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最新纪录片最后的棒棒观后感

时间:2019-05-15 07:28:50 网站:公文素材库

虽然说这样的一部纪录片已经上映了有一段时间,人们在记住后又开始淡忘。这是个信息的时代,也许我们用一点点时间来思考这样的问题就会有不太一样的感受!人生的各种阶段,是否也像这样的一群人,渐渐地消失了。

何苦导演的纪录片《最后的棒棒》火了有段时间了,他导演的电影《最后的棒棒》也公映了,观后感触良多。

先前我们还只是感慨山城“棒棒”的生存艰难,老黄、老杭、老甘、大石、老金、河南……这些为了生存,在自力巷——这个飞速发展的城市夹缝,在其中疲于奔命的一个个社会底层的人。

只是,当我们把自己的身份融入到片子中,开始震撼于导演何苦的选择:一名上校军官,敢于自主择业当了“棒棒”。早些年,何苦就已经火了一次,还是因为他自主择业当“棒棒”的事,他进入了公众视野。

当“棒棒”没有什么,这都是生存路上的选择,活着的人,有梦想,有念想,有盼头,这是对生活起码的尊重,可是反观今天我们很多人,不管是什么样的群体里,我们能否有一天转身,转型时,拿得起一根“棒棒”?

身在职场,依靠什么安身立命?

何苦是军人出身,在军队,何苦的选择不是个例。

去年,部队某单位改革前,好几位领导也都和何苦一样选择了“自主择业”,其中一位是单位有名的“笔杆子”,他也选择自主择业,不同的是,他不仅是“笔杆子”,还从事过部队里的干部工作和兵员工作。自主择业后,他去老家一个比较大的公司操起老本行——人力资源管理。这是转身或者转型成功的案例,毕竟,他确实有实力,有本事,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他都能够很好地安身立命。其实想想,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社会是不可能埋有能力、有本事的人。

职场上,说的比较多的一句话“靠本事立身”,这是在表达一种市场竞争力,对于何苦之前所在的群体里,这种本事之于他们,通俗说来,就是“站着能讲,坐着能写,蹲下来能教!”可是反观今天很多的他们,能有多少人都能做好的?

一位刚从某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单位领导给交代做一个活动方案。小伙子很聪明,找了一个现成的方案,花了两三天时间改了改,连活动内容都没有安排全,然后就不管了。单位老员工看了方案说,这肯定不行,小伙子很客气地说:“能力水平有限,只能搞成这样了!”一个小小的活动方案都靠抄抄改改,还改不出个水平来,这里的客气话,听起来似乎是一种“你行你上”或者“爱咋咋滴”的语调。

混在职场里,能力水平不行,经验不足,这不是问题,要是不知道咨询别人,不知道询问别人,也不学习,不上进,活着毫无危机感,这样的生活,几乎是“混吃等死”,在体制内,也许可以混下去,可是如果社会上呢?一个部队里的彭,多年前他是某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国防生,只是他的军旅似乎看透了什么,于是他着手准备考执业资格等级证书。后来改革,他编余了,他选择了转身,再后来,我们也能想象到他的生活,一个拥有两个土木工程类的执业资格证的年轻人,怎么会过得不好呢?

不管体制内,还是社会上,其实我们身边不缺乏具有危机感的人,他们一边为单位的工作兢兢业业,一边在加班加点为自己“不时之需”。其实我们都清楚,体制内也好,市场也罢,金字塔结构是永远存在的,之所以要给自己拼出一些安身立命的本事,是不想活得低声下气、卑躬屈膝,见惯了一种情况:职场上,一把年纪了,想走出去又没有出去闯的底气,想留下来,又没有留下来的能力,不得不舔着脸去求人。

熬着日头,生活是否还有梦想?

活着,总得有个念想。何苦的选择恐怕是这一个样子的:与其“混吃等死”,不如活出个样子。当“棒棒”,不为什么,只是因为心中有梦想,不愿意活成“平平淡淡才是真”。

纪录片《最后的棒棒》里的那些人,老黄、老甘、老金、大石……哪怕他们一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这并不影响他们对生活的憧憬和梦想,也不影响他们为了梦想不懈努力。

可是反观今天的体制内,等待、观望、犹豫、徘徊……面的工作只是应付差事,熬下去是为了等等看,遇到事情不敢担当,遇到工作推诿扯皮……如果可以,他们应该希望能每天混着日子,领着工资。体制内的现实也好像已经成就了他们,每天混着日子,工资一分没有少,只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经典军旅影视作品《士兵突击》里,剧中角色老马的一句台词:“你现在混日子,小心将来日子混了你。”这句话,应该一直激励着不少奋斗的人。

军改前的某部队单位,曾有个干部很久前就已经表明转业意向的了,有天,不知道他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在饭桌上骂骂咧咧的发着牢骚,从他的说话中好像部队亏欠了他很多似的。

其实,一个军队干部,学的那些军队特殊专业,回到地方能做什么呢?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了这个事情,说的是这种体制内混久了的事情,有人留言说:“老机关”曾经也和你一样充满了激情。很多年过去了,回想这段留言,有些好奇,是什么,让一个年轻的梦想,早早就夭折在每天的日出日落里呢?

我想,应该是“温水煮青蛙”的感觉,因为会在不知不觉中消磨了一个人的斗志,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求生的最基本能力。在体制内,多多少少都有些“温水煮青蛙”的感觉,所以不管是什么大学毕业后,选择了体制后,日子过得越安逸,就会越来越失去斗志。

所谓的梦想,其实从来都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也许是在喝酒聊天,也许是在游戏电影,也许是在闲逛游玩中,渐渐的疏远了梦想,疏远了最初的念想,最初生活的憧憬。

如果转型,还能有什么凭借?

曾经的上校军官,他选择的是放下军旅的荣耀,放下那些曾经的军功章和奖章,怀揣1300元走进了自力巷,在自力巷53号被拆时,他们在雨夜绵绵中露宿街头……

我一直在思考,何苦靠什么,才有勇气选择这样转身?起码一个上校军衔正团级的军官,转业了,就算不能安排实职领导岗位,起码也能享受处级干部的待遇。

直到《最后的棒棒》纪录片公映,《最后的棒棒》电影公映,我们似乎明白了,对于一个有梦想的人来说,“混吃等死”比死还难受,他所选择,凭借的是他心中的梦想,以及军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我们也知道,很多军队干部转业到了地方,受排挤,受孤立的事情还是比较多的,哪怕是领导干部也会有这样的遭遇。今年“粥书记”事件,不就是这样的?

也曾听一个体制内的朋友说,他们单位有一个副职领导,是个军转。一天天牛气得很,张口闭口就说:“我在部队时……”私下来单位的人都在说:“牛啥牛,牛你还转业了?”

其实转业也好,转型也罢,体制内,或者体制外,都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是,能不能成功,并不是那一纸命令或者八面玲珑的做人,抑或是关系后台……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有能力的人,从来不会被埋没。职场上,听过领着低薪过日子的人,也听过月薪几万十几万的人,靠什么,只能靠能力,靠拼命。部队转业干部里曾有个搞新闻的,转业没有找关系,也没有后台,仅仅依靠他厚厚的一沓上稿剪贴本,让十几家单位争着要人。也许,厚厚的一沓上稿只是代表过去的成绩,可是,能有这么多成绩的人,能力也不可能差劲!

那些在体制内嚷嚷地最厉害的人,他们有什么特别出众的成绩吗?也许最出彩的成绩单位打游戏、喝酒、夜店最厉害的?也或者是顶撞上级最突出的?也或者是混日子混得最好的!有没有在单位担负过什么大项活动的组织筹划?有没有在基层锻炼或者管理工作?有没有操作过什么大型文案材料?其实,想想也应该知道,他们除了一身臭毛病,他什么都没有!

    不管是转身或者转型,诚如何苦,或者《最后的棒棒》里面那些最后的“棒棒”,命运或许会一直在捉弄人,但活着和脚下的路需要我们坚持。诚如何苦在日记里写道:“苦难未必是辉煌,经历一定是财富,能救赎的只有自己。”如果转身,我们一样只能靠自己,如果离开,其实大多数的我们都要离开,请给自己一个离开的依靠,比如像何苦一样,一个执着的梦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新纪录片最后的棒棒观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113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