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黑镜》更新了最新一集圣诞特别篇——《潘达斯奈基》。不出所料,依旧在宣扬“现代科技值得世人警醒”的寓言,不过比起剧情,这集更引人注目的是它逆天交互式的操作!那么如何摆对正确的姿势来看这部电影呢?下面来给你扒一扒。
总的来说, 剧情并不复杂 。时间背景在1984年,我把故事分为三条线:
1. 主角“斯戴芬”作为开发游戏的程序员,要开发一款名叫《潘达斯奈基》的多结局交互式游戏;
2. 斯戴芬和父亲生活,儿时失去母亲,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并持续治疗;
3. 斯戴芬得知“平行宇宙”和“被监控”的“事实”。
好了,了解完这三条线,你就会发现故事的走向基本就在这三者间来回跳。特别是第三条线里的“被监控”,很像《苏菲的世界》或者《楚门的世界》这种“被观察者与观察者”的设定,有木有!
看吧,脉络清晰吧,所以说这部剧的 亮点并不在剧情上,而是观剧的交互上 。(毕竟让观众决定剧情走向,是这次“网飞爸爸”的一次突破性尝试)。小到听什么音乐……
大到是否要干掉自己的亲生父亲,这些选择都会像蝴蝶效应般影响最终结局。
但我想说的是,其实 结局不重要,路径才重要 。多路径会让不同人看到不同版本的故事,这便成为了非常好的谈资,毕竟谁都想知道自己走的那条线是不是最独特的,大概这才是前几天刷屏朋友圈的原因吧!
至于结局,我发现其实也是围绕三类来的:
第一类围绕主人公 ,卒 or 疯 or 进监狱;
第二类围绕游戏 ,要么未完成,剧情结束,要么游戏上线,看得到几星评价;
第三类围绕背后的“事实” ,是否发现真相。
有意思的是,当你get到一种结局时,并不代表整部剧结束。而是闪回到关键决策点,可以重新选择,选择时,你会发现主人公竟然还有你之前结局一路走来的记忆,有些重要剧情还会反反复复让你选……
比如说“kill dad”这件事,重复了三四次,硬逼“我”动手啊!(场面血腥,我就不放图了……)
剧情就说这么多吧,很多有趣的细节和疑点还需要大家自己去挖掘。简单梳理完故事,我们再来理性地看看大家对这部剧的评价。
其实对这个系列的回归挺担心的,因为口碑一直在走下坡路,这部特别篇《潘达斯奈基》在豆瓣出分的时候,果然不出所料。
7.2分的评分仅好于63%的悬疑片和68%的科幻片,很明显观众对“网飞爸爸”并不买账。我分析了下原因,大概是以下几个方面:(观看前请主动降低心理预期)
一、交互叙事是网飞的尝试,但并非创新。本人查了下,去年年初口碑台HBO就已经播出了历史上的第一部交互式美剧《马赛克》;而1967年捷克斯洛伐克的交互影片《自动电影》就已经由观众通过红绿键决定剧情走向,更别提交互游戏现在那么成熟。所以《潘达斯奈基》的交互叙事不是什么新鲜事。
二、“打破第四面墙”的舞台剧式并不出彩,观众并非完全握有主动权。很多电影里都会出现主角和观众“对话”的场景,经典的像《天使爱美丽》《死侍》等,能让人沉浸其中。
但《潘达斯奈基》的代入感并没有我想象中强,玩久了,你就发现很多抉择不是自己在做决定,而是“网飞”在指引你,如果自己硬要坚定某个选择,会走进死胡同,很快失去热情。
三就是众所周知不可描述的原因。想要完整体验这部剧带给你的“逆天交互感”,你需要花的准备工作有点多,这就是赤裸裸的门槛。而经过折腾,期望值会变高,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后面本人会传授大家“科学观看”的方法,你就能明白了。
总的来说,个人觉得这部《潘达斯奈基》作为游戏,它并不那么好玩;作为影视剧,它也并不那么好看。但但但但是!两者交叉一下,本人推荐你一定要看的理由就出来了:
好看的“游戏”+好玩的“剧”+《黑镜》一贯的隐喻
尤其是隐喻,不论是平行宇宙,还是“被控制作出选择”,这些都让人怀疑自己是否只是众多个自己的一个支线?自己在现实中是否真的拥有自由意志?
我们同时存在于多个平行宇宙中,每一个宇宙对应我们在人生中可能采取的每一次行动,无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做什么选择,在另一个宇宙中我们都会做不一样的选择,这就使得“自由意志”毫无意义,因为所有的存在构成了“确定”的集合。这个“确定”受某种未知力量主宰,我们自己没法决定,所以你我或许只是被未知力量选择了在运行程序的“木偶”。
至于你们对剧中的隐喻有什么想法,很期待大家来评论区讨论哟。好了,最后我就要教大家科学上网看这部逆天交互剧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黑镜潘达斯奈基影评:竟然有4个结局》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09867.html
- 上一篇:纪录片最美公路观后感精选2篇
- 下一篇:奎迪英雄再起观后感影评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