴疠遍地,鸦片比金子还讨人喜欢,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外有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内有土豪劣绅剥削压榨。当然这本书中关于敌人的凶残着墨不多,大部分一笔带过。个人认为是种欠缺。如果能详细记录江枕石英勇就义的经过,恐怕对于当年敌人的凶恶更会有直观的感受。也许场面太过血腥,作者选择了放弃。听老人讲也是在五十年代初,笔者家乡两名站岗民兵被残匪抓走,到与糯福乡交界处残忍杀害!其状惨不忍睹!

最后那句话“更新了滇缅边疆生命史。”实在无法理解,不知作者本意。

傅晓楼,谦六人,一个有如诗人般名字的人,是当时唯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是县教育局长县副参议长,可谓位高权重,富甲一方;罗正明,景谷县勐主人,当年资产已过百万银元!他们都背叛了自己的阶级,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本书对他二人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的家庭子女记述的不多。罗正明同志入党时间不详,傅晓楼同志1949年入党,他们入党时的介绍人是谁也没有写到,无从揣摩他们入党时的样子,或许是欢欣鼓舞,亦或受宠若惊,感觉责任重大吧?如果有入党介绍人的介绍记录,如果有支部大会讨论表决的记录,想必一定会让人感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也许这些程序都在非常时期省略了,但是至少宣誓是免不了的。

当然,让我不解的还有第一个进入澜沧的共产党员李子谦,他没有和罗正明、傅晓楼等人产生过联系,着实令人费解。在那些惺惺惜惺惺,英雄重英雄的年代,他们之间没有产生过交集,笔者表示怀疑。

“南峤残敌的被歼,也宣告从1949年12月27开始的滇南战役,以共计歼敌27630人的战果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三十七师、三十八师参与作战的四个团,投入兵力不到3000人,又一次以少胜多打了一场漂亮的大歼灭战。”摘自该书252页。

对于以少胜多的说法,笔者不敢苟同。野战军虽区区三千余人,但是配属作战的地方武装、民兵、支前民工等,何止数倍于敌。国军有如过街老鼠、有如惊弓之鸟,来到陌生的地方孤军奋战,而我军则是同仇敌忾全民皆兵!胜利是必然的。文中,国民党军李国辉谭忠部的遭遇,多年前已由台湾拍成影片《异域》,由著名影星刘德华丶庹宗华主影,主题曲是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插曲是由王杰演唱的《家,太远了》,看过之后,竟然让人忘记那些人是我们不共戴天的仇人,反而让人同情这群背井离乡的中国人!但愿没有人说我阶级立场有问题。

且让我再次回到主题“傅晓楼将北京国庆观礼代表团人员送出澜沧后不久,就和罗正明、刘亚南一起接到通知,要他们到西南革命大学学习,接受组织的审查。”“在革大学习期间,罗正明因普洱复兴党一案被列为重点审查对象。”“1953年,省公安厅对该案作出明确结论:普洱复兴党纯属假案。但罗正明在革大结业后,仍长期没有安排工作,住在招待所里。薪改中不予定级,每月发给八十元生活费。1982年5月24日,在昆明病逝。1985年7月26日,恢复党籍。”

“傅晓楼在革大结业后,被安排到思茅行署民政科任副科长。1958年,傅晓楼又被安排到省民族学院学习。文化大革命中,被送进五.七干校放鸭子,因头晕跌下田埂成了半身不遂,后被人用滑杆抬着到大芦山劳动锻炼。于1974年3月病逝。1985年7月恢复党籍。”摘自该书260—261页。

笔者之所以大段摘抄原文,也就是希望保留着原汁原味。不然,这个章节,实在是不忍卒读。罗正明被假案所累,每月以八十元度日!当年富可敌国的人,竟沦落至此!傅晓楼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已经半身不遂了,竟还用滑杆抬着到大芦山劳动锻炼!叫善良的人们,情何以堪!

文中没有写到罗正明、傅晓楼二人开除党籍时间,无从知晓二人当时心态了。从这本书中可略知一二的是,昆明卢汉1949年“九九整肃”之时,也是二纵政委、思普地委书记张华俊同志在普洱召开会议之时。时间相距不久,当在1949年9月中下旬。傅晓楼同志入党应该还没有一年。在这次会议上张华俊强调“阶级建军”视罗正明、傅晓楼部为“投机地主武装”“老板队伍”“地霸武装”。对己加入党组织的罗正明、傅晓楼二同志终止了联系,被撤离重要岗位,冷落了他们。想来应该是在这次会议后,就不把他们当成了组织上的人了!虽没有正式发文开除党籍,估计也和开除差不多了吧!

风声鹤唳!与其说某些人警惕性高,还不如问人性何以扭曲至此?戴有色眼镜看人看事,做决策。当然,用今人眼光去评价六十多年前的事情,搞不好又落入另外一种极端。笔者认为,带着明净的思想去思考去观察,当可避免又走进历史的窄巷。

据资料记载,罗正明、傅晓楼二同志在遭受不公之后,他们总是说:“一定要听党的话,跟着党走,一切服从党的安排。”如此高的觉悟如此强的党性,不知会使现今的多少党员汗颜。另外和他们一起搞武装起义的那些人,晚景比他二人好多了。比如李晓村同志,当然他可算做根正苗红,幸运一直与他同在。也许罗正明、傅晓楼两同志认为,比起那些在黎明前倒下的同志,他们所遭受的不公,何足道哉!说这些,并不是想挑起什么仇恨!想来这么多年也早就没有恨了吧!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往事已随风散尽!他们都已经化身为海化身为泥,以青山为伴,和绿水为邻。再没有人会为这一切负责,再没有人会为这一切愧疚,哪怕是一点点。

唐太宗在魏征死后曾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或许就是有关部门以及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吧!

另外我感觉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交待清楚书中重要人物的归宿、生平以及生卒年等,比如那些伪县长参议长、石氏以及很多起义中队长包括该书中出现的人物。对于一本史料性纪实性的书来讲,这些资料的缺失,恐怕称得上是种硬伤了。另外在时间地点的转换上,感觉凌乱,不认真读几遍的话,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吃力。如果可能,期待着作者以傅晓楼为主线,全方位写的以澜沧为主的傅晓楼的革命生涯的书的问世。

如若摘取此书的某些章节,当成澜沧县孟连县西盟县历史教材,给三个县所有人学习,人们的历史知识,必然可以提高一个档次。当然,这已经超出我这篇读后感的范畴。

真心希望有识之士有关部门,能把这段历史改编成电影电视,想必个中情节无须过多修饰,业已浑然天成只欠东风了!

以上就是我读《群山的呼唤——澜沧武装起义纪实》这本书的一点体会和感想。对于我文中的唐突与冒昧之处,想必作者定会一笑而过。毕竟笔者是一个以劁猪骟狗为生的粗人,对文字的驾驭和理解难免不出现偏差。

恳请作者海涵!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群山的呼唤读后感4000字欣赏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0966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