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小说中透露着一股悲情,让每个人读时不经感叹人生的曲折与困难,你读过她的那些小说,有什么感悟?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张爱玲小说读后感:半世情缘浮生梦。
壹
幽蓝色的月光悄无声息的散落在楼板上,暗处隐约传来低喘起伏的咳嗽声,衬着韶华女孩苍白病态的脸,眼眸中尽是对父亲、对这个家的失落。
床上重病的女子是谁?她又为什么会被父亲监禁在房里呢?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一触即发,居于上海的女孩张爱玲为远离喧闹,离家到母亲处居住两周,回家后遭到继母痛打,父亲非但没有制止,反而将其监禁半年之久,期间她患上严重痢疾,几乎丧命,父亲却视而不见,满怀期待的女孩终是背负着重病在昏暗湿沉的房间里度过了她的十七岁生日。
1938年初春,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爱玲从女佣口中得知巡逻换班的时间,借着夜色的掩护,她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自己生活了十七年的地方,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匆匆中独弃了一席黑色背影。
一名待字闺中,依父族而生的女孩,又缘何会有如此新潮的思想和惊人的举止?
追本溯源,这需要从张爱玲显赫的家庭背景讲起。
贰
1920年9月30日,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仿西式贵族楼房内,一名婴童在父母的期盼中呱呱坠地,大喜之余,父亲为其取名张瑛,这名女婴便是后来闻名上海,被称为“现代作家中与影视结缘最深”的著名女作家——张爱玲。
出身于名门世家的她,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藕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外祖父黄宗炎曾出任广西盐道,家族中处处显露着书香门第的文化底蕴,而她也如菟丝子般向着知识的标杆紧紧缠绕,孜孜不倦的汲取着中国文化的乳汁。
然而,童年短暂的幸福生活很快被父母无止息的争吵所取代。
从父亲张志沂这一代家道开始中落,作为遗少的他根深蒂固的保留着清朝传统作派,而母亲黄素琼受五四新潮影响,思想开放,二人因意识形态不同致使家中经常炮火连天。
1924年,张志沂妹妹张茂渊出国留学,母亲黄素琼抓住机会,以小姑子需监护陪同之由一走了之,这时张爱玲年仅四岁。
两年后,父亲将张爱玲送入私塾,并亲自辅导古诗书,她求知若渴,八岁时父亲书柜里的书已被看完,因她聪颖敏慧,小小年龄便被人赞为“天才儿童”,这也是她人生中极少值得回忆的与父亲相依为伴的年岁。
1930年,经过西化熏陶的母亲回国,团圆后的甜蜜还未淡去,父母便再次为张爱玲姐弟应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发生争执,父亲因锁事困扰而迷茫,以此堕落,开始吸食鸦片,不到十岁,父母离婚,母亲在离婚协议中强烈要求张爱玲进学校。
正是这一决定,为张爱玲先进果敢的思想、文坛光辉的史绩奠定了举足轻重的基础。
叁
逃出家的牢笼,张爱玲一路跌跌撞撞,却误入他的世界,他的世界纷繁美好,有着她向往的甜蜜安稳,她匆匆前进的脚步无意间为他停泊驻留。
十七岁的张爱玲在母亲的帮助下就读于香港大学,可天不遂人愿,太平洋战争爆发,迫于无奈回到上海的她插班就读于圣约翰大学,两周后因经济困难辍学,失学后的张爱玲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一年后受到著名上海作家和编辑周瘦娟的赏识,连续发表多篇轰动性的中短篇小说,包括《封锁》、《金锁记》、《沉香第一炉屑》《倾城之恋》《心经》等,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上才华初露,却是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般暗示了她与胡兰成一段无法逃遁的情缘。
1944年初春的一天,一个中年男人躺在藤椅上翻读杂志,正好读到了张爱玲的小说《封锁》,才刚读了个开头,他便已经被作者大胆的思维和卓越的文采所捕获,于是他直奔上海,找到《天地》杂志主编苏青,希望以一个热心读者的身份拜访张爱玲。
胡兰成兴冲冲的跑到张爱玲的住所,可她拒不见生客,胡兰成并未轻易放弃,他从门缝递进去一封信,言辞恳切的写明了拜访原因,并且留下了家庭住址及电话号码,一再请求张爱玲方便的时候可以见上一面。
虽已是一名展露文坛的新星,可张爱玲也不过是涉世未深的大姑娘,她细细阅览胡兰成的书信,被他的文笔和心意所打动,为了同胡兰成见面,想要遮掩稚气的她甚至特意向姑姑借了一件并不是很合身的裘皮大衣,如同一个小女孩般满怀期待着美好的一切。
胡兰成第一次见到张爱玲,只觉同想象中差的太大,他在《今生今世民国女子》中回忆,“我一见张爱玲的人,只觉与我想的全不对,她进来客厅里,似乎她的人太大,坐在那里,又幼稚可怜相,待说她是个女学生,又连女学生的成熟也没有,我甚至怕她生活贫寒”出于关心,他问起了她的收入,这一问,便打开了二人的话匣子,胡兰成言语善谈,他开始点评她的作品,叙述他的人生经历,夕阳西下,二人仍是意犹未尽,相见恨晚。
花开之季,情动之时,两人的情谊便如同暖阳投射下的晶冰,在交往中升华。一次送张爱玲回家的路上,胡兰成开玩笑道“你的身材这样好,这怎么可以?”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实则在暗示着什么!张爱玲诧异但却不反感,就连她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正在从《封锁》里解救出来。
胡兰成结过两次婚,有三儿两女,但张爱玲并不在乎,1944年8月,胡兰成的妻子提出与他离婚,这再一次给了二人爱情升华的机会——结婚。
肆
也许这段爱,对于张爱玲而言,注定是一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一场一见钟情,便倾了至诚。民国乱世,一纸婚书,张爱玲如愿嫁给胡兰成为妻,婚书上胡兰成亲自提笔写下: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然而,乱世中这愿望太过奢侈。
胡兰成于乱世一路追随大汉奸汪精卫,抗日战争时期出任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他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战争难,和亦不易》,鼓吹“和虽不易也要和”受到汪精卫夫人的赏识,好景不长,1944年底,日军在中国的势力江河日下,她与他的爱情亦遭遇变数,胡兰成被迫出逃,分别在即,张爱玲依依不舍的说:“你以后便化名张牵,张招,到天涯海角,都有我牵你、招你”。
无需张爱玲的牵招,久混情场的胡兰成以名世风流自居,他迅速的爱上了在武汉照看他的护士小周,在温州时又与房东范秀美恋爱,张爱玲这时受到胡兰成的影响被人骂做汉奸妾,无一本书可出版,彼时的她就像一只扑火飞蛾,受着爱与痛的双面煎熬,苦不堪言。
这段情,张爱玲爱的疾苦,而胡兰成却负的轻薄,它完全的影射在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里,她说:“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玫瑰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足以见得她对这场无妄爱情的失望。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给予了她创作的灵感空间,她的作品因爱情经历的曲折起伏,创作生涯开始迈向黄金时期,她先后刊出《连环套》、《花凋》、《谈女人》、《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一系列小说及散文,特别是1944年9月出版的小说《传奇》,四个月便抢售一空,在上海文学坛上大放异彩,她也被世人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胡兰成生活安定之后,张爱玲给胡兰成寄了30万元的稿费,连同一张诀别信,持续了三年的传奇之恋就这样辛酸落幕,她的作品《十八春》、《半生缘》遗憾的影射了二人未走到终点的缘分。
伍
兰以芳自烧,膏以肥自焫,翠以羽殃身,蚌以蛛破身,象以齿焚身,而张爱玲以情自燃,她爱上了一个认真的消遣,用一朵花开的时间,遇见了一场烟花的表演,浮生一梦尽数半世情缘,回首间,已是一场轮回的时间。
1956年,36岁的张爱玲逃离伤心地,只身前往美国纽英伦州,在写作基金会上遇见了大她29岁的美国白人作家赖亚,虽无激情碰撞,但却有着相依为命的暖意,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都在各自身上寻到了一种稳定而长久的家庭生活。
胡兰成爱的是张爱玲的才华,他心安理得的依赖着她对他不求回报的好,而赖亚却给予了她胡兰成做不到的现世安稳,也许赖亚并不是自己最爱的,但确是最适合自己的。
若说胡兰成在张爱玲人生中起得至关重要的作用,便是带领她经历了最痛彻心扉的爱,使她像一壶经年的酒,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变得浓郁醇香。
张爱玲以一双早熟的慧眼洞彻了人性的弱点和世间的荒诞,并且用生花妙笔展示给世人看,她情场的感悟化作静夜笼罩下手中奋笔疾书的点点星光,注定亘古灿烂。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张爱玲小说读后感:半世情缘浮生梦》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2346.html
- 上一篇:奇遇人生观后有感精选2篇
- 下一篇:京华烟云读后感书评欣赏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