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党员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精选2篇

时间:2019-05-15 07:54:08 网站:公文素材库

习总书记作为国家主席,作为中国的领袖,必定有很多事迹值得我们学习,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党员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精选2篇。

篇一

梦想是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和潜意识,也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原动力。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都有着自己的渴望和追求,或许是一日温饱的愿望,或许是安邦治国的抱负,或许是腾云驾雾的妄想……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梦想,每个人要想实现它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坚定信念。

   “他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青;他插队的陕北是全国插队知青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他是插队知青中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中经历着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体力劳动、严酷的政治考验、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不仅仅磨练了他刚强的意志品质,更让他拥有了勇于担当的意志品质,同时树立了为群众做实事,无论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的信念,梦想的种子已经在他的心中扎根!

七载春秋,七年磨砺。当年习近平离开北京这座大城市到陕北梁家河插队年仅十六岁,本该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坐在教室学习的少年,却在陕北艰苦的环境下顶着多重压力。这仅仅是开始,困难一关接一关。首先是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观”“思想观”。他先后写了八份入团申请书,写了十份入党申清书,艰苦的磨炼,群众的信服,终于使他入党的愿望得到批准,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上任后,办沼气解决农村烧柴老大难的问题;带领村民打井解决了全村吃水的问题;办铁业社给村里增加收入;带领村民打了五大块坝地,给村里增加了几十亩耕地,办烤烟、办代销点、还搞河桥治理。给村里带来了很大变化,使村里人至今收益。

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他在党和国家各个领导阶层都干过。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地区,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地区都待过,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他都当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经历,这些重要岗位的历练,这些长时间的积累,对他担任重任、继往开来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

2013年总书记寄予青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就选择了时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饶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 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习近平总书记“从15岁刚到黄土高原时,迷茫、彷徨,到22岁离开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七年来,习近平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在这七年时间里,他靠自己的苦干实干,做出了一番成绩,在实干中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很多青年迷失方向,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经历中应学习到年轻人要不畏困难,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经受考验,在努力实干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读完这本书,我想到了唐代诗人李贺的那句诗“男儿何不挂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青年人,本应是国家的希望,年轻人,就要有开阔的视野,广阔的胸襟,坚定的信仰与足够的担当,能够将国之重任扛在肩上,而不是安逸享受,同时还要脚踏实地,发扬实事求是精神,在实践中探求真理,检验真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岁月是艰苦的,但他依然活出生活的乐趣,并且从中收获,更重要的是他心怀梦想,为群众做实事。青年是树立远大理想和打下坚实思想最好的时期,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篇二

一孔窑洞里燃着昏暗的煤油灯,一位下乡青年坚持看书,土炕上放着两箱图书。而在这七年的夜晚里煤油灯长亮,这位青年始终坚持着读书。

在这一片热土上,总书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书中的29人,有的是插队的同志,有的是当地的乡亲们,还有的是认识的何方人士,朴素而可爱的他们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或多或少都被总书记帮助过,打过交道。用一手资料为我们重现了北京知青下乡插队的情况,也为我们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努力进程,我们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年仅十五岁下乡插队,是插队知青里年纪最小的一位,去的也是人最少条件最艰苦的陕西农村,小小少年,注定“不平凡”。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几年里小小少年过关斩将迅速融入陕西农村的艰苦环境并且思想和行为成熟起来。

“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人生处处留意,皆有学问。”这是习近平回忆自己的七年青葱岁月时提出的话。

那个年代,农民是最苦的人。习近平总书记走入了这片热土,亲身体验民间疾苦,贴近土地。渴了就掬一捧梁家湾的水喝,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我走到哪里,我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这使他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切实的关心农民的苦难,做一位体恤民众的好书记。这七年,磨练了习近平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也为中国锻造了一位好书记!

他“始终与人民心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他组织带领群众修道路、打淤地坝、办铁业社、建代销点、打大口井、发展沼气,通过实干加苦干,事事亲力亲为,从不喊苦喊累。”

在读书上,习近平说:“年轻时期的阅读、年轻时期的苦学所能学到的知识和信息,很多已经变化了,或者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但青年时期所养成的不倦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通过学习所养成的思维能力,则可以伴随人的一生,对后来的各个阶段依然起着作用、发挥着影响。”

“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先贤们的思想结晶,许多人的智慧和成功的经验都在书里,无须经其同意便可拿来为我所用,何乐而不为呢?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去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那个年代的农村,饭菜里没有什么油水,吃的是窝窝头,饭并不好吃,一来二去知青们都学会了做饭这项技能。下乡的知青都是差不多的年纪,习近平很快就和同志们熟络起来,闲时大家就坐在一起拉话,大家一起分享带过来的书。当时乡亲们都称习近平是好后生。

上山下乡对大部分知青来说意味着人生从此需要从头开始,习近平是高官子弟,然而他的心里压力是最大的,在插队两年左右,来梁家湾的知青大多数都走了,就剩下习近平一个人,这无疑是对习近平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考验,这段时期习近平的心理上是有些痛苦的,也许他面对的是永远也走不出这片黄土地。即使这样,习近平仍然没有放弃希望,他曾经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这里,是习近平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为了入党,习近平总书记前前后后写了十次入党申请书,那是何等的执着!

多少个夜晚亮起的煤油灯,读书是的如痴如醉和执着,无论身体上劳累与否,那是何等的痴迷与求学精神!

七年内,你带着百姓努力为梁家湾做实事,做改造,从不喊苦喊累,那是何等的坚韧与执着!

从扣好第一粒扣子,你早已忘记了你是一位高管子弟,从零开始,那是何等的觉悟!

习近平总书记,我敬你!

感谢这七年青葱岁月,锻造了一位好书记,也提点了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党员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精选2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279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