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法国通史读后感1500字欣赏

时间:2019-05-15 07:39:19 网站:公文素材库

《法国通史》一书由吕一民所著,众所周知,法国是员工浪漫的国家,对于法国的向往,是很多内心充满浪漫的人,大家对法国的历史了解吗?对于它的文化清楚吗?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法国通史读后感1500字欣赏,大家一起来看看。

因为从图书馆借来的《法国通史》快要到还书日期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书的后面部分我实在没啥阅读兴趣了,所以决定在书还没看完的情况下写下这个不完整的《法国通史》读后感。这是上海社科院出版的大国通史系列中的一本,作者是浙江大学的吕一民教授,之前介绍的《英国通史》也是这个系列的。所以这本法国通史也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就我个人的喜好而言,我可能更喜欢之前的《英国通史》一些,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感觉好像那本更看得懂一些。《英国通史》书后的几个附录也颇为不错,一个是对各代国王家谱的汇总,一个是对这个国家的小结。《法国通史》并没有这些,所以对于看书容易开小差的我来说确实不太容易。另外,和《英国通史》一样,这本《法国通史》里插图也不错,提到地名的时候,也没有地图,所以忍忍吧,看看大国通史系列里的其他书有没有。

假设大家对法国的了解程度跟我差不多,那么也许大家也许会有以下几个问题。我一边列举,一边给出书中的介绍吧。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用高卢来代指法国,那么高卢是什么呢?高卢人其实是希腊人所称的克尔特人,高卢人则是罗马人对克尔特人的称谓。克尔特人大概是公元五世纪进入法国的。但是后来发生了罗马人凯撒征服了高卢,以及后来的高卢罗马化。当然后来罗马自己灭亡了,也就发生了“蛮族入侵”。其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法兰克人,其主要发源于莱茵河下游的一些平原地带,这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日耳曼人,维京人,萨克森人……等等各种人真是极其难区分)。我们所知的大名鼎鼎的查理曼大帝,他的祖父就是当时法兰克王国的宫相(如果大家看书就会发现,法国的国王,无非就那么几个名字,菲力普,查理和路易)。

那么现代法国的廓是怎么确定的呢?当时法国国王去世以后,国土往往是分给每个儿子的,而不是像中国嫡长子继承全部。查理大帝的几个孙子就发生了冲突,最后根据《凡尔登条约》,他的一个孙子“秃头查理”继承了当今法国的主要领地,其国家名也由西法兰克王国改为法兰西王国。另外两部分这是今天德国和意大利的主要部分。这算是法国历史的开始。这一时期称作卡洛林王朝。

那么在法国大革命之前的王朝的皇帝是哪个家族的呢?这主要就是卡佩王朝,这个王朝的“高祖”皇帝是于格.卡佩,他是卡洛林王朝的臣子。这就已经是公元987年的事了。虽然在这之后还有瓦洛亚王朝,但并不算皇权外落,只不过是一个国王没有子嗣,国家由他的侄子继承了而已。这本书关于主要侧重法国大革命极其之后的事,在法国大革命之前,还值得一提的事大概就是英法百年战争了。战争的时间从1337年到1453年,历时119年。这次看法国史,让我对英国史也更了解了一些。之前介绍过,英国现在的王朝主要是由法国的诺曼底人建立的。而诺曼底人是法国的一个封建主。也就是说,法国的一个封建主打下了英国,成了横跨英吉利海峡的一个王国(一般称之为英王,名义上仍然是法王的臣子),然后这个英王又发过来想要打下法国,将英法合并。总之英国马上要打下法国的时候,圣女贞德出现了,一下子激发了法国人的爱国之情,最终赶跑了英国人。在《英国通史》中,作者在后面的评论中说到,英国实际上是百年战争的输家,因为彻底丧失了法国的领地。但这也是英国的幸事,因为英国可以专注于本身了,另外更重要的是,它也为后来的发展铺平了一些政治道路。

与中国的君主专制不同,法国的君主专制达到巅峰不久就走向了衰弱,这是在路易十四时期发生的(大家也许有听说过不少康熙和路易十四的对比,),随后在路易十六期间(1789年)发生了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是农业灾难以及英国商品的冲击。但是更主要的是理性思想的普及,即“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这一观念的深入人心。在法国的启蒙时代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思想家,比如早期的笛卡尔,“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伏尔泰,狄德罗以及最出名的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以及《社会契约论》。既然大家会对一切存在的合理性作出思考,那么教会肯定会受到冲击和质疑,那么,王权,也自然免不了。

法国大革命极其之后的内容我实在是分不清,这里一边翻书一边摘抄出一些内容。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叫做三级会议,参加者有教士(第一等级)、贵族(第二等级)和市民(第三等级)三个等级的代表。路易十六在1789年时隔175年重新召开了三级会议,但是第三等级的诉求却并没有实现,随之而来的就是避免不了的冲突了。攻占巴士底狱是反抗专制主义的一个伟大行动之一,但起义者最初的目的则主要是从中获得弹药。法国大革命中最重要的成果,则是在推翻旧制度之后的《人权宣言》,而对革命者阴奉阳违的路易十六,则最终遭到了处决。之后的法国则是在反复的共和国语帝国之间摇摆,书中本部分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我真是看的稀里糊涂。第一帝国当然就是拿破仑了创建的了。但是后来打败拿破仑的反法联盟拥立了路易十八,这就是波旁王朝的复辟。但是复辟没多久,又被起义者推翻,推翻后又经历了从第二共和国到第二帝国的转变,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则是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其也因为对普鲁士战胜失败,葬送了帝国,从而产生了第三帝国。我差不多看到这里,反复的变换已经把我绕晕了。如果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内容,也许我应该把书再好好看几遍。

法国之后还有第四和第五共和国。这些内容我还没看到,为了弥补让全文更完整,我从网上找到了一些内容。

1940年,纳粹德国击溃法国,迫使法国签订投降协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建立起德国控制的傀儡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5年,法国全民公投,摒弃以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建立。1958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脆弱的国家体制使得内部矛盾重重。随后发生阿尔及尔暴动。国民议会被迫授予戴高乐将军全权,并委托其制定新宪法。9月,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建立,直至今日。

对于这段历史,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一直以为历史都是远离我们的,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历史当中。就像法国的好几个共和国一样,一代人可能经历过两个甚至更多的共和国。对于法国是这样,对于中国其实也是这样。我们新中国的建立、后来的三大运动、历经的文革,改革开放等等其实就是几十年前的事。而我们今天所经历的事,也将成为历史,说不定也同样波澜壮阔。看《法国通史》的时候,觉得最精彩的一段,还是群星辈出的启蒙时代。很好奇,为什么理性至上的精神是产生在法国的。当然,这不是这本书所能回答的,也不是它的任务。不懂得古代中国是否产生过这样的精神,对一切存在的合理性都产生质疑和思考。因为我读书少,印象里自秦汉以来,不少人都有“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心思,但是对“君权神授”的质疑,不知道有多少?大概皇帝们也容不得那样的质疑(当然国外的国王也不愿意有这样的质疑),如果不是外部的刺激和压力(列强入侵),不懂我们在原来的老路上会走多远。最近想想,我们离理性最近的一次,大概是孔夫子所言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人类简史》中,作者认为这是科学的前提,仔细想想,还真是。至于这一点普及到什么程度了,我是真不知道。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法国通史读后感1500字欣赏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182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