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设计三部曲读后感书评欣赏

时间:2019-05-15 07:16:49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接触过设计呢?建筑,网络等很多离不开设计,好的设计可以让拥有人更好的体验。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呢?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观看设计三部曲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主义运动盛行之时,建筑师与设计师勒·柯布西耶在他的《走向新建筑》里曾说:“人的尺度,需求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这是一个高尚的时代,人们抛弃了豪华壮丽。”

这符合了当时乃至现在的部分社会需求,在我个人理解,于建筑上而言是:人的尺度(隐私独立的空间结构与交互的需求)、需求的标准(降低生产成本的需求)、功能的标准(居住的功能)、和情感的标准(审美)。

但倘若将这些标准放到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来看,Helvetica几乎符合了上述除人的尺度外的所有品质——它标准而统一,是“平民化的技术”,符合机械化印刷格式;简洁而有力,减去了一切花哨的形式,“一扫当时的视觉陋习”;中性而柔和,在不同的情境与语境下体现着不同的价值和情感。这些品质使得Helvetica风靡世界至今已五十年。

《传奇字体Helvetica》这部影片拍摄了现今尚存的工作于不同背景的大师以及其它领域的人对于Helvetica的看法,也通过这些人介绍了该字体的由来。在这些看法中我们可以发觉并不是所有人都喜爱Helvetica的,影片向我们展示了这部分人的理由,如艾瑞克·斯派克尔曼所说:“一款真正的字体需要韵律、需要对比,字体来源于书写……我们可以读它是因为它富有韵律、在它其中存在着对比,上述这些东西Helvetica丝毫没有。”而其它反对者也认为Helvetica已经泛滥或者过于无趣。

从一个辨证的角度来看,Helvetica自然同时具有其优点与缺点,它是现代主义与极简主义的象征,而影片里提出它已成为无衬线字体的终结,那么新的问题就被置于平面设计师的面前——从Helvetica面世起,五十年已经过去了,新的时代需求是什么?现在与以往有了怎样的不同?而更为重要的是当今推出一款新字体需要具有怎样的辨识度才能成为经典或者说一款好的字体?

在观看《传奇字体Helvetica》的时候,荷兰现代主义设计师威廉·亨德里克曾感叹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的用时大大减少,而同时我则想到我们在进行设计制作有很多时候是边绘图边思考的,使用计算机制图的时间大大缩短了,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思考时间也相应减少了?又或者思考速度也相应地加快了?制作过程的简单化和效率化是否也意味着我们思考深度的降低?面对大师或者资深从业者而言也许这并不是什么问题,但对于新手而言至少我认为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存在的。

使用计算机与设计软件的新时代设计师们与习惯于手绘的老设计师们不同,他们自有一套思考方式,在工业设计里,软件的目的就不仅仅像字体设计时那样单纯,使用CAD绘制的模型与现实中浇铸制作的模型进行对比已经成为一道极为重要的工序,而电子图纸更方便标准化预制原件的制作。

相比于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的标准需要增加我们开头所说那句话中“人的尺度”这一标准,也就是说工业产品设计更注重于人机交互。我们说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服务于人,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考虑人的感受一度成为功能以外最为重要的一环。影片《设计面面观Objectified》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师们反复地实验花园剪柄的受力点,以细微的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人们也许很少意识到身边的物品受到了怎样的设计、设计师为什么这样设计,但他们往往自然而然地就使用了,如片中所反复提及的“设计师比人们本身更了解人们需要什么”,可见工业产品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这是有别于平面设计的字体设计的。

另外,影片中提及对于现在的设计而言,“形式与功能”的联系已逐渐减少,很多东西在逐渐虚拟化。而事实上,在我看来,未来是一个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的时代,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谈到上文所讲的字体设计时,它已不再仅仅属于平面设计,也许它会以三维的形态出现于虚拟现实中,也许此时设计的门类将不再被维度所限制。

不过,与此同时现实物品始终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它们有的是一次性用品,有的是长期用品,在工业时代后人类开始面对的新问题是如何处理使用过后的物品,它们有的既不可降解又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而我们仍然在使用剩下的资源制造新的物品,如今的工业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如影片中末尾所提到的,在环境保护不断被提及的现今设计师们开始将目光放到产品被人们使用过后的状况了。设计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一个新趋势,这也是大势所趋。

影片中提到“我们身边几乎所有使用的东西都被设计过”,而“将近70%的设计是不够好的”,“设计师们花大部分精力为10%的富人服务”,过去在读现代主义大师柯布西耶的相关资料时我一度认为设计应当是普世化的、大众化的、具有社会主义情怀的,好的设计应当不惧使用新材料,降低成本、尽己之力服务于普通群众。而后发现现实状况是贫穷者无法负担设计费,也极少能够以己之力负担设计合理的物品,在《城市化Urbanized》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亚历山卓·阿拉维纳所提出的方案,贫困者无力承担房价,就在政府补贴的状况下使其自费可负担的空间与部分。这种合理举措的前提是在政府的补贴之下,而在无补贴的情况下设计师要如何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而提高使用效率仍是问题。

我们注意到影片中强调了很多次人与空间的互动,也将底特律、纽约、北京、巴西利亚、高线公园、社区蔬菜等例子拿出来对比讨论,我们发现,一个好的城市规划方案能够影响城市内人们的生活习惯,比如公交专线、自行车专线、城市轻轨等交通规划能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从而改变一整座城市的生机。而小范围的居民自治也能更好地了解人们的需求,使他们产生为自己的生活负责的意识。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设计师应该在自己的设计中适当引入心理学,以自己的设计、以不同的方式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比如《城市化》的最后,设计师在路上画了些用电量的标语,在人们路过的时候,人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阅读、与自己家的用电量进行比较,而整条街区的用电量有了明显的降低。

从此可见,设计师有时设计的不仅仅是一个字符、一个物体或者一座城市,同时他们还潜移默化地设计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模式。在我看来,每一种设计其实设计的都是一种新的规则与概念,而其最终所呈现的正是在这种规则与概念之下的产物。设计出自于设计师之手,源于人们的需求,或者是对美的需求或者是对便利的需求,与此同时它改变的不仅是设计的物体,还有人类本身,现在的设计影响着以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因此它们与科技发展一样重要地影响着未来的设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设计三部曲读后感书评欣赏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022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