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短暂的行为艺术快闪似乎成了很多人搞笑或者纪念的方式。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网友观看欢乐颂快闪的观后感,一起来欣赏吧!
01
在国外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街头,一开始,由一架低音提琴和大提引出主旋律,到后来,又从四面八方来了各形各色拿着乐器的人,一个身穿便服的指挥,一群从网络上认识的演奏家,歌唱者,就这么突然地完成了一首高逼格,高难度的贝多芬所作的《欢乐颂》。演完后,好像这一切从没发生过一般四散去,这就是“快闪”
这个关于贝多芬《欢乐颂》的快闪中有这么几个慢下来的境头:一个身穿红衣的小孩攀在灯柱上跟着激昂的节奏挥舞着手:一个肩上背着小孩的父亲在人群中庄严大声地歌唱着;一位白发苍苍,戴着眼镜的老妇人一边听,一边哭着,眼里泛着泪光。
从一开始的悠扬庄严到后来如暴风雨般的齐奏加合唱,都充满了神圣的宗教色彩,和令人为之振奋的辉煌气势。《欢乐颂》是结合了席勒的诗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所形成的一首世人皆知的变奏曲,当旧时期人们对解放和和平,欢乐与平等的盼望在当今人们的唇中释放出来时,更多了些不一样的色彩。
在小孩子心中,这节奏就像他们的快乐——快乐地生活,快乐地玩乐,快乐地去享受音乐所传递给他们的快乐。在大人口中,这歌词更代表着他们所向往的快乐——子女父母的快乐,人们相处时快乐,以及这洋溢在大街小巷里的快乐。在老一代人们泪中,这旋律蕴藏着他们的快乐——对后代们的欣慰,对过去快乐的怀念,对如今生活的快乐。
这个《欢乐颂》的“快闪”带给了人们向前的激情与快乐,也带给了我快乐。
它让我想起了和朋友在一起的那段欢乐时光,在苏梅岛海边的沙滩上,五个人错落地站成一排,手拉着手,沿着小小的波涛来回跑着,踩着浪花去,又追着浪花回,感受着细腻冰凉的海水从脚趾头缝里流过的感觉,相视大哭。过了会儿,又拿着铲子去堆沙堡,耳边似乎还依稀响着“我们要堆一个最坚固,设施最齐全,最大的沙堡!”“嗯!你来挖排水道,你俩来堆主堡,到最后,竟成了“踩沙坑”“埋脚游戏”沙堡没堆成,却成了五个“小泥人”,在沙里打排球,玩得不亦乐乎!
我嘴角勾起了一丝微笑。是啊!这就是音乐的力量,让人感到欢乐,并对未来充满欢乐。
作曲家和作词家将自己的欢乐写进这首歌中,传递给别人,演奏这首歌的人感到快乐,就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欢乐,就一传十,十传百,它让每个人都感到欢乐。我想,这就是这快闪,这《欢乐颂》的意义吧。
02
艺术不仅仅局限于在正规场合,用语言、文字、声音等来表达的形式。
视频中,演奏者的演奏场合不是一个礼堂,也不是一个广场,也不是一个公园。而是在一个普普通的街头。先是大提琴的演奏,接着小提琴加入,最大吹管乐、打击乐、指挥加入。他们通过声音来表达一首《欢乐颂》。原本乱哄哄的街头,随着人数的增加,逐渐形成了一个舞台。艺术是给别人欣赏的,重要的不是一个庄重的场面,而是在于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美。
在南京中山陵周边的一条小路上,有几名中年人,正在用石头刻章。他们并没有做宣传,只是放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漂亮的石头。一些人就围了过去,他们便在讲“中国汉字的变化过程”“汉字的特点”“当地石头的特征”“南京的文化”……他们还有刻小篆印章,刻完之后会印在纸上,供人们观赏。他们通过文字、语言介绍,让人们欣赏到了篆刻的美,场合也只是小路的一边。
有时候走在步行街上时,在一个相对阴凉的地方,可以看见有人在讲相声。曾经在老家看见过,两三名年轻人在说起了相声。越来越多的人围了过去,年轻人虽不怎么专业,但一些话语,一些动作也逗得人们“哈哈”大笑。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始于清代,盛于现代。他们通过语言告诉人们:语言艺术不仅仅能出现在“春晚”这样的大型节目,在生活中也可以拥有语言艺术。场合只是在一棵树下。
在桂林漓江边的码头,有五六人搭起了一个蓬,有一人用绘画工具和颜料,在画一个个艺术字体。人们也是好奇,那位画艺字的人,便为人们示范画。他还握着儿童的手,教小孩画几笔,也会向人们介绍一些笔画设计的象征。通过绘画的形式,让人爱上绘画,懂得欣赏艺术。场合更为普通——几个人现场搭起来的一个蓬。
艺术无处不在,并不是局限于正规场合,连在路边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它也是艺术。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观欢乐颂快闪有感精选范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2579.html
- 下一篇: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