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不是一个短时间,没有毅力的人是不能坚持这么久在社会底层工作,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说的就是他吧,他用七年的时间告诉我们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今天的我们需要的。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800字欣赏。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再现了习总书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历练过程,展现了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在青年时期的选择与担当。通过研读,深有感触的是:唯有像习主席那样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不断学习、勤于思考,才能成长为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新青年。
扎根基层锤炼本领。韩非子《显学》中讲“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1969年,当时不满16岁的知青习近平插队到陕北,在当时全国所有知青中,最小的年龄去了最艰苦的陕北。对他来说真的是太难了!比他年纪大一岁的知青雷平生回忆到:“他的班主任当时劝了他很久,但他依然坚持。其实谁都知道当时国内留在北京远比插队去陕北更加有发展前途。可是习近平坚持去陕西。1969年1月,在与习近平乘车前往陕西的路途中,就被沿途漫无际涯的光秃秃的黄土高坡所震撼,进入眼帘的尽是穷乡僻壤,我们无法将眼前的情景与革命圣地、与自己的未来联系起来,竟有同车人怀疑司机是不是走错了路。”梁家河这个山沟,承载了习近平7年的知青岁月,努力克服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
1969年在延长县插队的知青孔丹说:“大多数知青在插队一到两年内都陆续离开了,而他一呆就是7年。陕北七年,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在孔丹口述中曾提过:“直接跟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你就能很直观地看到生活的不平等、命运的不平等。通过下乡,我当时对那种不平的感觉很强烈,真是感到了身为一个陕北农民的命运有多么宿命式的无助。” 而习近平在越来越多地了解当时农村的落后与老乡生活的艰苦后,激发了他为群众做实事的激情。习近平就是在这样不平的命运下,让恶劣的环境、风雨的磨砺、繁重的劳动、巨大的心里压力等成为习近平日后担当国家大任,被群众所拥护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古人所言与习近平所做之事所差无一二。
汲取知识打牢根基。《大学》有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格物是始发点,在读书学习中求知无疑是“格物”的重要方式。曾在专访上见一个小女孩娓娓道来习近平当时在陕西7年中刻苦读书的场景:为借一本书读,宁走十几里路;为充分利用时间,随身带书在闲暇之余品读;为钻研真谛,时常推敲,群钊各种方法;而挑灯夜读,在他这里早已成了习惯。想想如今的我们,设施齐全,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可一提到读书,却总说没有时间。“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不以烧油焚香而研究,白炽灯下照样可以研读;“洗盏共尝春瓮酒,挑灯对读夜窗书。”不求与酒相伴,只窗间明月为友。
现在的我们看书已经不像从前。就比如我 ,每天早晨闲来无事,就喜欢听电台。电台里的文学就是用讲故事般的话传达所需要的情感。难受的时候去图书馆看看书,乌云会为它让道,裂开一道缝然后满月乍涌。作为当代新青年,我深知读书与不读书是两个不同的人生。今天多读一些书,明日就少求一个人。我们不是比有多大的成就,而是为我们以后多一份机会。
听奶奶提起过,在以前因为贫困,年轻时的二人就只能暂居在胡同里,这是一条短短窄窄的胡同。奶奶是戏班子,只能以唱戏为生。每日,外人也就只得听见简陋的屋子里,隐隐传来女人喊嗓子的声音。那些年的三伏天,寒冬日,从知了鸣叫到萤火虫失明,胡同里没变的只有屋里的“京韵大鼓”。也经历过才开摊子不久,凉风一卷,拎了东西就往大院子里跑。奶奶说,虽屋中简陋,唱功平平,但这戏里唱的都是国家情,是多么汹涌繁华的事儿。这一唱就老了。从未听奶奶提过抱怨,更多的则是回忆时的笑容。老一辈人的苦,从不挂在嘴上,只付出与行动,让自己乐在其中。我们生而平凡,却又有着不同不平凡的故事。匆匆岁月,如一本书一般,这些故事无论顿生或是悄来,这本书都会有几张彩页。
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时,与他搭伙的张卫庞对习近平的热心深有感触:“再糙的饭近平也吃得香,再穷的人近平也看得起。”帮忙将和他与婆姨的矛盾,每天早晨与张卫庞一起做团子。令张卫庞感动的是在当时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习近平将母亲齐心做的针线包送给了他。38年,岁月流逝了许多容颜,唯独这针线包却被一直珍藏,直到2013年张卫庞捐献给国家。习近平的出现,如每日清晨“梆梆梆”的捏团子声,催促着旧时代的消亡,新时代的来临。
陕北,一个黄河,长城与黄帝陵相会的地方,永远留存着一颗炽热的心,一位使华夏难以忘怀的黄土地的孩子——习近平。“根在陕西,魂在延安。”让陕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文化概念。
习近平在七年知青岁月中无不昭示着青年学生需要成为有理想,有担当,能积极为国家奉献的精神;养成“成大事者必作于细,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良好观念,以沉着冷静的心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踏实中走过青春;与时代同心,身处那个时代,就要付与责任,记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800字欣赏》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1268.html
- 上一篇:小学生看啊设计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