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小时候都喜欢看故事书,记得那个时候,《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这两本故事书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必备。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青蛙王子》这篇故事呢?小编这里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个故事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大约是因为很久没有看童话故事了,在成人世界呆久了就容易用成人的眼光来评判。
青蛙王子不算一个传统的美好爱情故事。初看是小公主嫌弃青蛙的丑陋,言而无信,不肯跟青蛙做朋友。这个有学者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解释她的行为,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儿童式的忘恩负义。这个年纪的公主正处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之后她将青蛙扔向墙,使得青蛙变成了王子,则体现出她对父亲命令的摆脱,开始有自我人格和意志。我没有学过心理学,不太明白里面的象征意义,但我认为国王要求公主遵守自己的承诺是应当的,这种正当的承诺不应该成为心理学中应该被打破而实现成熟的标识。
我更倾向于认为,作为一篇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教导的童话故事,国王的教导非常有必要。之后的结局反而让我并不满意,因为没有礼貌的公主得到了好的结果,这很难让孩子得到教训。不过反过来讲,如果这个结局被认为是知错就改的奖励的话,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与其他王子和公主的故事相比,青蛙王子的故事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在于里面的女主角,也就是这个娇蛮的小公主,她是有自我意识的,她不像白雪公主、灰姑娘一样是个苦情的角色,不需要等待王子的救助——正好相反,王子被巫婆施了魔法,除了公主之外谁也救不了他。这样的公主是鲜活的,符合现代女性的审美。
在《百变小红帽》一书中,凯瑟琳和其他学者一样总结童话故事的女主角的经历:她们在获得美好婚姻之前,总会经历一连串饱受羞辱的考验,这仿佛是她婚前的预备仪式。
被当成佣人使唤、睡在炉灰中的灰姑娘,被继母想尽办法谋杀的白雪公主、被关在高塔上的莴苣姑娘……逆来顺受仿佛是童话故事中女主角日后获得终身幸福的关键。
格林童话的女主角被理想化的部分不是他们的进取心或成就,女性主义人类学家奥特纳(Sherry Ortner)在她所写的《性别制造》一书中指出,女人在童话中被理想化的部分正好与此相反,是女主角的弃权。她说:“如果女主角在故事一开始就非常活跃,那样她势必遭遇严苛的试炼,好证明自己配嫁给王子。”其他活跃的女主角,诸如格蕾特尔从巫婆手中救出男主角汉塞尔;或勇于冒险的小红帽,她们并没有迈入婚姻,而结婚是成熟的象征,这意味着这些女主角显然并未适当地社会化,成为成年的角色。被放逐、孤立、辛苦地做家事、穿破烂衣服、完全屈服于羞辱和虐待,是童话故事女主角必然经历的最基本苦难。
不过如果不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仅从“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角度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确实这些女主角逆来顺受又被动等待,让人恨铁不成钢;另一方面,也未尝不是对身处逆境的人的鼓励,只要保持善良的本性,坚持乐观地生活下去,就会有美好的未来。
童话之所以为童话,就是因为它总是让我们相信会有美好的未来。
话题跑远了,重新回到青蛙王子这个故事。如果说小公主是儿童的天真残忍的话,一开始我感觉王子的存在感不强,但细细一想王子的所作所为,竟然让人觉得有一点可怕。“于是,遵照国王的旨意,他做了公主亲密的伴侣和丈夫。这时候,他才告诉她,他原来是被一个狠毒的妖婆施了魔法,除了公主一个人,谁也不能救他出那水井。”说实话全文来看公主对青蛙都不好,一直没个好脸色不说,最后还把他砸向墙,但青蛙从一开始就要与公主做朋友,而且百折不挠。他一开始就知道只有公主能救他,所以最初与公主相识是有目的有预谋的。
最后公主看到青蛙变成了“长着美丽又善良的眼睛”的王子,也没有个感情基础的,两人就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了。
倒不如最后的最后才出现的忠仆亨利,至少他对主人一片赤诚之心,为王子的获救发自内心地喜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青蛙王子读后感范文1400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09803.html
- 上一篇:三国志读后感书评欣赏
- 下一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观后感范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