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我与地坛读后感书评1600字

时间:2019-05-15 07:24:11 网站:公文素材库

相信不少朋友都曾经在学生时代的课本上学过由史铁生著作的散文集《我与地坛》的节选,书中主要讲述了一个绝望的人对希望的追求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网友们读完这本书都有怎样的感受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晚上闲暇时,看到**同学的一个作文本,信手翻阅,感觉很有意思,**同学的父亲说,给他保存起来吧,下面全文录入:

我与史铁生相比,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我有一副健全的身体,能自由自在的在草坪上,在石路上,在厚实的泥土上,在松绵的白雪上散步、奔跑、跳起、离开地面,然后缓缓落地。一步一步爬上楼梯,又一步一步的从上面下来。笑着,开心的笑着,爽朗的笑着,放肆的笑着,欠揍的笑着。

当然,或者也可能只是我还没有到二十一岁而已。

从前,有一个王子,最见不得悲伤的事,吧啦吧啦以下略。这个故事相信不止一次的听到过,但谁能够保证,自己不会是那个落难的王子呢?我想过,如果我遭遇了不幸我会如何?我会如何呢?会像落难的王子或史铁生一样坚强的活着吗?嗯?会吗?我不知道,我说不好,我根本没有去想过,或是说我不愿去想,意识刻意的去避开这个想法,剪断该死的苗头。其实不愿不如说是不敢,我害怕这种想法会给我招来不幸。对,我就是有点迷信,没错,我就是怂。但哪个人不是祈求幸福,哪个人不是在逃避痛苦?我要活,要幸福的活,我要让我身边的人都能够幸福的活,甚至是比我还要幸福的活。史铁生在青春失去双腿,我沉默着读完。他的父母相继离去时,我落下了眼泪。

开始,白茫茫的世界之中落下了一个墨点,马上像四周奔腾扩散,在开始落下墨点的地方,一个年轻人和一座古园安静的出现。墨的浪花继续像四周奔腾,更多的人,更多的物,更多的悲欢出现。各种细节经过作者有意的轻描,让读者在无意之中展开想象。文字朴实而又自然,内容时而轻松幽默时而又让人长思,但在沉重的思考当中时不时又突然跳出了几个轻快的语段。史铁生不是一个会因悲伤而沉重的人,起码我看不出来。

翻完全本,史铁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有趣。《我与地坛》这本书留给我的印象也是:有趣。啊!有趣!残忍的有趣。似乎可以添加一个副标签:同情。同情?同情个毛啊!史铁生是强者,在各个方面都是强者,相比之下,我们除了健全些,有比史铁生强的吗?怎有弱者同情强者的道理?就是有趣,简简单单的有趣,简简单单的是看完一页又会自然的去看下一页。

况且,我对书的分类只有简简单单的三种:有趣的、我最多会看十页的、教科书和字典。(词典属于有趣的)

倘若让我找一位作家和史铁生相似的话,那我应该会搬出余秋雨。不知道为什么,我潜意识里总会觉得《我与地坛》和《文化苦旅》很相似,尤其是那种对细节处的精湛描写、对事物发展合理而又自由的想象、对一些问题上升到哲学的思考、对场景的构建、对人物的塑造等等,都能够让我看的投入觉得有趣。或许散文都应该是这样。朴实的文字之中都是真实的魅力。

那么全是通过虚构构建起来的小说呢?说到小说就不得不说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我最多看过十页的《红楼梦》,前三本自然是不必多说,惊鬼泣天的谋略,肝胆相照的兄弟道义,克服重重困难的坚持。《红楼梦》这本书更是惊奇,绝对的神作,但我看不下去,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在很早之前就买过这本书,但始终没有能够支持我读下去的动力。我知道它是一本好书,一本奇书,但就是无法去读,没有那种真心想要去读下去的感觉,只是自己去逼着自己一页一页的往下看。我不认为阅读这样会有好的收益,带着我要知道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带着我要去学习这种对人物构建方式,带着我要去写一篇读后感的想法去阅读一本可能自己不感兴趣的书。

《我与地坛》这本书我是从网上买的,当时只是想买一本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一直听说村上春树写的好,却根本没有见过他的任何一本书,而且村上春树这个名字也很有诗意。但由于网络上卖书49元包邮,所以硬拉上了一本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现在《我与地坛》我已经完全看完,不愧是大师级的神作,写的就是好。但《挪威的森林》我只看了五、六页就彻底地放弃了,它不是我的菜。

最后,《我与地坛》是一本好书,如果我是老师,我会向学生去推荐这本书。但如果向朋友推荐的话,我会推荐《三体》《星船伞兵》这种很酷的书。向死党的话我会推荐他去看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别问为什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我与地坛读后感书评1600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081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