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这一本书相信很多人都了解吧,讲诉了日寇铁蹄下的北平,让人无奈和悲愤。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四世同堂读后感:日寇铁蹄下的北平,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电视剧《四世同堂》情结
《四世同堂》对于从八十年代走过来的人来说,太熟悉了!
熟悉它,不是因为小说,而是因为电视剧《四世同堂》。
1985年热播的电视剧《四世同堂》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当年很火!每到傍晚,当骆玉笙老太太用京韵大鼓唱出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响遍神州各地,便万人空巷。
我读这部小说的时候,耳边也常响起那韵味十足充满激情的“千里刀光影......”。
这个电视剧给我最深的记忆就是最后一个镜头!
祁老太爷,抱着死去的妞子,喊“三儿,八年了!”,那个画面和声音,30多年了,一直挥之不去。
看完小说,又重看一遍85版《四世同堂》,经典啊!那个地道的老味道,那些老艺术家们入木三分的表演,是现在电视剧很难再达到的了!
剧中有些演员,当时没觉得,再回头看,竟在以后的影视剧里很常见。
且不说最经典的大赤包——李婉芬。名角李维康、李文玲。
就说几个配角,在后来的影视剧中也常见。
比如,小文太太的扮演者安雯,后来又演过经典的“晴雯”,她怎么总跟“文”有缘呢!
比如,刘棚匠的扮演者鲁继先,后来还在《大决战》中演过罗荣桓。
比如,小崔的扮演者陈强,演过很多影视剧,在电视剧《东方》《解放》里,都演李宗仁。
比如,祁家老三的扮演者谢钢,后来是扮演陈云的专业户。
2007年重拍《四世同堂》,20多年过去了,老版里演“丁约翰”的曾静,新版演起了“祁老太爷”;老版里演祁家老二的赵宝刚,在新版里演起了“冠晓荷”。
而当年唱大鼓的骆玉笙、“祁老太爷”邵华、“大赤包”李婉芬、“冠晓荷”周国治,卖兔儿爷的孙敬修,都走了... ...
小说《四世同堂》
读这本书之前,刚读完《官场现形记》和《老残游记》,本打算读《孽海花》,却开学了。
这学期课挺多,没有多余的精力读太难读的书,于是,就选了这本《四世同堂》。
每天睡前醒来读上一章或两章,总共一百章,不到两个月,读完了。
在这部书里,充满了“美丽”和“丑陋”。
有“美丽”的北平;也有“丑陋”的北平。
有“美丽”的北平人,也有“丑陋”的北平人。
有“美丽”的男人,也有“丑陋”的男人。
有“美丽”的女人,也有“丑陋”的女人。
有“美丽”的读书人,也有“丑陋”的读书人。
有“美丽”的邻居,也有“丑陋”的邻居。
有“美丽”的亲戚,也有“丑陋”的亲戚。
有“美丽”的内心,也有“丑陋”的内心。
有“美丽”的死亡,也有“丑陋”的死亡。
自由的北平是美丽的;日寇铁蹄下的北平是丑陋的;
善良的、有骨气的北平人是美丽的;利欲熏心,没骨头的北平人是丑陋的。
这部书塑造了好几个经典的人物,贤惠的韵梅、霸道又愚蠢的大赤包;金玉其外的冠晓荷;狡猾贪婪的高亦陀、死不着调的祁瑞丰、垃圾中的战斗机蓝东阳。
好人少,坏人多!也许好人总是相似的,坏人却有各自的坏!
在这部书里,有大量的描写,写风景的,写人物的,写内心的,写风俗的,写生活经验的。
风景描写
有大篇幅的,比如描写北平秋天和夏天的。以前北平越美丽,越是衬托日寇铁蹄下北平的凄惨!
老舍笔下的老北京,比《城南旧事》更地道。因为老舍是几辈子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而林海音只是客居在北京。
更多是小篇幅的,描写一个个小细节的,这些小细节也衬托着主人公们的心情。
什刹海周围几乎没有什么行人。除了远远的,随着微风传来的,电车的铃声,他听不到任何的响声。"海"中的菱角,鸡头米,与荷花,已全只剩了一些残破的叶子,在水上漂着或立着。水边上柳树的叶子已很稀少,而且多半变成黄的。在水心里,立着一只象雕刻的,一动也不动的白鹭。"海"的秋意,好象在白鹭身上找到了集中点,它是那么静,那么白,那么幽独凄惨。瑞宣好象被它吸引住了,呆呆的立在一株秋柳的下面。
——摘自《四世同堂》第19章
人物描写
寥寥几笔,跃然纸上。
虽然已有五十七八岁,钱默吟先生的头发还没有多少白的。矮个子,相当的胖,一嘴油光水滑的乌牙,他长得那么厚厚敦敦的可爱。圆脸,大眼睛,常好把眼闭上想事儿。他的语声永远很低,可是语气老是那么谦恭和气,教人觉得舒服。
——摘自《四世同堂》第2章
李四妈,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她就像一个小太阳!
李四妈,满头白发,一对大近视眼,几乎没有一天不骂那个"老东西"的。她的责骂,多数是她以为李四爷对朋友们还没有尽心尽力的帮忙,而这种责骂也便成为李四爷的见义勇为的一种督促。全胡同里的孩子,不管长得多么丑,身上有多么脏臭,都是李四妈的"宝贝儿"。对于成年人,李四妈虽然不好意思叫出来,而心中以为他们和她们都应该是她的"大宝贝儿"。她的眼看不清谁丑谁俊,她的心也不辨贫富老幼;她以为一切苦人都可怜可爱,都需要他们老夫妇的帮忙。因此,胡同里的人有时候对祁老人不能不敬而远之,而对李老夫妇便永远热诚的爱戴;他们有什么委屈都去向李四妈陈诉,李四妈便马上督促李四爷去帮忙,而且李四妈的同情的眼泪是既真诚而又丰富的。
——摘自《四世同堂》第2章
老舍的文笔
读这样的经典,本不需要什么理由,如果非要说理由,第一条就是“读老舍的文字,是一种享受!”
老舍的文笔,很美,又很通俗,读起来不用费心,就像在海滩,闭上眼享受着海风和日光浴一样。
但是,那一个个凄美的故事,一段段纠结的感情,又让人不得不保持清醒,不至于熏熏睡去。
老舍的文笔,上可以“阳春白雪”,下可以“通俗俚语”。
表现在各种人物的语言中,什么身份的人说什么话,什么文化的人说什么话,语言和人物合身合体。
有文化的钱默吟说出的话是这样的:
“假如北平是树,我便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不幸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必再活下去!“
冒充文化人的蓝东阳给招弟的绝情诗是这样的:
“去死吧,你!
白吃了我的花生米,
狗养的!”
蓝东阳在文艺大会上的发言是这样的:
我们今天开会。
因为必须开会!
我们是文艺家。
天然的和大日本的文豪们是一家!
大赤包骂她老公是这样的:
“算了吧,你!连个拉车的你都治不了,你没长着手吗?你家里的小妖精帮着拉车说话,你也不敢哼一声,你看你,还像个男子汉大丈夫!多咱你的小老婆跟拉车的跑了,你大概也不敢出一声,你个活王八!”
很有涵养的瑞宣,发起火来是这样的:
想起老二的话来,正象一位在思索着宇宙之谜的哲学家忽然想起缸里没有了米那样,他忽然的发了气。他的脸突然的红了,紧跟着又白起来。"你到底要干吗?"他忘了祖父与母亲的病,忘了一切,声音很低,可是很宽,象憋着大雨的沉雷。"分家吗?你马上滚!"
祁老太爷听见分家是这样的:
"瑞宣——"祁老人在屋里扯着长声儿叫:"瑞宣——"并没等瑞宣答应,他发开了纯为舒散肝气的议论:"不能这样子呀!小三儿还没有消息,怎能再把二的赶出去呢!今天是八月节,家家讲究团圆,怎么单单咱们说分家呢?要分,等我死了再说;我还能活几天?你们就等不得呀!"
老舍笔下,善用“比喻”。
整本书,满满的各种比喻,每每读到精妙处,或如饮甘醇,或会心一笑,或心中一痛。
高第有过不少的男友,但是每逢他们一看到招弟,便马上像蜂儿看到另一朵更香蜜的花似的,而放弃了她。
他们像暑天粪窖的蛆那么活跃。
他须把委屈放在肚子里,而把孝心,像一件新袍子似的,露在外面。
他高兴得像饿狗得到一块骨头。
冠先生的最无聊的话,也不是怎么正好碰到他的心眼上,像小儿的胖手指碰到痒痒肉上那么又痒痒又好受。
那一丝丝的悲音像蜘蛛用丝缠裹一个小虫似的,缠住她的心灵。
声音里并没带着一点水分,而像枯朽了的树枝被风刮动的不得已而发出些干涩的响声来。
他很冷淡的笑了一笑,像冰上炸开一点纹似的。
这时候,里屋里钱先生忽然“啊”了一声,像一只母鸡在深夜里,冷不防的被黄狼咬住,那么尖锐,苦痛,与绝望。
贵族的衰落多半是像雨后的鲜蘑的,今天还是庞大的东西,明天就变成一些粉末,随风而逝!
他们的掌声直好像大沙漠上一只小麻雀在拍动翅膀。
老舍笔下还有大量也许只有老北京人才能听懂的老话。
比如,“新新!”,“蘑菇”,“一笔虎”,“扫亮子”,“黑杵”,“嘎牙子”,“亮飕”,“横打鼻梁”,“炒菜面”,“松头白脑”,“五脊六兽”,“成三破二”等等。
日本铁蹄下的死亡
读《四世同堂》最让人愉悦的,是老舍的文笔“美”。
读《四世同堂》最让人痛心的,就是日寇铁蹄下的“死亡”,一个个最善良最老实最可爱的人,无辜死去。
小说写的是“小羊圈”街坊邻居在日寇铁蹄下的悲欢离合。
小羊圈是个葫芦形,其中葫芦胸有七个院,小说开始时,大约出场了三十五个人物。
到小说结束,死了十六个,出走了四个,超过了一半。他们的不幸都是因为日寇占领了北平。
十六个人中,“好人”十一个,“坏人”五个。
11人中,因为反抗鬼子而牺牲的有“4人”。
11人中,被日本人无辜杀害的有“3人”。
11人中,被迫自杀“2人”。
11人中,病死“2人”。
11人中,最死得其所是“钱家老二钱仲石”,那是个英雄,开车带着30多个鬼子一起陪葬!
11人中,最意想不到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小文,竟然匹夫一怒,血溅五步,杀了鬼子,壮烈牺牲!“英雄”!
11人中,最窝囊是小崔,一付好身板,不肯离开北平去杀鬼子,最后稀里糊涂当了替罪羊。
11人中,最可惜是美丽的“文若霞”,一个开错了时节的花朵。
11人中,最绝望是妞子,因饿而病,眼看着一天天凋零,全无办法。
不是所有的死亡都让人痛苦,五个坏人的死只会让人痛快!
最解气是大赤包,多行不义必自毙。
最哭笑不得是冠晓荷,临死还洋相百出,还都没明白为啥死!
读罢《四世同堂》,还有太多回味,比如冠晓荷、蓝东阳这两个人物就非常有嚼头,是很典型的两类人,在当今社会也不少!
这些回味就留给以后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四世同堂读后感:日寇铁蹄下的北平》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2920.html
- 上一篇:关键对话读后感700字
- 下一篇:一家人一家亲观后感范文欣赏