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水春秋》这是一部大型历史纪录类节目,带我们走进历史,回顾一位位伟人,带我们看到战争时期那些革命家的英勇事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纪录片?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沩水春秋观后感精选20篇,大家一起来看看。
篇一
大雪将至,寒潮已临,近日透骨寒气袭来,东边穹顶只余惨淡灰蓝,好在不久前观看的《沩水春秋》于脑海中无端生出许多色彩,绘成湖湘壮景,让人热血沸腾。
金喷薄
自黄唐起义第一枪被周武打响,如粉蝶争破蛛网,如旭日喷薄而出,那一瞬的颜色,当是最为辉煌的。朴素的乡音,黑白的历史,那是1949的解放运动,革命者的斗智斗勇不亚于张良的谋虑,不亚于西楚霸王的骁勇。身为湖南少年,不由之一同欢喜,骄傲。看!我们生长的地方有那么振奋人心的历史,尤其是当乡音入耳的那一瞬,前辈人犹健在,心亲口叙述的过往更让我们感到了无与伦比的真实。
红刺目
“他们发现额中枪倒在荆棘丛中的沈子桂,眉目间皆是狂喜,于是他们用刺刀活生生的刺死了他,割了他的耳朵取了他的胸章回去领赏。”这是一位失去父亲的儿子的回忆,他的指尖颤抖着,仿佛间,人们真的看到了那刺目的红,就那么一层一层地渲染开来。“一处鲜血,一缕忠魂,一寸山河。”没有不流血的革命,除了一个沈子桂,除了一次黄唐起义,除了一个湖南,我泱泱华夏,为了我们如今的盛世,又有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为国捐躯?那一抹抹刺目的红,时之今日,愈发浓烈厚重。当“抛头颅,洒热血”成为现实;当“青山有幸埋忠骨”成为现实;当“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成为现实。如果无数学子以之为榜样,再加以勉励的话,那么已枯的万骨也会甚觉欣慰。
青不绝
待我成人,可随处游玩,纵天下名山云云,我却是一定要去沙田,亦或是沩山。看一眼那绵延不绝的绿——那是姜应钟等人亲手栽植的。“老战士林场”,无需任何的修饰,那是个朴实的名字,亦无需任何功名相冠,那只是经过战火洗礼的老战士们,献给家乡的一份贺礼。如此无私,如此真诚,我们怎能如此心安理得的受着别人的好而没有丝毫感激?也许,我还不能像他们一样为家乡撒上漫山遍野的绿,但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无愧于自己,无愧于这些革命老战士。
世间色彩纷杂,岂是三色道尽?复观东西,雨后终霁。当怀先辈期许,携初阳于胸,砥砺前行。
篇二
我喜欢现在生活的某些时刻,或者说生命匆匆流逝的某个角落安静下来。我喜欢坐在家附近的沿江风光带,看春风十里、杨柳依依、流水匆匆。刹那间,我仿佛听见来自远方的一声炮响,极目远眺,我能看到高楼交错,可我的思绪却随着白水绿岸飘向历史的长河里……
一声炮响,一声豪言,一声贺彩,一声声振奋人心的乐声里,一座历史悠久、现代繁华的城市拔地而起。
1949年,在革命大胜利的前夕,仍在军阀统治下的湖南省依然是乌云密布不见日升,有谁能站出来做这起义的浪潮儿,掀起反抗的热潮呢?宁乡人!在宁乡黄材、唐市两地的几位乡长联合密谋后决定做这领头人,他们以奇袭的方式揭竿而起,迅速占领了当地公安局,吹起了革命的号角声,黄唐起义爆发了!几位英雄集结起当地人民力量,组成军队,征战宁乡各地,皆以获胜报捷。虽然国民党军官们后以武力强行杀害了领头人,扑灭了革命的火苗。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起义轰动湖南各界,以后来的大解放起到先驱的关键作用!我的老家就在唐市,这里早已没有了战火硝烟的情形,取而代之的是热闹与安宁。有时,当我伫立在家门口无垠青葱的田野里,当我的心投入到深蓝阔海里,当周身只有风声呼啸,我也能突然听到一位壮士响彻山谷的呼喊声,想到这里,我就满怀自豪和幸福干。这片传奇而充满革命热血的土地,我为你心生豪情!
逐片方圆领土之上,不止洒下了一腔荣耀之血,还有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在此躬耕陇庙。“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宁乡人“爱读书,会养猪”的美誉享誉三湘。易祓,走出了自己的状元路;周光召,坚实了国家的科技路;刘少奇,领导了改革的前头路。朱剑凡先生毁家兴学,成为“宁乡一中”这一百年名校的创始人。这是人才辈出的一块宝地。宁乡猪的养殖基地是全国四大养殖猪基地之一,曾被乾隆皇帝提笔赞誉“宁乡花猪甲天下”,这是吃货们的美食天堂。生活在这样一个奇迹重现的城市里,还有全国著名“灰汤温泉”、“大成桥口味蛇”等待去体验。
活在宁乡,活在这样经济发达、人文和谐悠久、美食名胜遍布的城市里,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和幸福了?
我喜欢穿越学校偌大的中央广场,每当晨阳升起,柔和的光辉打在远处拔起的重重高楼上,留下硬朗的黑色线条,我的心被填满与照耀,留下挥之不去的由繁华引起的美好。在这个瞬间,宁静下来,沉默,就是最好的表达。
篇三
有的人早早作了尘土,有的人却永垂不朽。铁血的,是宁乡;不屈的, 是灵魂;不被命运所摆布的、高尚的、燃尽生命的是宁乡魂!有的人在对与错的边际痛苦的彷徨不定、沉浸、崩溃;有的人被内心的黑暗占据、吞噬,弃明投暗;有的人战胜自我,千锤百炼凭一身铁骨不屈,在生命的意义上涅槃。《沩水春秋?铁血宁乡》中讲到的齐学启将军便是那可敬的第三类人,正如傲雪凌霜红梅骨,清风白莲明镜心。
时代的英雄崛起在逆境中。齐将军本为一位出色的学者,分明可以避开这硝烟弥漫的战争。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逸”,知识的光明引领了内心的善念、信仰。齐将军充分的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其实这也是我们宁乡人的精神!
齐将军是在一次掩护伤员中被俘的,他没有抛弃队友,更没有抛弃骨子里的尊严。他被俘后,日军威逼利诱,许尽高赏,用尽严罚,始终无法动摇他铁一样的坚定的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这是他在狱中常吟的一句诗,由此被称为“狱中的文天祥”。是啊,岁月长河的尽头,还那么远,人的生命便只是暗流中的一盏河灯,只有千千万万发光的河灯,才能令人惊叹,驻足痴望。即便这河灯只剩微火残烛,最后成为河底的淤泥,又何尝不是承载过希望,温暖过黑暗?我看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在他、在宁乡人身上燿燿生辉。
我们新一辈的宁乡人,是要接过老前辈手中的旗帜的,是要继承他们身上的铁骨衣,是要传承他们心中的明火,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庄子曾言,灯枯油尽,这盏灯灭了,它的火却可以点燃另一盏灯。肉体会消亡,但是精神永不熄灭,将洗净人心的污垢。
年幼的我们懵懂不知而天真,铁经过火灼重锤细刻的层层工艺会成为刀枪不入的玄甲,而烛火需悉心严护才能不灭。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是宁乡人,我们以宁乡为荣!宁乡需要我们,祖国需要我们,世界需要我们!世间白云苍狗,变幻莫测,而我们,宁乡的新一代,注定要脚踏实地,紧跟社会步伐,迎难而上,无所畏惧,要让世界对宁乡惊叹!齐将军从学者成了战士,在和平年代,我们也同为战士,用心,用笔,用精神来震撼世界,用利剑斩断不公平,用爱心将宁乡人人连结,以振宁乡魂!
我愿去追随宁乡精神,我们愿去追随宁乡精神!在我们身边,具备宁乡精神的人很多,比如你我可敬的父母,还有爱国敬业的警察,还有不怕风吹雨打的外卖员,还有是勤劳的环卫工人……我们头上是英雄曾仰望的碧空,我们脚下是浸润英雄热血的土地,我们体内流淌着与英雄别无一二的光茫,大美宁乡,壮哉,我宁乡魂!
铁骨志忠魂,洗心问明光。继承了这份精神的我们,将要燃烧自己的生命,照亮宁乡,要“肯将碧血写丹青”要“热血竟洒宁乡魂”,我是宁乡人,我为宁乡骄傲!峥嵘春秋岁月假,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光终流焉。扭转星辰的舵轮掌握在我们手中,相信在不久后的一天,东方将升起一轮新的,耀目濯心的红日。
篇四
沩水汤汤,流尽千古英雄事;楚地沃沃,孕育炽烈中华情。带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本土教育片《沩水春秋》,感慨于宁乡历史变迁,赞叹于宁乡人杰地灵,身为宁乡人,我为宁乡感到自豪,为宁乡事感到骄傲,为宁乡的明天充满充满憧憬。
宁乡人会读书,宁乡人会喂猪。这句话是很多人对宁乡的一点模糊认识,确实,宁乡人会读书,至少在宋代易祓就高中状元,如今的巷子口状元文化就是发源于此,或许,在那个久远的历史年代里,就孕育了宁乡人“诗书传世,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一大批仁人志士奋发向上,济世报国,前仆后继。“三天不读书就比不上少奇同志”,毛主席老人家如是评价刘少奇同志,宁乡人会读书可见一斑。关于宁乡人会喂猪,其实宁乡人也没什么诀窍,唯一的窍门就是勤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双手劳动赢得了社会的一致认可,这点我赞成,因为勤劳质朴是宁乡人最根本的特征。把这一最本质、最真切的特征融入到教育中,就有了宁乡教师会教书的传奇。云山书院,走出了多少位功名显赫的将军;岳麓书院,好几位山长都是宁乡人;更有何叔衡等志士仁人,从教书匠走到了革命的前列……这里我要说的是,宁乡教师,头顶着光环,脚踏着热土,肩负着重任……
在历史的尘烟里,一张一张的面孔,熟悉而亲切,说远,上下几千年,说近,就在我们身边。刘少奇、周光召、朱剑凡、何叔衡、谢觉哉、甘泗淇……一个一个身影,在眼前浮现,一个一个传奇,在历史演绎。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热血,为新中国的建立呕心沥血,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奔走劳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宁乡人。
如果说经济发展是城市的硬实力,那么文明内涵则是软实力,共同构成城市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今日之宁乡,城市规模扩张迅速,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市委、市政府胸怀发展大局,始终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战略抓手,一以贯之,常抓不懈,迎来了新一轮的城市升级。在这场城市升级大戏中,教育作为最民生的事业,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行业。投入10多亿,建设10大学校……每每看到这样的数字,我们的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权利,让教师成为有职业归属感的人,每每看到这样的工作报告,我们的存在感满满的,我们为自己是一个宁乡教育人感到自豪。
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业,“红旗飘万代,关键教育下一代”,我们教师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但是我们可以用心去培养下一代;我们教师虽然不能创造看得见的GDP,但是我们可以培养下一代去创造更大的财富;我们不能建厂矿,但是我们可以培养更多在厂矿工作的人……在宁乡发展的高速路上,我们教育肩负更多的责任,承受更多的压力,我们当以前辈的精神和意志,以国之大义为任,以民之企盼为责,高举立德树人旗帜,为宁乡培养更多的、出类拔萃的、走向世界的人才,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篇五
这里是伟人故地、全国五十强之县、五养生态之乡; 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这里经济飞速发展、生态科学推进、人们幸福乐业……这就是我的出生地、我的家乡:著名的“宁静之地、安宁之乡”。
从小到大,令我回味无穷的总是家乡风景:伟人故地——花明楼风景区,苍松林立、肃穆静谧;千古名寺——密印寺,清幽古朴、使人释然;澄澈幽美——青洋湖,碧水青山、特产丰富;宋周古城——青铜古城,传承历史、文化厚重;温泉胜地——大灰汤,休闲疗养、令人神往;生态果园——关山园林,硕果累累、采摘欢乐……家乡的每一处、每一景,必让人深深陶醉、流连忘返……
当然,其实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对家乡发展历史的了解真的不够多。
上周班队活动课,学校组织我们收看《沩水春秋》专题片,我们认真进行了收看。从视频中,我知道了家乡的发展进步,既是艰难的,又是迅速的、巨大的。
家乡的发展,是家乡前辈们,用自己的智慧、心血、双手为我们开创了新天地。更为可贵的是:他们不但是家乡发展的功臣,更是为祖国的发展、进步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八千湘女上新疆的视频,令我这个从未出过远门、从来都是家里的娇娇女汗颜。她们的爱国热情、她们的顽强意志、她们的艰苦奋斗,堪称国人的榜样、家乡人的榜样!她们是宁乡人的骄傲!
宁乡人历来敢于走出去,敢于打拼。走出国门,为世界发展进步作出贡献,同时也为家乡争光的优秀人才数不胜数。作为一名求知中的小学生,善于学习榜样、善于求知进取,我们必定也能成为家乡的骄傲!成为自己人生的赢家!
我是何其的幸福!我又是何其的幸运!我生在如此美丽富饶之地!我生在历史厚重、人杰地灵之乡!
“美丽、幸福、和谐、进步!”我心向往之处,乃是我的故乡、我的最爱:安宁、神奇之地——大美宁乡!
篇六
“如果内心的蝴蝶从未苏醒,枯叶蝶的一生,也只不过是一片无言的枯叶。”
这是林清玄的一句话。过去是不大懂的,只觉得读来优美。今日,恰巧有时间观看了《沩水春秋》,忽然就有了更深的感悟。
六十多年前,曾经有一批知识女青年不远万里从家乡湖南奔赴茫茫戈壁。她们响应“湘女入疆”的号召,在芳华之年背井离乡远赴新疆,为新中国建设出力。这其中,就有不少宁乡人。在新疆的戈壁滩上,她们起早贪黑,穿上了军装,挑起了本属于男人的重担,任由尘土沾染了衣襟,任由汗水浸透了黑发,但从未有人退缩。一天下来,常常是累得直不起腰,在“土窝子”里倒头就睡。那时候的照片是黑白的,照片上军帽下女子的脸自然也是黑白的。但就在这黑白的线条与色彩中,却透露着不一样的、绚丽甚于彩虹的光华。如今几十年过去,曾经风沙中笑靥如花的少女大多都已长眠于天山南北,健在的也早已成了头发花白的老妪,甚至还落下一身病痛。但问问她们:“后悔吗?”她们还是会坚定地回答:“不后悔。”尽管,她们已经为此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按林清玄的那一句话来,如果把这些女子比作枯叶蝶,我想,他们内心的蝴蝶呀,一定是她们不怕艰苦的精神与她们对祖国无比的热爱。
忽地想起《无问西东》里的沈光耀,他是“飞虎队”的一名飞行员。当初他执意报考空军,母亲从老家赶来劝阻。“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可沈光耀终究还是做了飞行员,还是牺牲在了战场上。一个人的死改变不了什么,粉身碎骨最后只会变成书上冰冷的数字,他不会不知道。一纸牺牲之报,会给亲人带来多大的灭顶之灾,他不会不知道。但即使是还没有开始就已看到结局,他还是毅然奔赴战场。他还是心甘情愿地死去了。他内心的蝴蝶,是对祖国的挚爱,对未来的憧憬吧。
无论是入疆的湘女,还是飞行员沈光耀,亦或是组成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着一片海。这片海,就如枯叶蝶内心的蝴蝶一样,蕴含着一个人内心深处最强烈、最坚定的情感,支撑一个人走过最黑暗、最压抑的时期,最终在那最不可能的冰封土地里培育出了人生中最为绚烂明艳的十万朵怒放的蔷薇。走在路上时,我们从来都不会过多地去考虑得失、悲喜,也从来都不会过多地幻想我们的人生会因此而变得如何,摆在眼前的,只有前行的路。于是,我们就那样开怀笑着,在这漫漫长路上跑着,跌倒过,受伤过,失落过,绝望过,但在发泄之后还是会对生活扬起笑脸。因为这是我长长的一生之中,令我最为坚定的事,我愿意用一生来为它奔跑。
还是林清玄的那句话,“如果内心的蝴蝶从未苏醒,枯叶蝶的一生,也只不过是一片无言的枯叶。”人也是一样的。说明白了,一个人一生总会有一件令人为之坚定一生的事,而为了它,悲喜与否,我愿以此生相奉。
篇七
宁乡,沩水河畔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邑;宁乡,沩水河畔一座有着深厚底蕴的传奇之地。身为宁乡人,应知宁乡事;身为宁乡人,应知宁乡史。
非常荣幸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我遇上了她——《沩水春秋》,是她带领我纵览了千秋历史,了解了魅力宁乡,心底不禁升腾一股家乡自豪感。
宁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环境优美,老百姓安居乐业,其乐融融,到处呈现出一派乡土安宁的繁荣景象,因此这片安宁之地取名为“宁乡”。
听,沩水呜咽,沩江咆哮。70多年前,随着日本侵略者意欲入侵长沙,这片安宁之地因此也饱受蹂躏践踏,从1938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宁乡的土地上犯下了一件件滔天罪行。奔腾的沩水河流淌着仁人志士们的鲜血,见证着一桩桩惨绝人寰的惨案,她呜咽怒吼,发出阵阵涛声。时任国民党173团团副蔡亚锷将军高举抗日大旗,带领将士们出生入死,奋勇杀敌,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众志成城,日本侵略者节节败退,溃不成军,经过多次浴血奋战,宁乡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沩水河又静静地流淌着。
看,沩水潺潺,碧波漾漾。70多年休养生息,宁乡的经济、交通、旅游、医疗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老百姓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喜笑颜开。秀丽的沩水河,自西向东唱着欢快的歌,幽幽地穿越宁乡,汇入湘江。时间悄无声息地抹去了人们的记忆,那段峥嵘岁月,已渐行渐远。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我们纪念历史,就是为了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的,枪声虽已远,弹痕却犹在,英雄豪杰们的鲜血不会白淌,仁人志士们的伤口不会白疼,劳苦大众们的眼泪不会白流。如今的宁乡,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秉承“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干得事”的精神,正以日新月异地速度变化着。2017年宁乡撤县设市,新生的宁乡市承载着140万人民,以崭新的面貌和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在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向前。
沩水奔腾,滚滚长流!我们作为成长在和平年代的新一代,品尝着改革开放的硕果,必须铭记那段历史,以知识为力量,以“红色革命精神”为引领,以昂扬的姿态去拥抱更加美好的明天,去开创大美宁乡更加辉煌的未来!
篇八
暖阳宜人,枫叶如火,周末坐在客厅,泡一壶沩山毛尖,又一次细细地品味了一次《沩水春秋》,这档节目以最震撼的视角、最鲜活的语言,上演着宁乡文史的活化进程,讲述着宁乡的前世今生。
宁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两千九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百四十万优秀的宁乡儿女,纪录片中,打响宁乡解放第一枪的黄唐起义、千年治所之古邑玉潭的峥嵘岁月、无数先烈们用生命熔铸的铁血宁乡……一幅幅浸染着血与泪的画面在屏幕上闪过,对于已经步入中年的我来说,感觉自己对宁乡了解得太少了,但我又为自己是一个宁乡人而深深的自豪。
《沩水春秋》的节目内容主要由民风民俗、地名掌故、传奇人物三大类组成,每期节目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邀请多位研究宁乡文史专家为顾问,重在还原最真实的宁乡历史,展现宁乡悠久的人文底蕴,记录宁乡发展变迁,让更多的人全面了解宁乡,热爱宁乡,增强宁乡人民的文化自信,激发广大市民作为宁乡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观罢《沩水春秋》,我再次感受到宁乡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我觉得首先要感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脚下宁乡这块神奇的土地。神奇的宁乡,她有博大的胸怀,使草儿在这里生根、花儿在这儿开放、稻子在这儿飘香、鱼虾在水里畅游、鸟儿在这里飞翔……从南国的青铜之乡的四羊方尊,到明清的湖南重镇,她就像一块充满诱惑的巨大磁场,将五湖四海人们吸纳到这片神奇的宁乡土地之上。人们来到这里生息繁衍,不再像水中的浮萍,顺流而走,不再像候鸟那样,春来秋往。广袤的二千九百多平方公里,才有了这一百四十万勤劳勇敢智慧的宁乡儿女。
观罢《沩水春秋》,我觉得宁乡是块充满热血的红色土地。七十多年前,在宁乡县境内,抗日烽火熊熊燃烧。一九三八年九月初至一九四四年六月初,日军飞机十二次轰炸宁乡。一九四四年六七月,日军两次进攻宁乡。七月二十九日,县城沦陷,宁县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间。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还一个宁静之乡。有难以计数的爱国志士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热血、以及生命!英勇无畏的宁乡人民,用自己的青春和鲜血捍卫着自己的家乡,烽火岁月,也铸就了杰出的共产党人刘少奇、谢觉哉、王凌波、欧阳钦、甘泗淇、潘世征等,他们成为了火种,点燃了革命之火,他们用汗水、青春、鲜血,甚至生命谱写了一支宁乡悲壮的红色之歌。
观罢《沩水春秋》,我们赞美宁乡这块充满神话的地方。我们为她赞美、为她歌唱。赞美沩水不再有九曲回肠、农田不再杂草丛生、房屋不再漏雨穿风。我们赞美她改革开放以来,重新焕发出迷人的风采。新一代的宁乡人,挥洒着汗水,用青春和热血建设着美丽的家乡,城区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坐落在山乡村野的密印寺,灰汤温泉、千佛洞、花明楼、炭河古城、青羊湖都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关山古镇,稻香村,丰收湾、香山冲都在用自己独特的魅力诉说着宁乡的今日繁华,经开区聚集着全国知名的大中型企业在这儿安家落户;湘都生态农庄开启培训、观光、实践、休闲的新篇章,吸引更多的市内外人士前往。
春来了,桑葚红了、秧苗绿了;秋来了,稻子黄了、枫叶红了。多情的沩水千百年来静静地流淌,她见证了宁乡几百年来的过往今生。请相信无论时光怎样流逝,消逝的永远是昨天和从前。无论历史车轮如何前行,不变的永远是二千九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变的永远是那份乡音和乡情。那一百四十多万多勤劳勇敢的宁乡儿女,还有散落在家乡之外的每一位游子,他们一定不会忘记昨天,更加珍惜今天,从而继续憧憬着明天。更不会忘记这块神奇的土地,不会忘记家乡那份浓浓的情!
篇九
今年是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诞辰120周年,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宁乡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沩水春秋》。纪录片中的少奇爷爷刻苦读书,勤奋学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深深地感染了我。
纪录片中描述: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出生在湖南宁乡花明楼炭子冲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境虽然不是很好,但他从小就酷爱读书,胸怀大志,立志报国。他刚刚懂事时,家里就送他去离他家不远的朱家祠堂求学,在旧中国的私塾读书,别的同学看来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但刘少奇看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他的同学周祖山与刘家只有一墙之隔,周家有很多藏书,吸引了刘少奇经常去周家借书、读书,周家见刘少奇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很乐意让他与周祖山一起读书。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刘少奇在周家聚精会神地看书,周祖山的妈妈闻到了一股烧焦了东西的味道,连忙推门进去,发现刘少奇在炭火上的双脚穿的鞋尖儿已经烧得冒烟了,可是正在认真读书的刘少奇全然不知。由于刘少奇在家庭兄弟中排行第九,于是“刘九书柜”的外号便传叫开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思绪万千,与勤奋好学的少奇爷爷学习精神相比,我相差还很远,也感到很惭愧。我学习没他那么努力,认真,偶尔心不在焉,极不情愿。记得有一次,我碰到一道数学难题,我不是绞尽脑汁去想解决的方法是什么,而是想着反正做不出,干脆不做了,你看,我在小小的困难面前就是这样畏手畏脚,迎难而退,太不应该了。有时妈妈想方设法帮我买一些好书让我阅读,而我,每次读起来都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更不会像少奇爷爷一样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看了这部影片,我知道了我要以伟人为榜样,学习他如饥似渴刻苦读书的精神,学习他那不怕困难顽强学习的精神,学习他那全神贯注的精神,学习他那热爱阅读积极的精神.…..是的,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我经常吮吸着它那知识的甘霖,并将其消化成这世间人生之路上的精神动力。我下定决心:一有空闲,不是手不释卷,就是温故知新,我要不断充实自己的闲暇时光,把少奇爷爷作为我前行路上的明灯,我一定沿着这盏明灯奋力前行!
篇十
宁乡,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在这座城市中,曾出现过许多杰出的英雄人物,如刘少奇、钟克斌等。而《沩水春秋》这个节目,以鲜活的视角,别有风趣的访谈形式,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个伟大的革命先烈的传奇故事。
看完《沩水春秋》,我有感而发:宁乡,之所以被称为“安宁之乡”,是无数祖祖辈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打下的一片江山!如果没有这些革命先烈当时的奋勇歼敌,没有强大的信念支撑,我们现在就不可能过上这么安宁富足的生活,所以我们青少年绝不能辜负了先辈们对我们寄予的厚望。
如今的宁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升。
以前出门,到处都是泥巴路,到了下雨天,总会溅得满身泥泞,现在都换上了沥青柏油路,就连乡下都打上了水泥路;各个小区里,都建有配套的锻炼区,休闲娱乐区,可以供老人孩子们聚在一起,拉拉家常,打打纸牌,练练太极,跳跳广场舞,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随着大润发、人人乐等大型超市落地宁乡,人们购物更方便,这些地方不仅是百货商店,还有影院、KTV、儿童游乐场、餐厅等配套娱乐休闲设施,成为了周末家庭聚会的首选去处;每个社区都设有专门的“意见信箱”,综合群众意见来完善不足之处,提高群众满意度;宁乡市民之家的建立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向更多的人打开了大门,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宁乡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你一定想不到,如今的大宁乡已经由一个无人知晓的小县城一跃而成了全国五十强的现代化城市。
宁乡,我爱你!我是宁乡人,我快乐,我自豪!我一定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大宁乡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十一
天山的雪莲,一种傲立的花 ,她天生纯洁、孤傲,在孤傲里又透露着一丝倔强、顽强。
在新疆戈壁滩上的那八千朵雪莲令我没齿难忘 。那是一个关于八千湘女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叫谢树仁的小姑娘,她为了让国家的边疆更昌盛而放弃自己舒适的生?,在去边疆时,即使一车坐着四五十人,但谢树仁还是在挨山塞海的人群中,坚持下来,即使路程颠簸,时不时有土匪突袭,但谢树仁依然挺着。在接到任务时,她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独自扛着一百五十斤多斤的东西干活,结果因为这个得了结咳病,这让我想起自己背着书包,气喘吁吁的模样,如今想想都觉得自己可笑、矫情。她原本可以到石河子气象站当台长,可湘妹子出了名的倔脾气上来,她拒绝了说:“当官我不去。”最后她还要求去了农场里干农活。湘妹子“吃得苦、霸得蛮”的性格在她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生在宁乡,却把一生献给了边疆把宁乡的精神带到了边疆。
“最爱雪莲情,相知境界生。”“高上风骨在,微笑显峥嵘。”是啊!谢树仁的精神就如诗中写的雪莲那样独立顶峰,顽强生长!宁乡的辣妺精神一定会传承下去。看这档节目前,我很羡慕那些不怕累的同学,我也想做一个不畏艰难的人,可就是三分钟热度,怎么也不能坚持到底,我一直在反思,我一直在寻根。直到看了《沩水春秋》让我知道了谢树仁才是真正的由宁乡人而宁乡精神,就如雪莲一样迎难而上,不怕困难,任凭风吹雨打,任凭狂风大雨。看了这档节目,我豁然开朗,我曾以为宁乡很土味,如今我觉得宁乡比那些大城市更有魅力,更有书香气息,更有文雅风彩。我忽然觉得自己这朵温室里的花必将成为一朵顽强的雪莲,宁乡的山水土地和宁乡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将滋养着她!宁乡在困境中泰然处之、在干活时埋头苦干、在痛苦时持之以恒的辣妹精神将滋润着这朵花!宁乡人,越来越像雪莲了,我坚信,宁乡会越来越厉害,宁乡必将脱颖而出,成为一朵顽强的雪莲,宁乡人一定会用自己的行动,把雪莲顽强、拼搏、倔强的精神传承下去,让自己更顽强,更坚强!
做宁乡人,振宁乡魂!让宁乡更昌荣。厉害了,湘妹子!厉害了,宁乡人!厉害了,宁乡的顽强雪莲,烙在我心里的宁乡印,其实就是一朵顽强的雪莲!
十二
莽莽沩山万声和,滔滔沩水波连波。宁乡这片热土,诞生了多少豪杰,记录了多少传奇!在这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厚的人文精神的传奇之地上,有太多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挖掘,有太多名字需要我们去铭记。
——题记
《沩水春秋》是一部专属于宁乡人的记录片,记录了一个又一个血与泪交织的传奇故事,让我感慨万千的,当数《刘少奇在宁乡》。观看完后,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少奇爷爷成了我心中永远矗立的丰碑。
刘少奇1898年11月出生在宁乡花明楼炭子冲,是每一位宁乡人为之骄傲的伟人。一句句道不尽他的丰功伟绩,一声声唱不完他的崇高品德。
“小树两边栽,浓荫绿上阶,他年成大树,便是栋梁才!”这是刘少奇少年时代的铮铮誓言,短短二十五个字凝聚了一位热血少年的心声,表达了刘少奇少年时代迫切保卫祖国的殷切期望。小小年纪的他就有如此远大的抱负,长大以后也一直为践行这誓言而不懈努力奋斗着。
1920年,刘少奇风华正茂,斗志昂扬,他怀揣胸膛中蓬勃跳动的心,不顾母亲的劝阻,毅然决定奔赴莫斯科寻求救国的真理。他说:“远离家乡,离开母亲,是为了祖国,也是为了母亲。”在莫斯科学习期间,生活十分艰苦,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仍然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我被青年时代的少奇爷爷这份救国救民的决心所折服。
1961年5月,身为主席的刘少奇回到阔别四十多年的家乡,他认真倾听民声,走街串户,访贫问苦……切实解决了公共食堂、干部作风等问题。他曾说过:“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永远是人民的好公仆,永远为人民着想。
120年如白驹过隙,刘少奇爷爷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他志向远大、忧国忧民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成了我心中永远的追随。
在小学六年学习生涯中,我虽然也算勤奋努力,但不知道树雄心,立大志,满足于一知半解,取得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观看完《刘少奇在宁乡》这一节目后,少奇主席的光辉形象常常在我脑海中萦绕,他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我照亮前进的方向﹔他如同饥饿时递过来的一块面包,给予我宝贵的精神食粮。当我生活中、学习上遇到困难,想知难而退时,少奇爷爷的那些故事,总鞭策我、鼓励我迎难而上。一想到少奇爷爷,即使再大的困难也无法阻挡我前进的脚步!
少奇爷爷,我心中的丰碑,我永远的追随!
十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追寻着纪录片《沩水春秋》的脚步,思绪徜徉在我大宁乡上下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久久不能自已:74年前抗日战争“宁乡保卫战”的枪炮声、厮杀声就炸响在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我明明听到了当年的绝望的呐喊,看到了日本鬼子狰狞的嘴脸,感受到了滴血的刺刀下大人们的绝望和小朋友们的颤栗……,可放眼望去,红墙绿瓦、郎朗书声,一片祥瑞。是的,战争的痕迹正一点儿一点儿的抹去了,但不能证明这历史就没有发生过,日本鬼子欺压、杀害中国人的惨痛依然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的灵魂里,我们应牢记这段惨痛的历史教训,化作前进的动力,来振兴中华民族。
话说1944年6月,日本鬼子准备经宁乡去侵略长沙,所以,保卫宁乡成为了保卫长沙的前哨战。当时,宁乡守城国民党官兵只有3000多人,且装备落后;而日本鬼子集装备优势和人数优势大举来犯,呈三面包围势态。所以我军伤亡惨重。团长何澜为保存有生力量呼救增援,带领仅有的20多名没有受伤的战士横渡沩江突围,但没有成功,全部牺牲在江里,血水染红了半边沩水……
眼见突围无望,余下的伤残部将一下就乱了,此时,伤兵里面官最大的蔡亚锷觉得,必须带领弟兄们坚持到最后一刻,多杀一个日本鬼子、多坚持一天,就可以多减少一份兄弟部队的牺牲,多为人民群众的转移争取时间,如是振臂一呼:
兄弟们,我们与其这样突围白白送死,还不如死守待援!冲出去是死,死守也大不了一死,兄弟们,怕不怕死?!
“不怕死!”
兄弟们,我们战斗到最后一刻,有没有决心?!
“有决心!”
顿时,“不怕死!”,“有决心!”之回声震山撼岳,士气大振。蔡亚锷从伤兵中挑选出140多名轻伤士兵,整编成连,坚守阵地4昼夜,终于等来了援军,并和援军一道,内外夹击,将日本鬼子赶出了宁乡城,保住了宁乡城。
看到这里,我感谢前辈们为我们守住的脚下的土地,为他们献出宝贵的生命唏嘘的同时,也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要用对的方法,持之以恒的决心,消灭我们所面对的困难;与其碌碌无为而懊悔,不如踏踏实实学习、坚持锻炼身体。面对解不出的难题,我们可以问老师,并举一反三;面对长长的跑道,每迈出一步,就多一分征服……
我热爱我我脚下的这片土地:蓝天、碧水、山花烂漫。我们要坚持学习,将来造出最厉害的卫星,让侵略者的可耻行径无可遁形,不敢觊觎我们脚下的土地;我们要加强锻炼身体,将来在世界冠军的舞台上,将日本鬼子打得满地找牙,不敢再踏上我们脚下的土地;我们要造出最牛的机械,耕耘我脚下的土地,让蓝天碧水和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永远。
想到这里,我欣慰地笑了,我们都是00后,应将青胜于蓝,望着窗外连绵的暮雨,我默默地拿起了课本。
十四
纵览千秋历史,记录魅力宁乡——《沩水春秋》。一档由宁乡市政协携手宁乡市广播电视台联袂打造的宁乡首档大型历史纪录类节目。该节目内容主要由民风民俗、地名掌故、传奇人物三大类组成,邀请多位研究宁乡文史专家为顾问。节目以纪实手法拍摄,借鉴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手法,用悬念、细节、铺垫等故事化的形态和情景再现等表现方式,展示宁乡的厚重历史和当今的发展巨变。重在还原最真实的宁乡历史,展现宁乡悠久的人文底蕴,记录宁乡发展变迁。节目采用单集构成形式,每集12—15分钟。每期节目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重在突出历史的延续性和发展传承。已推八集,分别是黄唐起义:打响宁乡解放第一枪、玉潭旧话上下、铁血宁乡(上)洪行:忠勇宁乡魂、铁血宁乡(中)血战宁乡、铁血宁乡(下)齐学启:铮铮铁骨卫中华、天山下的雪莲、开国上将陶峙岳。让更多的人全面了解宁乡,热爱宁乡,增强宁乡人民的文化自信,激发广大市民作为宁乡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沩水春秋》自开播以来《沩水春秋》几乎风靡整个宁乡大地。
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厚重的文化,青铜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宁乡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脉。《沩水春秋》不仅声画并茂地记载了宁乡的人文历史更是勾起了许多人对老宁乡的回忆。作为老师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玉潭旧话下,千年玉潭的历史人文通过溯古析今的节目一一揭晓“宁乡人会读书”这句话的由来是什么?玉潭的文化发展从何时兴起?又是怎样传承的?
以前常听说“宁乡人会喂猪,宁乡人会读书”,看似简单的两句,道出了宁乡人“朴耕秀读”质朴观念。既要生活又要发展。而读书就是宁乡人最好的发展方式。“笑愚不笑贫,有田不种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这一谚语在宁乡家喻户晓,无论贵贱,无论贫富,各行各业,家家户户,送儿女子孙上学读书早成风气,即使屋破断炊,砸锅卖铁也要读书,也要升学。从古至今,教育乃国之根本。作为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玉潭,重教修文的传统在宁乡这片热土上渊远流传。早在唐代以前,玉潭镇就建起了学宫,学宫又称文庙。文庙在古代主要是有两大作用,一是祭祀孔子,二是承担学校的职能。对当时的宁乡人来说,家中有人进了学宫就读,是莫大的荣耀。一时间,宁乡学子争相读书,以进学宫就读为荣。全县学子奋发学习的氛围下,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年),巷子口人易祓释褐殿试第一,成为我县第一个状元,易祓的金榜题名,大大鼓舞了宁乡学子。
当看到我县这第一状元,忍不住查阅历史:才了解状元易祓是我县巷子口巷市村尚书组人,29岁赐封释褐状元,博学多才,素工诗词,文人博士交相倾慕。晚年归隐故里,兴学育人,潜心研究经学,成为湖南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经学家。有《周易总义》、《周官总义》、《山斋集》等经学著作和诗词传世。于国家,力主抗金。他对宋金对峙有精辟的理解,认为“敌国有必败之势,中国有必胜之理”,“敌国如外强中干之人,仅延喘息”,力陈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收复中原,其爱国情怀跃然字里行间。在唐宋以后的封建社会,要考个状元可谓戛戛乎其难哉!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誉。整个有科举制度的历史,湖南的状元不到10人,而宋朝统治下的整个国家也才118人。
观看了《沩水春秋》第3集,玉潭旧话:宁乡人会读书,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乡贤易祓状元及第,自此宁乡文气日盛,在易祓之后,自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至清末,宁乡的进士就有50多名,民谚“宁乡人会读书”、“宁乡人爱写书”之美誉即此流传。今沩水鳝鱼(溜子洲)洲上建有标志性建筑状元楼,“状元楼上状元游,沩水文澜涌九州”。状元楼与拔地而起的新城小区高楼和谐耸立,形成了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城市美景,是宁乡沩江滨水区的新地标。状元易祓也成了宁乡文化的精神标杆。
除了学宫外,书院也是古代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明代在玉潭创建的玉山书院,也就是后来的玉潭书院,曾培养出了许多文化名人。学宫和玉潭书院曾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名彦俊杰。因为种种原因,这两处古迹都未能保存下来,但文脉的传承却没有因此中断,一直绵延至今。今天的宁乡,以宁乡一中为代表的宁乡教育继续上演着“考不倒”的传奇,也续说着“宁乡人会读书”的神话。
观看了《沩水春秋》第3集,玉潭旧话:宁乡人会读书,让我感受到了宁乡的魅力,宁乡的魅力不仅在四羊方尊透出的悠悠千年文明中,在宁乡花猪散发的美味里,在沩山毛尖溢出的香气里,在密印寺悠扬的钟声里,更在一代又一代发奋读书的宁乡人中……宁乡,历史绵长,风韵犹在;今日宁乡,韵味更胜。《沩水春秋》以最震撼的视角、最鲜活的语言,上演着宁乡文史的活化进程,讲述着宁乡的前世今生。“玉潭旧话:宁乡人会读书”,从学宫书院到如今的宁乡教育,对文化的重视与推崇从未停歇。在质朴的宁乡人心中,“朴耕秀读”的观念代代传承。千百年来,宁乡人尊重读书人、敬佩读书人、仰望读书人,对知识的渴求与赞誉让这片2906平方公里的土地书香四溢、人才荟萃。宁乡教育历来比较发达,南宋绍兴年间,著名经学家胡安国率子胡宏在朱良桥创办灵峰书院,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拭少年时来此求学,其后,二人分别执教于长沙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奠定了湖湘文化的基础。明、清时期,玉潭书院、南轩书院、云山书院相继兴起,历代不衰。清末废除科举,社学、义学、族学兴起。民国时期,除按部颁学制建校外,宁乡私立中学大量兴起,出现了沩滨、鹅山、靳江、宗一、友仁等著名的中学,有“湖南学堂,宁乡为首”的美誉。长盛不衰的宁乡教育,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英才。一代伟人刘少奇、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人民司法事业的奠基人谢觉哉、解放军上将陶峙岳、甘泗琪、中将欧阳钦、著名科学家周光召都是从宁乡这块热土上出发,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业。正是他们,如天上的熠熠群星,照亮了宁乡学子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宁乡学子继往开来,奋勇向前。正是些俊才名士,或出生于斯、或奉献于斯、或长眠于斯,为宁乡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留下一笔笔宝贵的财富!
观看了《沩水春秋》第3集,玉潭旧话:宁乡人会读书,感慨颇多,因为我曾日是宁乡的一名学子,今日是宁乡的一名老师。有幸于玉潭百年名校——实验小学任教。感慨从读书到工作,也算是行走在宁乡教育传奇史话延续中的一颗微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宁乡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咱们宁乡这方热土上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希望我们继续把宁乡人爱读书、会读书的优良传统继续传承下去,成为我们宁乡人引以为傲的标签。悠悠沩水,浩浩荡荡,她见证着宁乡儿女对读书的赤诚,见证着宁乡教育发展的艰辛,见证着宁乡教育事业壮丽与辉煌,见证着“宁乡人会读书”的豪迈话语。繁衍生息在沩江两岸的楚沩儿女,在这块物华天宝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神话,谱写了一首又一首辉煌的育人诗篇,这句“宁乡人会读书”将源远流长。
十五
翻开历史的篇章,身为湖南人的我们忘不了那伟大斗争的开端——“黄唐起义”。由姜亚勋等人展开的起义。它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更诠释着一种精神——“黄唐精神”。
“黄唐精神”是什么?是战士们不畏艰险,奋勇前进,是身遭困境,面临危险的坚毅,更是……姜亚勋等老战士共三人在战争胜利后依旧坚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心,他们的身影依旧活跃在林场,为后人种下“老战场林场”,共有5000亩!他们本着初心,宗旨以“富民”为中心,舍我富大家,这种舍我的精神,不正是“黄唐精神”的最好诠释吗?这种伟大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新的传承!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信息杂糅无章,正在慢慢噬去我们良好的艰苦奋斗精神、集体主义与乐善好施的精神。地铁上被曝光的“抖脚男”事件,飞机上的“不文明大妈”事件,摔倒在地却无人敢扶的老奶奶……这种种事迹,警醒着我们!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们正一步步迈向人们所期望的辛福生活,但是,时代精神传承的重任也同样需要我们负责!而黄唐起义作为打响起义第一枪的斗争,这其中所含的精神更是需我们学习并传承下去……
那些为起义、为国壮烈牺牲,战死在沙场的烈士,正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般,足令我们深表我们最衷心的敬意与感谢。
那么,如何传承并发扬“黄唐精神”这一时代精神呢?
作为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我们应在学习上奋发向上,坚定“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念。善于吃苦,发扬无畏精神,面对难题,愈战愈勇。敢于质疑,学会思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向着自己的目标一步再一步的前行。
同时,我们也是社会中的一份子,自觉履行关爱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是我们所必须承担的。我们应在生活中发扬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待人以善,将心比心,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同时,我们也要坚持党的领导指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原则,保护青山绿水白云蓝天!
“黄唐精神”这一时代精神凝聚着前人的奋斗历史,令人敬佩,作为新时代新发展,享受在祖国的关照下的我们,更需要我们来传承发扬!
十六
蓝天之下,心所向往之处,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宁乡。这是个富饶美丽的地方,不知孕育了多少风流人物,打造了多少独特的地域风情,更不知多少年的艰苦奋斗,多少年的奋力拼搏,才成就了今天的宁乡。
悠悠沩水,孕育了宁乡灿烂的历史文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太多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挖掘,有太多的名字值得我们铭记。解放战争前夕,黑暗笼罩了整个湖湘大地,白崇禧妄图占据湖南,宁乡人民发动了黄唐起义,姜亚勋、李石锹等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了解放,在享受和平幸福生活的今天,那场硝烟弥漫的战斗,那群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依然被宁乡人民传送。
这些年,宁乡的变化日新月异。听我的爷爷说,十几年前宁乡还是一个微小的县城,狭窄的街道,稀落的商铺,冷冷清清。如今,县城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种商品、服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街道霓红闪烁,行人接肩摩踵,热闹非凡,即使到了晚上,人们的夜生活也是丰富的,从跳广场舞开始,健身,唱歌,吃宵夜等,通宵营业的场所在宁乡市里比比皆是。当然,这不仅是宁乡在前进,而是我们的祖国在飞跃啊!
然而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沿江的风光带。父母结婚时,那里刚开发,挖掘机从山林里挖出黄土,一到下雨天,那一带无法行车行人,而今,河两岸平坦大道直通南北,各种车辆风驰电掣而过,河边亭台楼阁几处,掩映在垂柳下,游人如织。夏日的上半夜,河中快艇闪过,激起数米高的浪花,艇中岸边的人一同尖叫。然而我知道,今天的一切幸福生活都是前人的血和汗换来的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有什么理由不奋进?
宁乡,一个文化源远流长而又新兴的城市,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一幢幢高楼与阳光白云辉映,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我们正如春天初种的行道树,迎着朝阳茁壮成长!
十七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1949年10日1日,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你们的家乡是什么时候解放的,看完《沩水春秋》你就知道了。
《沩水春秋》中一些革命者,例如:姜亚勋、李石楸,他们为了革命不惜倾家荡产,家破人亡,难道他们真的不在乎他们的家人吗?显然不是的,因为他们认为解放人类而斗争的革命事业,比自己的亲人更重要。就是这样一些爱国人士的无私奉献,才有了宁乡的解放,宁乡于1949年8月8日解放后,姜亚勋、李石俅等都到了花甲古稀之年,却还在“老战士林场”种植了许多树,而且大多是果树,这给村里的村民们带来了许多收入,他们种树的本心也是为造福村民,造福人类。
看完《沩水春秋》我真的很想说一句,他们真伟大。他们就像保尔.柯察金一样,他们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人类而斗争;他们就像雷锋一样,无私奉献和从来不求回报。
就是有着无数像他们这样无私奉献的人,才有了我们宁乡的解放,我们国家的解放。我们现在的和平。同学们,我们既然生在这个和平之世,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又有什么理由不像那些革命者一样为我们家乡的建设,祖国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呢?
同学们,可能你们会认为,既然现在已是和平之世,既然我们的祖国和人民都已经解放,那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刻苦,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人人都是这样想的,那我认为我们会再一次需要“解放”,现在我们的世界面临着“超多强”的严峻问题,虽然我们中国是强国,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一旦我们松懈下来,我们的国家很可能就要重蹈覆辙,我们要向习近平主席说的那样,提高综合国力,我们的国家还有许多进度的空间,它需要我们,需要哪些无私奉献的人们!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家乡,为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吧!
十八
我亲爱的宁乡,是一方神奇的土地,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厚的人文精神,出土了中国现存商代最大青铜方尊、十大传世国宝之一的四羊方尊,培育了很多名人才俊,比如刘少奇、何叔衡、周光召…,最近观看了电视片《沩水春秋》,我对大美宁乡有了更深的了解,增添了更多的热爱之情、敬仰之情。节目中一个个神秘的故事、一位位传奇的人物深深地打动了我,其中我对第四期《铁血宁乡 ——洪行:忠勇宁乡魂》中这位人物的印象很深,他就是“铁血”宁乡人——洪行。因为长着络腮胡子,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洪胡子”,甚至有些地方只知道有这么个著名人物,还叫他“红胡子”。他到底有什么故事吸引着我呢?
洪行将军有敢于和敌人拼搏的勇气。抗日战争时期,他面对日本人的蓄意挑衅,向日军松本大佐发出了进行白刃大战的应战书,率领150名勇士,手拿大刀血战日军并获胜,于是,获得了“中国战神”称号。洪行将军还有着巧求智胜的才能。在战斗中,他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搞得日军晕头转向,处处挨打却无计可施。他做侦察的故事更是广为传颂,在腾冲的北面有个地方叫桥头,是日军的一个据点,当时洪行挑了一担石灰,当挑到日军的军火仓库时就摔了一跤,把石灰泼洒到了地上。其实他这是要做一个标志,表示这里是日军的军火仓库,后来那个军火库被我方成功炸掉,就是靠的那个标志。在烽火纷飞的抗日战争中,洪行将军因到长官部召开军事会议,回程途中自驾吉普车失事牺牲殉国,年仅44岁。现在的腾冲人民都说:要是没有洪行将军,腾冲的人民将长期过着被日本鬼子统治的地狱般的生活。洪行将军的机智和勇气被腾冲人民所赞赏,也深深感染着我,令我敬佩,值得我们敬仰!
现在的时代和平而安宁,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战场的拼杀,但洪行将军敢于挑战和拼搏的精神,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因胆小怕事而工作受挫,干不了大事;而有些人勇于拼、敢于拼,干出了一件又一件大事。这告诉我们:要有拼的精神,你才会成功。
今天的宁乡宁静而勃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城乡面貌气象万千,一幢幢高楼陡然耸立、一辆辆汽车快速穿行,一位位懵懂少年豪情满怀,敢于迎接挑战,勇于挑战困难,立志成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啊,我美好的宁乡,承载着千钧的使命!啊,我励志的少年,肩负着中国的希望!
十九
今年是刘少奇主席诞辰120周年,我很好奇,他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会有怎样的光辉历史?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我观看了《沩水春秋》----刘少奇在宁乡(上集)。
影片首先介绍了刘少奇出生在宁乡花明楼的炭子冲村,小时候父母把他送到朱家祠堂的私塾,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青少年时代的刘少奇很爱看书,放牛、干农活时都不忘带上几本书,有一次他坐在火盆边津津有味地读着,连鞋尖着火了都没有发现,老师和同学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刘九书柜”。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满足求知欲,他多次转学到玉潭、长沙等地学习。刘少奇被马克思主义思想深深地吸引,这也为他在后来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奠定了基础。在北京求学时,他毅然选择投身革命,带领同学们走出校门,走上街头,发表演讲,他还曾为自己改名为“刘卫黄”,意思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保卫炎黄子孙。
11月26日,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花明楼,瞻仰了少奇爷爷的铜像广场、故居和成列馆。花明楼之旅之旅,我再次感受到了少奇爷爷在中国所有人心中的位置。从小听着他的故事长大,如今走进花明楼,走进他的故乡,终于亲身的感受到了他一生的艰辛,一生的荣耀,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古朴的故居,亮堂的陈列馆馆,每个角落无不体现了凝重的历史。少奇爷爷的精神和品质,深深的感染了我。如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改革四十周年以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这样的党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我生在这样的一个国家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影片虽然很短暂,却深深的打动了我,青少年时期的少奇主席,从喜欢看书到对知识的渴求,然后在不断地学习中,用知识武装头脑,最后成为一代伟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拥有明亮的教室、整齐的桌椅、丰富的书籍、耐心细致的老师,我们应当铭记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奋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还应该学习少奇主席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以努力向上的学习态度来好好学习。学业是没有尽头的,应当奋斗不息,只有学到真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少奇爷爷的榜样力量将一直催人奋进,永不停歇!
二十
“在大跃进那几年,我们都吃食堂,吃不饱,穿不暖,天天饿肚子,那真的苦啊!搭帮了刘主席,解散食堂,我们才熬过了那几年……”,年近八旬的太婆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里播放的《沩水春秋》之《刘少奇在宁乡》,一边向我讲述当年的故事,老人家仿佛回到了那个苦难而难忘的岁月,眼里闪着泪花,连声音都有些颤抖。
《沩水春秋》第七、八集讲述了一代伟人少奇爷爷的故事。少奇爷爷出生在宁乡花明楼,宁乡人民永远怀念少奇爷爷,少奇爷爷心里也永远惦记着宁乡人民。影片通过大量的史料和采访,再现了少奇爷爷在宁乡出生、求学、回乡考察几个场景。看完以后,我心潮澎湃,收获颇多,少奇爷爷身上有着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们要学习少奇爷爷从小就树立崇高理想。理想是人生航行的明灯,少奇爷爷从小就树立了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并为之不断付出,不断努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就靠我们这一代来实现。
我们要学习少奇爷爷求知若渴的劲头。少奇爷爷从小就喜欢阅读,有一次看书太入迷了,连鞋尖被火烧到了都浑然不知,小伙伴就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刘九书柜。少奇爷爷之所以能成为国家栋梁,离不开他从小博览群书,求知若渴。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为成为国之栋梁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学习少奇爷爷实事求是的态度。少奇爷爷在回乡考察的路上,看到一个“万猪场”,便叫司机停车下去实地考察,考察的结果使少奇爷爷十分心痛:猪场只有两头骨瘦如柴的母猪,还是向群众借来的,典型的弄虚作假。少奇爷爷实事求是,遇到问题就当场解决,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我们要学习少奇爷爷平易近人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四十年后,少奇爷爷回到故乡宁乡花明楼,他强烈要求,不能坐小轿车,要坐吉普车,不能喊刘主席,要喊刘队长。瞧,少奇爷爷是多么平易近人,他为人清廉,毫不张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学习少奇爷爷对群众的无私关怀。少奇爷爷回乡考察后提出了解散食堂的建议,让老百姓过上了安稳日子。他了解到有几位村民因为解散食堂没地方住,少奇爷爷立马指示让村民住到他家的老房子。少奇爷爷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少奇爷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努力与付出。“一代伟人酬壮志,九州赤子仰花明”,少奇爷爷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丰功伟绩、崇高品德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沩水春秋观后感精选20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09843.html
- 上一篇:城南旧事读后感600字欣赏
- 下一篇:狼图腾小狼小狼读后感900字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